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答案:民间金融“地火”应在地面引燃(市场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4:41:02
监管的阳光照不到 投机的风险就失控
民间金融“地火”应在地面引燃(市场观察)
本报记者 周小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2月14日   第 02 版)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座谈会时指出,在统筹规划下有序引入民间资本,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把地下资金通过政策引导到地上,帮助民间资本沿着正确轨道发展,既引导流向,又加强监管,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实施细则制订出来。
民间资本负面影响增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民间资本逐渐成为一股游离于银行金融体系之外的巨大的资本力量。根据央行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2010年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存量就已超过2.4万亿元,占当时借贷市场比重已达到5%以上。以温州为例,温州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
然而,去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温州等个别地区出现民营企业老板欠债外逃事件,尤其是温州立人教育集团由民间借贷所引发的债务危机,使民间资本这一现象再一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尽管日益壮大的民间资本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一面。但是,由于民间借贷行为存在交易隐蔽、监管缺位、法律地位不确定、风险不易控制等特征,有些甚至以“地下钱庄”的形式存在,容易引发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民间资本对中国正常的金融秩序的负面影响也越发显现。
“民间借贷往往会吸引大量投机性的资金投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采访时分析,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往往非常高,要比正规银行体系高很多,这样对借贷人来讲风险就重,发生问题的概率会增高。去年出现民间借贷热,大量的资金涌入到这一领域,但这些资金投机性非常强,又游离在正常的金融监管的范围之外,一旦出问题,用一个危言耸听的词来概括的话它就成为了一种“次贷”。
积极引导宜疏不宜堵
“温州现象”让我们认识到,民间资本脱离实体经济、大量外流,必然会增加区域性金融风险和经济系统性风险。所以,宜疏不宜堵,引导民间资本沿着正确轨道发展,把地下资金通过政策引导到地上,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有一些完全是私人的小额的民间金融,政府可以不管,但有一定规模的有条件的民间金融,政府应该让它去申报,让它阳光化。”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胡必亮表示,当民间金融阳光化以后,政府才能用阳光化的方式去监管它。只有民间金融阳光化了,政府才能清楚民间金融的情况,才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管。
“对于民间借贷,从长期看有必要去做一些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因为现在我们的体制和基本环境还不是很完善,需要慢慢去调整,需要相关风险的防范措施,需要相关的法规条例,需要利率市场化的条件,需要健全完善的监管体制。
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
“民间借贷危机的问题出在金融领域,根子却在实体经济。”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对于当前“温州现象”做上述表示。事实上,部分企业深度介入民间借贷,表面看是企业主追逐高利润、热衷赚快钱所致,深层次原因在于实业项目利润微薄,对民间资本形不成足够吸引力。而与此同时,大量的中小企业面对银行过高的门槛存在“供血不足”的问题,尽管如此,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之间仍难以有效对接,高额利息负担使小企业难以承受。
如何引导民间资本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中小企业获得资金茁壮成长,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此,银河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表示,金融机构发展滞后、数量不足,仍是中国经济生活和金融运行中一个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只有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才能加快解决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这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关键环节,所以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创办中小金融机构。
“可以把村镇银行作为一个突破口,让一些民营企业家直接发起成立这种小微型的银行。”郭田勇表示,我们未来应当采取各种方式,让现有金融机构的触角进一步地往下伸,增设一些小型的金融机构,而村镇银行是中国最小的银行,是组成中国金融最基本的细胞,它在一个县里边经营,由于比较小,风险相对可控。而且,我们也要看到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家做银行,会把它当做一个事业来做,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去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