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信鸽推送证书制作:运用李可老中医思想治疗急危重疑难病3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44:15
一、脑膜瘤术后、脑积水高热不退案:
患者刘照妹,女性,72岁,住院号97960,因“神志淡漠10月,高热20天”于2007年1月4日15时入院。
缘患者10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乏力,神志淡漠,不能言语,大、小便失禁,在我院查头颅CT示:后颅窝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脑膜瘤,于2006年11月底在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脑膜瘤切除术,术后一、二天患者症状一度好转, 12月初患者出现上症加重,遂再次到省医神经外科住院治疗,查头颅CT提示脑积水,诊断为“1、脑积水,2、脑膜瘤术后”,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术后出现高热,转入该科ICU治疗,中段尿培养提示屎肠球菌生长,痰培养提示耐药性金葡萄球菌生长,以“拜复乐、泰能”等多种抗生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20天后,患者高热不退,全身高度浮肿,予告病危,家属为尽人事,送我科住院治疗。
入院症见:高热(40. 5℃ )神昏,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活动,口噤唇焦,面色红赤,尿少,大便10日未解,偶有咳嗽。查:神志昏迷,问之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有反应,不能言语,被动体位,查体不合作。颈硬,有抵抗。全身高度浮肿,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均可闻及散在的湿罗音。四肢肌力均为IV级,四肢肌张力增强。生理反射存在,左侧踝阵挛试验阳性,余病理征未引出。舌象不详,脉紧数而细。
入院诊断:中医:1、发热(阳虚发热型),2、痿证(脾肾阳虚型)西医:1、脑膜瘤术后,2、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脑积水
入院查血常规、电解质、肾功均正常,肝功能异常。入院后予以能量支持,护肝等,中药以温阳补气治疗,发热仍不退,2007年1月4日晚上12时,患者体温仍在40 ℃ 左右,无汗,全身高度浮肿,无法进行静脉穿刺,遂停用西药,以中药鼻饲,依患者症状中医辨证为阳虚水泛,阴寒冰结,治疗以回阳救逆,温阳利水,破格救心,方药以破格救心汤加减。中药熟附子10包,干姜10包,炙甘草10包,山萸肉10包,白术3包,茯苓3包,红参3包,麻黄3包,细辛2包,龙骨1包,牡蛎1包,磁石1包,生姜10包,
经上治疗后,体温降至38 ℃,汗出,尿量增多。
1月5日中药改用下方:熟附子90g(先煎2小时),炙甘草120g,山萸肉90g,白术30g,茯苓15g,泽泻15g,猪苓15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活磁石30g(先煎),红参30g(另炖),麻黄45g(另煎去沫),细辛15g(后下),砂仁15g(砂仁),生姜60g。用药后,1月6日患者体温复常,继服上方。
1月10日患者症状为:神清,全身肿消,尿量正常,大便稀溏,色黄,一日2次。中药改为下方:熟附子90g(先煎2小时),干姜90g,炙甘草120g,山萸肉90g,白术30g,红参30g(另炖),熟地60g,砂仁15g(后下),生姜60g,石菖蒲15g,麝香2支(冲服),北芪60g,补骨脂30g,菟丝子30g。
02月03日,病情日趋好转。中药:熟附子90g(先煎2小时),干姜90g,炙甘草120g,山萸肉90g,白术30g,红参30g(另炖),砂仁15g(后下),生姜60g,补骨脂30g,菟丝子30g,石菖蒲30g,远志15g,北芪120g,全蝎10g,蜈蚣4条。
患者3月19日又出现高热面赤,汗多,汗出后热退,发热以夜晚明显,李可老中医看过病人后,认为属阳气来复佳象,但仍邪伏少阴,未能尽透,方药改用麻黄附子细辛、白通汤加减:熟附子200g(先煎2小时),麻黄10g,细辛45g(后下),红参45g(另炖),炙甘草120g,葱白4寸,生姜45g。其后患者发热逐渐好转,间断仍有高热,汗多,骨碎补30g,淫羊藿30g,续断30g,菟丝子30g,黄芪250g,白术60g。
其后患者发热逐渐好转,间断仍有高热,汗多,熟附子200g(先煎2小时),麻黄10g,细辛45g(后下),红参45g(另炖),炙甘草120g,葱白4寸,生姜45g。骨碎补30g,淫羊藿30g,续断30g,菟丝子30g,黄芪250g,白术60g。
08月01日,患者神志清,精神一般,对答流利、清晰,下肢活动欠利,不能下地行走,四肢肌肉可见痿缩,纳食可,大便正常,双下肢轻度浮肿,无发热恶寒。查: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发育正常,营养差,形体偏瘦,言语清晰,对答切题,自动体位,查体欠合作,轮椅入院。腹平软,无压痛及无反跳痛,脊柱正常,下肢活动欠利,四肢肌容、肌积减少,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增强,双下肢轻度浮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中药:熟附子200g(先煎2小时),麻黄10g,细辛45g(后下),红参45g(另炖),炙甘草120g,葱白4寸,生姜45g,骨碎补30g,淫羊藿30g,菟丝子30g,砂仁30g(后下),黄芪250g,白术60g,茯苓4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磁石30g(先煎),肉桂15g(后下),九节菖蒲15g。
08月09日,患者神志清,精神一般,能言语,对答流利、清晰,四肢活动欠利,双手仅能握物,不能下地行走,四肢肌肉可见痿缩,能进食,纳食可,大便偏稀,双下肢轻度浮肿,无发热恶寒,口唇右侧有一溃烂面。查: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发育正常,营养差,形体偏瘦,言语清晰,对答切题,自动体位,查体欠合作,轮椅入院。口唇右侧可见一处溃烂,有结痂,腹平软,无压痛及无反跳痛,脊柱正常,四肢活动欠利,四肢肌容、肌积减少,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增强,双下肢轻度浮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中药:熟附子200g(先煎2小时),麻黄10g,细辛45g(后下),红参45g(另炖),炙甘草120g,葱白4寸,生姜45g,骨碎补30g,淫羊藿30g,菟丝子30g,砂仁30g(后下),黄芪250g,白术60g,茯苓4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磁石30g(先煎),肉桂15g(后下),九节菖蒲15g,全蝎5g,蜈蚣3条。
患者2007年08月28日神志清,精神一般,能言语,对答流利、清晰,四肢活动欠利,双手仅能握物,不能下地行走,四肢肌肉可见痿缩,能进食,纳食可,大便偏稀,每日1-2次,双下肢轻度浮肿,无发热恶寒,大小便正常,未诉腰痛。查: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发育正常,营养差,形体偏瘦,言语清晰,对答切题,自动体位,查体欠合作,轮椅入院。腹平软,无压痛及无反跳痛,脊柱正常,四肢活动欠利,四肢肌容、肌积减少,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增强,双下肢轻度浮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患者症状好转,家属要求出院,予以带药出院。
按语:
破格救心汤是李可老中医为救治各类心衰而设,验之临床,确能“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在《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书中指出,临证凡遇心跳未停,一息尚存的急慢性心衰、呼衰病人,脉证合参,诸症(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晄白或萎黄灰暗,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若见一端,即宜急服。 案中患者年已七旬,阴气自半,病历十月,元阳已衰,脑瘤积水,乃阳气失用,寒痰水瘀,盘踞精明之府所致,其神志昏愦,口噤目闭,尿少无汗,大便数日未解,已是阳虚证象;而午夜病重(阴气至极,一阳难生),高热不退,全身高度浮肿,危在旦夕,足证为沉寒痼冷,外邪深陷入里,阳虚水泛,阴寒冰结,格阳于外而致内寒外热,真寒假热,故治以回阳救逆,温阳利水,破格救心。案中初次方药因夜半煎药不济,故以颗粒剂代,1月5日以后方中均以破格救心为基,随证入真武、麻附细、白通、肾四味诸方煎煮用药后,病人渐阳回肿消,热退神清,症状好转,以至康复。正是“真阳一旺,阴霾自消”。方中麻黄,不但能提壶揭盖,开宣肺闭,合附子细辛更能温里寒,开表闭,复脑窍。九节菖蒲、远志开音;肾四味补益肾气,平调阴阳;全蝎、蜈蚣通络止痉;要在麝香,为急救神志昏迷要药,其性辛温入心脾经,其味芳香浓烈,有辟秽化浊,开窍启闭之功,功在夏令君主之官,所谓“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诸药相用,故使此西医不治患者终能免入险途。
二、大剂量附子治疗冠心病案
黄XX,男,54岁,香港人。初诊时间:2007年5月9日。
主诉:高血压病史3年,自觉胸闷痛反复发作1年,加重1周。
初诊症见:自诉一年来胸部闷痛,部位在胸骨体中段及心前区,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间约1-2分钟,呈紧闷感,休息片刻后可自行缓解,上二楼及行走较快时胸闷痛加甚,伴心悸气促,唇色暗紫、面色潮红,畏寒,无发热、头晕头痛等症,大小便可,舌质淡暗,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查体:P 70次/分,BP155 /110mmHg,心率7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心脏各瓣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辅检 :患者就诊前曾于香港某院经冠脉造影等诊断为冠心病,提供的临床资料表示:多个冠脉危险因素,treadmill测试显示劳累性心绞痛。结果:1、总钙量达691分,此显示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斑沉积。2、经心血管造影,左边及右边的冠状动脉清楚可见。左边主要冠状动脉正常。3、左前降支动脉血管口径变小且有严重病灶偏及整条动脉。近端差不多可能全部阻塞。4、近端的左回旋支有钙化斑块,造成管腔明显变窄(80%)。在钝状边缘侧支后的左回旋支中段已全部阻塞。另外,在钝状边缘侧支的远端也发现中度至严重(60%)的狭窄。5、右冠状状动脉也扩散着多个钙化斑块。近端的右冠状动脉缩窄至50%,然而,右冠状动脉中段有较大程度(达95%)的缩窄。评估:1、高钙表示高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沉积;2、供血及心脏的三条主要冠脉有严重疾病。
诊断:中医:胸痹 阳虚瘀阻,西医:冠心病 三支血管病变                        
病机:此为大虚大实,少阴元阳不能敷布,以致痰湿瘀浊阻滞胸阳,脉络痹阻所致。治则:温潜元阳,助少阴,运太阴,破瘀浊。方药:熟附子120克(先煎2小时) 干姜90克   炙甘草90克   桂枝45克   赤芍45克   丹参60克   檀香60克(后下) 红参30克(研粉冲服) 生龙骨、生牡蛎、活磁石各30克(先煎)细辛30克(后5分钟下)   麻黄5克   茯苓30克   法半夏30克。取10剂,用水3000ml煎取400ml,兑红参粉,分两次温服。
二诊:
2007年05月19日,患者服药后,无不适反应,胸闷痛次数发作减少,舌淡暗,苔白,边有齿印,脉细。血压:120/80mmHg(未服用降压药),药证相应,脉沉起,拟加强化痰开窍力量,守方加熟附子至150克,九节菖蒲30克   白术30克。 取10剂,煎法如上。
三诊:2007年05月31日,服上药后,动则喘,胸闷呈阵发性,约1-2分钟后缓解,舌脉如前,正邪相争,险象迭出,助阳破阴为急。方药:熟附子260克   干姜120克   高丽参15(研粉冲服) 五灵脂30克   丹参120克   檀香、降香各10克   进口沉香1克(冲服) 砂仁30(姜汁炒)   三石(龙骨、牡蛎、活磁石)30克   九节菖蒲45克   杜仲30克   炙甘草120克   桂枝45克   麝香0.3克   取7剂,嘱附子逐日(10克/天)加量直至出现“眩螟”反应。         
四诊 :2007 年06 月18 日,服完上药后,无胸闷胸痛,无心悸气促,舌暗淡,苔白,脉细。
五诊 :2007 年06 月27 日,当熟附子加到370 克时出现“ 眩瞑” 反应:头晕,全身麻痹、恶心、呕吐2 次、腹泻4 次,为水样便(晕倒于卫生间2 -3 分钟)。但翌日起床后精神颇佳,反应消失。嘱将5 月31 日方中附子改为250 克,取10 剂。
六诊   自2007年07月05日至2007年12月05日,患者共服用以上方为基方的中药计140剂。患者诸症消失,BP 135/80mmHg,在香港行心脏造影检查示:心脏功能完全正常,查其舌淡,苔白,脉细(三部分诊左寸弦细、关弦,尺沉;右寸细,关弱,尺沉)。为巩固疗效,为处方如下,服用30剂:熟附子60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120克   高丽参15(研粉冲服) 白术30克   茯苓30克15   五灵脂30克   丹参60克   檀香、降香各10克   进口沉香1克(冲服) 砂仁30(姜汁炒)   生山茱萸30克 三石(生龙骨、牡蛎、活磁石)各30克 熟地60克   九节菖蒲15克   桃仁30克 桂枝30克   菟丝子30克   破故纸30克。
按语: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或急性心梗,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内经》有“朝发夕死”、“夕发旦死”的记述。病势凶险,危在顷刻,当分妙必争,破格救心。破格救心汤是李老治疗心脏病的基本方,李老认为,冠心病(胸痹)病机为痰、湿、瘀、浊窃踞阳位,多兼见高血压。头为诸阳之会,胸为心主之宫,是人身阳气最为旺盛之处。为什么会被阴邪窃踞和包围?四个字:“阳气不到”。阳气一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法唯有借附子霹雳震荡,破阴通阳之力。故方中附子渐加,直至出现“眩瞑”反应:服药后出现头晕、呕吐、头面、四肢麻木、伴见腹痛、便泻、畅汗等,经此一战,真阳回生,阴邪并去,故诸症尽失,精神得复。
三、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案
患者于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手手指麻木不适,劳累、遇寒后加重,阵发性,对称性,不痛,不肿,无晨僵,无发热恶寒等不适。未予处理,症状不能自行缓解,遂收入院。
入院症见:双手手指麻木不适,无口干口苦,无多饮多尿,无多食易饥,无近期明显消瘦,无视物模糊,无腰痛,无恶心呕吐,无恶寒发热,无头痛,无腹痛腹泻,无胸闷胸痛心悸,纳可,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面色潮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细。
2007年09月12日空腹血糖14.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0.08mmol/L,C-肽,胰岛素测定未见异常,糖化血红蛋白8.2%。胰岛素抗体3.87%。入院查谷氨酸脱羧酶抗体0.46U/ml。
入院诊断:中医:痹证(脾肾阳虚),西医: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
辩证:长期饮食不节,久则伤脾,贪凉喜冷,久则伤阳,劳则伤肾,脾肾阳虚,发为本病。阳虚则鼓动无力,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精血不能荣养双上肢,故见双上肢麻木,遇劳、遇寒加重;虚阳不守其位,浮越在上,故见面红。
拟方:淡附片颗粒3包,干姜颗粒3包,炙甘草颗粒3包,党参颗粒1包,白术颗粒1包,茯苓颗粒1包,山茱萸颗粒1包,补骨脂颗粒1包,骨碎补颗粒1包,龙骨颗粒1包,牡蛎颗粒1包,磁石颗粒1包。2剂/日,水冲服
9月18日测空腹血糖1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1mmol/L。
主任查房后改方:破格救心汤合肾四味以温阳补肾健脾。方药:熟付子(制附子) 60g,干姜 60g,炙甘草 80g,肉桂 10g,红参片 30g,生磁石 30g,生龙骨 30g,生牡蛎 30g,黄芪 60g,白术 60g,茯苓30g,生山茱萸 60g,淫羊藿 30g,补骨脂 30g,吐丝子 30g,熟地黄 30g。叁剂,1剂/日。加水3000ml,文火煎取450ml,分3服。    
9月21日复查空腹血糖8.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5mmol/L。守上方继服。
9月22日双手手指麻木消失。
9月24日空腹血糖7.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3mmol/L。
09月25日出院后一直门诊服上方计90余剂。
无手指麻木等自觉症状。共复查3次(09月29日,10月13日,10月27日),空腹血糖波动在7.42~8.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在8.05~9.42 mmol/L。
按语:
糖尿病病机,古来多认为是阴虚燥热,举方则不离白虎、玉泉、知柏六味之类。李老对糖尿病(消渴)病机,力倡“火不生土”,“三阴气伤”,“火不归元”诸论,临证中绝少用白虎、知柏等药(阳明燥热永不敌太阴寒湿),唯恐伤及脾胃中气,以免造成虚化、寒化,由阳明转属太阴、少阴而成痼疾久病。治方善用引火汤加肉桂粉、乌梅肉以纳气归元,导龙归海,收敛相火。本例患者,并无“三消”(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诸证,而以手指麻木,面色潮红,遇寒劳累发作和实验室检查异常为特点,分析病机,其无口干、多饮知不属肺热,无口苦易饥,则不见少阳、阳明症象,惟有面色潮红一症,可资参考。 郑钦安在《医法圆通?卷三》中论“午后面赤”中说:“凡午后面赤或发烧,举世皆谓阴虚,不知久病与秉赋不足之人,阳气日衰,不能镇纳其阴,阴邪日甚,上浮于外,观午后正阴盛时,阳气欲下潜藏于阴中,而阴盛不纳,逼阳于外,元气升多降少,故或现面赤,或现夜烧,此皆阴盛之候,若按阴虚治之,其病必剧。予常以回阳收纳,交通上下之法治之,百发百中。” 概肝火可见口苦目赤头痛胁痛;胃火有口臭苔黄龈烂;阴虚(阳亢)则有五心烦热、盗汗、脉细数虚大之象可凭,详审其机,只有阳虚一途,堪以解释。 待追询饮食,知其长期饮食不节,贪凉饮冷(夜饮冰啤),方得病由。至此病机已明,吾人脾胃阳气,深恐饮食劳伤,内经说“阳气者烦劳则张”,饮冷劳倦,戕伤中阳,阳与寒争,阳气虚越,内不能温化精微(则血糖异常),外不能荣养四末(见手指麻木),中下二焦脏寒,阳气不守其位,浮越于上,故见面红;舌淡红,苔薄白,与常人同,知病不久;脉滑细,《濒湖脉学》有云:“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于此实乃阳离其位,胃气失和,欲成消谷自救之候。幸患者发病不久,未经通套苦寒阴柔之品,故经大剂四逆逐寒温阳,三石潜镇,四君健脾,肾四味益肾补气之后,诸症消失,血糖未服用降糖而渐趋于常。此一案例,足证补火生土、脾肾两补,为治疗糖尿病之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