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被泼硫酸:【引用】(转载)审题——决定你的发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05:50

在考试中每位同学都期待自己有最佳的发挥,但许多同学又往往不能达到这种期待,其原因可能多样,但审题失误往往成为影响发挥的一个重要障碍。

审题需要获取试题的有效信息,需要明确试题的条件与要求,这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好并不容易。

例如,如果我们要对某一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是否属于纯合体作出判断,有哪些方法呢?自交、测交以及与已知基因型的个体杂交都是适合的方法。这或许你非常清楚,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与要求下,你的答案就未必会符合要求了。试比较下面的例子:

1.如果有一株高茎的豌豆(高茎为显性,用D表示),要判断其是否纯合体可采用的杂交方案是          

显然,自交、测交或与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杂交都是可以的。

2.如果有一株高茎的豌豆(高茎为显性,用D表示),要判断其是否纯合体最简单的杂交方案是          

与例1比,试题中增加了一个“最简单”杂交方案的要求。对于豌豆来说,如果是测交或杂交,都必须进行“对母本去雄——人工传粉——套袋”三个操作环节,如果是自交,只需给花套袋即可。这里还隐含了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的条件,因为如果是雌雄异株植物,就不可能进行自交,如果是两性花的植物,自交就未必是最简单的方法了。

3.已知果蝇的灰身(B)对黑色(b)是显性。现有从自然界中获得的一只灰身雄果蝇,要通过一代杂交判断其是否属于纯合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试题中给予的实验材料是果蝇,显然不能再用自交的方法,与一只黑身雌果蝇或者一只杂合灰身雌果蝇进行杂交,根据后代是否出现黑色果蝇作出判断都是可以的,但相对而言,用测交的方法,如果该果蝇是杂合,后代出现黑色的概率应该更高些。

4.马的栗色对白色是显性,现有一匹栗色的公马,要在一个交配季节中判断该马是否属于纯合体,可以采用的杂交方案是 

          

题中“一个交配季节”的要求限定了只能做一代杂交,因此与题3非常类似,但能用类似于题3的方法,让这匹栗色的公马与一匹白色的母马交配,根据后代的性状表现进行判断呢?不行。因为马与果蝇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马一胎一般只能生一匹小马,而果蝇一次可产下上百甚至数百个卵。如果栗色的公马是杂合的,它与一匹白色母马交配后产生白色小马的概率只是1/2,根据后代小马是否白色,不足以对该公马是否纯合作出判断。要增加后代小马的数量,只有增加与该公马交配的白色母马的数量。所以杂交方案应该是“让该公马与多匹白色的母马交配”。在本题中,“马”隐含母马一胎只能生产一匹小马的条件。

5.小麦的高杆(D)抗病(T)与矮杆不抗病是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现欲通过高杆抗病与矮杆不抗病的小麦,培育出矮杆抗病的小麦新品种。如何在F2中选择纯合矮杆抗病类型呢?

F2中的矮杆抗病类型有纯合体(ddTT)与杂合体(ddTt),要选择其中的纯合体,很多同学会考虑,让矮杆抗病植株进行测交,然后根据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来判断测交的个体是否纯合,但此类同学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如果进行测交,通过后代判断出测交个体是纯合体,为时已晚,因为原有的纯合体通过测交已不复存在,而测交后代已变成了杂合体。也就是说,这里的判断是否纯合,还隐含了两点:一是在育种中的纯合体不只是作出判断,还必须保留纯种。二是这是小麦,形成种子被收获后原有个体已不再存在。

6.假设兔的黑毛(A)与白毛(a)、长毛(B)对短毛(b)是由两对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现用纯种的黑色长毛类型与白色短毛类型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如果要从F2的白色长毛兔中选择出纯合的品种,你采用的方法是                   

表面看来,本题与题5非常类似,不同的是题5是植物,题6是动物。在此,我们能从F2中选择白色长毛兔与F2中异性的白色长毛雌兔交配的方法进行鉴定并选择吗?因为F2中的白色长毛兔有aaBB与aaBb,只要其中之一是aaBB,另一个体无论是纯合还是杂合,后代都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也就无从确定是否纯合。显然,这不是最佳的方案。因此,最佳的方法应该是让F2中的白色长毛免进行测交,然后根据后代的性状作出判断。

本题所以可以用测交,是因为动物不会因为测交得到后代而死亡,这点与小麦等植物一旦开花结果形成种子,就完成了其生命周期是不相同的。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试题的基本要求尽管相同,都是判断纯合体,但有些要求附加了条件,这些条件限定了你对方案的选择;有些试题设置了显性或隐性的条件,显性的容易觉察到,隐性的往往就有点防不胜防。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敏感性,不仅能注意到试题的显性条件与要求,还能洞察到试题的隐性条件与要求,避免跌入试题设置的陷阱之中。

避免审题失误,不只需要考试时需要认真读题,更需要平时形成好的审题习惯,才能在考试中善于捕捉有效信息,识别无效干扰信息,判别试题的限定条件与要求,作出正确的解答,获得最佳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