六扇门非攻刀多长时间:酷吏是帝王工具 注定狗烹下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1:55:56

为何汉武帝时代的酷吏多无善终
吴钩 文史学者
2012年02月12日08:11
南方网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酷吏治国”的一个高峰期,以致司马迁著《史记》,专门辟出《酷吏列传》,集中记述了西汉十一名酷吏的故事,其中有十名即活跃于武帝时代,分别为: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和杜周。
汉武帝时代之所以酷吏辈出,从大的历史趋势来看,这是申韩法术在汉代的回流所致,诚如钱穆所言,“汉初制度、法律一切全依秦旧。战国晚年申韩一派的法家思想,遂继黄老而为汉冶之指导。此种趋势,在文、景时逐渐开展。一面汉廷削平吴、楚七国之乱,一面又渐渐有所谓‘酷吏’出现”(《国史大纲》)。从具体的时代背景来看,经过几十年“无为之治”之后,在文帝、景帝与武帝时代,民间游侠与豪强崛起,朝间列侯与大臣恃强,隐隐然对国家权力与专制皇权形成了威胁。对于意欲打击豪强、惩治权贵、重新进行权力洗牌的汉武帝来说,他要下一盘很大的棋,而酷吏正好充当他棋盘上的车马炮。
酷吏出身寒微(上述十名酷吏,除了周阳由为世家子弟,其他九名均起自卑微,义纵与王温舒还曾经当过盗贼),无私门可凭倚,因而易于帝王驱使。而且,酷吏心狠手辣、铁面无情,敢于以铁腕手段贯彻上峰的权力意志,所以在“打黑”方面(比如打击不听话的豪强、摧抑势力坐大的商贾),往往表现出色,一旦他们干出了政绩,则获皇上赏识。
义纵在长陵及长安县的县令任上,由于“直法行治,不避贵戚”,甚至将太后外孙脩成君的儿子逮捕法办,武帝觉得他很能干,提拔他当河内郡都尉,掌管一郡治安———如果了解汉代皇帝与外戚之间的权力斗争,我们便不难理解武帝为什么要对胆敢冒犯贵戚的义纵加以重用。义纵也不负皇上厚望,一到任就将当地豪强穰氏灭族,一时间“河内道不拾遗”。有此政绩,皇帝又升他当南阳太守。
与义纵同为盗贼出身的王温舒,发迹履历也跟义纵差不多。王温舒在当广平郡都尉时,“打黑”的手段很有一套:先在郡中挑选十余名好汉当属吏,“以为爪牙”,又将这些人所犯的罪行掌握在手,作为把柄,然后纵使他们去督捕盗贼。凡替王都尉卖命的,虽有百罪,也不追究;而不肯卖力的,王都尉则抓住他过去所犯的罪行,处以重刑,甚至灭族。这些爪牙当然要卖力卖命啦,“以其故,齐赵之郊盗贼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武帝听说后,擢升王温舒为河内郡太守。
这时义纵已从河内郡升迁他郡。王温舒在河内郡掀起的“打黑”风暴,让义纵之前对穰氏一家的灭族血腥一下子变成了毛毛雨。王太守早在广平郡之时,就已经将河内郡的“豪奸之家”摸了个一清二楚,至河内后,立即尽捕“郡中豪猾”,共计千余家,然后奏请皇上将重罪者灭门,轻罪者处死,抄家没收财产。武帝立即准奏,于是王太守大开杀戒,导致河内郡“流血十余里”,不但道不拾遗,而且“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让王温舒执掌京师治安。
然而,酷吏虽以“能干”受重用,最后的命运却多以凄凉收场。《酷吏列传》记述的十一名酷吏中,除了杜周得以善终之外,其余十人均无好下场:景帝时代的酷吏郅都被窦太后处死,宁成和尹齐被治罪,周阳由和义纵都被处以弃市之刑,张汤、减宣和王温舒自杀。杨仆与赵禹的人生结局稍好一点,杨仆病死,赵禹则因犯事罢官,老死家中。
西汉酷吏之所以无善终,以我阅读《酷吏列传》后的感觉,倒不是因为所谓的“狡兔死,走狗烹”,而是死于官场的倾扎与自身的罪孽。郅都被处死,是因为他迫害了临江王;周阳由因与同郡太守申屠公争权,互相告黑状,而双双获罪;张汤则受仇家陷害下狱,自尽谢罪;王温舒因接受部下贿赂及其他罪行被捕,畏罪自裁;减宣也是畏罪自杀。其中宁成与义纵、张汤与减宣之间“狗咬狗”的故事,更是显示了酷吏政治的险恶。宁成以铁腕著称,被景帝任命为中尉,专门对付那些犯法的贵戚与豪富,搞得“宗室豪杰皆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后,调任宁成当内史(京师行政长官),这时,惧恨他的外戚纷纷出来揭发他的罪行,将他送入监狱。宁成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越狱逃回家乡南阳,购田放租,几年后,皇帝大赦天下,宁成也积了“数千金”的家产,于是耀武扬威,“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驱使当地百姓的权威比太守还大。昔日的“打黑”英雄成了社会“黑老大”。
但倒霉的是,宁成遇上了更加心狠手辣的义纵。义纵由于在河内郡“打黑”得法,升任南阳太守,一到任,就将宁氏家族抓起来审讯,彻底瓦解了宁家在南阳的势力,宁成也被治罪。义纵铁腕“打黑”的成绩得到武帝的青睐,调他到京师当内史(恰好是宁成当过并且落马的官职),因为京师一带,豪民为奸,私铸五铢钱,其时赵禹、张汤虽以严酷出名,位列九卿,“然其治尚宽,辅法而行”,意思是说,“打黑”不力,朝廷需要义纵来施展霹雳手段。义纵上任后,杀了许多人,可是“奸民”却越杀越多,连朝廷的监察官都看不过眼。后来,一个叫做杜式的官员逮住义纵妨碍公务的机会,控告义纵犯了欺君之罪,义纵遂被弃市,下场比宁成还惨。
张汤受陷害入狱时,减宣曾经落井下石,张汤最后绝望自尽,有减宣“助一臂之力”。其后,减宣因为追杀一名属吏,不小心将箭射到上林苑的门上,犯下大逆不道之罪,被判了灭族之刑,只好步张汤后尘,自杀。冥冥中,似乎报应不爽。当然这不是造化的报应,而是因为,申韩法术的回流与酷吏政治的推行,将官场搞成了赤裸裸的斗兽场,酷吏在率兽食人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自挖坟墓。说到这里,我们应当发现,儒家希望将政治纳入德性秩序之内的努力,未必就是阔迂。所谓“仁政”,难道不正是暗合了哈维尔主张的“反政治的政治”精神吗?
酷吏当政,除了毒害了政治伦理,也摧毁了社会的优良治理秩序。虽然酷吏的铁腕可以收一时之效,使地方社会出现短暂的“道不拾遗”局面,然而,社会的自生活力及礼俗秩序被严重破坏,政治高压一过,社会立即溃崩。《酷吏列传》说,自王温舒以严酷手段治政之后,郡守、都尉、诸侯等大都效法王温舒,但结果,“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如此看来,太史公在《酷吏列传》开篇引用孔子之话:“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当然有他的深意呢。
来源: http://view.news.qq.com/a/20120212/000005.htm
来俊臣被诛九族:酷吏是帝王工具 注定狗烹下场
2012年02月08日 20:13  来源:凤凰网
http://www.xbsb.com.cn/xbsbnews/sbjt/lishi/2012-02-08/193589.html
来俊臣档案
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武周时期最著名的酷吏。历任侍御史、左御史中丞。喜酷刑,擅逼供。在任期间,前后所破千余家,冤死者众。万岁通天元年(696),迁升洛阳令、司农少卿。万岁通天二年,伏诛。
来俊臣是一个代表性的病一个完美地体现了“正邪两赋”理论的典型病例。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曾借贾雨村之口说过这样一段话:“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则世治,劫生则世危。尧、舜、禹、汤、方、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朱、张,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这就是著名的“正邪两赋论”。
由于文献不详,贾雨村所提到的众多“大恶”如何秉“天地之邪气”而生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来俊臣秉了如何的邪气出生历史记载得却异常详细。
来俊臣本不应该姓来而应该姓蔡。但因为他有个喜欢赌博的爹爹,事情的走向就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让他成为了来家的后代。
话要从头说起。雍州万年乡下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姓来,叫来操;一个姓蔡,叫蔡本。二人不务正业,喝酒赌博,无所不为。蔡本的妻子也许还有几分姿色,来操便屡屡私下挑逗勾引,一来二去,来操就和蔡本的妻子勾搭成奸了。情场得意的来操赌场也有上佳表现,短短一段时间过去,就在赌场上赢了戴着绿帽子的蔡本数十万钱。蔡本哪有这么多赌资,最后只好把自己的老婆押给来操抵账。来操和蔡本的老婆眉来眼去已久,见蔡本以老婆做抵押当然求之不得。
就这样,蔡本的老婆成了来操的老婆。这还不算,对于来操来说还有另外的“收获”——蔡本的老婆被抵押过来的时候已经有身孕在身。只是那时候人们的生育知识尚不丰富,算来算去,也算不出来蔡本老婆肚子中的孩子到底算谁的。但不论如何说,这个孩子却称得上是“应劫而生”,他既秉承了其母的风流淫荡,又继承了老来或老蔡的贪婪与狡诈。这样异常的胎教环境注定了这个孩子未来的“不同凡响”。
这个孩子就是来俊臣。
然而,“天赋异禀”的来俊臣,其发迹却十分偶然。
早年,来俊臣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终于有一天因犯奸盗被捕入狱。也许是为了争取宽大处理,也许是天性如此,犯罪分子来俊臣在狱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妄告密”。有时是捕风捉影,有时干脆连一点影子都没有,来俊臣就会活灵活现地向监狱管理人员告发某某还隐瞒了什么重大罪行。由于他所告发的事情多属无中生有,狱吏查来查去,当然也不会有一点收获。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妄告密”,告来告去,终于引发管理层的震怒,刺史王续将他痛打了一顿——“杖之一百”。来俊臣这才老实了一段时日。
然而不久之后,痛打来俊臣的刺史王续因事被朝廷诛杀,这让来俊臣看到了希望之光。既然王续被朝廷诛杀,说明王续不是什么好鸟,他既然不是什么好鸟,按照逻辑推理,被他痛打过的人就一定不会太坏。来俊臣灵机一动,抓住机遇,继续告密。这次他告的层次更高,直接揭发王续有重大罪行,并进而移花接木,在举报信上编造自己因揭发王续曾被痛打的革命经历。
据说武则天见到这份举报信十分高兴,马上破例接见来俊臣。顷刻之间,来俊臣身价百倍,武则天“以为忠,累迁侍御史,加朝散大夫”。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来俊臣终于由不名一文的鸡鸣狗盗之徒成为了武则天所倚重的栋梁之臣。来俊臣不负武则天重望,短短一段时间内,就有一千余家被来俊臣所抄。在审理案子时,只要不合他的心意,他必然会对犯罪人进行株连,长幼都要坐连其族。往往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案件就可以诛杀上千人。满朝文武大臣朝不保夕,噤若寒蝉。
白色恐怖笼罩大地,国人道路以目。
“酷吏”来俊臣终于横空出世。
为了满足事业的需要,来俊臣可谓绞尽脑汁,体现出来了极大地创造性。他所发明的刑具都代表了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譬如他发明了一种叫做“突地吼”的刑具。凡是上了这种突地吼枷的,都要在地上不住地转圈,于是,受刑的人先是上吐下泻,接着四肢瘫软,如果还不认罪,那就继续转下去,直到受刑的人晕倒为止。不论怎么说,突地吼还算比较温柔的刑具,“铁圈笼头”就没有这么“体贴”了。顾名思义,铁圈笼头是用粗铁丝做成的圈。这件刑具的独到之处是,每当审讯犯人时,就将铁圈套在犯人的头上,如果犯人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罪行还好,否则,来俊臣就指示手下往铁圈里加木楔,很多人因此脑浆迸裂。来俊臣的刑具就是这样别出心裁,争妍斗奇。
来俊臣还善于进行心理战术,在审讯囚犯之前,他的习惯动作是将所有的刑具撂出来,先向囚犯展示一番。据说,大多数囚犯见到刑具即已魂飞魄散,为了躲避酷刑,只好一切都顺着来俊臣的意思来说。
在来俊臣的倡导之下,他的手下掀起了刑具研发热潮,没有发明能力的普通狱卒就比赛谁对囚犯下手更歹毒,谁更冷酷。而其中的“佼佼者”往往可以得到来俊臣的重赏,朝廷对此也是大力提倡。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整个国家简直成了人间地狱,来找来俊臣告密的人,络绎于途。来俊臣与其手下“起告密之刑,制罗织之狱”,以致“生人屏息,莫能自固”。
于是,来俊臣与他的党羽王弘义、侯恩止、周兴等一起,不论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杀人不绝。当时的监狱设在丽景门内,只要进入此门,一百个人里也难活下来一个人。因此,王弘义就曾得意地将丽景门戏称为“例竟门”。“例”者,惯例也,“竟”者,结束也,“例竟”者,按照惯例即将结束也,“例竟门”三字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凡是进入此门者,依照惯例,必将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
在这样大的背景之下,朝官们人人自危,晚上脱下鞋子,都不知道第二天能不能再有机会穿上。早起去上朝更是忧心忡忡,说不定走到哪里就会遭到袭击,更说不定哪一天全家就会被诛杀。因此上朝前,朝官都会与家人告别时都会说:“不敢说再见!”
大将军张虔勖、范云仙等都被来俊臣审讯过。在洛阳州官署里,虔勖等不堪忍受痛苦,自诉对于国家有功,来俊臣就命令卫士把他乱刀砍死。范云仙更是不识好歹,在被审讯时也是历数自己一生侍奉先朝的丰功伟绩,声言自己遭遇司法不公,来俊臣就下令割去了他的舌头。
如此的案例数不胜数!
同时来俊臣还是个好色之徒。如果看上了哪个女人,他就利用工作之便,先将所看中的女人的丈夫构陷入狱,然后取而代之。来俊臣的正妻就是这样被逼娶过来的。
来俊臣是一个将“酷吏”当成事业来做的人,他不可能对任何人有恻隐之心,即使对待自己的“亲密战友”。
有一次,武则天接到举报,内容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为光火,严令来俊臣查明此事。周兴是来俊臣的得力干将,心狠手毒,狡猾异常。来俊臣知道,仅凭一封告密信就制服周兴实在有些难度。可是也不能因此放过周兴啊,这可是皇上亲自督办的案件!眉头一皱,计上来俊臣的。
来俊臣在家里置办了一桌酒席,又是海参又是鲍鱼,丰盛异常。他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一幅推心置腹的样子。三杯酒下肚,来俊臣愁眉苦脸地说:“我个人碰到了个技术难题,只好请兄弟你来帮忙出个主意。就是我刚接了个案子,皇上都亲自批示了,要我一定审个水落石出,但是那个小子就是不承认,不知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有什么高招?”
据说武则天见到这份举报信十分高兴,马上破例接见来俊臣。顷刻之间,来俊臣身价百倍,武则天“以为忠,累迁侍御史,加朝散大夫”。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来俊臣终于由不名一文的鸡鸣狗盗之徒成为了武则天所倚重的栋梁之臣。来俊臣不负武则天重望,短短一段时间内,就有一千余家被来俊臣所抄。在审理案子时,只要不合他的心意,他必然会对犯罪人进行株连,长幼都要坐连其族。往往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案件就可以诛杀上千人。满朝文武大臣朝不保夕,噤若寒蝉。
白色恐怖笼罩大地,国人道路以目。
“酷吏”来俊臣终于横空出世。
为了满足事业的需要,来俊臣可谓绞尽脑汁,体现出来了极大地创造性。他所发明的刑具都代表了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譬如他发明了一种叫做“突地吼”的刑具。凡是上了这种突地吼枷的,都要在地上不住地转圈,于是,受刑的人先是上吐下泻,接着四肢瘫软,如果还不认罪,那就继续转下去,直到受刑的人晕倒为止。不论怎么说,突地吼还算比较温柔的刑具,“铁圈笼头”就没有这么“体贴”了。顾名思义,铁圈笼头是用粗铁丝做成的圈。这件刑具的独到之处是,每当审讯犯人时,就将铁圈套在犯人的头上,如果犯人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罪行还好,否则,来俊臣就指示手下往铁圈里加木楔,很多人因此脑浆迸裂。来俊臣的刑具就是这样别出心裁,争妍斗奇。
来俊臣还善于进行心理战术,在审讯囚犯之前,他的习惯动作是将所有的刑具撂出来,先向囚犯展示一番。据说,大多数囚犯见到刑具即已魂飞魄散,为了躲避酷刑,只好一切都顺着来俊臣的意思来说。
在来俊臣的倡导之下,他的手下掀起了刑具研发热潮,没有发明能力的普通狱卒就比赛谁对囚犯下手更歹毒,谁更冷酷。而其中的“佼佼者”往往可以得到来俊臣的重赏,朝廷对此也是大力提倡。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整个国家简直成了人间地狱,来找来俊臣告密的人,络绎于途。来俊臣与其手下“起告密之刑,制罗织之狱”,以致“生人屏息,莫能自固”。
于是,来俊臣与他的党羽王弘义、侯恩止、周兴等一起,不论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杀人不绝。当时的监狱设在丽景门内,只要进入此门,一百个人里也难活下来一个人。因此,王弘义就曾得意地将丽景门戏称为“例竟门”。“例”者,惯例也,“竟”者,结束也,“例竟”者,按照惯例即将结束也,“例竟门”三字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凡是进入此门者,依照惯例,必将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
在这样大的背景之下,朝官们人人自危,晚上脱下鞋子,都不知道第二天能不能再有机会穿上。早起去上朝更是忧心忡忡,说不定走到哪里就会遭到袭击,更说不定哪一天全家就会被诛杀。因此上朝前,朝官都会与家人告别时都会说:“不敢说再见!”
大将军张虔勖、范云仙等都被来俊臣审讯过。在洛阳州官署里,虔勖等不堪忍受痛苦,自诉对于国家有功,来俊臣就命令卫士把他乱刀砍死。范云仙更是不识好歹,在被审讯时也是历数自己一生侍奉先朝的丰功伟绩,声言自己遭遇司法不公,来俊臣就下令割去了他的舌头。
如此的案例数不胜数!
同时来俊臣还是个好色之徒。如果看上了哪个女人,他就利用工作之便,先将所看中的女人的丈夫构陷入狱,然后取而代之。来俊臣的正妻就是这样被逼娶过来的。
来俊臣是一个将“酷吏”当成事业来做的人,他不可能对任何人有恻隐之心,即使对待自己的“亲密战友”。
有一次,武则天接到举报,内容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为光火,严令来俊臣查明此事。周兴是来俊臣的得力干将,心狠手毒,狡猾异常。来俊臣知道,仅凭一封告密信就制服周兴实在有些难度。可是也不能因此放过周兴啊,这可是皇上亲自督办的案件!眉头一皱,计上来俊臣的。
来俊臣在家里置办了一桌酒席,又是海参又是鲍鱼,丰盛异常。他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一幅推心置腹的样子。三杯酒下肚,来俊臣愁眉苦脸地说:“我个人碰到了个技术难题,只好请兄弟你来帮忙出个主意。就是我刚接了个案子,皇上都亲自批示了,要我一定审个水落石出,但是那个小子就是不承认,不知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有什么高招?”
看到上司居然向自己请教问题,周兴难禁喜气洋洋,他得意地说道:“好办,好办!”他喝了一大口酒,不以为然地说道:“建议您先找一个大瓮,四周架上炭火,这样那个大瓮就如同一个熔炉,这时候你再把犯人放到瓮里面去,不论犯人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召认所有罪行。”来俊臣连声称高,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皇上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您自己钻进瓮里体验一把吧。”闻听此言,周兴随即吓得变成了一滩烂泥。还有什么会不招供呢?
这就是著名“请君入瓮”典故的来历。
来俊臣不满足于事业上的巨大成功,他开始了理论的探索和创新,他的理论成果最后集结为《罗织经》。这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言简意赅,每个专题为一卷。全书字数不多,分为十几卷。每一卷专讲一个问题,譬如“治敌卷”、“问罪卷”等。它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更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赤裸裸的施恶告白。传说宰相狄仁杰阅罢《罗织经》,全身颤抖,冷汗迭出;女皇武则天面对《罗织经》,仰天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
在“瓜蔓卷”中,来俊臣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也就是说,不把案子搞成惊天大案,就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让案子牵连住一大批人,就不足以显示出办案人的能力。而这样做,会让上级有安全感,更会让下级获得宠幸。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之下,来俊臣揣摩着武则天的意图,一旦发现蛛丝马迹,马上“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有时来俊臣想整哪个人,就想方设法让武则天注意自己要整的那个人。一般的方法就是,来俊臣指示手下把密告信投于匦院而让武则天知道。武则天收到密报之后,往往会委派来俊臣前去审理,来俊臣接着就将被告的对象屈打成招。
慢慢地,朝野已经被来俊臣打理一遍,没有人敢再和来俊臣及其党羽对抗。此时的来俊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人容易自我膨胀,来俊臣也不例外。来俊臣太习惯于整人了,而现在却找不到方向,为什么,因为可整的人基本上被整光了。来俊臣在寻找新的猎物。他把目光停留在了武氏诸王以及平时不拿正眼看自己的太平公主等人身上,阴谋罗织罪名将这些人陷害下狱。
尽管所有的人都怕来俊臣,但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等根本没有把来俊臣放在眼内,但是,因为有武则天的保护,外人想扳倒来俊臣却没有那么容易。这时候,一个叫卫遂忠的人站了出来。
卫遂忠是来俊臣的挚友,有一天,卫遂忠酒喝得有些多,迷迷糊糊来到来俊臣家的门口。当时来俊臣正与妻子的家人聚会,门卫看卫遂忠有醉态,想打发他离开,就对他说来俊臣出去了。谁知酒后卫遂忠的耳朵特灵,听到了院子里面来俊臣猜拳行令的声音,知道了是门卫在骗他,就硬闯了进去,趁着酒劲羞辱了来俊臣一番。
酒醒过来后,卫遂忠越想越后怕,他太了解来俊臣的为人了,来俊臣决不会这样善罢甘休。为了自保,他决定投靠到武氏诸王那边去。于是,他先发制人,向武则天和诸武揭穿了来俊臣的阴谋。
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岂是好惹的,他们联合起来,抓住时机,将来俊臣斩杀于闹市。长安市人早就对来俊臣恨之入骨,听到他被武氏诸王所杀,大家无不拍手称快,拍手称快还不解恨,大家决定痛打落水狗,前去剐他的肉。须臾之间,来俊臣的尸骨就荡然无存了。
后来,武则天下诏追认了来俊臣的罪行,并且决定将来俊臣家族予以剪除,以平民愤。“冷酷到底”的来俊臣以这样的方式走向了自己的末日。
点评:来俊臣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在武则天上台的初期,其合法性大受怀疑,对于这位刚走上高位的女皇,李唐宗室与勋臣们自然不服,整个社会也迷漫着一种抵制的情绪,甚至有人打着恢复大唐的旗号起兵。不杀一批死硬的顽固派,武则天统治的基础就很难稳固。武则天必须通过白色恐怖保住自己的皇位,来俊臣因此应运而生。
我们注意到了来俊臣的残酷和残暴,但我们却忽视了来俊臣的后台老板其实就是武则天。凶残的来俊臣充其量不过是武则天的一个工具。
但是,来俊臣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工具,更没有觉察到工具只能被用于一时,时间一过,兔死狗烹必然接而上演。当已臻疯狂的来俊臣两面出击,同时指控李氏和武氏的皇室成员谋乱之时,他的死期也就到了。武则天将用来俊臣的死亡来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营造各界大和解的温馨气氛。
应运而生的来俊臣自然也将应运而“灭”。
这是所有酷吏的必然下场。
李慧翔:酷吏的兴起与末路
作者:李慧翔 更新时间:2012-02-08
作为史界标杆词汇,“酷吏”是经司马迁老师之手发扬光大的。在《史记·酷吏列传》中,司马迁对酷吏做了很多记载,也提出了很多批评。《史记》将酷吏入史,而此后《汉书》、《后汉书》直至《金史》多将此单列,可见中国酷吏之盛而不衰。
酷吏作为一介棋子,具有多重功能,除了和其它官员一样“整肃百姓”外,还肩负“打压地方豪强”、“平灭异己”之类的重任。
尹赏曾任江夏太守、执金吾(相当于如今的首都卫戍司令)等要职。他在将死之际,曾向自己的儿子传授为官之道:如果在官场不能做一个正直的官员,那索性就做一个酷吏,以残酷的手法去为政,用严刑峻法来整肃百姓。这样做,即使有一天犯了罪被免官,过不了多久皇帝就会想到你曾经的政绩,重新起用你。
如西汉著名酷吏“苍鹰”郅都,其为人执法严酷、痛下辣手、喜用重典、不避豪强,甚至连列侯宗室都畏之如虎。严延年任河南太守,“其治务在摧折豪强”,流血数里,时人号为“屠伯”。宁成打击豪强,步法郅都,人皆畏之,所谓“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再比如唐朝那位准备把“好兄弟”周兴扔到大瓮里煮的来俊臣,皆属此类。
而西汉河内太守王温舒更上一台阶,其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大者灭族,小者处死,杀戮之重,致流血十余里。等到春天到来时,还有犯人没杀完,由于暂不能再杀(汉代执行死刑只在秋冬两季),温舒竟捶胸顿足地说,要是冬天再长一月,我的事业就大成了!
汉武帝却对这位“大业未成”的温舒兄颇为推许,“以为能”。
所以说,酷吏绝非自己“想酷就酷”的,除了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确通过铁腕做出了政绩的因素外,上意之恩威加诸,更是使酷吏成为风云人物的重要推手。如张汤就是因为替汉武帝屡次清除诸侯豪强而深受武帝信任,升为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仅次于丞相。用《新唐书·酷吏传序》的话说就是“非吏敢酷,时诱之为酷”。
实际上,对于酷吏的历史作用评价,《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已经一语点破:“末暴虽胜,崇本或略”,即试图用暴力手段来解决社会失范,只是舍本逐末,无法长治久安。
可悲的是,这些酷吏的下场多凄惨。有时候,权力集团为了平息民愤,会将酷吏斩杀以示天下。比如那位“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的宁成,最终被上边派下来的另一位酷吏直接“破碎其家”。至于前面提到的其他酷吏们,苍鹰郅都被斩,屠伯延年弃市,王温舒五族俱灭。而酷吏张汤的儿子张贺甚至被宫刑。
酷吏作为工具,如果最终危害到自身,也会引来杀身之祸。比如来俊臣整完能整之人后迷失方向,竟阴谋罗织罪名,准备将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等人陷害下狱。最终被直接“斩杀于闹市”。
无论汉代唐代,这些著名的酷吏大多难得幸免,末路无不沾满血腥。
李慧翔:酷吏的兴起与末路
作者:李慧翔 更新时间:2012-02-08
作为史界标杆词汇,“酷吏”是经司马迁老师之手发扬光大的。在《史记·酷吏列传》中,司马迁对酷吏做了很多记载,也提出了很多批评。《史记》将酷吏入史,而此后《汉书》、《后汉书》直至《金史》多将此单列,可见中国酷吏之盛而不衰。
酷吏作为一介棋子,具有多重功能,除了和其它官员一样“整肃百姓”外,还肩负“打压地方豪强”、“平灭异己”之类的重任。
尹赏曾任江夏太守、执金吾(相当于如今的首都卫戍司令)等要职。他在将死之际,曾向自己的儿子传授为官之道:如果在官场不能做一个正直的官员,那索性就做一个酷吏,以残酷的手法去为政,用严刑峻法来整肃百姓。这样做,即使有一天犯了罪被免官,过不了多久皇帝就会想到你曾经的政绩,重新起用你。
如西汉著名酷吏“苍鹰”郅都,其为人执法严酷、痛下辣手、喜用重典、不避豪强,甚至连列侯宗室都畏之如虎。严延年任河南太守,“其治务在摧折豪强”,流血数里,时人号为“屠伯”。宁成打击豪强,步法郅都,人皆畏之,所谓“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再比如唐朝那位准备把“好兄弟”周兴扔到大瓮里煮的来俊臣,皆属此类。
而西汉河内太守王温舒更上一台阶,其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大者灭族,小者处死,杀戮之重,致流血十余里。等到春天到来时,还有犯人没杀完,由于暂不能再杀(汉代执行死刑只在秋冬两季),温舒竟捶胸顿足地说,要是冬天再长一月,我的事业就大成了!
汉武帝却对这位“大业未成”的温舒兄颇为推许,“以为能”。
所以说,酷吏绝非自己“想酷就酷”的,除了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确通过铁腕做出了政绩的因素外,上意之恩威加诸,更是使酷吏成为风云人物的重要推手。如张汤就是因为替汉武帝屡次清除诸侯豪强而深受武帝信任,升为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仅次于丞相。用《新唐书·酷吏传序》的话说就是“非吏敢酷,时诱之为酷”。
实际上,对于酷吏的历史作用评价,《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已经一语点破:“末暴虽胜,崇本或略”,即试图用暴力手段来解决社会失范,只是舍本逐末,无法长治久安。
可悲的是,这些酷吏的下场多凄惨。有时候,权力集团为了平息民愤,会将酷吏斩杀以示天下。比如那位“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的宁成,最终被上边派下来的另一位酷吏直接“破碎其家”。至于前面提到的其他酷吏们,苍鹰郅都被斩,屠伯延年弃市,王温舒五族俱灭。而酷吏张汤的儿子张贺甚至被宫刑。
酷吏作为工具,如果最终危害到自身,也会引来杀身之祸。比如来俊臣整完能整之人后迷失方向,竟阴谋罗织罪名,准备将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等人陷害下狱。最终被直接“斩杀于闹市”。
无论汉代唐代,这些著名的酷吏大多难得幸免,末路无不沾满血腥。
李慧翔:酷吏的兴起与末路
作者:李慧翔
http://act3.news.qq.com/5105/work/show-id-113.html
作为史界标杆词汇,“酷吏”是经司马迁老师之手发扬光大的。在《史记·酷吏列传》中,司马迁对酷吏做了很多记载,也提出了很多批评。《史记》将酷吏入史,而此后《汉书》、《后汉书》直至《金史》多将此单列,可见中国酷吏之盛而不衰。
酷吏作为一介棋子,具有多重功能,除了和其它官员一样“整肃百姓”外,还肩负“打压地方豪强”、“平灭异己”之类的重任。
尹赏曾任江夏太守、执金吾(相当于如今的首都卫戍司令)等要职。他在将死之际,曾向自己的儿子传授为官之道:如果在官场不能做一个正直的官员,那索性就做一个酷吏,以残酷的手法去为政,用严刑峻法来整肃百姓。这样做,即使有一天犯了罪被免官,过不了多久皇帝就会想到你曾经的政绩,重新起用你。
如西汉著名酷吏“苍鹰”郅都,其为人执法严酷、痛下辣手、喜用重典、不避豪强,甚至连列侯宗室都畏之如虎。严延年任河南太守,“其治务在摧折豪强”,流血数里,时人号为“屠伯”。宁成打击豪强,步法郅都,人皆畏之,所谓“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再比如唐朝那位准备把“好兄弟”周兴扔到大瓮里煮的来俊臣,皆属此类。
而西汉河内太守王温舒更上一台阶,其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大者灭族,小者处死,杀戮之重,致流血十余里。等到春天到来时,还有犯人没杀完,由于暂不能再杀(汉代执行死刑只在秋冬两季),温舒竟捶胸顿足地说,要是冬天再长一月,我的事业就大成了!
汉武帝却对这位“大业未成”的温舒兄颇为推许,“以为能”。
所以说,酷吏绝非自己“想酷就酷”的,除了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确通过铁腕做出了政绩的因素外,上意之恩威加诸,更是使酷吏成为风云人物的重要推手。如张汤就是因为替汉武帝屡次清除诸侯豪强而深受武帝信任,升为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仅次于丞相。用《新唐书·酷吏传序》的话说就是“非吏敢酷,时诱之为酷”。
实际上,对于酷吏的历史作用评价,《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已经一语点破:“末暴虽胜,崇本或略”,即试图用暴力手段来解决社会失范,只是舍本逐末,无法长治久安。
可悲的是,这些酷吏的下场多凄惨。有时候,权力集团为了平息民愤,会将酷吏斩杀以示天下。比如那位“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的宁成,最终被上边派下来的另一位酷吏直接“破碎其家”。至于前面提到的其他酷吏们,苍鹰郅都被斩,屠伯延年弃市,王温舒五族俱灭。而酷吏张汤的儿子张贺甚至被宫刑。
酷吏作为工具,如果最终危害到自身,也会引来杀身之祸。比如来俊臣整完能整之人后迷失方向,竟阴谋罗织罪名,准备将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等人陷害下狱。最终被直接“斩杀于闹市”。
无论汉代唐代,这些著名的酷吏大多难得幸免,末路无不沾满血腥。
西汉酷吏下场:苍鹰被斩 屠伯弃市 王温舒灭族
2012年02月10日 11:15
来源:南方报业网 作者:宋石男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gudaishi/detail_2012_02/10/12426462_0.shtml
核心提示:前面提到的酷吏们,“苍鹰”郅都被斩,“屠伯”严延年弃市,“乳虎”宁成亡家,张汤死于三长史手,王温舒五族俱灭。这决非世俗意义上的因果报应,但或可视作是一种恶法循环的因果报应。

“苍鹰”郅都 资料图
本文摘自南方报业网 作者:宋石男  原题为:西汉酷吏为什么要严打地方豪强?
西汉袭秦严法,大体较春秋战国而重。然严法之下,社会并不和谐。其时地方豪强,或由宗室演化,或由地主升级,或由巨商转成,或由游侠登堂,飞扬跋扈,横行乡里,乃至与郡守结盟,成为与官方政权平行的一种势力。汉景帝时对此即有少数举措,至汉武帝时始对地方豪强进行全面打击。
汉武帝时期之打豪强,首先是政治目的,又分为中央朝廷维护统治之政治目的与地方官员维护个人地位之政治目的;其次是经济目的,主要是中央政权与地方豪强在经济领域的二元对立,打压豪强的手段常表现为“国进民退”;最后才是微不足道的民生目的,整顿社会秩序,减少豪强兼并,从而改善黎民生活。
考汉武帝时期打压豪强之手段,主要有四:一是利用酷吏诛灭豪强。二是将部分地方豪强迁至长安,以“内实京师,外销奸滑”;三是为弥补因大伐匈奴等造成的财政空虚,垄断盐铁业,排斥富豪大贾,又出告缗令,鼓励民间对富豪大贾告密,后者罚没家产由政府与举报者对分;四是设置州刺史,推行“六条问事”之监察制度,第一条即是打击豪强。
要打压豪强,必须借助地方官员之力。汉代郡守,名望既重,权力也大,可以专断郡政,自由用人,乃至专擅杀戮。中央既推行打压豪强之严酷路线,酷吏随之层出不穷。
酷吏郅都,即是西汉中央专为打压地方豪强而派遣的第一个地方大员。《史记》称,其时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地方长官莫能制。遂遣郅都为济南太守,至则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郅都行法不避贵戚,时人号为“苍鹰”。
郅都虽酷,似尚有“法治”之理念,未见有上下其手之举,后来者则每况愈下,几乎都不顾程序正义,将法令只当作刑具的别名。严延年任河南太守,“其治务在摧折豪强”,流血数里,时人号为“屠伯”;宁成打击豪强,步法郅都,人皆畏之,所谓“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周阳由“所居郡,必夷其豪”,执法随心所欲,“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张汤,好揣摩帝意,所治即上所欲罪,所纵即上所欲释,“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王温舒就更恐怖了,其为河内太守,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灭族,小者乃死,杀戮太重,流血十余里。等到春天来了,还有犯人没杀完,而暂不能再杀(汉代执行死刑只在秋冬两季),温舒竟捶胸顿足地说,要是冬天再长一月,我的事业就大成了!如此好杀,令人不寒而栗,汉武帝却对之甚为推许,“以为能”。
酷吏之盛,酷卒也兴,黑狱风云可屡自史册窥见。《史记·周勃传》记其感叹“吾尝将百万之众,今始知狱吏之贵”;《史记·周亚夫传》记其在狱中不食五日,呕血而死。不食也许可致死,但不至于呕血死,这或是当时黑狱的一种例行死法吧?《史记·李广传》记其不愿对刀笔吏,自刎死;《汉书·司马迁传》记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可见西汉狱吏之尊,且多法外之刑;从酷吏到狱卒,都罕见遵守程序正义。
严打豪强的过程中,由于程序正义之缺失,酷吏捞政治资本之心切,有时也扩大化,殃及平民。酷吏杜周为廷尉,每年要办一千多个案子,大者数百人,小者数十人;远者数千里,近者数百里。犯人如有不服,以掠笞定之。最终“诏狱逮至六七万人,吏所增加十有余万”,其中当有多少冤狱,多少枯骨!
学者贺卫方尝言,一个法治社会最基本的要求是,罪与非罪的界线和国家权力的运用都应在法律上加以明文规定,国家权力不能因为拥有暴力机器而超越自己所制定的法律规范去行动。在《史记·酷吏列传·杜周传》中,有一段对白泄露了两千余年来古代中国的法制秘密,那就是其决非法治社会。有客责备杜周说:“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杜周回答说:“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所谓“当时为是”,即是以当时皇权之是为是,以当时酷吏个人之是为是,所谓律令,不过是满足前二者的工具、刑具,乃至玩具。
然而酷吏之下场,往往也很残酷,因为一个非法治社会,没有规则的社会,往往是吞噬所有人的社会。非法执法者怎能保证,他自己有日不被另一个非法执法者给办了?前面提到的酷吏们,“苍鹰”郅都被斩,“屠伯”严延年弃市,“乳虎”宁成亡家,张汤死于三长史手,王温舒五族俱灭。这决非世俗意义上的因果报应,但或可视作是一种恶法循环的因果报应。
学者李铁曾说,社会繁荣和稳定的根本在于设置一个相对公正的制度,尽可能合理地分配利益和财富。稳定的根本在于减少社会矛盾,而非无视矛盾,或靠暴力酷刑压制矛盾。依靠暴力酷刑换来的稳定,终将昙花一现。用《后汉书》批评酷吏的话说则是:“末暴虽胜,崇本或略”,酷吏们试图用暴力手段来解决社会失范,只是舍本逐末,无法长治久安。
付出了相当大的社会代价与政治成本,汉武帝打豪强运动的结果却未必美好。学者陈启云发现,汉武帝派往地方州郡行政机关的酷吏,扰乱了地方权力结盟的平衡,却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来控制,结果导致武帝在位后期关东诸郡(华北平原的经济中心)的广泛动荡,乃至群盗纷起,叛乱时作。吊诡的是,这些叛乱分子与地方豪强、地方官员乃至中央政府的高官,都有良好关系。换言之,他们并非下层农民,而是武装起来的地方实力派。这也可视作地方豪强对中央高压政策的一种回应。
公元前81年,汉武帝死后的第六年,朝廷召集会议,“举贤良文学”,全面检讨汉武帝的政策。被举之士人,多是地方既得利益者的代言人,对包括打压豪强在内的汉武帝政策展开了激烈抨击。稍后,在公元前80年间,捍卫汉武帝政策的主要官员戏剧性地受到整肃。汉武帝任用酷吏以打压地方豪强的多年努力,终归是失败了。
李慧翔:酷吏的兴起与末路
作者:李慧翔 更新时间:2012-02-08
作为史界标杆词汇,“酷吏”是经司马迁老师之手发扬光大的。在《史记·酷吏列传》中,司马迁对酷吏做了很多记载,也提出了很多批评。《史记》将酷吏入史,而此后《汉书》、《后汉书》直至《金史》多将此单列,可见中国酷吏之盛而不衰。
酷吏作为一介棋子,具有多重功能,除了和其它官员一样“整肃百姓”外,还肩负“打压地方豪强”、“平灭异己”之类的重任。
尹赏曾任江夏太守、执金吾(相当于如今的首都卫戍司令)等要职。他在将死之际,曾向自己的儿子传授为官之道:如果在官场不能做一个正直的官员,那索性就做一个酷吏,以残酷的手法去为政,用严刑峻法来整肃百姓。这样做,即使有一天犯了罪被免官,过不了多久皇帝就会想到你曾经的政绩,重新起用你。
如西汉著名酷吏“苍鹰”郅都,其为人执法严酷、痛下辣手、喜用重典、不避豪强,甚至连列侯宗室都畏之如虎。严延年任河南太守,“其治务在摧折豪强”,流血数里,时人号为“屠伯”。宁成打击豪强,步法郅都,人皆畏之,所谓“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再比如唐朝那位准备把“好兄弟”周兴扔到大瓮里煮的来俊臣,皆属此类。
而西汉河内太守王温舒更上一台阶,其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大者灭族,小者处死,杀戮之重,致流血十余里。等到春天到来时,还有犯人没杀完,由于暂不能再杀(汉代执行死刑只在秋冬两季),温舒竟捶胸顿足地说,要是冬天再长一月,我的事业就大成了!
汉武帝却对这位“大业未成”的温舒兄颇为推许,“以为能”。
所以说,酷吏绝非自己“想酷就酷”的,除了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确通过铁腕做出了政绩的因素外,上意之恩威加诸,更是使酷吏成为风云人物的重要推手。如张汤就是因为替汉武帝屡次清除诸侯豪强而深受武帝信任,升为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仅次于丞相。用《新唐书·酷吏传序》的话说就是“非吏敢酷,时诱之为酷”。
实际上,对于酷吏的历史作用评价,《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已经一语点破:“末暴虽胜,崇本或略”,即试图用暴力手段来解决社会失范,只是舍本逐末,无法长治久安。
可悲的是,这些酷吏的下场多凄惨。有时候,权力集团为了平息民愤,会将酷吏斩杀以示天下。比如那位“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的宁成,最终被上边派下来的另一位酷吏直接“破碎其家”。至于前面提到的其他酷吏们,苍鹰郅都被斩,屠伯延年弃市,王温舒五族俱灭。而酷吏张汤的儿子张贺甚至被宫刑。
酷吏作为工具,如果最终危害到自身,也会引来杀身之祸。比如来俊臣整完能整之人后迷失方向,竟阴谋罗织罪名,准备将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等人陷害下狱。最终被直接“斩杀于闹市”。
无论汉代唐代,这些著名的酷吏大多难得幸免,末路无不沾满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