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古代旅游路线:【文化名人录】:皮影艺术家秦礼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5:27:54
w z 【文化名人录】:皮影艺术家秦礼刚
作者:赵俊鹏/9…    古泽文化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721    更新时间:2007-12-29    
 
秦礼刚,1949年出生,湖北云梦人。湖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委员,县民间艺人协会副主席,云梦皮影艺术团团长。
1978年开始从事皮影艺术事业,近30年的艺术生涯成为云梦皮影制作,表演艺术家。
皮影《辕门斩子》参加湖北省民间美术展,获优秀作品奖;《猪八戒背媳妇》,《天仙配》参加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农民画展,获铜奖,金奖;《梁祝》,《断桥》参加大冶民间美术展,获金奖。
作品先后在《专业户报》,《湖北日报》,《湖北民间美术》,《湖北文化艺术》,《长江日报》,《武汉晨报》,《中国画报》,《南方人物周刊》,《文明》等报刊中发表。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云梦皮影《汉孝子黄香》。
参与演出的《三借芭蕉扇》赴省,市调演;《斩钦差》参加孝感民间演唱艺术调演;《喜迎农运》,《武松打虎》,《鹤与龟》参加第二届全国农运会调演;《猪八戒背媳妇》,《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等剧目参加了“首义园杯”全省首届皮影展演,获制作,表演奖。近年来还应邀到孝感学院,江苏淮安,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演出,都载誉而归。
上世纪80年代初创建了“梦泽影戏馆”,20多年来,每年演出364天,观众上座率经久不衰,应为民间演唱艺术一绝。曾有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和个人慕名而来观看演出。
中央电视台1套《夕阳红》,2套《金土地》3套《灿烂星空》,7套《农村文化巡访》等摄制组,都制作了云梦皮影专题播出。
武汉电视台对外部制作的《云梦皮影》专题,在中央电视台4套,9套对海外演出。
由湖北电台与云梦县委宣传部联系制作的专题节目《皮影人生》,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后又陆续在美国亚州之声广播台,英国伦敦世界广播网,澳大利亚墨尔本3CW中文台,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台和巴拿马,立陶苑,南非等10多个国家落地播出。
2005年9月赴唐山参加首届国际皮影艺术展演,在雕刻大赛中荣获“神刀奖”三等奖,皮影展览中获一等奖,皮影演出中以湖北云梦皮影团团长的身份代表湖北省与来自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北京,上海,唐山,湖南等共计22家皮影团同台竞技,凭《武松打虎》,《梁红玉击鼓战金兵》两个传统剧目和单人操纵多个影人的技巧,独获“最佳表演奖”,受到各界广泛好评。
 
光影里复活的民族记忆
云梦县境里有一条河叫府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听住在河边村的老人讲,就是最干旱的年头也没见过断流的。中国有种艺术,生长在民间,具有浓厚的土腥气,这就是皮影戏,是土得掉渣的艺术。外国人则称之为“比金子还贵重”“魔术般,闪电般的艺术”。
穿越三百年时光,在云梦皮影发展史上,出了两个够得上大师级的人物。一个是陆春元,由于影子制作与演技独特,被业内和观众誉为“府河陆皮影”。再一个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秦礼刚了。他是陆春元的关门弟子。笔者到他家采访,墙上挂着的,角落里堆着的,抽屉里塞着的,都是这奖牌那奖证的,他说都是不能当饭吃的。我随手拿起桌上和一些刀子钳子锥子之类的工具混在一起的奖证,这是在2005年“翼东油田杯”首届中国唐山国际皮影艺术展演上,获得的“最佳表演奖”——本届唯一的大奖。这次国际皮影艺术节,有二十几个代表团,大都是省级专业团,还有美国日本等国参赛。秦礼刚在这次展演中,还获得现场雕刻“神刀奖”三等奖。香港皮影团团长黄天祥在研讨会上说:“我们要像秦礼刚先生那样表演的话,起码要二十年!”美国皮影艺术家到秦礼刚的房间向他请教。
 
秦礼刚借助现代传媒名扬四海。一时间,坐落在云梦县城关东正街95号他创办的“梦泽影戏馆”,吸引着各路记者的眼球。只说中央电视台吧,一套的“夕阳红”,二套的“金土地”,三套的“灿烂星空”,七套的“农村文化巡礼”等栏目,先后8次报道秦礼刚,其中两次上新闻联播。就在我采访的那天,央视的教育频道记者打电话,要为他制作半个小时的专题。专家认为秦礼刚对中国皮影戏的继承与发展有两大贡献:一是在继承传统皮影雕刻技术的基础上,将陆派的影子与门画融合,使云梦皮影制作艺术日趋完美。二是他的“梦泽影戏馆”长年演出,每年演出364场(大年三十和初一停演),全国独此一家。这在文化娱乐样式多样化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秦礼刚与新中国同岁。他告诉笔者,从小他就是个皮影迷。那时,村里每年农闲时都要唱十天半月皮影戏,他场场不空。简直成了皮影的影子。有时他瞒着父亲,借口去捡粪,却跑到城里的茶馆看皮影,身无分文,便在茶馆外面挡光的薄木板上用刀抠个小孔,朝内看,像看西洋镜。他看皮影上心成瘾,只要他看过的皮影戏,都能记得八九不离十,而且天生有副好嗓子。“父王旨意从天降,拿我下凡配董郎,且看人品怎么样,辞别众仙姐下天堂。”一次放学经过公社门口,他情不自禁唱起《天仙配》里的段子。在里面开会的人跑出来看,以为是哪个皮影师傅。他找出母亲做鞋样子的硬壳纸,凭记忆,学着雕刻小皮影子,涂上图画颜料,还真像模像样呐。夏天晚上,大人们在外面乘凉,他和湾里的小伙伴,窝在蚊帐里,点上油灯唱皮影,为这没少挨父亲的巴掌。他连做梦也在唱皮影。他的梦就是要成为一名唱皮影的师傅。但当这个梦变成现实那已是多少年后的事了。
秦礼刚先是师从刘修昌,刘师傅正儿八经地教他只有六天,白天讲“理论”,晚上教操作。晚上在他家门口放上桌子,横一块门板,在两边钉上一块白纱布。用农药瓶做油灯,师傅还带来个学打锣鼓家业(乐器)的。他在屋里学,湾里人在外面看。刚学了6天,大队要演皮影,让他正式演出,他心里没谱,发慌。师傅说,“我在你身边坐着,不会塌场的”。秦礼刚演的第一场戏是《小桃园》又叫《碧玉天宫图》。秦礼刚说,“台下黑压压的脑壳,闹哄哄的,也怪,我一开腔竟鸦雀无声。唱了两句,就入戏了。很快我六天所学的那些东西唱完了,师傅心里有数,接过影子往下唱,可唱了不到十分钟,台下哄起来,有人喊,还是让那个年轻的唱,他唱得好听些。师傅丢下影子坐到一边,我知道他此时的心情。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吧,好在我把'路子’(剧情)记得很熟,还好,演完后大队书记把我肩膀一拍,连说了几个不简单”。从此秦礼刚踏上皮影艺术之途,一路走来已是三十几年了。
 
由于秦礼刚唱得入人心,影子制作得亮人眼,慢慢就有了些名气。陆春元看过秦礼刚的演出和制作的影子后,示意秦礼刚,乐意收他做徒弟。秦礼刚有些顾虑,因为他有了刘修昌这个师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们师徒亲如父子。当刘师傅老了不能唱了,秦礼刚让他跟着自己吃闲饭。师傅病了他守在病床边,拿钱给他治病。最后把师傅送上了山(送终)。有次县里举办皮影雕刻培训班,吃晚饭时,当着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和同仁们的面,陆师傅把话挑明了,说:礼刚怎么还不开口?意思是收他做徒弟的事。有人劝秦礼刚,你师傅已经去世了,俗话说得好“井掏三次出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就拜了吧。秦礼刚跑到街上买了包烟发给大家抽,向陆春元深深鞠了一躬,喊了声师傅,便成了陆春元的关门弟子。珠联璧合,继往开来,陆春元、秦礼刚把云梦的皮影“闹腾”得红红火火。1992年云梦县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皮影艺术之乡”称号。现在云梦县政府已向上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出东方晚落西,世人何必用心机,禹疏九河汤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秦礼刚演出的内容大都与历史有关,间或穿缀一些民间传说故事。经常演的有《东周列国》、《隋唐演义》、《包公案》、《杨家将》、《岳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秦礼刚的皮影剧目连续演五年不重复,最长的脚本要演100天。秦礼刚说脚本是他们的“家底子”。我问他有多大的“家底子”?他打开房间里的一个老式衣柜,从里面抱出一摞本子,说这就是我的“家底子”,200多本吧,一笔一划,日积月累。红红绿绿的大都是中小学生用的语文、数学练习本。我信手翻翻,密密麻麻的钢笔字,也有圆珠笔写的,有的纸页发黄字迹模糊,有的被水渍洇得像地图,但每一页都划着许多红杠杠,秦礼刚说那是“关口”,搞错不得。我记得秦礼刚小学还没毕业,里面有的字就是“吃文墨饭”的我也不一定认识。他说基本上照别人的脚本依葫芦画瓢,一本新华字典就是他“不作声的不收学费的老师”,他幽我一默。他说的“别人”就是指演皮影戏的师傅。他说脚本是师傅们一代代传下来的,一般不外流。他为了得到这些脚本,就用影子和别人换,他们都想得到他的影子。他们只是把脚本借给他抄,如期归还。秦礼刚的老伴说,他每天晚上搞到转钟,一觉醒来他还在那里抄抄写写,冬天手脚冻得像肉包子。秦礼刚拿出一本“老古董”,线装的毛笔抄的脚本,前面缺损了几页。他神秘兮兮地说,这才叫宝贝,百把年了,师傅陆春元给的“遗产”。
 
有人统计看过秦礼刚的皮影戏的观众已超过110万人次,从农村到城区,从县内到县外,他说下一个目标就是演出国。1987年秦礼刚在县城里做了一栋三间四层的楼房,挂上一个红底金字的匾牌:梦泽影戏馆。影戏馆的门票最初是2角现在为1元,仅靠这微薄的收入,他还清了贷款,供3个孩子完成了中学、大学学业。他有一批固定的戏迷。
我国皮影艺术研究专家魏力群教授,通过新闻媒体知道了秦礼刚和他的“梦泽影戏馆”,专程从河北赶来,这位老教授走访了十几个省170多个县1000多名皮影艺人,他颇有感触地说,还没有见过有人像秦礼刚那样常年演出,一年能演364场!他看了秦礼刚的影子制作和演出,如此评价:以前用驴皮和纸等材料制作的皮影形象简单粗糙,既笨重又不透明,如今他用透明硬塑料片和新油墨制作,色彩鲜艳通透,形象细致明朗,在影子造型上他突破了背景道具的老套,制作了群体人物影子,以及山川树林、城墙楼阁、花鸟虫鱼、云霞雾气等多种背景道具,人物眼睛能转能眨,嘴巴能开能合,形象生动。在表演技法上他对祖师爷传下的规矩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还把戏剧的很多唱腔民间小调引进皮影,委婉生动。
 
深秋的一天,阳光依然温暖而明净。笔者走进“梦泽影戏馆”,看秦礼刚演出。影戏馆大门旁的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当日皮影剧目:《四美神女传》。演出时间是11:30到下午2:30。我是10点去的,100多平方米的演出大厅,条凳上差不多坐了三分之二的观众。我找了个位子坐下,和旁边的一位老人聊起来。他叫汪新谋74岁,他看秦礼刚的皮影已有20年了,场场都看,不看像掉了什么。他家离这里有十几里路,每天9点钟来。秦礼刚的皮影很受人喜欢,每场常常有一百七八十人看,有时大门口给堵了。他的声音亮,一板一眼唱得清楚,各种人物腔调各不相同,影子玩得活,对起阵来一个人拿上十个影子。我们说得正热乎,前排的观众转过身来插话:主要是结构得好,不丢三落四,能唱得把人吸住,一个本头唱两三个月,今天看了这场,就急着明天看下场。他说他也看了20年,家离这里比汪新谋还远好几里。一位五十来岁的女观众说,他唱得动情,一次唱《杨家将》里的一场戏,把全场人唱哭了,挨着我坐的一个老外也跟着哭。我来到后台,围成一圈的铁丝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影子。秦礼刚说有200多件。他取下一件向我介绍:这些镂空的鱼鳞花纹要万把刀才雕得出来。他自制的大大小小雕刻工具就有30多种。用的材料是县里一家膜薄厂生产的新型塑料。他摸索出一种“透雕法”和手指抹染上色法,很出效果。在南边的墙上挂着一个巨大的皮影子,这是秦礼刚的得意之作,他说这是“影子王”有一米五高,整整做了一年。
 
后台的锣钹响了,开演了。整个演出只有两个人,一个操作影子,一个敲击乐器。我回到观众席上,在乐声里,在光影里,在秦礼刚说唱里,一只只皮影子像是有了灵魂,观众们渐渐被带入一个遥远的世界。
秦礼刚前不久应邀参加在福州主办的“中国皮影文物展暨动漫博览会”,“展博会”有句广告词:“爷爷看过的,父亲可能看过,你肯定没见着。”,我想若干年之后,秦礼刚的“影戏馆”会是什么样子?里面的观众呢?他四岁的孙子秦朗,曾在“唐山国际皮影艺术节”上表演,给观众来了个小小的“地震”,他还会接过爷爷的满箱满柜的“宝贝”吗?秦礼刚给我看过一个剧本,是香港一家动漫公司寄给他的,他们要和秦礼刚合作搞一台皮影动漫剧。未来有许多种可能,对于古老的中国皮影艺术,我们有所忧思,但更多的是充满期待。
 
温总理兴致勃勃观看云梦皮影戏
2007年6月9日,我国第二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当天,中央领导温家宝、李长春到北京中华世纪坛,观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温总理饶有兴致地观看了云梦皮影戏《武松打虎》。(昨晚7时,记者电话采访正在北京的云梦“皮影王”秦礼刚,他说:“上午演8场,下午演5场,观众席始终满座,叫好声、掌声不断,看着源源不断涌来的观众,我们只得连轴转。难得有这么好的舞台,又遇上这么多热情的观众,我累点怕什么!”
昨晚的电话中,记者刚说明来意,老秦便兴奋地讲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9日看他演出的场景。
老秦说,他与云梦县文化馆退休干部滕德清、小儿子秦小波于5日抵达北京,其中他是主演,滕德清司乐,秦小波为助手。
9日上午10时许,温总理一行来到位于北京中华世纪坛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现场。走到皮影展厅,总理见观众席已坐满了人,他便走到前排,将座位上一位小朋友轻轻抱起放在腿上,坐下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温总理观看云梦皮影
3分钟的表演顺利结束了,观众掌声雷动。温总理走到后台,握着秦礼刚的手说:“演得好!我一直在看你的演出,直到武松把老虎打死。”
老秦说,他当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当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也来到现场,并在演出结束后看望了演员们。他仔细询问了秦礼刚平时演出、收入、纳税等方面的情况,老秦一一作答。听说老秦天天表演、但生活仍很拮据时,李长春鼓励说,一定要将皮影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李长春又询问了另外两名演员的情况。他听说秦小波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便握着他的手,笑着说:“我们是校友呢!”
 
秦礼刚的孙子在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