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身份证怎么打印:李维民:王明这个回忆不可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18:47
 争鸣·回音壁李维民:王明这个回忆不可靠——关于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人事安排的考证2012年02月13日10:27   来源:《北京日报》    看了贵报刊载的郭德宏教授所写的《王明回忆录提供的新史料》(2011年11月21日)一文,感到王明的回忆,有些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有的则是不可靠的。例如,关于中共六届五中全会的人事安排,王明说:“整个书记处、总书记和政治局名单,博古事前未和共产国际领导商量。”笔者认为,这个回忆就不可靠,正如郭教授所说,这不可能“不向共产国际请示”。这里提供以下档案资料,供研究这一问题参考。

  ●关于六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领导成员,至今有多种不同的表述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由于这次会议的原始文件没有留存下来(据说是长征时把挑文件的担子搞错了),所以关于此次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领导成员,至今有多种不同的表述。

  例如,《朱德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126页)和《朱德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第319页)说:朱德在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但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第2卷上册,第61页)和《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1147、1182页)却说:朱徳在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又如,王稼祥的悼词和生平简表(载《回忆王稼祥》,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第232页)说:王稼祥在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而《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和《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都说:他在五中全会上当选的是“政治局委员”。另外,对于在六届五中全会上选入政治局的邓发、李竹声的说法,也不一致。

  ●共产国际关于中共领导组成问题有两份电报,值得重视

  六届五中全会之前,共产国际关于中共领导组成问题有两份电报,对于考证五中全会选出的政治局和书记处成员,有很重要的价值。

  一封电报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1933年10月7日从莫斯科发给中共中央和在上海的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埃韦特的(载《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卷《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31-193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542至543页)。电文如下:

  你们关于政治局和书记处组成人员的建议,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我们从你们的名单中取消了候选人卢福坦和罗登贤(注:此时卢福坦已被捕叛变,罗登贤于1933牟8月29日在南京雨花台就义,当时在中央苏区可能还不了解这些情况)。最好让朱德和顾作霖进入政治局来代替他们。为明确起见,我们重复一下政治局组成人员:莫斯克文(周恩来)、项英、布林斯基(任弼时)、波戈列洛夫(博古)、赵容(康生)、廖陈云(陈云)、张国焘、毛泽东、王明、伊思美洛夫(张闻天)、邓发、朱德和顾作霖。中央书记处可以由三人组成,但考虑要到各处去,我们建议由以下五人组成:莫斯克文(周恩来)、项英、王明、张国焘和波戈列洛夫(博古)。请尽快讨论并告诉我们。你们有没有不同意见或新的建议、补充人选或其他人选,你们是否认为中央组成需要增补新的有威信的军队和苏维埃领导人。请电告。政治委员会。

  根据共产国际档案记载,发出这个电报之前,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在1933年10月3日的会议上研究了中共领导的组成问题,会议决定责成由库西宁(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东方书记处主任)、皮亚特尼茨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政治书记处委员)、王明、康生、米夫(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处副主任)、马季亚尔(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处副主任)和萨发罗夫组成的委员会起草答复草稿。如果委员会成员意见一致,则认为它的决定是最后决定。按照当时共产国际的规定,中共中央是共产国际的下属组织,对于共产国际的决定是必须执行的。

  另一封是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埃韦特给皮亚特尼茨基和康生的电报(载《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卷《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31-193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591页)。康生当时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成员,分管组织工作。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收到电报的时间是1933年11月4日。电文如下:

  中央告知:同意政治局和书记处的组成人员,但是我们建议还设三名候补委员,即斯拉文(李竹声)、科穆纳尔(王稼祥)和刘少奇。书记处,由于缺少王明(注:指当时王明不在国内),我们建议在前线的张国焘和莫斯克文(周恩来)参加,在首府(瑞金)只有波戈列洛夫(博古)、项英出席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因此我们还建议伊思美洛夫(张闻天)和廖陈云(陈云)参加书记处。请电告……(注:原文空缺)

  综合以上两份电报,政治局委员共13人,即:周恩来、项英、任弼时、博古、康生、陈云、张国焘、毛泽东、王明、张闻天、邓发、朱德、顾作霖。候补委员是:李竹声、王稼祥、刘少奇。书记处成员共7人:周恩来、项英、王明、张国焘、博古、张闻天、陈云。

  尽管至今尚未见到关于五中全会选举结果的原始文件,但上述人员选入政治局和书记处,应当是没有问题的。朱德肯定是政治局委员的候选人,从他当时的地位、影响和威信来看,不可能落选或降为候补委员。邓发是政治局委员候选人,共产国际已经批准,并未提出异议,《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和《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说邓发在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又说1937年12月以前增补为政治局委员,但没有说出具体时间,看来是缺乏根据的。王稼祥在五中全会上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也可以确定。他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补选为政治局委员的。在许多史书中,都没有提到李竹声在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可能因为他在五中全会之后的1934年6月被捕叛变了。李竹声原来是中共上海中央局书记,上海局实际上是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联系的枢纽,与中央苏区和共产国际有很频繁的联系,地位很重要。

  ●关于博古任总书记的问题,无疑也是请示过共产国际的

  许多史书还把关向应和凯丰列为六届五中全会当选的政治局候补委员,虽然在共产国际这两份电报中没有提到他俩,但提到:“你们有没有不同意见或新的建议、补充人选或其他人选,你们是否认为中央组成需要增补新的有威信的军队和苏维埃领导人。请电告。”也可能关向应和凯丰是后来提出增补的。关向应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就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三中全会选为政治局委员,四中全会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五中全会时,他任湘鄂西军事委员会主席,是贺龙任军长的红三军政治委员。在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在红六军团的任弼时都选为政治局委员,关向应继续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是顺理成章的。凯丰是比较年轻的干部,又是共青团中央局书记,按惯例也可能选入政治局。

  在上述两份电报中,虽然没有提到博古任总书记的问题,但无疑也是请示过共产国际的。许多老同志在回忆文章中都提到博古是总书记,彭德怀在“文革”中写的交代材料中,也是这样写的(参见《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195页)。

  前几年,我国出版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是根据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会合作编辑出版的俄文版翻译的。在这套丛书中,虽然查不到有关六届五中全会选出的中共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的文件,但可以找到某些人物的资料。例如,关于陈昌浩在六届五中全会上是否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多年来一直有不同的说法。在这套丛书的人名索引中,就说陈昌浩在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这套丛书虽然收入了大量非常珍贵的档案资料,但可能也会有一些遗漏,原编者认为不重要的,也许对我们是必要的。建议有关单位进一步挖掘当今俄罗斯保存的有关中国革命的历史档案,最好全部复印回来。这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将很有助益。

  (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原军史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