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婚姻网:中國古塔大全(十二)【河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9:05:57
★★★還舊樓主2010年11月14日收集整理★★★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 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河北
047、河北开元寺塔(河北定州塔)


定州开元寺塔又称料敌塔,位于河北定州城内,京珠高速定州出口以西约2公里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因开元寺僧人会能往天竺取经,得舍利而归,宋真宗下诏建开元寺塔,工程浩大,共历时55年,至至和二年(1055年)方建成,故流传有“砍尽嘉山木,修成定州塔”的民谚。因当时定州地处前沿,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又名料敌塔(或了敌塔)。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东北角的塔壁自上而下全部塌落,1988年维修,现在已经整修一新。
开元寺塔为八角十一级楼阁式砖塔,高83.7米,是宋塔中最高的一座。塔身为白色,四面辟有塔门。顶部雕有忍冬覆钵,上有青铜塔刹。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缩,首层叠涩塔檐加斗拱平座,其余各层叠涩平座,顶部覆盖琉璃瓦,八坡八脊式,塔刹置于莲花座之上,为铜制宝瓶。塔内部空间宽敞,即使是最顶层,仍有很大空间,各层内壁上有很多佛龛,里面大多残存有彩汇壁画,塔壁上还有很多古人题迹。
048、河北兴文塔

涞源县的标志性建筑“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僧道两家共同主持对此塔惊醒了维修。经专家考证明、,此塔结构样属于辽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因此,1982年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阁楼式实心砖塔,修缮后重新测量,通高27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此塔由须弥座,塔身、塔刹3部分组成。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全塔除角梁外,均采用仿木构件。须弥座下枋刻仰莲,上枋刻俯莲。用砖条砌成空,八个龟角刻花 纹。塔顶呈八角攒尖式。塔刹建在小型须弥座上,须弥座上用砖砌成受花,受话内置铁铸八棱型覆体,覆体上饰四节铁铸塔刹,塔刹第一节顶端为莲花。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为宝珠。
兴文塔的装饰华丽,该塔檐部和平座均饰斗拱支撑,斗拱为柱头一朵,补间一朵,第一层塔身檐部斗拱出两跳,五铺座,平座斗拱为一朵三升,柱头斗拱加抹角供。檐下用枋支撑檐飞,檐部八角用方砖铺面,平座饰勾栏,栏板用砖砌成条状,望拄顶端呈圆球形。
经过千年的风雨沧桑,塔身第五层已经严重风化,塔刹倾斜,便帽成了斜刹塔。来源县县委、县政府对兴文塔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2005年,在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对该兴文塔进行了修缮,修缮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塔部件,如今,兴文塔又恢复了昔日的风采,巍然地屹立在拒马源头。
049、河北涞水镇江塔

镇江塔位于涞水县城北偏西 11 公里的娄村乡中水东村西 , 清水河东 岸 , 也称水东塔。
此塔平面呈正方形 , 边宽 2.7 米 , 身呈棱台式 , 上下收分较小 , 为七层密檐式空心砖塔。塔高 14 米 , 第一 层为塔身 , 南向辟拱形券门 , 门楣由 汉白玉雕刻而成 , 其上减地浮雕蔓草纹花边 , 内刻楷书 “ 南无十方诸佛 , 南无万万尊菩萨 , 南元西方极乐世界 ” 等字。券内置青页岩石槛框 , 其右框 上阴刻 “ 万历二十三年重修 ” 字迹。塔内原设佛龛 , 现佛像已不 存。七层塔檐采用叠涩方法托出 , 砖角向外交错砌筑形似莲瓣。 塔刹为八角形刹座 , 上托双层莲瓣及葫芦形刹尖。
该塔始建年代不详 , 据民国初年付增湘、周兆庠所著《涞易游记》考证为唐代先天二年 (713 年 ) 建 , 不知其依据何在 。 近年来众多古建专家考证根据其建筑形制、用料及结构等方面特点 , 认为是唐塔。现己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050、河北天宁寺凌霄塔


天宁寺凌霄塔位于正定县大众街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系木结构,故称木塔。原名“慧光塔”。天宁寺凌霄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为宋、金建筑。
天宁寺凌霄塔塔为砖木结构的9层楼阁式塔,通高41米,平面呈八角形,矗立在八角形台基上。天宁寺凌霄塔塔身一到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建,全砖结构,其上各层侧 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
天宁寺凌霄塔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棂窗,四层至九层,半拱、檐飞皆为木制。天宁寺凌霄塔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收缩,给人以轻盈挺秀之感。
天宁寺凌霄塔的最大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作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檐相连,塔刹原为铁铸,九层相轮呈枣核状。天宁寺凌霄塔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天宁寺凌霄塔该塔结构不同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
天宁寺凌霄塔1966年凌霄塔铁质空心枣核状塔刹毁于地震。天宁寺凌霄塔后八、九层也相继坍塌。天宁寺凌霄塔1981年落架重修。天宁寺凌霄塔1982年,在勘察过程中于塔基下发现地宫。天宁寺凌霄塔经清理,出土一批颇有价值的文物,其中宋祟宁二年(1103年)和金皇统六年(1146年)的两方刻有铭文的石舍利函,为断定该塔的确切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天宁寺凌霄塔天宁寺灵霄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51、河北双塔庵双塔

双塔庵南塔

双塔庵北塔
双塔庵双塔 又称太宁寺双塔 , 位于易县西陵乡太宁寺村西 北 1.5 公里处的半山腰。现存双塔均为辽代建筑。南塔的创建年 代是南宋绍兴十四年 (1144 年 ) 。
北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 , 创建于辽代 , 虽经明万 历年间重修 , 但仍保存着辽代建筑风格。塔通高 17.4 米 , 分塔 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座为须弥座 , 束腰部分每角置一力士像 , 每面分为两块 , 雕有祥云、蝎牛、蚯蚓、金鱼等图案。束腰之上为砖雕斗拱承托勾栏 , 勾栏也雕刻各种图案 , 上置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正面辟拱券门 , 门内有方形天宫 , 覆斗顶 ; 正面两侧的斜面上各砖雕一菱形棂条的窗户 。 每角处均有一砖雕七层小塔 , 之上为砖雕五踩斗拱承托砖雕檐椽、飞椽等檐部 , 椽面为 筒瓦捉节 , 角梁为木质 , 端部置禽兽、风铎。第二层以上檐部均为 砖叠涩而承托檐部 , 各层檐均挂瓦置等。塔刹为二层仰莲承托宝 光。
南塔为六角三层密檐式实心塔 , 创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 (1144 年 ), 明万历年间重修。通高 10.58 米 , 分为塔座、塔身、塔 刹三部分。塔座为砖砌台上置须弥座 , 束腰部分为砖雕 , 上置斗拱承托勾栏 , 勾栏之上置仰莲座承托塔身。第一层正面辟门 , 内为佛龛 , 门券上雕有相对飞天。对面辟砖雕假门 。 其余各面置砖雕假窗或砖雕盘龙碑首。每角均有砖雕塔柱。第二、三层为檐式 结构 , 均为叠涩砖承托檐部。塔刹部分自下而上为砖砌覆体及十 三层相轮、仰莲、宝珠。
双塔于 1993 年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052、河北涿州云居寺塔

云居寺双塔位於河北省涿州市东北隅。双塔一南一北,遥遥相对。南为智度寺塔,北为云居寺塔,统称云居寺双塔,俗称“涿州双塔”。据金正隆五年(1160年)云居寺重修释迦佛舍利塔碑记载,双塔为辽大安八年(1092年)所建,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双塔均为砖结构。云居寺塔八角形,六层,一反佛塔用奇数的惯例,而采用偶数。第一层平座下的间柱式样和壶门式裙板、人物、垫拱板等均系辽代之作。每面分为三间,因每层向上递减,斗拱式样随之变化,不拘一格。如当心间补间铺作,自第一层至第四层用45。斜拱,第五层用普通华拱,第六层用60。斜拱。第五层华拱两侧空档,则自柱头铺作,另出斜拱填补之。斗拱结构与辽代木结构建筑多有相符。塔内中央有巨大的砖砌中心柱,内设阶梯直达上层。中心柱外面有走廓环绕。
智度寺塔为五层八角形:结构与北塔相同。唯每层斗拱不如北塔富於变化。因两塔造型优美,颇具盛名,文人雅士题咏甚多。清人杨衔《云居寺双塔诗》:“金鸦开翅维摩宫,书出白塔檀云中。七盘银嬴倚碧宇,天外绰约双芙蓉。”更有趣的是,双塔在晴朗的白天竟冒出白烟来,故美称为“双塔睛烟”,为涿郡八景之一。
云居寺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53、河北涿州智度寺塔

在河北涿州的东北角,有两座古塔南北相对,距离约三百米,南面的是智度寺塔,北面是云居寺塔,合称涿州双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智度寺塔高44米,八角五层楼阁式,各层出一檐一平座,均为仿木斗拱结构,塔的四正面开门,四隅面置假窗,顶部莲座之上圆形塔刹。这座塔在外观上仿木结构特征较多,八个角均为圆柱状,上砌阑额,每面塔壁上另有两柱,并装饰有围栏。
现在古寺已无存,独存此塔,塔下密布居民区,古塔被圈在一个小院子里,经过近年修缮,古塔已焕然一新。
054、河北澍鹫寺塔

澍鹫寺塔俗称唐塔,坐落在河北省阳原县小盐厂村南两公里处的恒山支脉鹫峰岭上,是桑干河流域最著名的佛教寺庙。
澍鹫寺,又名澍峰寺、澍鹫寺,当地人俗称塔儿寺,建于唐贞元(公元785-805年)年间,清咸丰(公元1851-1861年)年间重修,澍鹫寺塔同寺并建。澍鹫寺毁于20世纪60年代,唯佛塔保存。
055、河北涉县普通塔

河北涉县曲里村中原还有一座古塔,曾经被盗,文物部门追回后保存于娲皇宫景区内的一座寺庙中。
现存的石塔并不完整,只有上面两级和塔刹,下面部分已不知所踪。这座塔雕工精良,八角形石雕塔檐仿木构,线条清晰,顶层八个面上各雕有一尊佛像,形态各异,唯美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根据塔身铭文,这座塔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
056、河北涉县千佛塔
 

在河北涉县曲里村铜佛寺的另一处院落里,保存有一座高大的石塔--千佛塔。
塔高约五米,七级仿楼阁式,方形塔身,八角形塔檐,蕉叶形塔刹,各层塔身密密麻麻刻满浮雕佛像,也因此称为千佛塔。塔的基座部分看上去似乎已被埋入地下。根据塔身铭文,古塔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
这座塔应当就是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的“塔庄千佛塔”,塔庄村距曲里村约三华里,去塔庄村打听千佛塔,众人皆指在曲里村,不知是名录上的地址有误?还是被移位保护到曲里村?
057、河北涉县铜佛寺石塔

涉县曲里村中有座铜佛寺,寺内保存有一座小型石塔,暂且称其为铜佛寺石塔吧。
塔高约三米余,方形三级仿楼阁式,各层四面刻有佛像,顶部球形刹,底部须弥座,四角力士承托塔身。根据塔身铭文,此塔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
058、河北涉县普同塔

普同塔位于河北涉县木井乡史家庄村外的山坡上,建于明代。
普同塔为石塔,高约八米,除最下层的鼓形塔身外,其余部件均是以整块石料雕成,塔身上刻有多尊菩萨像,神态逼真,保存完好,顶部葫芦刹。
类似形式的石塔见过不少,但象普同塔这么高大的,还是难得一见。
059、河北武安郭宝珠塔

郭宝珠塔位于武安县城北面不远处的土山乡西土山村后的山坡上,建于明代。
此塔破损严重,残存三级,高约五米,这座塔为楼阁式砖塔,内部中空,塔檐仿斗拱。塔身上嵌有一块刻石,可惜字迹已无法辨认。
据周围村民介绍,郭宝珠是塔主人的名字。
060、河北武安野河塔

野河塔位于武安东南约二十公里的淑村镇野河村,邯郸市文物保护名录上定为宋建
塔高约十米,圆形七级砖塔,内部中空,南面有门,塔檐为三层莲瓣,顶部的菱形刹估计是近年维修上去的。此塔相关资料甚少,塔身上嵌有两块刻石,可惜字迹已无法辨认。
061、河北武安禅果寺塔林

禅果寺塔林就位于太祖山东转约四、五公里定晋岩景区的入口处,现存墓塔十三座。这里距武安城区约三十五公里。
禅果寺始建于南北朝,历史上曾经香火兴旺,四十年代遭毁,现仅存少量遗迹,塔林内为历代高僧墓塔,全部为石塔,高约四~五米,形制各异,大多数保存完好。
062、河北武安玉峰塔

武安市区,沿309国道向西约5公里,路边有座小山叫玉峰山,山顶矗立着一座宝塔-玉峰塔
玉峰塔高五层,楼阁式砖塔,坐落于山顶的岩石上,南面有门,内有塔心室,塔身只在第三层南面开窗,其余各层均无窗,塔檐结构复杂,斗拱之上继续出一层檐椽一层飞椽,塔顶为仰莲座形状,破损较多。
玉峰塔为邯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建筑,现在保存基本完好,塔旁的刻字记载九十年代曾有维修,据说塔下原有寺庙,现已无存。这里出产铁矿,山角下有一座选矿场,山体已被挖去一角,在现代文明的不断蚕食中,古塔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063、河北武安北安庄塔

武安城区向南十余公里的北安庄乡驻地,有一座七级古塔-北安庄塔。
北安庄塔建于明代,七级八角楼阁式砖塔,高二十余米,一层有门,据介绍可攀登至第三层,以上为实心。这座塔的塔檐伸展较小,斗拱小巧玲珑,第四层和第七层檐下以斗拱加仰莲瓣承托。下层的塔檐还是八角形,越往上棱角越不明显,上面几层几乎成了圆形。塔顶为砖葫芦刹。
据介绍塔下原有寺院,现在变成了一加工厂,寺内古建筑已无存,只剩下了这座古塔,现为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64、河北邯郸峰峰南响堂寺塔

响堂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南响堂和北响堂,相距约15公里,各有一座砖塔,南响堂离峰峰市区较近。
南响堂砖塔高约三十余米,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内部可攀登,各层出单檐,檐下施斗拱,现存的塔顶为仰莲座形式,座上部分应已非原物,估计原塔刹部分已失。在塔心室的内壁上嵌有一块清嘉庆年间维修此塔的碑刻,称此塔始建于隋开皇年间。从古塔外观看,一、二两层的塔砖风化严重,与上面几层区别明显,应该是清代维修前的旧物。
南响堂石窟始凿于北齐年间(550-577年),分上下两层,共有石窟七座,窟内佛教造像雕刻精美,只是大部分已残缺,很多佛头、佛像流失海外,令人遗憾。
065、河北邯郸峰峰北响堂常乐寺砖塔

常乐寺始建于北齐,现位于河北邯郸北响堂风景区内,寺内建筑已毁,只留部分残迹,山门外有一座九级砖塔,建造年代不详,以建筑形式判断为宋塔。
塔高约三十米,九级八角楼阁式砖塔,古塔最上面两层外墙已损毁脱落,看上去摇摇欲坠,已是十分危险。各层出单檐,一、三、五、七层檐下为斗拱,二、四、六层塔檐以莲瓣承托,第九层残存少量塔檐,为斗拱上加莲瓣,第八层塔檐已完全损毁,无法辨识了。古塔的外墙装饰复杂,每层的八个平面无一空闲,大部分装饰以砖雕假门和浮雕塔,另有少量假窗。塔身开窗较少,据说可攀登至第三层,现在塔门已封闭。
古塔不远处的山坡上,就是北响堂石窟,这里的开凿规模比南响堂大许多,窟内佛像巨大,颇具震撼力,只是同样被破坏严重。
066、河北易县血山镇灵塔

镇灵塔坐落在北易水南岸五华里处的樊馆山(后改名血山)上,系“五塔镇燕山”的古塔之一,相传是为纪念荆轲刺秦时刎颈献头的樊于期(古读音“无忌”)将军而建。该塔四角三层,有身无刹,寓意樊将军有四肢而无头颅。据说当年樊于期刎颈之后血雨如注,把樊馆山的石头都浸透了,因此樊馆山及山下小村皆改名为血山。至今该山仍出血石,村民们盖房都不用此石,以示对樊将军的敬畏和尊重。
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这座塔是一座高僧墓塔,在古塔的第二层,嵌有一块石刻,上书“大朝易州开元寺尊宿敖公尚座灵塔”,铭文中的“大朝”应该是指元朝建立前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汗国”的国号,时间大约在1206年至1271年,现在古开元寺已无存,独存此塔。
古塔为四方形密檐式塔,现存三层,从建筑形式上看,原塔应该更高,可能是上面几层倒塌了。古塔南面开门,其余三面开窗,首层有塔心室,各层叠涩出檐。古塔的基础部分砖块已松散,看上去已经很危险。
067、河北立化寺塔

立化寺位于宣化城西南豆腐市街(原塔儿街)南侧,现仅存立化寺塔一座。该塔为五级八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通高15米。全塔造型别致新颖,工艺精细纤巧,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据考证,立化寺始建于元代大德年间,清代道光年间重修。据日本佛教日莲宗宣德会、大尊会提供的资料证实,1295年,日本僧人日持卜人西渡中国,元大德五年(130年),到达宣德城(今宣化),后创建立化寺并任住持。1304年,日持圆寂后葬于立化寺塔下。日持是日本日莲宗开宗祖师日莲的六大弟子之一,后被教内弟子尊称为“立化祖师”,他生于1250年,1294年是日莲逝世13周年忌辰,日持为此举行了大法会,朝拜了祖塔,第二年元旦,他以海外弘法为使命,携带日莲圣像,西渡中国开始了《南无妙法莲华经》的传播历程,途经东北、内蒙古等地,辗转7年,到达宣德府(今宣化)。日持出走时书写的《沐决书》:“更鼓一声新已未,今朝发足出庵门。一天四海难深义,归妙法传孤锡魂。”与在宣德城(今宣化)书写的七言绝句“星霜七岁一眼中,巡锡望涯西又东。鸿雁日啼何处在,愿飞千里故山通。”这两幅真迹和日莲像均在立化寺出土,迄今仍在日本佛教日莲宗宗务院保存。据说,19世纪初,一商人利用去北京送炭之骆驼,把从宣化立化寺塔下出土的文物带到北京,在市场出售。日本人岩田发现这些文物是日本日莲宗高僧日持上人的遗物时,当即收购,并询问了情况。随后岩田专程来宣化作过调查。这些遗物有银盆、文书等,现收藏于日本宣德会。立化寺塔塔基呈长方形,为黄色三合土层,异常坚硬,釉性很大。塔座呈八角性,须弥座,上承托三层覆莲。座高 2.05米,莲花高 20厘米,通高二.25米。须弥座分卜下袅,卜下混及束腰。塔座最下填有石条一层,高12厘米,塔座石条角与角之间为2.13米。塔身坐在莲花座平台之上,五级八面,东南西北四向做出仿木结构格扇门,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向是仿木直根窗,二级每面有拱形佛龛一个,龛内原有佛像。三到五级,高度基本相同,无收分,表面无装饰,每级之间用瓦作和仿木结构相隔,从卜而下依次为脊、吻兽和瓦顶,檐下是木椽飞、额枯斗拱、平板枯和圆柱。塔刹,瓦作八面攒尖,中央用砖砌成八角形小平台,其卜铁铸宝顶。
始建后的立化寺,在日持卜人的主持下,曾盛极一时。当时,宣德府名士郑日昌多次拜渴该寺,与日持交往甚密,曾以银盆、瓷器等物赠与日持。日持也曾赋诗回敬日昌。日持传授的“南无妙法莲华经”也颇受众弟子的崇敬。元大德六年(1302年),信女余门李氏曾将“凤凰牡丹刺绣包纱”赠与日持。日持十分珍爱这件赠物,并用它包裹《南无妙法莲华经》的经卷和日莲宗创始人日莲大师的圣像。
宣化立化寺和立化祖师在日本佛教界很受崇敬。他们把立化寺视为日莲宗在海外的圣地。从1984年至1995年间,已有130批2400多人次日莲宗的信徒来到宣化,进行朝拜和祭礼。立化寺和立化祖师在传播佛教文化,增进中日友好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持卜人西渡中国,传授《南无妙法莲华经》,可与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中国佛教文化,并称为中日两国人民文化友好交流的两大历史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068、河北元氏开化寺塔

开化寺塔位于河北元氏县西南角,原开化寺内,现在寺院已无存,独存此塔。
古塔高23米,八角九级实心密檐砖塔,基座之上莲瓣承托塔身,首层各面镶嵌假门、假窗,各层塔檐采用斗拱加叠涩探出。
据县志记载开化寺内原有两座塔,现仅存其一。

069、河北赵县宋村西林寺塔

西林寺塔位于河北赵县西南约3公里的宋村,建于村外一处高地上。
塔分五层,外观为楼阁式六角实心砖塔,塔身纤细,塔檐探出较多,首层塔身的高度占了将近全塔一半,周边有很多砖雕图案,顶部塔刹已失。
据记载古塔建于元代,现在西林寺已无存,独存此塔。古塔下的高地原是商、周故城遗址,现在成了一片庄稼地。
070、河北承德双塔山双塔­

在承德西南的群山之中,有两根棕红色的岩柱,高约40米。在岩柱上有人工建造的砖塔,相传是辽代墓塔,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承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现在塔旁建有云梯,可以攀援而上。山上还有三仙观、七宝楼、灵峰古苑、摩崖石刻等景观。
071、河北固安经幢(王龙村陀罗尼经幢)

王龙村陀罗尼经幢,建于辽代,位于河北廊坊市固安县牛驼镇王龙村西。经幢为汉白玉质,八面柱体,高六米,有四层,由三层石柱和十层盘形石雕相叠而成。幢体各层呈等边八角形,各角都雕刻着衔环的兽头,并以幔帐相连。经幢的各面雕刻着乐伎、飞天、瑞乌及祥云图案,第四层为八角攒尖式,上雕瓦垄,最上为葫芦形刹。经幢第二层正南面刻着楷书大字:“神赞天辅皇帝万岁,齐天彰德皇后,储君亲王公主千秋,特建消灾报国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其他各面刻“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完成于2010年11月21日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返回古塔目錄         返回古塔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