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李白朗诵:我省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为着群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40:01

我省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为着群众

2010-11-02 08:20来源:荆楚网字号:小|大

9月27日晚,琴台大剧院内笑声不断,武汉市说唱团演出大型方言喜剧《一碗都是我的》,让前来免费看戏的千余名观众乐翻了天。

眼下,千场好戏送百姓,正在全省各地精彩呈现。入秋以来,天气不热也不凉,让荆楚的老百姓惬意地欣赏了好多精美戏曲。

去年又今年,“文化惠民、免费看戏”接踵而来——由政府出钱购买好戏,让老百姓免费观赏,这是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一个生动例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为着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正在成为我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着力点。

让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人们注意到,湖北在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紧锣密鼓。显然,这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何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省委宣传部主管文化的负责同志介绍,它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体系等诸多方面。

我省展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在多个领域强力推进,精彩纷呈。其间,让公共文化均等化十分引人注目。

连续两年的“文化惠民、免费看戏”,今年被列入省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开全国之先河。其起因,可以追溯到三年前湖北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投资30多亿元留下的大量文化演出场馆,创作演出留下的50多台叫响全国的艺术精品。二者都是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的结果。省委、省政府意识到,切实利用好这些场馆、展示好这些剧目,正是公共文化均等化的体现。

当我们走进今年的“文化惠民、免费看戏”,不难发现,实施这一惠民之举,也有着让人民群众多得实惠的精心安排。在充分总结去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此次活动实现了四个一流:一流的演员、一流的剧目、一流的演出场所、一流的演出服务;两个转变:由部分剧团的示范性演出向全部剧团的普遍性演出转变,免费演出场次由100场猛增至1000场。“文化惠民、免费看戏”,为我省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范本。“免费”成为我省公共文化均等化的一个关键词,始于2007年11月省博物馆免费开放。这家成立于1953年的我国重点博物馆,率全国之先以零门槛向公众开放,是我省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生动注脚,省政府每年补贴3000万元,给予此项重大举措实施以根本保证。我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直接推动了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步伐。

在省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省博物馆不断探索公共文化场馆提供服务的新模式。精心设计参观路线、配备多语种导览系统、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等,为观众提供无微不至的人性化服务;在不断提高基本展览陈列水平的同时,引进海内外精品文物展,满足了观众的欣赏渴求;坚持楚文物走出去,向全世界彰显着楚文化的迷人魅力。

2007年11月至今,省博物馆参观人数跃升至380万人次。迄今为止,我省已有70余家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继实现免费开放。这是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尝试,也是公共文化均等化的生动体现。

一系列惠民工程

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湖北各项文化惠民工程,也迎来了阶段性检查验收的时刻。

如何总结经验,在“十二五”进一步实施好这些文化惠民工程,摆上了省委、省政府的议事日程。

据省有关部门介绍,我省“十一五”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主要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流动舞台车送戏下乡工程等,不仅深受城乡群众喜爱与好评,各项考核指标在全国也处于前列。

进入第四季度,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先后到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省文联、省作协和省委讲师团调研。他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紧密联系湖北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全面推进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善于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具体化、工程化、项目化,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走进“十一五”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的农家书屋工程,我们看到的是进一步完善、巩固的全新追求。

不久前,主导我省农家书屋工程的省新闻出版局发布,全省已建成农家书屋1.3万个,提前一年完成全省“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农家书屋是基层群众的文化粮仓,还是他们致富的加油站。”一位省领导在听取汇报时关切地询问,“书屋真建好了吗?管理跟得上吗?群众用得上吗?”

问得何其实在、何其具体。

作为责任单位,省新闻出版局未能懈怠,当即组织专班分赴各地农村,一个个数农家书屋,一家家检查活动情况,与农村干部群众共商如何进一步巩固好农家书屋、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截至目前,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安排农家书屋建设资金1.559亿元,各市州配套资金5000多万元。省新闻出版局依据调研情况向各地建议,为了让这项惠民工程长远惠民,从现在起就要谋划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的措施,包括继续给予资金扶持。

当下,按照“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的原则,我省精心编制《农家书屋出版物政府采购目录》和《推荐目录》,以确保农家书屋出版物的质量与适用性。在全省共建的5000个农家书屋中,配送出版物包含五大类1516种图书、55种音像制品和8种报纸、17种期刊。为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村委会、文化中心户、村小学等场所,与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计生书柜、廉政书柜等整合,着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农家书屋工程的新进展,是我省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生动缩影。

惠民工程要让群众真正得实惠,成为我省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单位的紧迫任务。目前,在省宣传文化主管领导人的主持下,所涉单位将文化惠民工程拿在手上,多方谋划将其纳入“十二五”工作计划之中。

优质服务进万家

“建成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做大量工作;发挥好这个体系的作用,更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不久前,省文化体制改革调研组来到省图书馆,观摩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之后,明确提出,“按照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要导引优质服务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公共文化服务切实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工程之一。它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全省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镜像、光盘、移动硬盘等方式,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2002年,省图书馆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首批省级分中心,肩负起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重任。省图书馆整合多方资源,建立了“作品”、“名人”、“旅游”、“行业新闻”、“农业科技”、“生活百科”等40个资源库,包括“双奖好戏送下乡”、“鄂图讲座”、“旅游景区及景点”、“湖北戏剧志”、“视频点播”等众多精彩栏目。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拓宽了省图书馆馆长万群华等一班人的视野。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在日常工作中体现优质服务,在具体环节上做到优质服务,在新的领域里显现优质服务。

过去,省图书馆通过网络传送、硬盘拷贝和光盘刻录等方式,适时将文化信息资源传送到基层。现在,加入了同步视频展播、专题展览、专题讲座、网站专栏等方式,举办相关服务活动,让群众参与,与群众互动。

过去,全省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仅满足于现场管理、网络运行。现在,走出现场,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文化信息资源进社区、进军营、进校园、进农村等活动。

截至目前,全省文化系统独立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1262个,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23697个,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12000个。覆盖全省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正以快捷的方式、优质的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省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的探索,为省文化体制改革部门密切关注。这里渐次显现的阶段性成果,当即得到肯定,并被与之承担类似任务的责任单位所仿效。

我省在全国首创“以钱养事”新机制,“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财政投入1.6亿元,新建、改造98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积极推进村级文化室建设。目前,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全省文化站、文化室创新活动方式,着力提高服务水平。

我省在全国较早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基层配发流动电影放映车、流动电影放映船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配发范围基本覆盖全省。现在,以落实“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为目标,相关部门开展了检查督办的专项活动。

沐浴着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我省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与内容,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探索、新经验,多次受到中央部委的肯定和表彰,并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