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飘零久独木舟简介:[转贴]汪洋《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历史沿革和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41:21

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历史沿革和发展

(2008年8月8日稿)

汪洋

胶东地区,一般是指山东半岛,从地图上看,胶河是胶东半岛的明显分界,胶东半岛由此得名,即胶河以东深入渤海与黄海之间的半岛。若是分得仔细些,就是指山东省昌邑、高密、胶县以东的地区,这里三面环海,北临渤海,南向黄海,西接山东腹地。如果就作战区域而言,还要西延至潍县,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

喜欢读点军事历史的人都知道,胶东是我军第27、31、32、41军等英雄部队的诞生地,这支在抗日战争初期起源于天福山起义的胶东子弟兵团,在解放战争中从胶东挺进东北,纵横辽河两岸、长白山麓,从东北打到华北,从华北打到两广,决战辽沈、威震平津、横扫五岭南粤;从胶东打到济南,从济南打到宁沪杭,大战淮海,进军闽南,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涌现出了“塔山英雄团”、“潍县团”、“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等一大批英雄集体。

由“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发展的我军胶东部队(第27、第31、第32、第41军)共歼敌达75万余人之多。其中抗日战争歼敌14.6万人,解放战争歼敌58.5万人,抗美援朝歼敌2.1万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重要主力部队。至今第27、31、41集团军还继续保留在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之中。

解放战争前胶东部队沿革

胶东我军部队的资历虽然不能与红军主力一、二、四方面军沿续下来的部队相比,但是也沿续了红军游击队的血脉,在27军79师235团这个著名的“济南第一团”中,1营1连和3营8连就和红军昆嵛山游击队一脉相承。经过90年代以后多次编制调整,特别是1998年最大的编制调整和2003年的编制调整,这两个红军连都还保留在27集团军235旅1营的战斗序列中。

1935年11月29日中共胶东特委遵照山东省委的指示,在文登、荣成、牟平和海阳举行暴动,暴动时间是农历十一月初四,史称“一一.四”暴动,暴动队伍的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暴动失败后,3大队大队长于作海带领余部30余人在昆嵛山坚持游击战。

于作海就是胶东有名的于得水,1906年出生于文登一个贫农家庭,从小白天干活,晚间习武,一身好武艺。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在昆嵛山区坚持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63团团长,“济南第一团”前身胶东军区13团3营营长,14团副团长,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副司令员兼东海行署专员,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兼烟台、威海警备区司令员,安徽省民政厅长。1967年2月被迫害致死,1979年平反昭雪。

别看这支小小的红军游击队只有30余人,20余支枪,却与刘志丹领导的红军陕甘游击队齐名,是我国北方仅有的两支红军武装。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领导了天福山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理琪任司令,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以于得水领导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了第3军第1大队,于得水任大队长,宋澄任政委。

理琪,原名游建铎,河南太康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宁都起义,后辗转到中央苏区工作,又曾在上海中央机关做机要工作。

林一山,解放战争时期去东北任辽南省委书记,在辽南剿匪、坚持敌后游击战。解放后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兼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1958年,和电力工业部部长助理兼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局长李锐,在毛泽东面前有一场关于建设三峡水电站的争论,这场争论被戏称为“御前论争”,停止了三峡工程的上马,也把李锐推到毛泽东身边任秘书,此是后话。

1938年2月13日,3军奇袭牟平城伪政权,一举攻克县城,俘伪县长以下100人,首战告捷,打击了日伪军的气焰。战后转移到离城仅1.5公里的雷神庙,3军主要领导人理琪、林一山、孙端夫、宋澄等开会讨论下一步行动计划。会议久议不决,其间日军飞机三临会场上空,未能引起注意,没有及时转移。突遭日军驻烟台海军陆战队一部50余人的围攻,庙中20余人顽强抵抗,坚持6个小时。夜间大雪,友军国民党牟平县保安队张建勋部赶来解围,我军乘机突围(《八路军山东纵队史》2007年第2版23页)。此战理琪重伤牺牲,林一山等4人负伤。

此战是胶东我军打响的对日军的第一枪,日军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我军是刚组建的新军,仅有理琪等少数人打过仗。据说庙中一块0.8平方米的铁皮雨搭,竟被击穿138个洞,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因开会遭致敌军包围的事真是血的教训,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中有过相似的事,新四军在丕岭遭敌截击,项英、叶挺、袁国平、周子昆等人在百户坑开会决定行动方向,也是议而不决,丧失了突围的宝贵时机。

1938年6月,红军干部王文和高锦纯从延安来到胶东,奉山东省委的指示,改组并健全胶东特委和3军领导,王文任胶东特委书记,高锦纯任3军总指挥。8月,胶东部队进行统一整编,使用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番号,下辖4个团:

61团,团长赵一萍,政委刘中华,全团1500人,1500支枪;

62团,团长郑耀南,政委李耀文,全团1200人,1000支枪;

63团,团长于得水,政委李丙令(后张玉华),全团1000人,800支枪;

55团,团长李华(回东),政委常青,全团500人,500支枪。

此时胶东的抗日武装已发展到7千人之多。上述前3个团(61、62、63团)就是27军235团3个营的前身。

9月,肃清蓬莱、黄县、掖县的日伪顽军,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形成了胶东第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

1938年9月18日,在沙河镇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军第5支队,12月底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下辖61、62、63、55团,后来又增编了64团(这个团和1939年1月在黄县成立的65团,应该是后来渡海去东北组建的4纵28团,即41军361团的前身)。高锦纯任司令员,吴克华任副司令员,宋澄任政委,赵锡纯任参谋长,宋竹庭任政治部主任。5支队的成立标志着胶东部队正式纳入八路军战斗序列。

1938年10月,韩育民、王军光在胶(县)北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为基础,拉起一支500人的抗日武装,定番号为胶济1支队,下辖3个大队9个中队。次年5月,胶济1支队奉命北上莱阳,与掖县游击7支队合编为中共胶东区委军事部警卫2营,后编为新5支队1团1营、胶东军区16团1营,该营为后来的27军237团2营前身。

1938年10月15日,平度伪军张宗援、赵保原部2千人包围我驻大青杨部队,我61团在团长赵一萍和政委刘中华率领下,顽强抗击敌人,赵、刘二首长负伤仍坚持指挥部队作战,敌伤亡惨重,撤回平度,多日不敢出动。大青杨之战是胶东抗战史上与敌进行的首次较大规模的战斗,一时震动胶东,我八路军5支队声威大振。

11月5支队将所属部队改编为2个旅,61、63、55团合编为19旅,旅长高嵩,政委宋竹庭,参谋长王瀛洲,政治部主任李丙令;62、64团合编为21旅,旅长郑耀南,政委李耀文,政治部主任张加洛。

至此,连同不久前改编的25旅(原国民党山东5纵队辛诚一一部改编,旅长刘万岭,政委柳运光)在内,5支队共辖3个旅。1939年2月,日伪军进攻蓬莱、黄县和掖县时,刘万岭阴谋叛乱,我军以武力解决,将该旅3个营分编别部,撤销25旅番号。

12月底,5支队副司令员吴克华率61团2、3营和55团一部去鲁中组建新的部队。吴克华当时带走的是61团团部及第2、3营和55团的一个营,正好是一个团的编制,这是胶东向外输送的第一个团。不久55团番号撤销。1939年1月在黄县成立65团。

(后来,吴克华带走的这个团到鲁中后参加山东纵队1939年1月开始的第一期整军,该部和山东纵队第12支队合编为新2支队,司令员吴克华,政治委员阎世印。1939年4月,新2支队改称第7支队,8月恢复原番号。 

1939年8月至12月,山东纵队进行第二期整军,纵队特务团一部调入2支队,支队编3个基干营和1个特务营。

1940年2月至5月,山东纵队进行第三期整军,2支队与八路军津浦支队合编,仍称第2支队,支队下无团的建制,各营属支队直辖。津浦支队里有红军成分,如385旅769团10连,就是现在的31集团军86师256团4连。

1940年9月开始,山东纵队进行第四期整军,2支队与9支队一部及1支队2团合编组建为山东纵队第2旅。其中原2支队和9支队一部合编为第2旅4团。

1942年8月,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2旅4团调归115师教导第1旅建制,仍称第4团。

1943年3月,新的山东军区成立,115师教导第1旅与鲁中军区合并,仍称鲁中军区,4团在其建制,为主力团队。

以后,该团在1945年8月编为山东解放军第4师第10团,1945年12月改称鲁中军区第4师第10团。1947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2师64团,1949年2月改称三野26军76师226团。1967年7月该团随师入赣,曾改称88师262团,后离赣入闽,又改番号为29军86师256团,现该团为31集团军86师256团。这是后话。)

5支队成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蓬黄掖保卫战(1939年2月)、黄县石板丁家、潘家集伏击战(1939年3月5日)、奇袭招远城(1939年3月7日)、掖县围攻战(1939年3月)、盛家、拉各庄歼灭战(1939年4月)等等。

1939年4月至6月,遵照八路军总部和山东纵队的指示,利用战斗间隙,5支队进行了第一期整训,撤销了旅的番号,将63、62、64团临时合编为一个团,称15团,上述3个团依次称1、2、3营。这一番号基本没用,各营还是沿用原来团的番号,直到9月整编。61团1营、65团直属5支队指挥。

1939年春夏之间,蓬黄掖地区抗日武装有了新的发展,组建了一批地方武装,其中蓬黄战区指挥部所属的掖县3区海防大队、黄县县大队和掖县独立营(招掖独立营)是27军241团的前身。

一期整训期间战斗仍然频繁:叶县乌盆吕家遭遇战(1939年5月)、掖县土山战斗(1939年5月11日)、收复栖霞城(1939年5月)、招远玲珑金矿袭击战(1939年5月24日)、莱阳城战斗(1939年5月26日到30日)等等。

1939年9月,5支队遵照山东纵队命令,进行第二期整训,对所属部队进行第二次整编。

以61团1营、62、63团合编为13团,这3个部分分别为13团的1、2、3营。1营长宋子良,教导员孙冀;2营长刘然,教导员雨晴;3营长于得水,教导员张玉华。暂无团部,3个营直属支队指挥。这个团就是有名的胶东13团、以后的9纵25师73团、“济南第一团”、27军79师235团,今天的27集团军第235旅。

65团一部、胶东区党委军事部警卫1营和64团等部组编为15团,该团1945年10月调赴东北,是东野4纵10旅28团前身,即“海城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的前身,后为41军121师361团,详述如后。团长梁海波,政委蔡雍泉(据时任15团组织干事、原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周绍明2008年2月15日来信)。

10月组建了14团,1营由掖县3区海防大队改编,代营长王子衡,教导员李拙民;2营由黄县县大队改编,营长庄梦松,教导员宋建华;3营由掖县独立营(招掖独立营)改编,营长司绍基,教导员张益民。14团团长李希孔,政委张咨明,参谋长毕永之。该团就是后来的9纵27师79团,有名的“潍县团”,27军81师241团前身。

这次整编基本构成我27军和41军著名团队的前身构架。

1939年12月,5支队粉碎了日伪军的冬季“扫荡”。

1940年1月,13团3营在营长于得水和教导员张玉华带领下赴山东纵队,执行护送黎玉政委和押送黄金的任务。返回途中经过鲁中孙祖镇附近,正碰上沂水等5个据点的日伪军“扫荡”。徐向前司令员亲率山纵2支队、山纵特务团和13团3营,在孙祖镇一带设伏。3营奉命在九子峰北坡设伏,刚从延安过来准备去13团走马上任的团长李绍桥,也参加了此次战斗。3月16日凌晨,日伪军400余人进入我军伏击圈,先遭我山纵2支队的迎头痛击,回窜企图攻占九子峰。3营在团长李绍桥、营长于得水和教导员张玉华的指挥下,击退日伪军9次冲锋,予敌大量杀伤。敌见突围无望,便退入孙祖镇西一座寺庙顽抗。教导员张玉华率领3营9连协同友邻部队攻击歼灭残敌。此战共毙伤日伪军300余人,其中日军200余人。13团的战斗作风给徐向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给予机枪和弹药嘉奖。

此战教导员张玉华负重伤,离队养伤,从此离开了13团。(张玉华后来任山纵特务1团政委,1旅3团政委。解放战争中任东北3纵8旅22团政委,8师政治部主任,40军119师政治部主任,118师政委。解放后40军副军长兼炮兵司令、沈阳军区炮兵参谋长、副司令、政委,武汉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湖北省委书记,南京军区副政委。1964年晋升少将。80年代,27军军史撰写之时,原军史办主任张克勤采访他,老人动情地说:当时依依不舍之情,直到今天还犹如昨日)。

4月,3营又接护吴克华和抗大胶东支校百余名干部到胶东,其中有贾若瑜、廖海光、王奎先、官俊亭等人13日,途经临淄县的南、北高阳一带与300余日伪军激烈交战,激战18个小时,击退敌军,顺利突围。

4月下旬,奉上级指示,吴克华任山东纵队5支队司令员,高锦纯改任政委。同时13团团部在招远成立,李绍桥任团长,苏晓风(张尔乙)任政委,王冀任参谋长,沈阳(牛绍文)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3月中共东海地委领导了东海二次起义,成立东海区指挥部,中共东海区委书记于克恭任司令员兼政委。4月,于克恭在反顽战斗中牺牲,6月,孙端夫接任。

5支队在反日伪“扫荡”的同时,进行了反投降斗争,5月13团参谋长王冀在薄石山反顽战斗中牺牲。

6月1日,日军独立第5混成旅团少将旅团长秋山肇指挥青岛、烟台等地日伪军5千余人,对我平招莱掖黄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6.1扫荡”,我5支队14团在招掖边区灵山(胶东有几个灵山?即墨北莱阳南一个,招掖边一个,栖霞还有一个?)阻击敌军,副团长宋子良,政委张咨明牺牲,14团伤亡严重,调招黄边区整补。

7月21日夜,为打击日寇“六.一大扫荡”后的气焰,振奋抗日军民的信心,我“山纵5支”15团攻克日伪在大“扫荡”掩护下新设的黄城集据点, 1营担负主攻(营长卜才,即萧镜海、刘静海;教导员王卞)。由副营长刘彪(刘剑秋)指挥2连主攻(2连长夏侯苏民,指导员倪绍九),此战共毙伤伪军34人,俘敌68人,缴获各种枪138支。(摘自《第27集团军史》、《第41集团军史》、《血战八年的胶东子弟兵》)。

9月,胶东我军奉命进行第三期整训,5支队改称山纵第5旅,吴克华任旅长,高锦纯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赵一萍任参谋长。下辖13、14、15团,并指挥抗大1分校3支校(胶东支校)。

13团,团长李绍桥,政委苏晓风;

14团,副团长于得水,政委雨晴,1营长兼教导员王子衡,3营长夏侯苏民、教导员张益民,2营已撤销,年底调东海9大队(又称东海独立9营)为2营,营长鲁生、教导员赵强;

15团,团长梁海波,政委李丙令;

抗大胶东支校校长刘汉,政委廖海光,副校长贾若瑜(不久任校长)。

同时,胶东第3军区所辖部队奉命改编为新的第5支队,王彬任新5支队司令员,王文任政委,李发任参谋长,仲曦东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2、3团和3个海区的地方武装。

1团即原第3军区特务1团,组建于1940年2月,前身为胶东区党委保卫大队(前军事部警卫2营)和平、招、掖地方武装。团长周光,政委张寰旭,副团长肖平。该团1营为27军237团2营前身。

2团即原第3军区特务2团,组建于1940年8月,由东海二次起义的1、5、8营依次编为1、2、3营。团长孙端夫兼(后为肖平),政委蔡雍泉。3营为27军242团1营前身。

3团副团长张怀忠,政委王檐雨。

1940年8月到12月,我军发起“百团大战”,胶东我军积极配合,从9月起发起一系列战斗:半壁店伏击战(9月9日至11日)、上夼、两目山战斗(10月12日至23日)、强攻郭家店(12月5日至10日)。

郭家店战斗结束后,我13团在掖县上庄一带休整,团部和2营驻上庄。12月21日清晨,日伪军200余人乘大雾偷袭上庄,团长李绍桥在战斗中牺牲,政委苏晓风身负重伤,被捕遇害,13团伤亡百余人。后由政治处主任沈阳代行政委职责,副团长卢福三代行团长职责。这是13团建团以来最为严重的损失。卢福三,1941年8月调离任职不详。到东北后改名为卢燕秋,曾任4纵警卫团团长、12师34团团长、12师副师长(据周绍明2008年2月15日来信)。

李绍桥,河南商城人,1930年参加红军,曾在延安任抗大1分校的营长。这位团长在13团任职仅8个月,27军许多老人都说,这个老红军虽然在13团任职时间不长,但指挥13团打过不少好仗,对13团的战斗作风形成做出很大贡献。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胶东地区国民党顽固势力对我军力量悬殊,顽军超过5万余人,我军仅1.6万余人。2月27日,山纵第3旅旅长许世友率领清河独立团到达胶东,3月14日成立胶东反投降作战指挥部,许世友任指挥,林浩任政委,吴克华任副指挥,开始了历时5个月的反投降作战:

奇袭牙山、攻占观水(3月16日至18日)、崖子、郭城战斗(3月21日至26日)、榆山攻防战和吉格庄战斗(3月27日至5月4日)、赤山战斗(5月23日)、发城围歼战(5月30日至7月28日)等等。胶东我军打垮赵保原、蔡晋康等十多个大小投降派,俘敌8千余人,打散万余,开创了新的根据地,部队兵员扩大,战斗力明显提高。赤山战斗我15团团长梁海波牺牲。我军伤亡和消耗很大,已无力攻击莱阳万第赵保原余部。

战后许世友升任山纵参谋长,率清河独立团离开胶东西返归建。

胶东我军主力反投降作战期间,14团在大泽山区进行游击战,配合主力,牵制日伪军。

早在1940年8月山纵就发布第四期整训计划,胶东我军因战斗频繁,未进行整训。1941年4月山纵发出第五期整训决定,8月胶东部队开始整训。这次整训时间长达8个月。

1941年7月,14团奉命与15团对换番号,14团改番号为15团,15团改番号为14团(胶东我军部队番号变化多端,常使人如堕云里雾里,不明就里,这次对换番号的原因也是笔者试图弄清的问题之一。原27军军史馆张克勤主任说,因为14团在1940年“6.1”大扫荡中伤亡较大,战后需要休整补充,战斗力有所下降。而15团打得较好,就把15团的番号“升为”14团。这一点也为时任胶东军区作战科长回东(即李华)所证实,回东说,5个月反投降战役时,胶东就13团和15团两个主力团,因此许世友带清河独立团到胶东。战役结束后大约是1941年8月,林浩找回东谈话,调回东到14团任政委,这时的14团刚刚由15团改番号为14团。15团团长梁海波是41年6月牺牲的,这时15团的番号还没有改变。——(2008年3月20日电话采访回东)。1945年10月去东北的14团(1945年8月渡海前番号为6师16团)即为此时改番号的原15团(前身为1939年2月成立的5支队64、65团),到了东北后1、2营改编为4纵10旅28团,即有名的“海城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现为41集团军361团;3营扩编为4纵10旅30团,即“大石桥团”,后来的41军121师363团。

8月李丙令调任13团政委,王奎先调任15团副团长,该团原副团长于得水于此前调走,回东(李华)接任14团政委(据周绍明2008年2月15日来信)。

1941年10月,5支队各团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开展了两个多月的反“囚笼”斗争,拔除和迫退了日伪据点20余个,保卫和巩固了胶东根据地。

15团在姚山战斗(1941年11月28日,与莱阳和马连庄据点之日伪军600余人作战,歼敌110余人,我军伤亡124人,团政委雨晴牺牲)后,东进牙山,于1942年2月参加第五期整训。15团副团长王奎先调任13团副团长,夏侯苏民升任15团副团长,张少虹任15团政委。

1942年3月,日伪军7千余人在侵华日军山东管区司令、日军12军军长土桥一次中将指挥下,开始对胶东进行春季大“扫荡”。

3月29日我13团1、2营在政委李丙令、副团长王奎先的指挥下,与日伪军800余人在招远县南北冯家展开激战,战至午后,1营教导员孙同盛和副营长孙殿元带领1连和3连坚守仰望顶,掩护主力转移。在日伪军的猛烈攻势下,我军艰苦奋战7个小时,杀退攻山日军,迫敌于夜晚撤回掖县。此战毙伤日伪军210余人,日酋大岛恒一郎负重伤。我13团政治处主任孙翼以下80余名指战员牺牲。

其间,13团小郎家伏击战(3月22日)、招远槐树庄伏击战(3月28日)、15团门楼伏击战(3月25日)、5支队1团夜袭榆科顶(3月27日)、3团孙家沟战斗(3月27日)、1团海阳崖东夼东山战斗(3月30日)等等,使“扫荡”之敌回缩,我军主力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展开破击战,又歼敌一部。20余天的反“扫荡”作战中,我军共歼敌3200余人,保卫了胶东根据地。

1942年春季大“扫荡”之后,胶东我军又进行了打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反“蚕食”斗争(4月至9月)、五龙河战役(5月12日至21日)、夏秋反“扫荡”与反顽战斗(6月至10月)。

1942年7月1日,胶东军区成立,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副司令员王彬,参谋处长贾若瑜,政治部主任彭嘉庆。军区直辖16、17团,抗大胶东支校以及4个军分区,并统一指挥第5旅。

5旅旅长吴克华,政委高锦纯,政治部主任欧阳文。下辖13、14、15团:

13团(235团前身),团长巫金锋,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丙令,参谋长裴宗澄,政治处主任张富华(出自欧阳文《胶东四年的战斗岁月》)。

14团(361、363团前身),副团长官俊亭,政委回东(李华)。

15团(241团前身),团长萧镜海(即卜才,又名刘静海),副政委苗雨村,副团长夏侯苏民。参谋长李佩之,副主任李铁民。1营营长杨传锡,副教导员吕文;2营营长刘剑秋,教导员赵强;3营营长王歧秀(后为刘剑秋),教导员韩成九。(摘自《第27集团军史》、《潍县团团史》)

16团由原5支队1团改编,团长周光,政委张寰旭。其1营(237团2营前身)营长黄振东,教导员郝玉明。2营长田松、教导员江民风,3营长谭道楷、教导员王典庆(即王亚明)。其2、3营(为东北野战军4纵12师34团前身,即“塔山英雄团”,后为41军123师367团)1945年11月渡海赴东北。

17团由原5支队2团改编,团长萧平,政委常青。其3营(242团1营前身)营长鞠文义,教导员岳炎。

原5支队3团拆编,其1营编为胶东军区特务营,这是“济南第二团”的前身部队;其2营补入东海军分区,为东海独立团2营。

胶东军区下辖东、北、西、南海军分区,依次为1、2、3、4军分区。

1942年冬,日伪军集中2万余兵力,对胶东实行“拉网扫荡”。11月23日,日军5千余人在马石山地区收“网”,牟平、海阳、栖霞等县群众和一批我军政人员2千余人被拉入“网”中。我13团7连2排6班在执行完任务后返回部队途中,也被拉入“网”中,面对凶残的日寇,10位战士没有见死不救,而是义无反顾地掩护群众突围。在班长王殿元的指挥下,乘夜带领乡亲们突围,当夜数次往返,冲破火网,救出群众1千余人,最后全班陷入重围。拼杀到第二天上午,班长王殿元在弹药用尽,全班只剩3人的情况下,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壮烈牺牲。胶东人民誉之为“马石山10勇士”。

在被救出来的人中有一位海阳青年农民辛殿良,后来在1947年6月参军来到13团,当时已是9纵25师73团,辛殿良后任8连2排长、7连副连长、连长、3营副营长,是著名的“华东一级人民英雄”。他常说:“没有10勇士就没有我辛殿良!”

与此同时,马石山北麓,我16团3连1排20余人;东麓,东海独立团2连1排10余人;南坡,胶东公安局警卫排18人,也为救援群众壮烈牺牲。

日伪军经40多天的8次反复“拉网扫荡”,5次合围,并未达到消灭我军的目的,反而遭到我军打击,被拖得精疲力尽,付出2千余人的代价,于12月28日撤回原防地。我军付出500余人的牺牲,胶东军区卫生部政委夏云超,16团政委张寰旭、参谋长陈子英,为掩护群众转移在战斗中牺牲。

“拉网扫荡”之后日伪军急于休整,我军乘机发起反击:三都河、蔡庄反顽战斗(1943年1月9日至18日)、南城子歼灭战(1943年1月5日)、春季反“扫荡”(1943年1月27日至3月17日)。

1943年3月,胶东区党委领导了胶东党政军各系统进行第3次精简整编。

5旅番号撤销,旅机关与胶东军区机关合并,旅长吴克华任军区副司令,军区其他领导人不变。原5旅13、14团改由胶东军区直辖。15团继2月撤销营的建制后,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团机关合并与南海军分区机关,1、2(2月前为5)、7、8连和特务连归军分区直辖。17团番号撤销,部队拆编补入主力团和军分区独立团。其1营补入西海独立团;其3营(7、9连)补入北海军分区独立团,为2营4、6连,营长鞠文义,教导员王大伟,该营是242团1营前身。抗大胶东支校改编为教导2团。

此次整编后,胶东军区下辖13、14、16三个兵员充足的主力团,一个教导团,4个军分区。

13团团长聂凤智(5月到职),政委兼主任李丙令,参谋长裴宗澄;

14团团长严似海,政委李华;

16团团长周光,政委廖海光;(1营为237团2营前身,2、3营为367团前身)

教导2团团长蔡正国,政委刘浩天;

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刘涌,政委仲曦东;

西海军分区司令员陈华堂,政委吕明仁;

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萧镜海,政委刘中华,参谋长夏侯苏民,政治部主任李铁民(所属部队为241团前身);

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端夫,政委王夷黎。(27集团军军史第86页)

1943年5月22日至24日,我13团为保卫麦收,拔除了蛇窝泊位军据点,炸毁了高13米、墙厚1米、号称“鲁东第一大碉堡”,全歼守敌伪栖霞警备队120余人。

我军还进行了如下战斗:反抢粮作战(1943年5月至6月)、烟青路反封锁斗争(1943年7月至12月)、坚持南海区斗争,开辟崂山区(1943年5月至9月)。

1月至4月,胶东部队进行了以地雷战、“麻雀战”为主的技术战术训练;5月至8月,又进行学习反“拉网”战术和攻坚战术。

1944年2月18日,我13团长途奔袭,突然发起攻击莱阳城西南的河源西沟战斗,全歼顽军赵保原部4团和保安6团12个连,共1600余人,赵部3团5个连增援部队也被我14团击溃。此战的胜利扭转了我南海区腹背受敌的局面,也标志了我军攻坚能力的提高。

80年代27军军史撰写期间,原军史办主任张克勤和聂凤智聊到济南攻坚的时候,蛇窝泊和河源西沟战斗的指挥者、亲历者聂将军说,当年攻克河源西沟后,胶东军区首长说:“胶东部队真正对筑垒地域的攻击,就是从河源西沟开始的”。河源西沟敌人的碉堡有10座之多,而且有地道相连,受到攻击可相互支援,而且外围还有鹿砦、铁丝网,防御工事是一个整体,不是像蛇窝泊的碉堡可以同日而语的。因此,聂凤智不仅亲自带领干部和战斗骨干,化装侦察和勘查,还向参加修建河源西沟工事的民工作调查。更绝的是,聂团长还在艾崮山下,专门修筑了一道类似河源西沟工事的围墙、壕沟和几座碉堡,组织部队进行演练,所以战斗进行得如此顺利。

3月至5月,胶东我军发起春季反“蚕食”、反封锁攻势作战。

7月1日胶东军区在海阳县栾家村召开首届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8月至9月胶东我军发起秋季攻势作战,又称夏秋攻势,共投入7个团兵力,13、14、16团及4个军分区的独立团,历时一个月,攻克或迫退敌人据点138处,毙伤日伪军4451人,扩大解放区5千余平方公里,使4个军分区根据地连成一片,扩大了我军兵力,也增强了我军战斗力。

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间,胶东我军进行了整训和练兵。

1945年2月11日发起讨伐赵保原战役,连续作战8天,毙伤2千余人,俘7370人,连同打散或投诚的顽军,共歼灭8个团1.2万余人。

1945年5月1日,中海军分区成立,聂凤智任司令员,刘中华任政委,组建中海独立团,下辖两个营,没有团部。成立中海军分区、将聂凤智从13团升任中海军分区司令员,是因为中海区周边均为我军占领,打开中海区的局面,我军即可南向青岛,西向胶济路东段发展,许世友就是让聂凤智去打仗的。但是刚组建的中海独立团战斗力有限,1营(237团1营前身)是抽调13、14、16团的建制班编成的,战斗力尚可,2营是地方武装升级,战斗力差不说,全团还缺一个营。聂凤智向许世友提出借调16团一个营归他指挥,许世友同意了,要聂凤智和16团团长江燮元交涉。当年江燮元的警卫员李法伍(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讯兵工程学院副师级离休干部)说:“16团3个营的战斗力是倒着数的,3营(营长江雪山,教导员张在田)最棒,1营最差。江燮元问聂凤智要哪个营,聂凤智也够精明,说:3营你舍不得,1营俺看不上,就要2营吧。”成立的当天正是“5.1”节,晚上演戏,戏没完,聂凤智就率独立团奔袭日伪军在莱西的水沟头据点。6月攻克孙受,并深入敌占区数十里,拔除牛齐埠据点,全歼日伪军一个中队200余人,生俘80人。7月三次奔袭即墨境内的满贡、四舍山等地,歼敌3个营,扩大了中海区抗日根据地。——有人说,后来奇袭周村(1948年3月)是聂凤智的突发奇想,其实,奇想的突发是在1945年,早在3年前聂凤智就已经练过手了。

李法伍老人说:“聂凤智打仗动脑子,那真叫扫荡中海区。”老人后来任东野4纵34团2营教导员,他告诉笔者,打了4个多月,这个16团2营也打出来了,武器装备也换了,战斗力甚至超过3营(营长江雪山、教导员张在田)。16团渡海北上时,聂凤智想留,许世友也想留,江燮元不干,说要只带1、3营去东北,我不去了,你去。官司打到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面前,许世友也打圆场,要聂、江二人各退一步,16团2营归建,江燮元带2、3营过海,把1营给聂凤智,留在山东,然后把顶替6师18团的西海独立2团2营给了江燮元,补充16团(今天老人还记得,补来的那个营的营长叫曲竹三、教导员叫张潜)。这样16团还是3个营,赶往龙口准备渡海。渡海时16团的番号是5师14团,到东北1946年2月编为4纵12旅34团,即后来有名的“塔山英雄团”,此是后话。

5月胶东我军取得海阳、莱阳边区反“扫荡”的胜利,6月至8月又取得平度以西讨顽战斗的胜利。日本宣布投降之后,由参加对日全面反攻,收复威海、烟台(1945年8月16日至24日)、攻克即墨城(8月26日)、收复平度城(9月7日至10日)。

8月,我胶东部队边打边整编,至9月整编就绪,编成两个师和两个警备旅。

山东军区5师,师长吴克华,政委彭嘉庆(兼),参谋长萧镜海,政治部主任刘浩天,辖3个团:

13团,原胶东军区13团转隶,团长夏侯苏民,政委孙同盛(235团前身);

14团,原胶东军区16团,团长江燮元,政委田野(代)(其1营为237团2营前身,其2、3营渡海到东北和西海独立2团2营组建3纵4旅10团,即4纵12旅34团前身,著名的“塔山英雄团”,后为41军123师367团);

15团,原东海独立1团,副团长李洪茂,政治处主任郝亮(这是渡海后组建的4纵10旅29团前身,“鞍山团”,后为41军121师362团)。

山东军区6师,代师长聂凤智,政委李丙令,副师长兼参谋长蔡正国,政治部主任李冠元,辖3个团:

16团,原胶东军区14团,团长杜永海(杜光华),政委王伟光(这是渡海后4纵10旅28团“海城团”、(塔山)“守备英雄团”,30团“大石桥团”的前身,后为41军121师361、363团);

17团,原西海独立1团,团长周光,副政委倪绍九(这是渡海后组建的4纵11旅31、33团的前身,后为41军122师364、366团, 31团1948年2月辽阳攻坚战后被授予“英勇善战模范团”);

18团,原中海独立团,团长官俊亭,政委姜子宽(这是9纵25师75团前身,后为27军79师237团)。

山东军区警备第4旅,旅长刘涌,政委仲曦东,参谋长张怀忠,政治部主任张少虹,初辖两个团:

7团(238团前身),由原东海独立2团改编,1营由老东海独立团2营4、6连扩编而成,2营由文西、牟平独立营各一部编成,3营由文登、荣成独立营各一部编成。副团长王旭,副政委常勇。

8团(239团前身),由原东海独立4团改编,1营由文西、牟平独立营各一部编成,2营由乳山独立营改编,3营由海阳独立营改编。团长政委暂缺,参谋长赵洪济,政治处主任郝亮。

(注:据41军有关历史资料、123师师史记载,1945年8月,将荣城、文登、威海3个独立营编为警4旅3团)

11月27日,原东海独立5团改归警4旅建制,为9团(243团前身),1营由原东海军分区特务营改编,2、3营依次为烟台独立大队和威海独立营改编。副团长罗映臣,副政委孙超。

9月18日组建山东军区警备第5旅,旅长贾若瑜,政委廖海光,辖两个团:

9团(241团前身),由原南海独立团改编,其前身系1943年3月整编前的5旅15团。副团长盖仲民(宋鸿书、宋凯),副政委陶庸。

10团由西海独立2团改编(10月与6师18团对调,该团赴东北,原6师18团被暂编为警5旅10团)。这个团到东北后被拆散分编了,2营编入4纵12旅34团,1营编入5纵13师37团,3营编入5纵14师40团,详述如后。

中海军分区于9月2日撤销,东、北、西、南海4个军分区如前。

这一段时期是胶东地区部队番号较乱的时期,此时胶东部队一边在打仗,一边在整编,一边还在组织渡海北上,部队番号新旧交替使用,有时自己也搞不清自己是什么番号;加上部队仗打得多,补充也快,地方武装升级也快,部队番号自然就多,变化就复杂,你就觉得乱,容易犯迷糊。80年代,27军军史撰写期间,第一任军史办主任张克勤曾经走访过很多胶东部队的老人,老人们在番号问题上叙述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张克勤也给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老人家是搞机要出身的,就给部队加上各种脚注,如原部队番号、成立年代、部队首长姓名等等,逐渐才搞清头绪。今天,当笔者有问题请教他时,他见笔者迷糊就笑,说很正常,当年我也一样。

一些书籍也搞错,如《山东地方志军事部分》、《胶东雄师》,就把5师14团(原胶东军区16团)团长、政委写成杜光华、王伟光,6师16团(原胶东军区14团)团长、政委写成江燮元、田野。错的原因是:部队番号改了,首长没有改。正确的为:5师14团团长、政委:江燮元、田野;6师16团团长、政委:杜光华、王伟光。

解放战争赴东北部队沿革

1945年9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指示》,胶东军区遵照山东军区命令,先后抽调10个团,由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率领,于9月至11月间分两批渡海赴东北

以下是27集团军军史94页一段注释:

“(注)关于由于吴克华等率领渡海赴东北的10个团,据史料记载和吴克华同志回忆,说明如下:

1、5师14团 (即1945年8月以前的胶东军区第16团,该团1营与18团2营对调,编为该团3营,原2、3营改为1、2营)和15团(即1945年8月以前的东海独立1团)赴东北,5师师部及13团留胶东。以东独3团顶替13团去东北;

2、6师率16团(即1945年8月以前的胶东军区第14团)和17团(即1945年8月以前的西独1团)赴东北,18团(中海独立团)留胶东,5师14团1营编为18团2营(今237团2营),西独2团顶替18团赴东北;

3、北海独立1团(1营留胶东,原老17团3营——今242团1营)和2团赴东北;

4、海军支队(为一个团)和部分县独立营组建一个团赴东北。

以上共10个团赴东北后,8个团编入第41军,一个团编入49军,海军支队除一部编入38军外,大部调入海军。

5、留胶东的部队有:5师师部和13团(原5旅13团),6师18团(中海独立团,其2营为老16团1营)、南海独立团(原5旅15团,后来的“潍县团”)、北海独立1团1营(老17团3营)、东海独立2团(1营为5支队3团2营)、4团、5团、6团(1946年1月东独6团改称独立1团),后编入华野9纵。”

这一段叙述是我们探寻胶东渡海去东北的部队沿革的重要线索。如果把1945年8月胶东部队编成两师两旅时的5师、6师称为第一次组建,那么实际上渡海去东北的5师、6师就是第二次组建,虽然一般资料不这么说,如《山东地方志军事部分》,而将后来留胶东的部队于1945年11月组建新5、6师,称为第二次组建;9纵一出胶东后于1947年3月又组建新5、6师,称为第三次组建。和1945年8月第一次组建的5、6师相比,渡海去东北的5、6师有很大不同:

5师留下了13团,用东海独立3团(由荣成、文登、威海3个独立营合编的原“威海警备团”改编)顶替;6师留下了中海独立团,用西海独立团顶替。所以渡海的5、6师不同于1945年8月组建的5、6师,也不同于1945年11月组建的新5、6师。

5师13团,即原东海独立3团。团长刘剑秋,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张富华,参谋处长江海。

14团,即原胶东军区16团,由2、3营和西海独立2团(顶替6师18团)2营依次为1、2、3营,团长江燮元,全团1923人。

15团,即原东海独立1团,团长李洪茂,政委车学藻,全团1906人。

6师16团,即原胶东军区14团,团长杜光华,全团1900人。

17团,即原西海独立1团,团长周光,副政委倪绍九。

18团,即原西海独立2团(欠一个营)

两师实到东北8942人,长枪2250支,机枪136挺。

加上北海独立1团(欠一个营,由县地方武装补充)和2团,海军支队(田松支队)一个团和胶东地区部分县独立营主见的一个团,一共10个团兵力。

曾任41军123师师长,当时任5师14团(原胶东军区16团)3营长江雪山回忆:那时“在新形势下,部队的巩固工作很好做,绝少有开小差的。我们补充满员800人的营,开小差的只有一个文书和一个事务长。”

曾任41军123师369团团长,当时任5师13团参谋长的江海说,他们那个团政委张富华乘坐的那条船被苏联红军炮艇拖到旅顺,将武器和随身携带的金条搜走,锯成小块瓜分了。经过交涉和解释,苏军领导打了那个艇长几个耳光,还踢了他几脚。并把武器、黄金(并拼成条)还给了张富华。

曾任41军123师367团2营教导员,当时任5师14团团长江燮元的警卫员李法伍告诉笔者:渡海时,团首长和机关及警卫部队是坐小火轮过去的。部队是用汽船拖拽帆船出海,再升帆自行。部队渡海前作动员说,坐帆船可能漂不到目的地,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漂到那里就在那里上岸、就在那里闹革命。2营——就是前述借给聂凤智的那个营,漂远了,漂到大连,叫苏联红军当作土匪给拦下来,又缴枪又扣人。交涉时,营长张延川还挨了一巴掌,拿出毛泽东的像,人家不认,拿出朱老总的像,认了,好热情,还枪放人,还用汽车送。2营长张延川后来升任34团参谋长,新开岭战役时的摩天岭战斗中牺牲。这又是后话了。

1945年10月31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林彪任司令员,彭真任第一政委,罗荣桓任第二政委。

10月12日,为统一指挥南满铁路以东之山东部队,东北局决定成立东满临时指挥部,萧华任司令员兼政委,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吴瑞林任参谋处长。

11月,进入南满地区的原山东军区部队,陆续编组为两个纵队:

第2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委彭嘉庆,辖1、2支队和直属队、警卫团:

1支队,支队长杜光华,政委李冠元,下辖1、2团;

2支队,支队长李福泽,政委李丙令,副支队长周光,下辖4、6团;

2纵队直属2支队、警卫团(略)。

第3纵队,司令员胡奇才,政委欧阳文,辖2个旅:

4旅,下辖10、15团;

5旅,下辖13、16团。

1945年12月,上述两个纵队重新调整,下属支队统改为旅,并将2纵直属2支队改为2团编入第1旅建制,原1支队2团改番号为5团归第2旅建制。

1946年1月14日东北我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2月,4纵队成立,司令员吴克华,政委彭嘉庆,副司令员胡奇才,韩先楚,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欧阳文。下辖3个旅,1个警卫团。

10旅由原2纵1旅改编,旅长杜光华,政委李冠元,副旅长侯世奎,原1、2、3团依次改为28、29、30团;

11旅由原2纵2旅改编,旅长李福泽,政委李丙令,副旅长周光,原4团改为31团,原3纵13团调归本旅,改为32团,原5、6团合编为33团;

12旅由原3纵(欠13团)改编,旅长江燮元,政委潘寿才,副旅长叶声,原3纵10、15、16团依次改为34、35、36团。

按照27军军史所说赴东北的10个团,这10个团大部编入41军,还有部分编入42军、49军和38军,详述如下:

28团,该团的前身是1938年9月成立的5支队64团和1939年1月在黄县成立的5支队65团,1939年9月在莱阳北张各庄成立山纵5支队15团,1940年9月5日改称山纵5旅15团,1941年7月与原14团对换番号为5旅14团,1942年7月成立胶东军区,为胶东军区14团,1945年8月改编为6师16团。该团1、2营,加上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72团一个营,1945年11月合编为2纵1支队1团,1946年2月改编为4纵10旅28团。28团团长胡润生,政委张继璜。该团是著名的“海城团”、(塔山)“守备英雄团”。1948年11月改称41军121师361团。

29团,该团1营前身为1941年东海地委特务连为基础,在海阳李各庄与文登、荣成县大队编成。2营是1945年反攻后,牟平独立营1连和牟海独立营2个连编成。3营是1943年春在牟平徐各庄,以东海地委特务连为基础与胶东磨山大队编成。1942年7月编成东海独立1团,1945年8月改编为5师15团。渡海后1945年11月改编为2纵直属2支队,1945年12月改称2纵1支队2团,1946年2月改编为4纵10旅29团。29团团长杨忠基,政委车学藻。该团是有名的“鞍山团”,1948年11月改称41军121师362团。

30团,该团是以6师16团3营为基础,补充新兵,于1945年11月编成2纵1支队3团,1946年2月改编为4纵10旅30团。30团团长乐军,政委高永久。该团是有名的“大石桥团”。1948年11月改称41军121师363团。

31团,该团前身为1942年春在平度新成立两个营,成为西海独立团即西海独立1团。1943年春将胶东军区17团1营作为该团3营编入。1945年8月改称6师17团,11月渡海后以17团1、2营为基础补充新兵,编成2纵2支队4团,1946年2月改编为4纵11旅31团。31团团长张东林,政委马杰。1948年2月辽阳攻坚战后被授予“英勇善战模范团”。1948年11月改称41军122师364团。

32团,该团是由胶东第3个东海独立团——东海独立3团编成。1营由荣成独立营改编,前身是1940年地方党扩大的一个连,当年7月又扩大一部新兵编为2连,1942年6月在荣成峰山、周家编为荣成独立营。(注:《第41集团军史》53页、《胶东雄师》108页的“莱成”、“莱阳”均为“荣成”之误。)

2营是1939年地方党组织的区中队,在文登大水泊编成;1940年3月与文登警备队合编为文登县大队,1942年6月在文登下徐村改编为文登独立营。3营是1940年地方发展的区中队,1942年编成威海县大队,1945年8月在威海下北口编成威海独立营。合编为东海独立3团(8月成立时未配正职,又称“威海警备团”——出自《威海党史大事记》),改番号为5师13团渡海到东北。11月改编为3纵13团,1946年2月改编为4纵12旅32团。32团团长刘剑秋,政委倪绍九。1948年11月改称41军122师365团。

这个东海独立3团,当年是作为顶替胶东军区赫赫有名的13团,用5师13团的番号渡海去东北的,而原胶东军区13团留在了胶东。曾经任过老13团政委的李丙令,听说13团过海来了,十分兴奋,特意赶到渡口来迎接。这位曾在13团干过两年多的老政委,连13团的班排长都叫得上名来,见到这个冒名顶替的13团,大多是生面孔,也莫名其妙:“这哪是什么13团啊?!”据时任威海独立营营长,后任威海警备团参谋处长,再后来任东海独立3团参谋长的江海说,这个东海独立3团是渡海前组建的,3个营的许多基层干部、战士相互都不认识,团长刘剑秋绰号“刘彪”,在主力部队干过(查:刘剑秋曾在“济南第一团”的前身部队山东纵队第5支队61团1营任2连连长,“海城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的前身部队15团1营任副营长,营长。“潍县团”的前身部队胶东军区15团2、3营任营长。)政委张富华是个老红军(江西兴国人,1946年任过两个月的,4纵11师政治部主任,解放后任华东军区荣军总校政委,1957年在南京去世)。3个营往海边拉,拉齐一个走一个,到东北庄河不久,江海也调出这个团,去了36团,后来在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中任36团团长,是为“白台山守备英雄团”的第一任团长。顶替胶东军区13团名义渡海,连他老人家到今天都不知道。老人说,那时真乱,部队番号变化很大,“威海警备团”这一番号只用了几天。别看这支部队刚刚从地方武装升级上来,因为顶着个胶东主力13团的帽子,到东北也挺能打。

这也难怪,留下的领导想多留一些主力部队,走的领导想多带走一些主力部队,因此一些要人要枪、争人争枪的事就在所难免了。

33团,该团由原西海独立1团于1945年8月改编为6师17团,11月渡海后以17团3营为基础,抽调2营部分干部,补充新兵,编成2纵2支队6团。在渡海的6师各团中抽调干部,补充新兵,编成2纵1支队2团,12月底改番号为5团,归2旅建制。1946年2月,5团和6团和变为4纵11旅33团。33团团长朱永山,政委潘德彪。1947年1月一保临江后11师损失较大,33团散编入31、32团,1947年秋季攻势时,调辽南独立师一个团和4纵各师部分警卫连编为新33团(团长刘鹤田,1951年任中南空军19师副师长,后历任师长、武汉空军参谋长,从济南空军副司令任上离休,现健在武汉,这是后话)。1948年11月改称41军122师366团。

34团,该团直属队及1营、2营系1938年胶东的平度、掖县游击大队、胶东军区党委保卫大队,1940年2月编成5支队特务团,9月改为5支队1团,1942年7月改编为胶东军区16团,1945年8月改编为5师14团。以14团2、3营和6师18团(原西海独立2团)2营,依次为14团1、2、3营。渡海后,1945年11月改编为3纵4旅10团,1946年2月改编为4纵12旅34团。34团团长李洪茂,政委刘凌(代)。该团是著名的“塔山英雄团”。1948年11月改称41军123师367团。

35团,该团由北海独立1团(老)3营,胶东地方武装一个营(可能北海独立2团的一个营?——存疑),到东北庄河又扩编了一个营,1945年10月合编为独立2支队,11月改番号为3纵4旅15团,1946年2月改编为4纵12旅35团。35团团长鞠文义,政委邓旺林。1948年11月改称41军123师368团。
36团,该团由原东海地方武装一部为基础,1945年11月在东北大东沟扩编为3纵5旅16团(《国共争战大东北》80页),有说为东海军分区独立营、东海、北海各县地方武装共9个连编成。1946年2月改编为4纵12旅36团。36团团长卢仕胜,政委王大伟(1946年牺牲)。该团是有名的“白台山守备英雄团”。1948年11月改称41军123师369团。

以上为41军的沿革。

18团3营(即顶替6师18团的西海独立2团的3营)到通化与第16军分区组建的58团合编为独立团。1945年11月,北上的鲁南军区一些干部编入该团,在二道江改编为通化支队第1团。以后发展为杨靖宇支队1团、辽宁军区独立第2师4团、5纵14师40团,即42军125师373团,现为武警第126师373团。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曾视察该团并题词:“做人民共和国的忠诚卫士”。

18团团部和1营于1945年12月编为辽东军区直属支队第1团,1946年1月组建安东军区时,该团编为安东保安纵队(机关由军区兼)1团。1946年5月为辽南独立师1团(团长王子衡、政委金峰),后称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1团,1948年3月称5纵13师37团,1948年11月改为42军124师370团。

另:1945年秋,王子衡带的这个独立团随吴克华第一批渡海,在庄河登陆。1945年10月中旬(因为王子衡父母闯关东后定居安东,他出生在那里,情况熟悉),该团被南满军区萧华调去,在吴瑞林指挥下奉命去收复安东(参加此次行动还有临时路过的王奎先团,共俘虏日、伪军1600余人,毙伤敌370余人,缴获步、手枪3000余支,各种子弹20余万发,收发报机5部,战刀和其他军用物资甚多,汽车20多辆,并彻底歼灭了日本关东军十个特工队中最强的一个队。这次战斗的重要收获,是缴获了全部满州军用地图。——《纵横》2006年04期吴瑞林的文章《抢占东北的“三股流战斗”》)。

因为刚成立的南满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萧华手里没有部队,就将该团(即现在的42军370团)留下,没有归建,吴克华也没有办法(2008年6月3日电话采访王子衡的儿子王而立)。

以上为42军的沿革。

北海独立1团团部和(老)1营,加上安东保安司令部,编入3纵直属3支队,支队长王奎先,政委吕其恩(《国共争战大东北》81页)。1945年11月由支队长王奎先带领去北满,为哈尔滨警卫部队,后发展为松江军区第7团,1947年4月改编为独立4师10团。1948年3月改编为12纵35师103团,1948年11月改称49军146师436团。

以上为49军的沿革。

海军支队系1944年11月胶东刘公岛起义的伪海军练兵营、龙须岛起义的伪海军派遣队,合编为“陆军第18集团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支队长郑道济,政委欧阳文(兼),副支队长王子衡(原胶东军区特务营长)。这是八路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大反攻时,胶东军区成立一个独立团(是否就是西海独立2团?),王子衡要求去该团任团长,就推荐参加八路军前曾经在国民党海军部队干过的16团3营营长田松接替自己(因为攻打完底时,田松依然任16团3营长、教导员张在田)。

1945年8月,海军支队奉命配合胶东主力部队参加了攻打即墨城的战斗。9月,驻莱阳水沟头,补充地方武装,其中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所在的牟平独立营就编入海军支队。总兵力达千余人,田松(小说《林海雪原》中的田副司令原型)接任副支队长,该部队又称“田松支队”。10月,部队抵龙口,渡海赴东北。

在辽宁庄河登陆后给番号为“东北人民自治军3纵2支队,郑道济、欧阳文调出另有任用。11月部队由田松率领进驻宽甸、拉古哨一带剿匪,月底挺进吉北地区。

1946年1月改番号为牡丹江军区2支队,支队长田松,政委李伟,下辖1、2团。

1团,副团长萧永志,副政委王茂才,政治处主任刘金凯;

2团,副政委曲波(《林海雪原》作者),参谋长连城(有说是《林海雪原》中参谋长少剑波的原型),政治处主任王日轩。

6月,军区机关和2支队机关合并,组建为合江军区第1(牡丹江)军分区,1、2团改称为军分区独立1、2团。8月重组建牡丹江军区,司令员刘贤权,政委李大章,副司令员田松,副政委金光侠,参谋长王波,政治部主任李伟。

1947年1月独立2团侦察排长杨子荣率5名战友化装打入匪穴,俘国民党东北纵队2支队匪首“座山雕”张乐山以下25人。2月23日,杨子荣在海林梨树沟剿匪战斗中牺牲。

1947年1月,牡丹江军分区独立1团奉命调入东野1纵,7月独立2团也调入1纵,3个营分别编入1纵1师的3个团中。杨子荣生前的2团侦察排调入1师侦察连,编为第3排,现为38军112机械化步兵师侦察营装甲侦察连第3排。
到1948年1月,原田松支队分别编入1纵、独立8师、铁道兵公安纵队、炮兵纵队等部。

田松解放后任海军青岛舰艇学校教育长,海军广州基地司令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2000年8月在广州逝世。

另外,在万毅率领的东北挺进纵队中还有一个胶东军区特务营,到东北后,1946年1月随纵队编入东北民主联军7纵20旅,8月编入1纵3师8团,后改称38军114师341团。

以上为38军的沿革。

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选编“过渡阶段”上册》(1963年2月编印)第226页有一个“山东军区调赴东北部队统计表”,署名:山东军区司令部,时间:1945年11月24日。

该表中关于胶东调赴东北的部队统计如下:

5师:2个主力团:14团(16团)、15团(东独团),人数:5000;

6师:2个主力团:16团(14团)、17团(西独1团),人数:4900;

基干团:5个:东独2团(原文如此,应为“东独3团”——笔者注)、北独1团、北独2团、军区独团(莱东莱西西海及教2团共9个连及特1营)、海支,人数:11669。

共计:4个主力团,5个基干团,共9个团,21569人。(详见本文附7)

上述此表出自山东军区,有趣的是,在这本资料的227页还有一个东北野战军做的统计表,对照两个不同部队的统计表,在部队番号、实力、等方面有很多误差。可见在战争年代或战后编写军史的过程中误差是存在的,不足为奇。(详见本文附8)

此表作于1945年11月24日,原件存华东战史资料军事类第102卷第1号。应该说是一个很宝贵的原始资料,表中括号内(除了笔者的注释之外)应该是原胶东军区的番号。

细究起来,胶东渡海部队不足10个团,而是9个团另一个营,缺了两个营。5师14团缺一个营,由6师18团一个营补充(西海独立2团2营,作为6师18团2营补入5师14团后称3营。留下的原胶东军区16团1营在237团);北海独立1团只过去两个营,留了一个营在胶东(是242团前身)。

综上所述,将胶东渡海去东北部队的沿革情况作一梳理:

5师13团 → 4纵32团;

5师14团 → 4纵34团;

5师15团 → 4纵29团;

6师16团 → 4纵28团和30团;

6师17团 → 4纵31团和33团;

6师18团(两个营)→ 5纵37团和40团;

北海独立1团(两个营)→ 4纵35团和12纵103团;

胶东部分县独立营组成的团 → 4纵36团;

田松支队 → 1纵1师各团。(详见本文附1)

只剩下北海独立2团,这个团的去向让人颇费思量,在一些资料中北海独立2团这一番号渡海后似乎被模糊了,或者说这个被拆开散编了。渡海后被模糊的(无番号)还有“胶东部分县独立营”,说是编入36团,但没有具体番号,或是无资料,或是有资料我们还看不到。这两个被模糊的团有6个营,有3个编入36团,有一个可能是和北独1团一个营编入35团,那么,还有两个营去向何处?

还有:渡海后成立的第2纵队警卫团中有原6师警卫营一个连、16、17团各一个警卫连,共300人。东满临时指挥部直属支队,由蓬莱独立营和山东军区警卫团一营组成,支队长翟梅仁。通化支队,由5师一个连及冀热辽军区一部合组,支队长兼政委刘西元。在这些部队里有没有上述番号被模糊的营呢?

上述这些问题,还有前述不成问题的问题,有待于资料的丰富和有关知情人的回忆,将得到解答和确认。写在这里是存疑,也是请教。

东野4纵前身部队2纵1、2旅首战营口(1946年1月7日至10日),首次和敌52军号称“千里驹”的25师较量,此后结成生死冤家,曾被4纵两度全歼又两度重建,直到辽沈战役结束。

沙岭战斗(1946年2月16日至19日),4纵以7个团兵力,5倍于敌的优势,攻击新6军22师66团,歼敌624人,我军伤亡2159人,特别是战斗骨干和干部伤亡过大。此战暴露了我军从游击战转入正规运动战的过渡阶段中的问题和弱点。

李法伍时任34团2营4连1排长,老人说:“打国民党正规军和山东打鬼子据点不同,鬼子碉堡高出地面很多,我们用机枪封他的枪眼,爆破手上去爆破,碉堡就端掉了。在东北,新6军在墙角一米以下掏个洞,两挺机枪交叉封锁,美式机枪火力猛,子弹口径也大,打在腿上一撕就一大块肉,碰到骨头就碎,我们战士伤亡都在腰以下。还拉上去十几门炮,那打得叫什么炮啊?没个准头不说,还打在自己人的阵地上!打到后来,有人提议再把2营拉上去试试,政委田野说:‘就别试了吧!’”

而据时任34团某营文书、原广东省军区政委修向辉老人记忆,该团1营参加战斗5小时,伤亡180余人;夜24点后,2营接替1营参加战斗,伤亡百余人,拂晓接到命令撤出战斗。据时任11旅政治部宣传科文印组长兼油印小报《火线报》记者李玉生著《扭转东北战局之战》(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所述:成立不久的4纵炮兵团在沙岭战斗中“发射炮弹数百发,几乎无一命中,支援步兵作战成了一句空话。”

刚上任的副司令员韩先楚指出4纵“不提高战术技术打不了胜仗,据作战部门的统计,我平均发射2万发子弹才消灭一个敌人,这怎么能不受到挫折?”

为鼓舞士气而作,“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歌谣的词作者是4纵副政委欧阳文,由10师某团宣传股长葛复惠作曲。

1946年3月4纵参加三保本溪战斗。

5月25日至6月4日参加鞍(山)海(城)攻坚战,辽东军区授予28团“海城团”,29团“鞍山团”,30团“大石桥团”荣誉称号。

新开岭战役(1946年10月20日至11月2日)是4纵的翻身仗,全歼敌25师,毙伤2千余人,俘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黄建庸以下8千余人,4纵8个团歼敌一个整师,增援之新22师到战场15公里处,3天不敢动,首创东北战场上全歼敌人一个整师的战绩。

李法伍老人说,那时焦玉山刚到34团当团长(政委周绍明),江雪山是从1营长升起来的副团长,江副团长在34团有威信,他怕团里各级干部有排外思想,到各营、连跟干部们打招呼,要大家好好干。新开岭战役攻击老爷岭是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这人个儿不大,打仗凶,要求干部带头冲锋,所以那一仗干部伤亡很大,纵队作战科一位副科长段然就牺牲在冲击路上。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4纵参加四保临江战役,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歼敌7765人,俘4657人。

1947年5月参加夏季攻势, 我3纵、4纵攻克梅河口(5月23 日至28日),全歼敌184师6千余人,我军伤亡1.4千余人。

9月参加秋季攻势,我3纵、4纵威远堡、八棵树、貂皮屯战斗(9月30日至10月2日),歼敌8千余人。10月19日 我4纵进攻抚顺外围营盘存失利,敌14、195师解围。

1948年2月参加冬季攻势,我4纵、6纵攻克辽阳(2月6日),歼敌1万余人,31团被纵队授予“英勇善战模范团”,战斗中,31团长王祥被敌炮弹炸掉一条腿(王祥—1929年参加红军,江西兴国人,1984年3月26日,不慎摔倒,在武汉去世,终年68岁)。

我4、6纵攻克鞍山(2月16日至19日)。9月参加辽沈战役,10月5日 4纵到达塔山备战,10月10日至16日 塔山阻击战,歼敌6889人。战后,纵队授予34团“塔山英雄团”、28团“塔山守备团”、36团“白台山英雄团”、纵队炮团“威震敌胆炮团”荣誉称号。

引文一段:“据云塔山阻击战前,我军兵力扼守重点并非塔山村,而为村后之小丘。后前移村中,初置一连兵力,继增一营兵力,再增全团加师警卫营之兵力,故有塔山阻击战之大捷。提议重兵守塔山村者谁?至今众说纷纭,难有定论。1959 年夏,塔山英雄团原副团长江雪山询之江燮元将军。将军沉吟片刻,曰:‘首功当归程子华。’当是时,任西线打援之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偕四纵司令员吴克华、副司令员胡奇才、参谋长李福泽视察前沿阵地,登白台山以东120 高地,程子华指塔山村曰:‘这个村作为团主防御阵地,兵力最少放一个营,后面丘陵上放不得,是吃炮弹的地方。’江燮元将军立程子华侧面,亲闻之。故为权威之当事人。此段经历,江雪山口述甚详,特此记之,以佐正史。”——当笔者就此文求教李法伍老人时,老人说:“确有此事,当敌人军舰重炮轰击塔山时,战士们还说到底是兵团司令,指挥就是不一样,否则就要挨炮弹。”

1948年11月8日,4纵奉命入关,14日到达河北蓟县玉田地区。接到中央军委11月17日关于统一编制番号的命令,4纵改称41军,10、11、12师依次改称121、122、123师,28、29、30、31、32、33、34、35、36团依次改称361、362、363、364、365、366、367、368、369团。随后参加平津战役之康(庄)怀(来)张(家口)追歼战(1948年12月3日至24日)。
 12月30日,41军进至北平西郊。这时的部队已不是当年沙岭战斗时的部队了,住玉泉山的41军炮兵试射,向天安门广场、天坛公园西北角和东单广场各打一发炮弹,均落在3个目标的中心(注:关于这次炮击,主要是为阻止南京方面飞机在城内机场起降,决不是“试射”、“各打一发”,亲历当时炮击的原41军炮兵团连长,国防大学老同志栾克超最近另有文章详细记述)。

1949年1月22日,北平和平解放,31日41军接替北平防务。

2月3日,北平解放入城式,41军参加入城式的部队有:121师全部,122师364团,123师367团。

1949年4月14日41军南下。临行前,部队想见一见毛泽东,向有关方面提出要求,答曰:毛太忙,改由朱老总接见。41军连以上干部聚集怀仁堂,李法伍时任123师367团2营教导员,进门就往师长江燮元和政委张秀川中间挤。江师长拿眼瞪他:“这不是你胡闹的地儿!”李振振有词:“我坐在后面看不见。”张政委没说话,往长凳边挪了挪。李在江师长的白眼下入座,直到朱老总接见结束。

5月41军归属14兵团,后因该兵团随刘亚楼组建空军领导机关,14兵团撤销,转隶12兵团。

9月至10月,参加衡宝战役。入湘,一日,李法伍部“打牙祭”吃辣子鸡,江燮元师长到,竟无人搭理。师长看着部下大嚼,站立片刻,乃对李说:“就你们自己吃啊?”李才叫通信员端上一茶缸,师长乃与部下同嚼辣子鸡。那时上下级关系不是今日同日而语。

11月至12月,参加广西战役。1950年1月,进驻广东剿匪;2月,解放南澳岛;8月,解放南鹏岛;10月,解放南澎岛。

解放战争留胶东部队沿革

当年关于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政委林浩的去留,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及罗荣桓、黎玉等人都有过往来电报,最后二位还是留在了胶东。

聂凤智的去留颇具戏剧性:1945年9月8日平度攻克后,中旬撤销了中海军分区,调聂凤智任6师代理师长。当时已接到命令,6师3个团将渡海去东北。一天接到通知要聂凤智和李丙令赶往军区所在地莱阳,告知聂凤智留胶东任新5师师长,李丙令带6师去东北。聂凤智表示要去东北打大仗,林浩说胶东一样有大仗打。许世友更干脆:叫你留下,你就留下吧!后来才知道,许世友给军委发电说聂凤智患急性肺结核,正处“开放期”,不能去东北,建议换人。(参见《战场——将军的摇篮》23-24页)

1945年11月7日,新5师(9纵25师、27军79师前身)在胶东即墨泊岚正式成立,师长聂凤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浩天,参谋长萧镜海。辖3个团:

13团,(235团前身)即老5师13团,团长夏侯苏民,政委孙同盛;

14团,(236团前身)1945年10月在即墨县组建,1营由13团特务连、15团特务连和师特务营3连合编而成;2营由西海独立2团4连、南掖独立营6连和平北独立营一部合编而成;3营由原北海特务团2营转隶。副团长张慕韩,副政委孙子宇。

15团,(237团前身)1945年10月在五龙县组建,以6师18团(即原中海独立团,10月间一度为警5旅10团)1营和老5师14团(即原胶东军区16团)1营依次编为1、2营;11月在即墨由莱东、海阳和五龙3县独立营中各抽一个连合编为3营。团长官俊亭,代政委姜子宽。

山东军区警4旅如前,警5旅番号撤销,其9团仍为南海独立团(241团前身)。此后,各军分区又组建了一到两个独立团,其中东海独立1团(第6个东海团)就是240团前身。

1945年11月13日,国民党第8军李弥部由九龙海运青岛,登陆后沿胶济铁路向胶东解放区进犯。我军开始了历时3个月的胶济线自卫作战,此战取得肃清日伪军,反击敌8军进攻的胜利,积累了作战经验,基本完成了从分散的游击战到集中的运动战的转变。

1946年1月13日夜24时,《停战协定》正式生效。

1946年1月17日,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政委黎玉,参谋长宋时轮,政治部主任唐亮。

2月,胶东我军开始了“百日军政大练兵”。

6月8日,发起胶(县)高(密)即(墨)战役,我军8天8夜歼敌暂12师及李德元等部近万人,控制了胶济线东段百余公里,改善了我军的战略地位。

6月,警4旅改称6师。

6月22日敌54军阙汉骞部企图与8军东西对进,打通胶济路,我军发起胶济路反击战。

1946年7月,滨海军区拨调滨北军分区归胶东军区指挥,为第5军分区。

9月3日,成立山东军区警3旅(归胶东军区指挥,27军81师前身),旅长孙端夫,政委刘中华,副旅长兼参谋长刘林,政治部主任常青。辖3个团:

16团(27军81师241团前身,“潍县团”),由南海独立团编成,副团长田世兴,副政委陶庸;

17团(242团前身),由北海独立团——第3个北海团(前2个渡海去东北)编成,副团长林月樵,政委邵英;

18团(243团前身),由6师9团转隶,副团长罗映臣,副政委孙超。

同时,以东海独立1团(第6个东海团,第1、3个东海团去了东北,第2、4个东海团在6师,第5个就是上述的18团),改编补入6师,为新9团(27军80师240团前身),副团长盖仲民,副政委宋奇光(原威海独立营教导员)。

16团副团长田世兴后来调任13纵,1948年9月济南战役时任13纵37师109团团长,攻击济南内城之前眼部负伤离开指挥岗位(和他的副政委陶庸一样也是独眼将军),由副参谋长梁凤岗接任指挥,109团在27军73团之后突入济南内城,成为光荣的“济南第二团”。事后,这位田团长不服气,声称要不是我负伤,这“济南第一团”就是我的。说实话这田团长也别不服气,就连他自己都是从27军的部队序列中打出来的(田世兴后在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任上离休)。就连“济南第二团”的实际指挥者梁凤岗也是(在内蒙古军区副司令的位置上离休,回石家庄27军干休所休息)。胶东部队的指挥员们战斗作风、指挥作风相似、相同也在情理之中。这又是后话了。

9月底,5师、6师和警3旅集结胶县城北地区,准备迎击敌人进犯。

9月24日,警3旅击溃敌54军198师592团和593团4个连对我太祉庄、流河等地的进攻。

9月27日,敌暂12师3团乘我警3旅17团2营戒备疏忽之机,攻占即墨城北灵山阵地。灵山是通往莱阳的门户,灵山失守直接威胁我军侧后安全。许世友大怒:“连大门都看不住!”并严令警3旅夺回灵山阵地。但该旅刚刚组建,攻击力不强,两个团连续两次攻击均未成功。5师师长聂凤智正因盲肠手术住院治疗,手术次日,许世友造访,见聂刚做完手术不久,难于启齿。聂凤智疑前线战事不佳,再三追问,许乃和盘托出。聂主动请战,要求指挥5师攻击灵山,乃请医生用绷带紧裹刀口,驱车赶往前线。——上述之事经某些报刊媒体相传,又经电视剧铺陈,以讹传讹,笔者不厌其烦,再次立此存照,以正视听。——5师在聂凤智的指挥下,经8小时激战,于10月3日晨攻占灵山。敌暂12师的出援也被我警3旅17、18团阻击而败退。此战共歼敌1600余人。

10月7日敌54军198师攻击我胶河6师7团防地,9连1班7名战士在班长苏永江率领下坚守胶河铁桥,打完子弹后与敌展开白刃格斗,全部英勇牺牲,后被胶东军区追授为“胶河8壮士”荣誉称号。

为反击54军和8军的进攻,我军发起张鲁集战斗(1946年10月8日至9日)、高密城反击战(1946年10月9日至10日)、攻袭昌邑城(1946年10月19日至21日)等战斗,大小战斗60余次,歼敌1.2万余人。

13团团长夏侯苏民在高密战斗中牺牲,这是13团牺牲的第二位团长,后被追授为“胶东军区战斗英雄”。去年(2006年)10月9日,原13团老兵、原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来南京看望聂凤智将军的夫人何鸣,说明天(10日)是夏侯团长牺牲整整60周年,要去看望他的家属。时至今日,年近80的迟浩田还记得老团长的忌日,可感可叹。说到胶东部队上下级之间、战友之间的情感,不知可以说上多少。60年代,迟浩田任235团政委,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一周日,和几位师长同去看望聂凤智。见面后迟浩田问聂还认不认识他,聂笑答:“怎么不认识,迟大头嘛!”原来迟浩田当兵时个儿小、头大,有此绰号。这又是后话了。

昌邑城战斗中,我6师7团8连排长于慎修,在多处负伤的情况下,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射孔,后被追授为“胶东军区战斗英雄”和“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46年10月,敌46军登陆青岛,企图与8军、54军打通潍烟路,占领龙口、烟台、威海等港口,切断我海上联系,尔后与胶济线上之敌东西合击我军。我军进行了马丘、白河庙战斗(1946年11月1日至3日)、粉子山战斗(1946年11月6日至11日)。

在1946年6月开始的历时5个月的第一次胶东保卫战中,我胶东军区特务团(271团前身)、滨北独立1团(272团前身)、滨北独立2团(278团前身)、东海独立2团(第9个东海团,279团前身)、西海独立1团(第3个西海团,274团前身)、北海独立1团(第4个北海团,275团前身)等部在配合主力作战中受到战火的考验,获得了战斗经验,以后成为华野13纵的所属部队。

战后,我5、6师和警3旅于1946年11月下旬集中于掖县东部地区整训。掖东整训期间,我军为策应鲁中作战,警3旅于1947年1月,在胶东军区特务团配合下,进行了下普东战斗,歼敌1790人,取得1947年的首战胜利。

1947年2月,华东我军奉中央军委命令进行统一整编,新四军、山东军区及华中军区番号撤销,合编为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陈士榘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野战军下辖第1至第10共9个纵队(无第5纵队番号,11、12、13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组建稍晚)。

华野9纵的纵队机关以胶东军区前指机关为基础组成,9纵司令员由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兼任,政委由胶东军区政委林浩兼任,参谋长聂凤智,参谋处长叶超,后勤部长李厚昆。下辖25、26、27师9个步兵团。

25师(79师前身),由原山东军区5师改编,师长聂凤智(兼任至4月),政委刘浩天,副师长萧镜海,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右铭,参谋长官俊亭。辖73、74、74三个团(即原13、14、15团,235、236、237团前身)。

26师(80师前身),由原山东军区6师改编,师长刘涌,政委仲曦东,参谋长黄径琛,政治部主任张少虹。辖76、77、78三个团(即原7、8、9团,238、239、240团前身)。

27师(81师前身),由原山东军区警3旅改编,师长孙端夫,政委刘中华,副参谋长刘光远,政治部主任严政。辖79、80、81三个团(即原16、17、18团,241、242、243团前身)。

纵队直辖一教导团,各师直辖一炮兵营,全纵队整编工作于1947年3月完成。

2月初,胶东军区重新组建了新6师(按《山东地方志军事部分》所说的第3次组建,3月改称5师),胶东军区副司令兼师长周志坚,政委廖海光,参谋长高锐,政治部副主任袁超。该师为31军91师前身。下辖3个团:

16团(31军271团前身,著名的“济南第二团”),由1945年9月在莱阳小寺庙成立的胶东军区特务团改编,团长巫金锋,代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丁钊。

17团(272团前身),由滨北独立团改编。该团前身是1940年11月底由国民党赣榆保安旅第1团3营及团警卫连改编的山东纵队第2旅独立团,1942年底改编为滨海军分区独立团,1943年10月,与日照县大队合编为滨海警备团,1945年8月编入新组建的山东军区警备第10旅为第19团,后改编为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独立团,1946年7月随所在分区划归胶东军区建制改称胶东军区滨北军分区独立团。团长蒋学道,政委于应龙。

18团(273团前身)由东海独立1团改编,这是第7个东海团。该团前身是1946年1月由东海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独立2团,同年9月改称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独立1团。团长王平,政委林乔。

1947年3月,新6师改番号为新5师,上述各团依次改番号为13、14、15团。同时又组建了新6师,师长陈华堂,政委李华,副师长张怀忠,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英勃。该师为31军92师前身。下辖3个团:

16团(31军274团前身),该团前身是1945年8月下旬由西海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独立第1团,是第3个西海团,前两个渡海去了东北。团长徐元彬,政委赵强。

17团(275团前身),该团前身是1946年9月由北海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独立第1团,是第4个北海团,前两个渡海去东北,第3个在9纵27师80团即242团。团长钟国光,政委聂鸣九。

18团(276团前身),该团前身是1946年8月起义的国民党交警第15总队第1大队,后改编为民主救国军独立总队,1947年3月编入新组建的胶东军区第6师为第18团。团长蒋学道,政委苏格曼。

1947年2月,胶东军区还向华野1纵输送了两个团,西海独立3团(第4个西海团)和东海独立2团(第8个东海团),前者改编为1纵1师3团,即20军58师174团前身;后者改编为1纵2师5团,即20军59师176团前身。时任华野1纵司令员的叶飞将军可作佐证:“莱芜战役后,胶东地方武装两个团补充我纵。至此,1、2两旅才又恢复为3个团,我纵又恢复为9个步兵团。”(《叶飞回忆录》376-377页)

叶飞对3团赞赏有加,在他的回忆录中专门有一个章节“从3团看部队成长的道路”,叙述了这个胶东子弟兵团首战孟良崮坚守覆浮山,出击鲁南配合4纵10师完成调动敌人、掩护主力突围的重任。“不到半年时间,3团由一个地方武装锤炼成既能防御又能攻坚的具有一定战斗力的步兵团”。将军认为原因是:一、这个团绝大部分是翻身农民,政治素质好;二、由地方武装升级到野战军有荣誉感和自豪感;三、从主力部队调配一定的战斗骨干;四、在战斗和艰苦环境中锤炼部队。(《叶飞回忆录》490-494页)这也是胶东子弟兵成长的普遍规律,胶东部队之所以英勇善战就是这个道理。

5团也不差,1947年8月底9月初,1纵在郓城以南丁里长东西地域阻击敌军主力第5军,5团顽强阻击,我军侦听到5军军长邱清泉在报话机上亲自告诫各师下属,说:共军这个5团,士兵身上大多有党证,一定是叶飞纵队的主力,要小心对付,不可轻敌。(《百旅之杰——20军史话》(下)70页)

粟裕将军在1947年7月19日致电中央军委的“华东建军经验”中,比较了鲁南和胶东的兵员情况后,说:“胶东许多地方,把壮丁一律集合,由公家挑选。群众认为非打倒蒋介石无生路,故动员极为顺利。一般劳动力均动员到生产上,对后方生产上无大影响。”在说明地方武装升级时,说:“莱芜战役后,胶东调9个团成立9纵,又调两个基干团补入1纵,共11个团脱离原地。”“现胶东又成立两个师(指新5师和新6师——笔者注)”(《粟裕文选》316-317页)将胶东人民支援部队兵源情况作为经验上报中央。

1947年1月宿北、鲁南战役之后,华东我军正在部署莱芜战役。2月初,9纵奉命西进参战。此时9纵番号已有,但尚未公布,使用东北民主联军番号西进鲁中。27师改用胶东军区5师番号留守胶东,直至3月平度休整时止。9纵率25、26两师长驱700余里抵南麻待命。

莱芜战役9纵参加了和庄、不动村战斗(1947年2月19日至20日)、青石关、和庄阻击战(2月20日至24日)。歼敌73军77师大部,毙少将师长田君健和参谋长刘剑雄,俘敌73军中将军长韩浚、少将副师长许秉焕,歼敌8581人。此战是9纵第一次出胶东参加大兵团作战,配合了华野主力,也捡了个便宜。粟裕将军总结时说,8纵9纵迅速解决了敌77师,打开战场,使我腾出兵力,功也不小。

留守胶东的27师和新5师(即原新6师,1947年3月改番号为新5师,该师为31军91师前身)为钳制敌8军,策应华野主力,发起灰埠、岞山庄战斗(1947年2月19日至3月1日)。

莱芜战役之后,9纵进抵昌邑、平度休整,与27师会师。2月28日,在平度门村正式宣布9纵成立。

1947年春,国民党军发动的全面进攻遭我打击失败后,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两大解放区。4月2日,9纵奉命由胶东南下,参加泰蒙战役。这是9纵第二次出胶东作战,如果说9纵一出胶东,是以配合华野主力作战,那么二出胶东就是以华野主力的姿态出现在华东战场上了。

白马关阻击战(1947年4月20日至27日),此战7天7夜,26师附74团阻击敌整编11师3个旅兵力的进攻,歼敌2千余人。塌山、黄崖山战斗(1947年4月29日至5月1日)。

4月,纵队参谋长兼25师师长聂凤智升任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之职,免兼25师师长,25师副师长萧镜海升任师长。

1947年5月,9纵参加孟良崮战役。5月11日晚,9纵沿坦埠公路向沂水方向运动,准备打北犯之敌桂系第7军,且大部已到位。华野司令部派人乘摩托车追上传达紧急命令,令部队停止东进,火速折返坦埠,执行堵截整编74师的任务。接令之后,部队立即掉头,往返行程140余里,于12日晨赶到坦埠一线。

坦埠阻击,完成战役合围(1947年5月12日至13日)、孟良崮外围高地激战(1947年5月14日至16日)。会攻孟良崮全歼整编74师(1947年5月16日),此役9纵歼敌6780人,其中俘3001人。

战后9纵转移至沂水休整。

孟良崮战役期间,胶东我军为配合华野主力,命5、6师选择青岛外围之敌加以攻歼,5师选即墨城西北的营上、小李村;6师选崂山东北鳌山卫和四社山。5师13团以一团兵力未能歼敌一个连的据点,毙伤敌100余人,我军伤亡240人,其中阵亡19人。6师首战告捷,歼敌163人,我军伤亡62人。

1947年7月,9纵参加南麻、临朐战役,留守胶东的5、6师为配合主力作战,发起齐家埠战斗(1947年6月30日至7月3日)。

南麻临朐战役我军伤亡惨重,8月,9纵东进昌邑县密城地区,进行20天的休整。

8月,华野成立东线兵团(又称东兵团,1948年2月改称山东兵团)许世友免兼9纵司令员,出任东线兵团司令员,谭震林任兵团政委。聂凤智代9纵司令员,免兼9纵参谋长,刘浩天代9纵政委。指挥2、7、9、13纵队。

此时胶东军区组建第7师,该师是31军93师前身。师长杨洪才(代),政委梁辑卿,参谋长徐元彬,政治部主任穆正身。辖3个团:

19团(31军277团前身),该团由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新的独立第1团改编,是胶东出来的第五个北海团。团长陈高顺,政委江文;

20团(278团前身),该团是1946年8月由滨北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胶东军区滨北军分区独立第2团改编。团长李桂连,政委颜红;

21团(279团前身),该团是1946年10月由东海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独立第2团改编,是第9个东海团。

8月中旬,组建13纵队,该纵队由胶东军区5、6、7师改编,依次为37、38、39师。司令员周志坚,政委由胶东军区政委林浩兼任,后为廖海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陈华堂,参谋长李继开。

37师,由5师改称。师长高锐,政治委员徐海珊,副师长张宜爱,副政治委员丁钊(代),参谋长于应龙,政治部主任丁钊。

38师,由6师改称。师长徐体山,政治委员张英勃,参谋长蒋学道,政治部主任汪登。

39师,由7师改称。师长傅绍甫,政治委员梁辑卿,副师长杨洪才,参谋长徐元彬,政治部主任穆正身。

13纵队编入华野东线兵团战斗序列。

1947年8月,蒋介石急于结束山东战事,以整编8、9、25、54、64、45师组成胶东兵团(8师李弥部、9师王凌云部、25师黄伯韬部、64师黄国梁部、54师阙汉骞部),以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为兵团司令,企图占领胶东,断绝华野后方接济和联系东北、华北的海上通道。

此时,东线兵团2、7、9纵经南麻临朐战役伤亡很大,战斗力难以恢复,13纵刚成立未经大战考验。领导人饶、许、谭之间对于部队的行动方针、是分是合也争论不休,但是胶东不能丢,这是共识。

胶东保卫战从13纵的阻击战开始:平北高平公路阻击战(1947年9月6日至8日)、掖县保卫战(1947年9月11日至13日)、莱西阻击战(1947年9月16日至17日)。

敌占平度、掖县、莱阳后继续东犯,整8师166旅占招远城南之道头,许世友决心以13纵阻击整9师,9纵反击道头之敌。9月18日至19日,歼敌整8师166旅498团1786人,沉重打击了敌人的进攻凶焰。我军攻击道头时,敌友邻相距数里不敢出援。

9月下旬,胶东解放区各机关、工厂在9、13纵和个军分区部队的掩护下,突破敌人包围,转移到大泽山区,由13纵坚持大泽山。此时谭震林率2、7纵由诸城北上,10月1日于高密以西朱阳地区与9纵会师。

10月,我军发起胶河战役。9纵在2纵的协同下攻击范家集、三户山之敌整64师(1947年10月2日至7日),歼敌两个团,致使敌师长黄国梁在报话机上用明语呼救。7纵在9纵27师的协同下,坚守红石山阵地5天5夜(1947年10月6日至10日)。其间,我27师81团指挥所遭敌机轰炸,副团长邹长林,政治处主任承福元牺牲,政委孙超,参谋长李永和重伤。

为配合胶河战役,13纵发起攻取掖县(1947年10月3日至4日)、曲格庄战斗(10月13日)、夏各庄战斗(10月15日至16日)。虽攻克掖县,但13纵因首次攻城,步炮协同不好,步兵冲击队形密集,遭敌火力杀伤较大。夏各庄战斗,13纵38师歼敌170团附工兵17团2营,但该师转移时,因师后勤部医训队擅自改变宿营地,导致该队未接到通知,未能及时转移,40余人被俘,造成损失。

胶河战役歼敌9个团,共1.2万余人。战后9纵于安丘休整。

11月,我判断敌整9、25师可能调往其他战场,即发起胶高追击战。9纵在7纵的协同下进行了丈岭、尹家屯、大麻湾战斗(1947年11月6日至7日)、东追五龙河,围歼蚬子湾战斗(11月13日至26日)、卧牛山、南阡战斗(11月27日至29日)。11月11日我9纵27师81团指挥所又遭敌机轰炸,新任团长谢文秀,新任副政委邵军及9纵政治部组织部长韩广聚牺牲。山东战场敌机对我威胁较大,致使我军无法在白天实施运动和攻击等行动,后来的周村、潍县、兖州、济南的攻坚一般都在夜晚,难得白天攻击,造成我军攻坚的难度。此役蚬子湾、卧牛山两仗未能打好。

13纵围困海阳长达一月之久,敌整54师撤往青岛,我军收复海阳。莱阳攻坚战由7纵攻击莱阳城四城关(1947年12月4日至11日),见久攻不下,许世友乃调13纵37师攻击最后据点城隍庙(据说是兵团参谋长刘少卿的点子),因该师曾驻莱阳,熟悉地形。12日37师到位,次日攻克莱阳,歼敌整54师106、108团近万余人。新兵蛋子让7纵这支老部队脸上有点挂不住,连谭老板的脸色都不好看。同时,2、9纵在莱南阻击敌整64师出援(1947年11月30日至12月16日)。

敌企图收复莱阳,以整54师复攻莱阳,13纵莱阳保卫战(1947年12月19日至26日)是对这支部队的严重考验。保卫战进行到第6天,13纵司令员周志坚鉴于守军伤亡太大,两次致电兵团司令员许世友,要求9纵配合,都被许世友拒绝。25日,许世友令7纵插入敌后攻占姜家集,敌整54师见莱阳攻取无望,又怕被围,于26日南撤。

3个月的胶东保卫战共歼敌6.3万余人,收复高密、胶县、海阳、平度、莱阳等地,胶东局面为之改观,使胶东、滨海、鲁中解放区再度连成一片。
 战后,9纵进入掖县,13纵进入莱阳西于家店休整(1947年12月底至1948年2月底)。

1948年2月,我东线兵团改称山东兵团,由许世友、谭震林统一指挥7、9、13纵队及渤海纵队、鲁中和鲁南军区部队。

3月,9纵三出胶东,参加周(村)张(店)战役。此次出胶东,9纵以周村、潍县、济南攻坚战和以后的淮海、渡江、上海战役,确立了华野头等主力的地位。13纵留胶东监视烟台、青岛、即墨之敌,后参加昌潍、兖州和济南战役。周张战役歼敌3.8万余人。

1948年4月2日发起昌潍战役,7纵阻击济南方向之敌出援,13纵阻击青岛方向之敌,9纵主攻潍县。4月27日攻克潍县,直接用于攻城的时间不到40小时,歼敌4.6万余人。战后华东局和华野总部授予9纵27师79团“潍县团”荣誉称号,这是华野首次授予团级单位的荣誉称号。

1948年5月下旬,为配合华野豫东睢杞作战,山东兵团发起津浦路中段作战。6月7日我7纵、13纵和鲁中部队包围兖州;攻克兖州(7月12日至13日),王耀武派吴化文从济南出援,被9纵阻击。

此役中我9纵26师78团在攻击太平镇时,师将命令“扰袭”改为“强袭”,团又将“强袭”改为“强攻”。7月14日凌晨78团2营突入太平镇,被敌161旅483团(欠一个营)封锁镇内。78团救援不力,2营弹尽援绝,突围失利,指战员大部伤亡,营长姚振良以下52人被俘。15日21时我79、81团攻克太平镇,全歼敌483团(欠一个营),救出2营被俘同志,营长姚振良被敌枪杀。

3月到7月的作战歼敌14万余人,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敌军孤立在济南、青岛、烟台几个城市。山东兵团的战斗力和战斗水平迅速提高,成为华野又一支主力兵团。

9月,济南战役(略)。9纵25师73团和13纵37师109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和“济南第二团”,这是中央军委在解放战争中首次授予团级单位的荣誉称号。

11月淮海战役(略)。

1949年2月9日,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9纵改称27军,归9兵团指挥;13纵改称31军,归10兵团指挥。

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27军属渡江中集团,在安徽无为一带渡江,是为渡江的第一支军级单位。31军属渡江东集团,在江苏江阴一带渡江。
5月上海战役(又称淞沪战役)之后,27军警备上海市。31军与10兵团28、29军进军福建。

8月17 日我28、29、31军攻克福州,歼敌5万余人,我军仅伤亡不到500人。

9月25日, 我29军解放漳州,完成对金门、厦门三面包围之势;

10月7日, 我军决定执行“先厦后金”计划;

10月15日,我31军进攻鼓浪屿,91师271团(“济南第二团”)和93师277团主攻,271团团长王兴方牺牲,攻击受挫。29军85、86师、31军92师攻击厦门。

10月17日我军攻克厦门。91师师长高锐复令273团主攻鼓浪屿,克。漳厦战役结束,歼敌5万余人。战后31军驻防厦门。

胶东自9纵和13纵离开之后,又组建了新的部队,后来编成32军,过程如下:

1948年6月,华东军区以胶东军区新编第5师、6师编成胶东纵队(又称胶东军区前线指挥部),司令员谭希林,政治委员彭林。               

新编第5师,1948年3月1日下令组建,师长陈奇、政治委员阙中一,下辖第13、14、15团。

13团,由胶东军区滨北军分区独立第1团改编(第3个滨北团,第1、2个是31军272、278团前身)。

14团,由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特务第2团改编。

15团,由胶东军区特务团改编。

新编第6师,1948年4月4日下令组建,政治委员熊飞、副师长邬兰亭,下辖第16、17、18团。

16团,由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独立团改编(第2个南海团,第1个是27军241团前身)。

17团,由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独立团改编(第5个西海团,第1、2个去东北,第3、4个是20军174团,31军274团前身)。

18团,由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独立团改编(第6个北海团,第1、2个去东北,第3个是27军242团前身,第4、5个是31军275、277团前身)。

胶东纵队作为一支新诞生的地方纵队,主要任务是在内线坚持斗争,肃清残敌,为野战军保障一个稳固的后方根据地。纵队第5师成立较早,曾参加潍县战役,与华野第13纵队一起在东线沽河地区阻击青岛国民党军西援。1948年10月后,为策应淮海战役,胶东纵队率第5、第6师在青(岛)、即(墨)地区封锁、监视国民党军。12月,对从青岛、即墨出犯的国民党军予以反击,歼其一个团大部。

1949年2月19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胶东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该军于3月20日正式编成,隶属华东军区,由山东军区领导。下辖第94师、95师两个步兵师和一个山炮团,全军共2.1万人。军长谭希林,政委彭林,副军长刘涌(曾兼参谋长不足一月),参谋长赵一萍,政治部主任彭林(兼)。

步兵第94师,由胶东纵队新编第6师改编。政治委员熊飞,副师长邬兰亭,副政治委员朱开印,参谋长官俊亭,政治部主任杨家华。下辖280、281、281团,依次由新6师16、17、18团改编。

步兵第95师,由胶东纵队新编第5师改编。师长陈奇,政治委员阙中一,参谋长钟光国,政治部主任邓复生。下辖283、284、285团,依次由新5师13、14、15团改编。

军炮兵团,由胶东纵队炮兵团该称。

1949年5月3日,山东军区以32军为主力部队,连同地方其他部队举行青(岛)即(墨)战役。为了统一指挥32军及其他各参战部队,组成了前线指挥部。以许世友兼指挥,谭希林和刘涌任副指挥,32军司令部、政治部,为前线指挥部机关。

6月2日12时,青岛解放。青即围攻战,历时一个月,共歼敌5745名,其中毙伤敌2278名、俘虏563名,投诚、投降者2904名。缴获各类火炮90门,炮弹7863发,枪1866支,子弹40余万发,汽车6辆和大批装备、器材等。我军各部伤亡3500余人,其中牺牲789人,仅32军就牺牲600余人,为青岛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49年11月14日,中央军委批准山东军区组建步兵第96师。12月,胶东军区奉命调3个团集结。1950年1月1日,步兵第96师在胶东崂山正式成立,从而使32军建制达到完整。96师师长刘林(即刘琳),政治委员郭卓辛,政治部主任高林,下辖3个团,共7997人。

第286团,由山东警备第4团改编,该团前身系1948年12月在即东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绥靖区警备旅第1团,1949年1月改编为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独立第3团,1949年5月改称山东警备第4团。

第287团,由山东警备第5团改编,该团前身系1947年初组建的胶东军区滨北军分区独立第3团,1948年3月改编为滨北军分区独立第1团,1949年5月改称山东警备第5团。

第288团,该团由北海军分区警备第2团为基础,补入西海军分区警备第3团1个营于1949年12月编成。

此时32军领导为:刘涌任军长,彭林任政治委员,周长胜任副军长兼参谋长,仲曦东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全军3个师总兵力共2.92万余人。

1950年2月,第32军奉命调归3野第10兵团指挥,以增强解放台湾的我军兵力准备,青岛警备任务移交警备第4旅。3月,第32军经上饶入闽。4月21日,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决定,第32军归第10兵团建制。

该军南下福建后,接替第28军执行以闽北剿匪为主的海防、警备和作战任务。军部驻南平县城,统一指挥闽北第一(建阳)、第二(南平)、第三(福安)、第四(闽侯)军分区的剿匪。4至11月,共进行大小战斗380多次,歼匪特8000余人,有力配合福建地区的土地改革和剿匪斗争。

1950年12月13日,根据中央军委和华东军区的决定,第32军番号撤销,军部机构调上海另用,军部及部分直属队随即启程北上。此前10月下旬第94师已调归第27军建制。第95师则调归军委空军,第96师调归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建制。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27军减员近1.9万人,各团除火力分队尚较完整外,步兵连建制破坏最为严重。为恢复部队战斗力准备再战,必须迅速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调整和恢复部队建制。1951年1月,27军补入皖北地方部队升级老战士1440名;2月至3月间,遵照中央军委2月18日电令拆编第94师,原该师人员用以充实其他各师;3月中旬又补充了华东地方部队升级老兵4888人,东北地区新征兵员8493人。

第94师拆编情况:师部上调第9兵团;第280团团部以及各营部、连部人员300余人组成军新兵团机构,其余人员全部补入第79师;第282团团部编为军后勤部担架团团部,三个营部改为三个兵站机构,6连、9连、侦察通信连三个连部编为军后勤部汽车连和监护连机构,警卫连补入第81师,其余人员全部补入第80师;第281团在第二次战役中受损不大,建制较完整,被编为军特务团;师属炮兵团除将战防炮连编入第 79师炮兵团外,其余与第81师炮兵团合编。同时,将第81师炮兵团原4连调归第79师炮兵团,原6连调归第80师炮兵团。第94师师直警卫连编入第81师,侦察连编入军侦察营,通信连编入军通信营,干部轮训队编入军教导团。第94师全师拆编工作于1951年3月底完成。94师师长邬兰亭调任第80师师长。

结束语

关于军级单位部队的战斗力,有甲、乙等战斗力之说。所谓甲等战斗力是指如下3个条件:

1、解放战争中歼敌15万;

2、参加重大战役,做出重大贡献;

3、部队作风过硬。

解放战争中胶东各军歼敌数如下:

27军歼敌22万余人,41军歼敌18万余人,31军歼敌15.4万余人,32军歼敌1万余人。参加重大战役从略。

胶东部队战斗作风和胶东地区民风彪悍有关,也和抗日战争中先后进入胶东地区的红军各级干部有很大关系,许世友、吴克华、聂凤智、周志坚,还应该算上胡奇才和韩先楚,还有许多像李绍桥这样壮烈牺牲,没有留下多少资料的红军中下级军官。还有多少像林浩、夏侯苏民这样胶东土生土长的军政干部,多少“马石山10勇士”、“胶河8壮士”这样的普通士兵。8年抗战和3年解放战争,胶东解放区仅800万人口,参军人数共50万人(抗日战争10万人,解放战争40万人),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还有一些部队,如“南京路上好八连”这样的胶东部队,在我军序列中闪光。该连是在1947年8月6日于山东莱阳城西水沟头成立,是由胶东农民子弟编成为华东军区特务团四大队辎重连,1948年2月改编为华东警备旅旅直重炮连,1949年2月南下改为该旅炮兵营1连,4月22日渡江到丹阳,6月进驻上海,后改编为华东警卫旅特种团1营1连,上海公安总队3团1营1连,内卫1团直属连,2营8连,担负中共华东局、上海市委、市人委警卫任务,并负责在南京路的巡逻执勤。

另外还有随军征战的胶东担架团等千千万万的老区支前民工,他们送弹药、抬伤员,部队兵力不够时,这些胶东的民兵们也拿枪执行战斗任务。豫东战役时,1纵1师师长廖政国部署攻击常郭屯,兵力不足又没有预备队,将师部警戒部队派上突破口,胶东老区担架营主动请战,“廖政国决定发给武器,将担架营武装起来,去接替师特务营两个连的警卫任务”(《百旅之杰》295页)。

笔者资料、能力均有限,一支拙笔不能表现胶东部队风采之万一。有错有误,敬请指正。

感谢西陆军史研究网站的真正的kk、大笨牛和勇士部队的答疑、解惑,感谢刀狂剑痴提供的资料,感谢胶东子弟兵提供采访江海的珍贵资料。

最后要特别感谢健在的胶东老人周绍明、江海、回东、张在田、修向辉、李发伍、辛殿良、刘奎基、李玉生等老前辈,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附录

附1:胶东调赴东北部队沿革表

5师:

威海警备团(1945.8)--东海独立3团(1945.8) → 胶东军区13团(1945.9) → 3纵5旅13团(1945.11)→ 4纵11旅32团(1946.2)→ 41军122师365团(1948.11)。

【胶东军区16团2、3营(1945.8) → 16团1、2营(1945.9)】+【西海独立2团2营(1945.8)→ 胶东军区18团2营 → 16团3营】→ 胶东军区14团(1945.9)→ 3纵4旅10团(1945.11)→4纵12旅34团(1946.2)→ 41军123师367团(1948.11)。

东海独立1团(1945.8)→ 胶东军区15团(1945.9)→ 2纵直属2支队(1945.11)→ 2纵1支队2团(1945.11) → 4纵10旅29团(1946.2)→ 41军121师362团(1948.11)。

6师:

胶东军区14团(1945.8)→ 胶东军区16团(1945.9)→ 16团1、2营加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72团1个营 → 2纵1支队1团(1945.11)→ 4纵10旅28团(1946.2)→ 41军121师361团(1948.11)。

胶东军区14团(1945.8)→ 胶东军区16团(1945.9)→ 16团3营(补充新兵)→ 2纵1支队3团(1945.11)→ 4纵10旅30团(1946.2)→ 41军121师363团(1948.11)。

 西海独立1团(1945.8)→ 胶东军区17团(1945.9)→ 17团1、2营扩编 → 2纵2支队4团(1945.11)→ 4纵11旅31团(1946.2)→ 41军122师364团(1948.11)。

【西海独立1团(1945.8)→ 胶东军区17团(1945.9)→ 17团3营扩编加2营部分干部 → 2纵2支队6团(1945.11)】+【6师各团抽调干部加新兵→ 2纵2支队5团(1945.11)】→ 4纵11旅33团(1946.2)→ 一保临江(1947.1)损失大,散编入31、32团 → 秋季攻势(1947.9)调辽南部队一个团为新33团 → 41军122师366团(1948.11)。

西海独立2团1、3营(1945.8)→ 胶东军区18团1、3营(1945.9)→ 18团团部、1营 → 辽东军区直属支队1团(1945.12)→ 安东保安纵队1团(1946.1)→ 辽南独立师1团(1946.5)→ 5纵13师37团(1948.3)→ 42军124师370团(1948.11)

西海独立2团1、3营(1945.8)→ 胶东军区18团1、3营(1945.9)→ 18团3营到通化与16军分区组建的58团合编为独立团(1945.11)→ 通化支队第1团(1946.1) → 辽宁军区独立2师4团(1946.5) → 5纵14师40团(1948.3) → 42军125师373团(1948.11)。

北海独立1团1、3营(1945.8)→ 团部、1营 → 东满临时指挥部2纵3支队7团(1945.11)→松江军区7团 → 独立4师10团(1947.4)→ 12纵35师103团(1948.3)→ 49军146师436团(1948.11)。

北海独立1团1、3营(1945.8)→3营加胶东地方武装一个营,到东北庄河扩大了一个营,称独立2支队(1945.11)→ 3纵4旅15团(1945.12)→4纵12旅35团(1946.2)→ 41军123师368团(1948.11)。

胶东东海地方武装部分独立营共9个连在庄河称3纵5旅16团(1945.11)→ 4纵12旅36团(1946.2)→ 41军123师369团(1948.11)。

海军支队(田松支队)(1945.9)→ 3纵2支队(1945.11)→ 牡丹江军区2团(1946.1)→ 1纵1师分布于1师3个团(1947.1)→ 38军112师(1948.11)。

附2:胶东各军分区独立团的去向简表

东海团:9个,2个(第1、3个)去东北(41军362、365团前身),27军238(第2个)、239(第4个)、240(第6个)、243团(第5个)、31军273(第7个)、279团(第9个)、20军176团(第8个)前身。

南海团:2个,27军241团、31军280团前身。

西海团:5个,2个去东北(散编,分别是41军264、267团、42军370、373团前身),20军174团、31军274团、32军281团前身。

北海团:6个,2个去东北(散编,分别是41军368、369团、49军436团),27军242团、31军275、277团、32军282团前身。

中海团:1个,27军237团前身。

滨北团:3个,31军272、278团、32军283团。

附3:27军沿革表,括号内是部队成立时间和地点。

235团:【红军胶东游击队(1935.11.29)→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1935.12. )→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1937.12.24 山东文登天福山)】+【胶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1938.3 掖县)】→ 抗日游击第5支队61、62、63、55团(1938.9掖县沙河)→ 山纵5支队61、62、63、55团(1938.12 )→ 山纵5支队13团(1939.9 招远霞坞)→ 山纵5旅13团(1940.9 平度大田)→ 胶东军区13团(1943.3 )→ 山东军区5师13团(1945.9 即墨店集)→ 25师73团(1947.2平度)→ 79师235团(1949.2 安徽宿县)。

236团:山东军区5师14团(1945.10 即墨)→ 25师74团(1947.2平度)→ 79师236团(1949.2 安徽宿县)。

237团:【胶济1支队(1938.10 郊县)→ 胶东区军事部警卫2营(1939.5 莱阳)→ 第3军区特务团1营(1939.11 )→ 新5支队1团1营(1940.9)→ 胶东军区16团1营(1942.7 )】+【中海独立团(1945.5 )→ 6师18团(1945.9 )→ 5旅10团(1945.9 )】→山东军区5师15团(1945.10山东五龙县)→ 25师75团(1947.2平度)→ 79师237团(1949.2 安徽宿县)。

238团:昌潍支队(1938.7 昌邑)→ 第3军区特务营(1940.3 )→ 新5支队特务营(1940.9 )→ 新5支队3团2营(1941.4 )→ 东海独立团2营(1942.7 )→ 东海独立2团(1945.8 文登鱼滩)→ 山东军区警4旅7团(1945.9 牟平)→ 山东军区6师7团(1946.6 )→ 25师76团(1947.2平度)→80师238团(1949.2 安徽宿县)。

239团:东海独立4团(1945.9 牟平)→ 山东军区警4旅8团(1945.9 牟平)→ 山东军区6师8团(1946.6 )→ 26师77团(1947.2平度)→80师239团(1949.2 安徽宿县)。

240团:东海独立4团(1945.9 牟平)→ 东海独立1团(1946.1)→ 山东军区6师9团(1946.6 )→ 26师78团(1947.2平度)→80师240团(1949.2 安徽宿县)。

241团:黄县22大队、招掖、掖县独立营(1938.9 )→ 山纵5支队14团(1939.10 招掖边区)→ 山纵5旅14团(1940.9 平度大田)→ 山纵5旅15团(1941.7 平度大泽山)→ 南海军分区7个连(1943.3 )→ 南海独立团(1944.8)→ 山东军区警5旅9团(1945.10 )→ 南海独立团(1945.10 )→ 山东军区警3旅16团(1946.9 )→ 27师79团(1947.2平度)→81师241团(1949.2 安徽宿县)。

242团:东海独立8营(1940.4 荣成)→ 新5支队2团3营(1940.9)→ 胶东军区17团3营(1942.7)→ 北海独立团2营(1943.3)→ 北海独立1团1营(1945.8)→ 北海新独立1团1营(1945.11)→ 北海独立1、2团合并为1团(1946.2)→ 山东军区警3旅17团(1946.9 )→ 27师80团(1947.2平度)→81师242团(1949.2 安徽宿县)。

243团:东海独立5团(1945.10牟平)→ 山东军区警4旅9团(1945.11牟平)→ 山东军区6师9团(1946.6)→山东军区警3旅18团(1946.9)→ 27师81团(1947.2平度)→81师243团(1949.2 安徽宿县)。

附4:东野4纵(41军)沿革表,括号内是部队成立时间和地点。此表是笔者根据手头资料写成,没有得到41军军史的证实,请知情人指正。

28团:5支队64团(1938.9.)和65团(1939.1. 山东黄县)→ 山纵5支队15团(1939.9.)→ 山纵5旅15团(1940.9.5.)→ 改番号为14团(1941.7.)→ 胶东军区14团(1942.7.)→ 6师16团(1945.8. 胶东)→ 6师16团1、2营及过海后与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72团一个营合编为2纵队1支队1团(1945.11.东北)→ 4纵10旅28团(1946.2.)→ 41军121师361团(1948.11.河北蓟县)。

29团:东海独立1团(1942.7.)→ 5师15团(1945.8. 胶东)→ 2纵直属2支队(1945.11. 东北)→2纵1支队2团(1945.12.)→ 4纵10旅29团(1946.2.)→ 41军121师362团(1948.11. 河北蓟县)。

30团:西海独立2团2营 → 6师16团3营(1945.8. 胶东)→ 2纵1支队3团(1945.11.胶东)→ 4纵10旅30团(1946.2. 东北)→ 41军121师363团(1948.11. 河北蓟县)。

31团:西海独立1团1、2营(1943.)→ 6师17团1、2营(1945.8. 胶东)→ 2纵2支队4团(1945.11. 东北)→ 4纵11旅31团(1946.2.)→ 41军122师364团(1948.11. 河北蓟县)。

32团:东海独3团(1945.8)→ 5师13团(1945.8. 胶东)→ 3纵13团(1945.10. 东北)→ 4纵11旅32团(1946.2.)→ 41军122师365团(1948.11. 河北蓟县)。

33团:【西海独立1团3营(1943.)→ 6师17团3营(1945.8. 胶东)→ 2纵2支队6团(1945.11. 东北)】+【6师各团干部(1945.8. 胶东)→ 2纵1支队2团(1945.11. 东北)→ 2纵2旅5团(1945.12.)】→ 4纵11旅33团(1946.2.)→ 41军122师366团(1948.11. 河北蓟县)。

34团: 5支队特务团(1940.2.)→ 5支队1团(1940.9.)→ 胶东军区16团(1942.7. )→ 5师14团(1945.8. 胶东)→ 3纵队4旅10团(1945.11. 东北)→ 4纵12旅34团(1946.2.)→ 41军123师367团(1948.11. 河北蓟县)。

35团:北海独立1团3营和胶东地方武装抽调组成一个营(1945.8. 胶东)→ 独立2支队(1945.11. 东北)→ 3纵队4旅15团(1945.11. 东北)→ 4纵12旅35团(1946.2.)→ 41军123师368团(1948.11. 河北蓟县)。

36团:胶东东海地方武装(1945.8. 胶东)→ 3纵5旅16团(1945.11. 东北)→ 4纵12旅36团(1946.2.)→ 41军123师369团(1948.11. 河北蓟县)。

附5:31军沿革表,括号内是部队成立时间和地点。

271团:胶东军区特务团(1944.9 )→ 6师16团(1947.2掖县郭家店)→ 5师13团(1947.4)→ 13纵37师109团(1947.8)→ 31军91师271团(1949.2)

272团:山纵2旅独立团(1940.11)→滨北独立团(1942.12)→ 滨海警备团(1943.10)→ 警10旅19团(1945.8)→ 滨北独立团(1946.7)→ 6师17团(1947.2掖县郭家店)→ 5师14团(1947.4)→ 13纵37师110团(1947.8)→ 31军91师272团(1949.2)

273团:东海独立2团(1946.1)→ 东海独立1团(1946.9)→ 6师18团(1947.2掖县郭家店)→ 5师15团(1947.4)→ 13纵37师111团(1947.8)→ 31军91师273团(1949.2)

274团:西海独立1团(1945.8)→ 6师16团(1947.4)→ 13纵38师112团(1947.8)→ 31军92师274团(1949.2)

275团:北海独立1团(1946.9)→6师17团(1947.4)→ 13纵38师113团(1947.8)→ 31军92师275团(1949.2)

276团:1946年8月起义交警15总队1大队改编为民主救国军独立总队 →6师18团(1947.4)→ 13纵38师114团(1947.8)→ 31军92师276团(1949.2)

277团:新北海独立1团(不详)→ 7师19团(1947.8)→ 13纵39师115团(1947.8)→ 31军93师277团(1949.2)

278团:滨北独立2团(1946.8)→ 7师20团(1947.8)→13纵39师116团(1947.8)→ 31军93师278团(1949.2)

279团:东海独立2团(1946.10)→ 7师21团(1947.8)→ 13纵39师117团(1947.8)→ 31军93师279团(1949.2)

附6:胶东军区13团——9纵25师73团——27军79师235团历任团长、政委任职简表(1939年至1950年朝鲜战争)

1939年9月13团成立,无团部,直属胶东军区指挥。

1940年4月团部在招远县霞坞村成立。

李绍桥(第一任团长)1940年1月到职——1940年12月牺牲,

苏晓风(又名张尔乙,第一任政委)1940年4月——1940年12月牺牲。

卢福三(副团长代团长)1940年12月——1941年8月调职去向不详,后改名为卢燕秋,到东北任4纵警卫团团长,12师34团团长,12师副师长(据周绍明2008年2月15日来信)。

沈阳(政治处主任代政委)1940年12月——1941年8月调职去向不详。
巫金锋(团长)1941年8月——1943年5月(调胶东军区特务团,后去13纵),

李丙令(政委)1941年8月——1945年8月(调6师政委)。

聂凤智(团长)1943年5月——1945年5月(调中海军分区司令员)。

裴宗澄(团长)1945年5月——1945年8月(调胶东军区特务团)。

9纵25师73团:

夏侯苏民(团长)1945年8月——1946年10月牺牲,

孙同盛(政委)1945年8月——1948年7月(夏侯苏民牺牲后任团长兼政委,1947年8月至11月生病住院期间由鲁泉代政委,潍县战役后调26师副师长)。

鲁泉(副政委代政委)1947年8月——1948年3月(调78团政委)。

张慕韩(团长,政委缺。“济南第一团”第一任团长)1948年7月——1949年2月(调80师参谋长)。

27军79师235团:

王景昆(团长)1949年2月——1949年12月(调81师参谋长),

邵英(政委)1949年2月——1949年12月(调27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王歧秀(团长)1949年12月——1950年12月(调出不详),

胡明(政委)1949年12月——1950年12月(调出不详)。

单文忠(团长)1950年12月,

宋奇光(政委)195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