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电锯品牌:中国仍需“韬光养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04:07

一.中国仍需“韬光养晦”?

2011年01月24日 07:02 AM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 戴维?皮林

没有人还会指责中国隐藏锋芒。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奉行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将其作为推进和平崛起的最佳方式,如今,勇敢起来的中国政府似乎更愿意炫耀其实力和成就。不管是用隐形战斗机来欢迎到访高官、鼓励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还是允许退休将领将南海列为“核心利益”地区,中国表现得像一株含羞草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问题是,随着中国自信心增强,以及在从东南亚到非洲和拉美的经济利益的拉动下,中国进一步深入全球事务,中国会变成什么样的强国呢?与直到去年还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不同,中国不会成为美国的影子。用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Paul Keating)的话说,国际秩序正回到更为正常的状态,世界第二大国不再是第一大国的“附庸国”。

这个过程的全面展开可能需要30年或更久。但甚至在此过程的初期,我们就可以描绘出中国外交政策的轮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上周已经发现,中美之间一个截然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不太可能成为一个传教式的国家。美国建立在理念和文件的基础之上,加之其基督教根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传教特质。不管是就美国的宪法还是就其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场意识形态的优点而言,美国的大量论述均认为,它塑造了一个优越的体系。美国经常凭借榜样力量或其模式的吸引力而成为领导者。但为了将其愿景强加给世界,美国并不回避使用武力——拉美政变或越南和伊朗战争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相比之下,中国缺少这样的意识形态冲动。中国并不缺乏使用软实力的眼光。世界各地的众多孔子学院正在传播汉语,中国国有媒体也加强了传播中国世界观的努力。但从根本上说,中国的政治体系及其实用主义的混合型经济并非受到意识形态的推动。它们只是实现最终目标的一种手段,即建立一个富裕的强国。“美国是传教式国家,”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中美关系中心主任奥维尔?斯科勒(Orville Schell)表示。“中国希望得到尊重和对其地位的承认。”中国的外交政策方针是不干涉。中国对于缅甸将军和西方当选政客基本上是平等相待。中国对于影响其它国家的国内政治议程兴趣有限。然而,随着中国的利益与世界其它国家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中国对不干涉的偏爱将会受到限制。最初的考验可能来自苏丹——由于对石油的渴求,中国开始与苏丹政府打交道,但这种渴求如今将要求中国与石油储量丰富的南部地区保持距离。在其它地区,如果印尼或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遭遇暴力反对,后果会怎样?我们越来越难以想象中国会对此不理不睬。如果某个非洲政府将中国拥有的矿藏国有化,或缅甸的某个民主政府否认它们的将军与中国签订的协议,中国政府将做何反应?

中国还着重宣扬了其所谓的不扩张本性。马晓天上将去年援引毛泽东的话称:“50年以后,中国的命运还是960万平方公里……如果我们占人家一寸土地,我们就是侵略者。”

当然,所有国家在历史上都具有扩张性,否则的话,它们现在仍将局限在乡村和山谷内。中国清朝的面积远远大于明朝。但如果你接受中国对“中央王国”的定义,将西藏、新疆和台湾都算入中国版图,那么中国的主张就不完全是空洞的。从历史上看,中国更喜欢与较小国家保持等级森严的进贡关系,而不是彻底的领土征服。例如,中国从未征服过数百年间一直向其进贡的琉球国。19世纪,日本接受了西方的主权国家概念,占领了琉球国(现在的冲绳),后来又凭借武力将亚洲许多地区并入其短命的帝国之中。

《帝国意志》(The Mind of Empire)的作者克里斯多佛?福特(Christopher Ford)提出,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合法主权的概念”。他预测,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可能会愈加强硬地坚持中国历史教会它去期待的以中国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澳大利亚罗维国际政策学院(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执行主任迈克尔?韦斯利(Michael Wesley)预测,最终,中国会努力将美国军队推离其海上边界,更好地对较小邻国行使权力。关于这点,目前可能已有暗示。中国如今更为坚持对整个南海的权力主张,尽管这片海域还毗邻其他几个国家,包括越南、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

亚洲协会的斯科勒表示,中国将日益寻求重建旧的进贡体系。其它国家不一定要在意识形态上仿效中国。但它们将不得不表现出尊重——在必要的情况下会做出让步。中国希望“让所有人都知道,要维系与他国的关系,中国不一定要减弱锋芒,”他表示。“从现在开始,不得不减弱锋芒的将是其他国家。”

译者/梁艳裳

 

二.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陈寒溪 (2010-10-03 08:15:44)

在美国国防部历年的《中国军力报告》中,中国的韬光养晦战略就是hide our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time,意即“掩盖自己的能力,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在其他西方书籍、文章和媒体中,中国的韬光养晦战略是conceal one's true intention,意即“隐藏真实目的”。按照美国人的这种理解,中国的韬光养晦战略几乎等于卧薪尝胆战略——今天装孙子,是为了明天当爷;现在保持低调,将来会与美国一争高低。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总是防范着中国。中国国际战略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熊光凯上将认为,美国人误解了“韬光养晦”这个成语的含义,从而也误解了中国的对外战略;中国人应该正确地翻译这个成语,帮助美国人正确理解中国的对外战略。为此,他本人曾经多次向美国高层官员做过当面的解释工作。[1]熊将军一片报国赤诚,我深感敬佩,但我担心,熊将军的努力可能没有什么效果。

熊将军虽然是一代儒将,但可能还是没有调查清楚,其实美国人的这种理解可能恰恰来自中国。我在互联网上检索,发现韬光养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清代俞万春的小说《荡寇志》中,该书第76回有这么一句:“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显然有隐忍一时,以期远图的意思。我又查阅了手头的两部字典,发现在1978年出版的一部汉语字典里面,“韬晦”的意思是“隐藏不漏,以待时机。”[2]1995年出版的一部英汉词典里面,“韬光养晦”被解释为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s time,“韬晦”被解释为conceal one’s true features or intentions。[3]美国国防部是从2002年才开始发布中国军力报告的,显然,美国人对“韬光养晦”的理解,要么是照搬中国的,要么是与中国人不谋而合。有意思的是,熊将军发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辞典》将“韬光养晦”翻译为“hide one's capabilities and bide one's time”,而外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生活中的中国智慧》一书,将“韬光养晦”解释为“在时机尚未成熟时,最好先隐藏自己的才能,等待合适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熊将军竟然还认为是美国人误解了韬光养晦这个词。

那么,韬光养晦真的就是卧薪尝胆的意思吗?答案既取决于说者的理解,也取决于听者的理解。第一种理解:韬光养晦就是隐藏真实意图,以期在合适的机会武力改变现状。在这种理解中,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第二种理解:韬光养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意味着保持低调,永不称霸。在这里,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我们大概很早就开始把韬光养晦和卧薪尝胆划等号了,越王勾践的故事已经和刘备的故事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两人的共同点在于,在劣势情况下低调做人,时机成熟后再挑战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实力总是要匹配权力,中国人很难搞特殊。

中国的韬光养晦战略,到底应该从哪种意义上理解?连我们中国人自己都吵成一团,怎么能期望美国人搞清楚?麻烦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邓小平在使用韬光养晦这个词的时候,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个词的复杂含义所导致的负面政治效果。熊将军现在发现这个问题为时已晚,美国人宁愿相信他们的理论家们的观点: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意图是难以预测的,而且往往是随着实力变化而变化;即使今天的中国人真诚地说想得到利益A,他们明天可能会同样真诚地说想得到利益B。比如,虽然今天中国很低调,但30多年前,中国不是曾经很高调吗?虽然今天中国人不怎么喊“反帝反霸、推动多极化、建立世界新秩序”这些口号,可是翻翻10多年前的报刊杂志,中国人不是喊得非常用力吗?据此,有谁能够确定,中国将来不会再次高调呢?为了保险起见,美国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在我看来,熊将军著书立说也好,向美国人当面解释也好,恐怕效果都不会太大。美国人可能当面表示感谢,但暗地里可能会想:我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哈哈!

 .韬光养晦是中国人的一贯处世之道,无非是做人低调而已。fog 来自北京市2011-01-24 10:49       韬光养晦是中国人的一贯处世之道,无非是做人低调而已。毛泽东时代以前中国也曾有传教式的冲动,因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只要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工人无祖国。所以才有第三国际对世界各国的革命输出。中国共产党也是在它的直接指导下在上海和嘉兴商定成立的。当年苏联到处插手,助推世界革命,中国也不落后。格瓦拉的悲剧也是在这一传教式的信仰指导下发生的。到上个世纪后半叶,中国接受了教训,不能按教条办事,马恩也是人,而且是没有执政经验的人,并非说话都是真理。所以就真正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他国的关系,而不是美国黑人一闹事,国内就开百万人大会声援了。美国小布什一朝在做传教式的输出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方面最起劲,但结果同历史上的其他类似行为一样,令他国人讨厌至极。所以,中国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是正确的选择。
    中国虽然需要继续韬光养晦(如同人一样,张扬外露总是让人讨厌,即使将来成世界首富也应低调),但也不能变成事事委曲求全。比如钓鱼岛事件,国民被扣并按日本法律要审判了,还用吴越软语与菅直人交涉,人家谁买你的账。中国是大国,什么事都应沉得住气。如钓鱼岛事件的处理就很得体,一级一级告诫,并扣押日本人。直到总理发话。大国必须拥有大国的实力,需要这种拔出剑来远远一指,对手就变得有话好好说的本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