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复制道客巴巴文档:(二十三)高三基础实验(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8:54:55
【预习知识】
1.请回答和叶绿体有关的问题:
叶绿体色素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植物叶片一年四季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主要原因是叶绿体色素的_________
和_______不同。
2.叶绿体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__________,所以可以用__________提取叶绿体的色素。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_______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题
1.该实验能否精确地定量测定叶绿体中的色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叶片充分磨碎的目的是_________,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问题是叶片要________,研磨要__________,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提取叶绿体色素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滤液细线要_____________,而且色素含量要_______________。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到_______________。
3.通常情况下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练习题
1.本实验没有探究的问题是:
A 叶绿体色素的种类        B 叶绿体色素的颜色
C 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D 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
2.本实验中,效果最佳的叶片是:
A 新鲜、柔嫩、色浓绿    B 角质层发达的革质叶片
C 肥厚,浆汁        D 新生的嫩叶
3.研磨绿叶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
A 使叶绿素充分溶解     B 将绿叶充分研磨
C 防止色素被破坏      D 阻止丙酮挥发
4.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
A 加速色素的溶解      B 使绿叶充分研磨
C 促使色素分离       D 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5.滤纸上的色素线一定不能没过层析液,否则:
A 色素扩散会不均匀     B 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C 色素扩散速度变慢     D 色素带彼此重叠
6.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和最慢的是:
A 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    B 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
B 叶黄素和叶绿素b     D 叶黄素和叶绿素a
7.下图表示的是叶绿体色素分离的装置,正确的是:
A       B       C       D
8.对圆形滤纸中央点上的叶绿体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的色素是:
A 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B 黄色的叶绿素
C 蓝绿色的叶绿素a    D 黄绿色的叶绿素b
实验六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参考答案
【预习知识】
1.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种类,含量
2.有机溶剂;丙酮或酒精;溶解度;溶解度
(一)思考题
1.不能,该实验定性测定色素的种类,不能精确地定量测定色素含量
2.破坏细胞和叶绿体,使色素充分溶解在提取液中;要新鲜、浓绿;迅速、充分;滤液挥发;细、直;比较多;层析液。
3.叶绿素基本上不吸收绿光,所以是绿色的。正常情况下,叶绿体内叶绿素的含量约为类胡萝卜素的3倍,叶绿素的颜色掩盖的类胡萝卜素的颜色。
练习题
1. D;2.A;3.B;4.D;5. B;6.A;7.B;8. A;
实验七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
【预习知识】
1.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A 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 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 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D 细胞壁、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
2.有关液泡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液泡是植物细胞的水盐库和代谢库  B 与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有关
C 内部的水溶液称为体液       D 液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作为一个渗透装置的必要条件是:⑴__________,⑵__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细胞液可以维持较高浓度,原因是________。
5.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细胞壁的透性特点是_________。
【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题
1.下图表示一个渗透装置,标志环标记的是长颈漏斗放进烧杯之前的初始液面高度。把漏斗放入烧杯几分钟后,液面明显上升。根据该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⑴移液管中水分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漏斗颈足够长,液面会不会持续上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把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植物细胞会不会无限制吸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把一个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撕取紫色万年青的叶表皮,剪成大小相等的小块,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如下:
KNO3溶液
(mol/L) A B C D E F
0.11 0.12 0.125 0.13 0.14 0.50
质壁分离
程  度 _ _ 初始分离 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质壁分离
复原状况_ _ 自动复原 自动复原 诱发复原 不能复原
⑴万年青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
⑵用硝酸钾诱发细胞质壁分离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
⑶C和D的处理均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你对这种现象做出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用高浓度的硝酸钾溶液诱发的质壁分离,不能再诱发其复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习题
1.用蔗糖液诱发植物细胞产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是:
A 空气   B 水   C 蔗糖液   D 细胞液
2.选择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是因为
A 只有外表皮细胞可以渗透吸水或失水
B 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紫色素,便于观察
C 外表皮细胞的细胞质中有紫色素,便于观察
D 外表皮比内表皮容易撕取
3.“质壁分离”中的“质”指的是:
A 原生质层   B 细胞质    C 细胞基质    D 生命物质
4.下列属于渗透过程的是:
A 水分进入根毛细胞     B 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
C 水分子进入黄豆种子中   D 水分子进入方便面中
5.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细胞做材料的是: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③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④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油滴 ⑤观察黑藻叶片胞质环流现象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⑤   D ①②⑤
6.根毛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是土壤溶液中的水分子:
A 被细胞内亲水物质吸附    B 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运输
C 通过原生质层的自由扩散   D 通过原生质层的主动运输
7.下列各组细胞中,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的一组是:
A 玉米导管细胞和根毛细胞
B 根尖生长点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
C 根毛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
D 干种子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
8.除哪项外,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加以鉴定?
A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B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C 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的大小
D 成熟的植物细胞的死活
实验七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参考答案
【预习知识】
1. B;
2. C;
3. 有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4. 细胞液中含有无机盐、氨基酸、色素、细胞代谢产物等多种物质
5. 纤维素,全透性
(一)思考题
1.
⑴水分由于渗透作用从烧杯内进入到有高浓度蔗糖溶液的漏斗中。
⑵不会。因为,水分不断进入漏斗中后,随着液面的上升,漏斗中水向下产生的压力会阻止水分子进入漏斗中,进出漏斗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液面不再上升。
⑶不会,因为随着水分子不断渗透进入细胞,植物细胞外面的细胞壁对原生质产生的压力增大,阻止水分子进入细胞,达到吸水饱和
⑷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会不断吸水,有可能导致细胞破裂。
2.
⑴ 0.12—0.125mol/L
⑵ 硝酸钾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
⑶ 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性,K+和NO3-逐步运转到细胞内部,使细胞液的浓度升高,水分子自由扩散入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⑷ 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性,不会再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二)练习题
1. C;2..B;3.A;4A;5C;6C;7C;8B
实验八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预习知识】
1.植物受到单一方向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之为________,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________运动。而在地心引力的影响下,植物表现出________。
2.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________组织。大部分生长素集中分布到__________的部位。
3.下图表示相同植物幼苗置于琼脂培养基的实验装置。
⑴ 研究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
⑵ 要研究茎和根的向重力生长与重力和光的关系,应选择装置_________。

a       b        c        d
4.植物激素是指:
A 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 一定部位细胞合成的微量高效调节物质
C 细胞合成的有调控代谢活动的活性物质
D 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思考与练习】
1.下图是验证种子与地心引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⑴该实验设计的实验假设是:根的生长与______________有关。
⑵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植物生长素与向光性关系的实验示意图,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如果选择1号和2号作为一组实验,实验中控制的可变因素是________。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⑵若要了解玉米幼苗的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的关系,应选择实验__________。
⑶2号的实验结果是胚芽鞘生长,又向光弯曲,4号的实验结果是胚芽鞘生长,但不弯曲,5号的实验结果是,胚芽鞘向光弯曲,由这些实验结果可以做出推论:胚芽鞘的向光生长和生长素______________有关。
⑷在各组实验中,应严格控制的不变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八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参考答案
【预习知识】
1、向性运动,向光性,向重力性;2、分生,生长旺盛;3、a和b,c和d;4B;
【思考与练习】
1.
⑴ 重力
⑵ 所有种子的根向下生长,胚芽鞘和幼苗向上生长
2.
⑴ 光,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⑵ 2和3;
⑶ 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不均匀;
⑷ 温度、水分、湿度、纸盒的特性等
研究性课题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1.扦插的月季枝条带芽则容易生根成活,原因是枝条上的芽:
A 合成有机物    B 合成生长素    C 分生速度快    D 发出不定根
2.用人工方法获得无籽果实的措施是:
A 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 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C 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
D 在受粉后的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3.摘除植物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
A 浓度增高,发育成枝
B 浓度增高,生长受抑制
C 浓度降低,发育成枝
D 浓度降低,生长受抑制
4.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根和茎的生长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比较高的是________处,细胞生长较快的是________处,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5.下图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反应,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⑴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__________。
⑵扦插繁殖时,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__,处理方法是________
⑶若使甘薯迅速育出薯秧,适宜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
研究性课题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答案
【思考与练习】
1.B;2.A;3.C;
4、
⑴ 向重力性
⑵ C和D;A和D;根对生长素的浓度比茎敏感,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抑制根的生长
5.
⑴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
⑵ 10-10;用生长素溶液浸泡根一定时间;
⑶ 10-8
实验九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预习知识】
1、
提取DNA原理: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析出。
提纯DNA原理:DNA不溶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解于该溶液中,可以进一步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鉴定DNA原理:DNA遇_____________________(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2、回答本实验所需器材的有关问题
⑴ 本实验选用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0.1g/mL的柠檬酸钠用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蒸馏水的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2mol/L氯化钠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0.015mol/L氯化钠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95%的冷酒精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 二苯胺试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真核细胞结构上,DNA主要分布在
A 细胞核   B 线粒体   C 细胞膜   D 细胞质
4.若用100mL样品提取DNA,下列含DNA样品最多的是
A 鸡的血液   B 兔的血液   C 鸡的血细胞  D 兔的血细胞
5.对染色质形态和化学成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染色质呈不规则的团块状, 主要是DNA和蛋白质组成
B 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染色质呈网状,仅由DNA和RNA组成
D 染色质呈柱状或杆状,仅由DNA组成
【实验步骤】
1.鸡血细胞液的制备

2.提取鸡血细胞的细胞核物质

3.溶解细胞核内的DNA和析出含DNA的粘稠物

4. 滤取含DNA的粘稠物
用放有多层纱布的漏斗,过滤含DNA粘稠物的溶液至500mL烧杯中,含DNA的粘稠物被留在纱布上.
5. 再溶解DNA的粘稠物,过滤获得含有DNA的氯化钠溶液

6. 获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7.DNA的鉴定

【思考与练习】
1.能够促使血细胞更快破裂释放出核物质的操作是
A 向细胞加等容积的蒸馏水,静待细胞破裂
B 向细胞加等容积的生理盐水,静待细胞破裂
C 向细胞加等容积的蒸馏水,同时用玻棒搅动
D 向细胞加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同时用玻棒搅动
2.DNA在氯化钠溶液中会因氯化钠浓度的不同而溶解度有所不同,溶解度最低的氯化钠浓度是
A 2mol/L    B 1mol/L   C 0.015mol/L   D 0.14mol/L
3.用过滤的方法得到细胞中的氯化钠溶液后,还要用酒精处理,可以得到较纯化的DNA,这是因为
A DNA易溶于酒精,而滤液中某些杂质不易溶于酒精
B DNA不易溶于酒精,而滤液中某些杂质易溶于酒精
C DNA和滤液中其他成分更易溶于酒精
D DNA和滤液中其他成分都不溶于酒精
4.实验得到细胞中提取的丝状物主要成分就是DNA的结论,最重要的依据是
A 这些丝状物易溶于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
B 加酒精可使溶解的丝状物再被析出
C 这些丝状物易溶于0.015mol/L氯化钠溶液中
D 将这些丝状物溶解后,遇二苯胺(沸水浴)变蓝色
实验九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答案
【预习知识】
1.氯化钠溶液的浓度  0.14mol/L  酒精  二苯胺
2.
⑴鸡血细胞
⑵ 抗凝剂,防止鸡血凝固
⑶ 低渗使血细胞破裂,释放核物质; 稀释氯化钠溶液使DNA析出
⑷ 溶解DNA
⑸ 溶解DNA
⑹ 提取含杂质少的DNA
⑺ 鉴定DNA
3.A;  4.C;  5.B;
【思考与练习】
1.C  2. D  3. B  4. D
实习3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预习知识】
1.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者常用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来估算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中,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调查对象后,选取样方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该种群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块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等份中央画一个长宽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方形。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思考与练习】
1.在一片约27公顷(h)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抽取了25只大山雀,做标志后放掉。第二天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只/h)约为:
A 825,31   B 125,5    C 290,11   D 165,6
2.如果知道种群的分布范围和密度,就能够推出种群的:
A 分布类型   B 总体数量   C 增长趋势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3.在没有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地增加,据此可做出的正确判断是,在此期间
A 种内斗争强,种间斗争减弱
B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C 种内斗争减弱,种间斗争增强
D 出生率增加,死亡率减弱
4.如果种群数量变动按“S”型曲线规律增长,在未达到K值之前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密度的变化是
A 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小,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B 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大,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C 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小,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D 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大,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实习3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参考答案
预习知识
1.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取样调查法  样方法
2.随机  均匀  1m  平均值
练习题
1.D  2. B  3.B  4. A
选修教材
实验一 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预习知识】
1.下图表示温度对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

温度对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
⑴ 曲线中的AB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曲线中的B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曲线中的BC段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块淀粉-琼脂块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如图所示:

一组酶作用特性和酶活性的探索性实验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用碘液冲浸淀粉-琼脂块,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
淀粉水解实验
淀粉圆点 实验处理方法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A
B
C
D
E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只有新鲜唾液
接种面包霉
只有2%的蔗糖酶液 蓝黑色
蓝黑色
红棕色
红棕色

⑴你对圆点A与B的颜色变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圆点D的颜色变化与圆点C具有一致性,你对这种实验结果做出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你认为圆点E应呈现_________色,你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蔗糖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上述实验装置要放入37℃恒温箱中进行保温处理,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表1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1 2 3
酶促反应 ①反应底物 2ml淀粉 冰块中5min 2ml淀粉 60℃5min 2ml淀粉 沸水中5min
②实验处理1ml淀粉酶 冰块中5min 1ml淀粉酶60℃5min 1ml淀粉酶 沸水中5min
③反应条件对应的试管中的底物和酶混合后,分别在各自的温度保温5分钟
鉴定反应 ④实验处理 1滴碘液 1滴碘液 1滴碘液
溶液颜色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表2  pH对酶淀粉活性的影响1 2 3 4 5



应①注入淀粉酶液 1ml淀粉酶 1ml淀粉酶 1ml淀粉酶 1ml淀粉酶 1ml淀粉酶
②反应条件
(pH) 2ml5%
盐酸 2mlPH5.0
缓冲液 2mlPH6.8
缓冲液 2mlPH8.0
缓冲液 2ml5%
氢氧化钠
③反应底物 2ml淀粉 2ml淀粉 2ml淀粉 2ml淀粉 2ml淀粉
④反应条件 60℃热水中保温5min



应①实验处理
斐林试剂 2ml 2ml 2ml 2ml 2ml
②反应条件 沸水中加热1min
溶液颜色
【思考与练习】
1.在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在淀粉酶和底物混合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能否根据实验步骤1的结果说明淀粉酶发生作用的最适温度是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测得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你认为上述实验如何改进?
4.在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能不能按照表格①、③、②、⑤的顺序进行酶促反应的操作?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如果反应速度过快,不同实验处理的实验现象区分不明显,应当对唾液进行_____________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实验一  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参考答案
预习知识
1.
⑴ 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催化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⑵ 酶的最适温度
⑶ 超过最适温度后,酶的催化效率随温度持续升高而下降。
2.
⑴ 强酸和高温使唾液淀粉酶失活
⑵面包霉分泌的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
⑶ 蓝色;不能催化淀粉水解
⑷ ① 利于面包霉的生长;② 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1.蓝黑色  红棕色  蓝黑色
【思考与练习】
1.只有这样,才能在加入淀粉酶溶液后观察到温度对酶活性产生影响的试验结果。
2.不能,只能说明在所设置的三组温度条件下,60℃是最适宜的温度。
3.如果要更精确地测定酶适宜的温度值,应该设置多组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对照实验。
4.不能。因为如果这样操作,淀粉酶在处于所要求的pH条件下之前已经催化淀粉发生水解反应形成麦芽糖了,这时再加入不同pH的缓冲液,就无法验证酸或碱都会影响淀粉酶的活性,达不到研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目的。
5.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