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女儿情演奏视频教程:清风廊内访先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17:51
 千年古街山塘,底蕴深厚,世代传承;廉洁文脉,绵延不断。山塘清风廊位于山塘东段、渡僧桥畔,廊内青石碑刻图上伫立十六位前贤,皆与苏州、阊门、山塘有关,十六位名贤良臣为官做人,如皓月当空,似清风徐来。

    进入山塘清风廊寻访先贤,右首为书法名家邬西濠题款的“山塘清风廊”碑,十六位先贤碑刻图按生卒年代排序,并有警句、诗文相间,后记押尾,共二十六方。碑刻黑底白描、线条灵动;人物景致、栩栩如生;书法有力、风格各异;图文并茂、浑然一体。十六位先贤尽管所处年代不同、任官职级有异、性情阅历差别,然而在济世善身、勤政清廉、刚正不阿、扬善惩恶、心系百姓诸方面,可谓众人一面、一脉相承。

    济世善身为封建时代文人的最高境界。白居易端坐在山塘河边,慈目美须,凝神遐想,或许想到44岁蒙冤被贬江州司马后,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因而,宝历元年赴苏任刺史见山塘河淤塞时,便萌生了疏塘筑堤、惠及百姓的念头。另一位苏州刺史韦应物,豪放洒脱,世称“韦苏州”,在任三年,清风两袖,竟然回乡无路费,只得在郊外永定寺寄居。为褒奖韦刺史,明代入虎丘唐宋五贤祠。“廉石”故事,闻名遐迩,千古流传。所列16位先贤中有两位与之有关,一位是三国时苏州人陆绩,一位是康熙年间苏州知府陈鹏年。陆绩自广西卸任回苏,因行李寥寥,恐浪急翻船,而将一顽石作压仓镇船之物,明弘治九年监察御史嘱人将此石移至察院场,题名“廉石”,建亭覆盖。康熙年间“廉石”护亭坍塌失修,陈鹏年见之随即命人将廉石移入文庙,留下了廉洁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清代苏州人张壎赴河南登封单骑上任,在衙门前竖刻有“永除私派”四字之巨石,立誓“不取一钱,不枉一人”。“豆腐汤”典故在苏家喻户晓,汤斌在任三年,生活节俭,常以豆腐佐餐,崇尚“居无广厦,出无文轩,家无侍姬,食无珍馐”的简朴生活。刚正不阿则首推海瑞,海公曾预置棺木,冒死上疏,揭发严嵩之流贪赃枉法之事。据传,海红坊、阿黛桥(原名海公桥)均为纪念海青天而建。扬善惩恶亦为贤吏之职责,清道光年间,鸦片盛行,林则徐常带随从,在阊门一带微服私访,实地查勘,摸清烟馆,掌握毒贩。后领衙役、捕快、地保,一举缉拿,查封烟馆,在南浩街犯人码头焚烟示众,民众无不拍手称快。另一位严吏况钟,一年有余,即审理狱囚一千五百,理清冤狱,从此,吏不敢为奸,民无冤错案,百姓称他为“况青天”。任期届满,百姓联名挽留,使其连任三届,长达十三载。

    十六位贤吏中,心系百姓之事俯拾皆是:范仲淹家乡办府学,而使崇教文脉世代绵延。夏元吉手持铁锹,布衣便鞋,烈日当空,兴修水利。刘幹常到乡间访贫问苦,遭天灾百姓无力交税时,甘愿代民受罚。死于任上,无钱归葬,被百姓将其衣冠埋在山塘青山桥堍。明宣德年间,吴地税赋沉重,周忱体恤百姓、为民减税,此后,江南财赋充溢,粮仓始有储备。韩原善捐俸银修筑山塘,吴润之年七旬事必躬亲,任应乾上塘河奋御倭寇等在苏均被传为美谈。

    山塘清风廊实为一面镜子,以史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不实之名不图,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为”,倘若官吏都能如此,何愁天下不能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