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是什么文:中华文明——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30:23

 主讲人:许嘉璐(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核心提示

  人类历史上有四大古文明,分别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前三种文明都断裂过,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从未间断。

  中华文明主要靠仁、义、礼、智、信来维持,而西方文化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重继承,人跟人之间讲竞争;西方文化强调天人分开,而中华文化讲究天人合一。

  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近30年的快速发展历程中,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些现象,这就是外来的文化进入中华国土,汹涌澎湃。从最初人们的一种好奇、一种新鲜感,到后来发现事物并不那么简单,这里面还有一些不适应中华国土的东西出现。人们心里面的中华传统丢失得太多,外来的文化水土不服,出现了社会上的文化饥渴。这样,内外两个因素促使我思考:中国的文化怎么了?

  有些西方学者提出了“文明冲突论”,代表人物是亨廷顿,他的学生弗朗西斯·福山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他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文明就是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宣称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的民主、自由与人权,以及为此而设计的种种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妙、最完备,能给全世界带来幸福的制度,人类历史必然是全世界走向这种制度的历史,一旦实现了这种制度,实现了这种文明,人类的历史进程就终止了,因此说是“历史的终结”;发展到具备美国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的人,是地球上最后之人。

  这些观点给我刺激很大。再来看人类近百年的历史,19世纪风行的殖民主义所体现的就是这种文化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符合这个理论;二次大战也符合这个理论;冷战结束之后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也无不在实践中印证着这个理论。

      农耕文明PK游牧文明

  人类历史上有四大古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其它三种文明都曾经中断过,而唯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这说明中华文化在延续力上有自己的优势。

  中华传统文化基于农耕生产,最后定型的也是在长期的农耕生产中成长的文化,我们的优势在这里;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我们的局限也在这里。在农耕社会,几十个人、更多的人辛苦劳作两三年,使一块黄土从生地变成熟地,人们不愿意再卷起铺盖卷到别的地方重新开荒,所以轻迁徙重稳定。耕几亩地,一两个人不行,就希望整个家族一起耕作;为了保收成还要修水利,修水利也是一家一户做不了的,因此农业社会还讲究更大范围的合作。等到产生私有制,分成家庭,出现了原始的“联产承包”,又开始讲继承。土地要继承,农具要继承,农耕生产的技术也要继承。讲继承就带来一个敬祖的文化。同时,农耕生产需要逐渐积累。因此,人们不敢随意挥霍,在生活上尽量克制与节俭,省下东西留给孩子,自己的精神也留给孩子,用精神把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

  基督教文化最初是犹太文化,犹太教是游牧民族的宗教,当时犹太人是靠游牧放牧生活的;伊斯兰教也是游牧社会产生的宗教。游牧社会与中国农耕社会相比,首先和大自然的亲近不如农耕社会。游牧要逐水草而居,无须对放牧的地方进行过多的观察、研究、爱护、治理,也不修水渠,因此对大自然的观察没有农耕社会那样细腻,也没有那样的深厚感情。其次,游牧社会不太讲继承,一块草地,能承载多少牛羊或者马匹是有规律的,一对夫妇能够放牧多少牲畜是有常量的,孩子长大了,就分给他若干只牛羊单独去过,所谓继承就这一次,没有什么生产工具,也没有什么技术。再次,一般的放牧都是个体放牧,无须这家跟那家有亲密的合作,在生产上、生活中互助很少。最后,游牧社会重掠夺与贸易,因为牛羊马牲畜所提供的生活资料有限,至于其他的生活用品包括铁器、铜器都需要别的地方生产。

  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学习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事实上,最早的人文精神产生于中华民族。孙中山先生,在1923年3月到12月期间,在今天的中山大学的中山堂,曾经做过几十次讲演,讲解他的三民主义。其中谈到民权的时候他就说:“我不赞成提倡什么平等,中国人向来是平等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西方、在中世纪,那个民族太不平等才提出平等;而我们一向比较平等,任何一个平民经过苦读和修养最后可以做到宰相。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和合”

  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

  伦理观很多前人概括过: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仁义礼智信等,还有学者提出应该是人,人是核心的核心。我认为中华的伦理观是忠、孝、仁、义、信。忠孝是连在一起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仁。子曰:“仁者爱人”。“仁”左边是单立人、是个人,右边是二,两个人相处的原则就是仁。孝由此而生,父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应该孝敬父母,这个爱在父子两代人之间是以孝来体现的。

  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呢?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自己要修养好,要学习,要深思。然后由己及人、及妻子(古代以男性为中心)、及孩子、及兄弟。如果自己的修养三尺高也让其他人都达到三尺高,这就是所谓的齐家。为什么用齐字?齐就是等,自己修养好了让全家人都达到这个水平,就等同了。其次,要把家里的道德伦理治家的方法再扩大开去,要治国,国不是自己的,因此是去“治”。最后是平天下。平是什么意思?是均衡。不是要争夺天下,而是大家都平衡、平均,这样就和谐。

  儒家特别强调君子慎独,就是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没人教导的时候,自己提高自己。宋代理学大家概括了君子修身的方向,从那以后一千年成为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即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什么叫“为天地立心”?天地是无知的,但是天地的规律、大自然的规律就是它的心,我们要总结大自然的规律,总结一切客观的包括社会的人事的规律。“为生民立命”,生民用的是诗经里面的词,就是老百姓,为老百姓立命。

  老百姓立命之本在哪里?应该帮助老百姓有一个生存的环境,有一个美好的追求,有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条件。“为往圣继绝学”,这是讲传统。张载有感于古代原有一些精粹的儒家思想后来不大提了,所以他说要把往圣绝断的学说继承下来,让它传下去,主要指的是儒家的核心。最后,“为万世开太平”,不是为万世创太平,开太平是开个头,后人继续做。这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

  世界观就是一句话:唯物。中国的所谓天并不是神,更不是人格神。神是什么?就是大自然。中国的逻辑是,人就是人,天是大自然,人不是大自然生出来的,但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回过头分析一下我们文化的三个层次。底层是什么?就是刚才所说的伦理观、价值观、哲学观等等,其实就是“和合”,显然是农耕社会的特点,是超时空的。中层,在我们的风俗、礼仪、宗教、艺术、制度、法律里面都体现了底层。例如,过年过节走亲戚全家团圆,这就是和合。我们根本的东西在于中层和表层时时体现。今天来不及讲佛教,原始佛教传到中国,经过千年的改造到唐代形成了禅宗,禅宗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和合文化。

  中西方文化之异同

  首先,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孕育和生长的背景不同。别的文明主要是在游牧时代产生和定型的。

  由此带来第二点,精神来源不同。我们的精神来源于现实,来源于生产和生活,西方精神来源是神。

  第三,人与人间关系不同。在这一点我们有优势,我们讲和睦、合作,讲义、讲各守其分,但并不妨碍个人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农业社会必须构建一个金字塔式的国家机构和统治体系社会才能稳定,这样就讲等级,等级要靠仁、义、礼、信来维持。而西方文化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重继承,人跟人之间讲竞争。

  第四,人和天的关系不同。按耶教《圣经》上所说,地球上的一切都是上帝造的。这是一种启示,大自然是供人类使用的,是上帝关爱他的孩子们,创造了山川、草木、果实,因此人就应该是利用天、战胜天、改造天。这在启蒙思想家那里有明确表述。这样一来,天人是两分的,人定胜天。现在全世界环境的恶化,莫名其妙的疾病突如其来等等,都是这一逻辑的结果。而中国人是敬天、胜天、补天。“女娲补天”暗意就是人类应该“补天”,这个补天我加了引号,是补大自然的不足。这样,我们就是天人合一。

  第五,对待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不同。我们重现实,重继承,重精神的传播;而西方生来就重享受,为什么呢?皈依上帝,救赎,就能回到上帝身边,否则就下地狱。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文化发展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线性的特质,即不间断地随着人类的足迹、人类的历史、人类的生产逐步向前发展。第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吐故纳新。文化是生活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第三,文化发展是由表及里的演变。不同文化之间接触,最初吸收对方的,最初感觉到冲击的全是表层,如衣食住行。

  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带有普世性的成分。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时代性的成分,因此有些适合古代不适合现代。愚忠、愚孝不值得提倡,等级森严不值得提倡,重视个人义务忽视个人权利不值得提倡,重视道德规范忽视法律管理不值得提倡。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只讲法不讲道德,否则那个法就无法执行。

  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什么是优秀文化?第一,鼓励人向上;第二,让人追求崇高;第三,“人化”的东西。既然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标志,所以文化就是人化。时代的精神主要在时代特色,当今时代特色是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斗争以及中华的复兴。对于经济全球化,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技发展也是两面刃,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对于今天的时代精神,我认为是文化的自觉,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是文化自觉,其次是制订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第三要文化体制改革。什么叫文化自觉?我定义为国家的决策层和学术层对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全球文化的走势,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具有清醒的、科学的认识。有了认识就自觉了。比如宗教问题,农村问题,社区文化问题,非物质文化问题,文学创作、艺术舞台等等问题,要有清醒的科学的认识。

记者  仲崇山(根据有关资料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