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姬花与金龙鱼:拥抱文化的春天——山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2:33:17

拥抱文化的春天——山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纪实

2010年01月21日06:38山西新闻网 字号:T|T

  冬日的汾河载着浮冰,破冰而行。冰层下,这条古老而青春的母亲河积聚能量,克服一切险阻,正以一往无前的力量涌向黄河,奔向大海。

  山西,正在快速向纵深推进的一场文化变革,与此相似。

  2009年,山西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宣部的有力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成效卓著。全省市县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局台分离,文化综合执法大队组建任务全面完成。出版发行、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等182家文化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成为新型的市场主体。全省县级文艺院团积极参与改革,80%以上自主走向市场。我省不仅全面完成了太原市等4个试点市的改革任务,而且提前一年完成其余7个市的改革任务。山西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一举扭转了改革滞后的局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攻坚克难、后来者居上。山西文化体制改革的主题词就是九个字。

  从“两关”破题

  “三不”情绪阻碍改革,是因为“两关”当道。改革,先从讲清文化体制改革为何物开始

  客观上,文化体制改革提出近10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在“点”上取得不少经验,但要在面上推开,阻力仍然不小。落后的机制体制对文化生产力的束缚,人人都有感觉,可一旦涉及切身利益,“不理解、不情愿、不积极”的情绪就冒出来了。“三不”情绪阻碍改革,是缘于过不了“两关”。

  一是观念关。谁都知道,转企改制必须核销事业单位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进行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在职职工全员签订劳动合同,“事业人”变为“企业人”,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文化事业单位的出路所在。可是对事业编制,大多数人不想丢掉,没了这个身份,跌份儿。二是“政绩关”。按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心目中,经济发展最能体现政绩,文化是个“彩头”,抓得紧一点、松一点,发展快一点、慢一点,无伤大雅。谈及文化体制改革时,有的领导干部明着就说:“我们这里经济形势不错,文化单位就那么几个人,又不是养不起,费那个劲干啥?”

  直到去年8月底,全省11市还有两个市没有设立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11市均没有出台本地的改革方案;省直文化单位及太原、晋中、阳泉、晋城等4个试点市被确定的转企改制的电影公司、电影院共33家,尚未有一家完成改制;11市除太原日报组建了传媒集团公司剥离其所属广告、印刷、发行等经营业务,其他10市党报均未启动党报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省直和4个试点市的艺术院团改革试点尚未正式启动;除太原市已经组建统一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外,其他10市尚未组建统一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与全国兄弟省市相比,当时山西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明显相对迟缓。

  “两关”当道,并没有阻挡山西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包片蹲点,面对面指导,一对一解决难题。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基本跑遍全省各市,每到一地就召开县委书记、县长参加的座谈会。每次都要原原本本说清三个事:说清文化体制改革为何物,说清文化体制改革怎么搞,说清文化体制改革与参与改革的人是什么关系。大道理立住了,迟疑、观望、等待的许多人,才真正理解了改革,变成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

  “四轮驱动”齐力破冰

  很多时候,能不能做到,关键在于能不能想到。更为关键的是,想到之后,有没有决心义无反顾地推进

  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啃“硬骨头”,改革不是演戏。操作文化体制改革,跟其他领域的改革有所不同。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一条是抓住了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这个关键,“四轮驱动”力挫坚冰。

  领导决策驱动。文化体制改革,难度大,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离不开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在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时,特别强调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中。张宝顺反复强调,山西要加快科学发展必须做好煤炭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两篇文章,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舆论造势驱动。改革一开始,《山西日报》等主流媒体紧密跟踪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系统宣传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政策和要求,宣传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典型经验,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改革、推动改革,调动文化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拥护改革、参与改革,形成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及时集中报道了全省各地改革的进展情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快改革进程。

  政策保障驱动。仅去年一年,我省就连续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6个政策性文件。这些文件既体现了改革的目标要求、方法步骤,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既体现了改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特殊规律;既体现了中央要求,又体现了我省实际。这些文件政策配套、科学正确,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强,确保了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

  督导检查驱动。成立改革督导组。督导检查在改革的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具体的措施手段,不走形式,不做表面文章,动真的,碰硬的,抓难的,督导着力于矛盾的解决,着力于改革的深层推进。从去年8月到12月,全省实施“三个每周一次”机制,一周一督查,一周一汇报,一周一通报,进一步强化了督导检查,保证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各地、各有关部门始终把维护改革单位干部员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全省检查验收时,干部群众对文化体制改革满意和基本满意近100%。

  经冬雪未消,近水花先发

  身份之变,也许让你铭心刻骨。“第一次”,也许让你还有点不自在。但是,体制的改革为山西文化唤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第一次去工商局注册动漫公司时,你也许被拒绝过。第一次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总经理的字样,你也许对自己从文化人转为企业家这样的身份之变有些不适应。第一次由“梅花奖”的获得者转型为民营剧团的老板娘,你也许夜不能寐。但当大型山西说唱剧《解放》应邀开始在全国重点城市商演、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演出年收入达到750万元。文化不再曲高和寡的时候,你也就不再孤单。因为这场涉及数量众多的“文化人”的身份之变的革命,为山西文化发展唤来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一个崭新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

  全省120家出版发行单位全部转为企业。

  39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全部转为企业。

  14家非时政类报刊转为企业。

  9家试点艺术院团转为企业。

  党报发行体制改革和广电传输网络改革向纵深推进。

  本报记者李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