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贴完了要不要洗脸: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13:24
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作者:汪素芹     编辑:studa0714     

内容提要: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对外开放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在我国经济最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和“浦东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形成了“新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本文对江浙沪三地开放模式进行比较,认为江苏在“引进来”方面有优势,浙江在”走出去”方面有特色,而上海则在中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领先全国;同时,三种模式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应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打造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所谓开放型经济模式,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或地区通过对外开放将本土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融合,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类型与方式。因此,开放型经济模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成就了长三角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而江苏“开发区产业集聚”、“浙江现象”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并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不断深化,也奠定了长三角在21世纪初期在中国的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影响。

  一、江浙沪开放型经济模式产生与演化比较

  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选择开放型经济作为经济跨越的支点,使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成为中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三地在原“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浦东模式”基础上经过一次次嬗变,原模式所涵盖的区域以及内涵均已大大拓展,甚至发生了质的飞跃,演变成新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

  1、 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生与演变

  江苏经济发展的精髓充分体现在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即著名的“苏南模式”。”苏南模式”这个词是费孝通先生在1983年所写的《小城镇?再探索》中提出来的,是对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的高度概括。江苏苏南以乡镇集体企业起步并由此而迅速推进的“苏南模式”,作为工业化的一种区域范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苏南模式在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大发展、进入90年代后,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原有的模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已难以再有作为。9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在经过对内进行产权改革,对外实行开放后,抓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机遇,走上了国际化发展道路。这一嬗变,使苏南模式有了全新的内涵,以“外资、外贸、外经”三外齐上,以外养内”的战略为基调,突破了原来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城乡经济结合为内容的旧“苏南模式”,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在世纪转折时期重新显现出生机。尤其在利用外资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也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典范。
从以乡镇工业发展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到以开放为主要特征的新苏南模式,其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再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2、从温州模式到浙江模式

  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的精华主要体现在温台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即著名的“温州模式”。所谓温州模式是对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独特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概括。20世纪80年代初,一大批温州人背井离乡做小生意,跑供销,家庭工业、联户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在此基础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大型专业市场迅速崛起。1985年5月《解放日报》以《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为题报道了温州的家庭工业,第一次使用了温州模式这一提法,此后直到90年代后期才在正式文件中出现并广泛传播。
温州模式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之后,温州模式进入制度、技术、市场和产品的全面创新阶段。工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建设市场化,产品和企业向规模化、公司制和品牌经营迈进,而本地专业市场进入衰退期,开始向国内外市场发展。通过“走出去”,首先是商品走出去,然后是商人走出去,如在国外开办中国商品城等,继而带动了相关产业、产品与劳务走出去,形成了以“走出去”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浙江经济从封闭的自我积累方式向开放型经济转变,产业链开始向省外甚至国外延伸,更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国际产业的分工和协作,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得以提升。因此,温州模式迅速扩展到金华、宁波乃至整个浙江大部,因而亦用“浙江模式”取代“温州模式”。从其内在发展的机理来看,浙江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温州模式”的扩散或放大。

  从浙江模式的嬗变中我们看到,浙江开放型模式是以“走出去”为主要特征。其经济发展是依靠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然后通过“走出去”形成国际化。

  3、从浦东大开发到上海模式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区域推进式”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起步,然后开放14个港口城市。进入90年代,中央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出现了“浦东模式”。90年代后期,浦东开发开放进入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的新阶段,围绕“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建设具有国际性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因此,国际化经济中心城市是上海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也构成了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上海模式。致使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从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流域转移。

  因此,上海模式实际上就是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契机,然后又不失时机的进行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为全国塑造“中心”和“龙头”功能,从而使上海很快成为我国与世界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面对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化大城市。其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高起点、赶超型、跨越式的发展模式。上海围绕“一个龙头 、三个中心”目标,实施“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现代工业发展路线;强集聚、强辐射的国际性金融、贸易、航运、信息中心的功能定位,突出了上海经济中心地位。

  第二,强有力的政府指导和规划功能。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首先是一种政府推动的过程,上海政府以发展现代大工业和管理特大型城市的能力的深厚积淀,改革开放后在国际交往中对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引入和借鉴,以及政府与学术界在决策过程中形成的紧密的联系与合作,正是这些因素的结合,使得政府在上海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指导和规划功能。

  第三,建立高度规范、高度开放的市场体系,协调改革、开放、发展等各个层面。上海模式在发展中尤其强调建立高度规范、高度开放的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同时,注重各个层面的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在全国起到了表率作用。

  二、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效比较

  1、开放度比较

  开放度是一国或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本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外经济的联系程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开放度有很多因素,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方面,因此,本文构建对外开放度指标等于外贸依存度与外资依存度之和。即: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外资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总额/GDP。经测算,江浙沪的对外开放度如下表所示:

                  表1:江浙沪对外开放度比较

年份

   海

   苏

    江

外贸依存度

外资依存度

对外开放度

外贸依存度

外资依存度

对外开放度

外贸依存度

外资依存度

对外开放度

1990

0.174

0.007

0.181

0.045

0.003

0.048

0.059

0.003

0.062

1992

0.176

0.016

0.192

0.057

0.013

0.07

0.077

0.004

0.081

1995

0.825

0.102

0.927

0.266

0.087

0.353

0.269

0.030

0.299

1998

0.704

0.082

0.786

0.302

0.076

0.379

0.246

0.022

0.269

1999

0.641

0.058

0.699

0.323

0.071

0.395

0.282

0.0190

0.301

2000

0.995

0.057

1.052

0.440

0.061

0.502

0.381

0.022

0.404

2001

1.018

0.071

1.089

0.446

0.060

0.507

0.402

0.027

0.429

2002

1.111

0.065

1.176

0.547

0.079

0.626

0.445

0.032

0.478

2003

1.487

0.072

1.559

0.755

0.070

0.825

0.541

0.043

0.584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相关年份统计数据计算得出。

   从计算结果来看,江浙沪开放度总体水平较高,并呈稳步上长态势,特别是在加入WTO后,三个地区对外开放度都有明显提高。2003年上海对外开放度为2000年1.48倍,江苏为2000年1.64倍,浙江为 1.445倍,江苏提高的幅度相对大一些。从开放度的比较情况来看,上海开放度最高,江苏次之,浙江最低,其重要原因是由于江苏、浙江有广大的农村,城市化率低,故开放度也较上海低;从开放度的结构来看,上海贸易依存度明显高于江浙,表明上海出口产品具有竞争力,外资开放度上海与江苏非常接近,而浙江无论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还是利用外资依存度,都明显低于上海与江苏,主要是由于浙江开放模式与上海、江苏模式的差异所致。

  2、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表2:2003年江浙沪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指标

江苏值

上海值

浙江值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2451.8

6250.81

9395.0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16796

36533

19730

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

8.854.536.6

1.550.148.4

7.852.339.7

财政总收入(亿元)

798.1

886.2

706.5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262

14867

1318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4239

6658

5431

进出口额(亿美元)

1136.7

1123.4

614.1

出口额(亿美元)

591.4

484.82

416.0

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

308.1

110.64

120.5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158.0

58.5

54.5

对外经济合作(亿美元)

20.87

14.98

13.1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上海经济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2004年浙江统计公报。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江苏省的经济总量大,特别是开放型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上海与浙江;但人均指标低于上海与浙江,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上海第一,浙江次之,江苏最低。反映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经济增长及居民富裕程度的不平衡性。

  3、开放型经济在全国地位的比较

                 表3:2003年沪苏浙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情况  
      

 

对外贸易额(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

绝对量

占全国比重(%)

绝对量

占全国比重(%)

全国

8512.1

100

535

100

江苏

1136.7

13.35

158

29.53

上海

1123.97

13.20

58.5

10.93

浙江

614.2

7.22

54.5

10.19


   资料来源: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

  从上表可看出,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江苏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最高,尤其利用外资,高达29.53%,也反映了江苏利用外资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外贸易江苏与上海相差不大;利用外资浙江与上海比较接近,但江苏与浙江两个指标差距均较大,这也反映了两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三、江浙沪开放型经济模式发展优劣比较

江浙沪选择了不同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对外开放发展之路。从总体来说,江浙沪开放型经济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江苏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浙江以“走出去”为主要特征;而上海则是以构建国际化中心城市为核心,增加凝聚力,加强对国内幅射、从国外“引进来”的模式。客观地说,三个模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上海模式的优势

第一,区位优势突出。上海对外开放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区位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其中区位优势是其它两省无法比拟的。

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中点,向西沿长江连接中国中西部,向东出海面对太平洋,黄浦江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河网络与长江和东海连接在一起,形成相对其它贸易区域的海运和内河水运最低运输费用区域的巨大覆盖半径,足以支撑其崛起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贸易中心城市。

与区位相适应的,通过生产在其周边的布局,使上海同时具有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城市的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贸易和生产布局造就作为中心城市的上海,吸引国外投资资金涌入,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进入,带来了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的进入,使上海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投资最多的地区,且起点高、层次高、发展快、后劲足、潜力大。目前,长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浙江、江苏为南北两翼的开放格局。

第二,迅速将政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上海浦东是由中央政策形成国内“政策高地”启动的,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吸引国内资源向浦东集聚(上世纪90年代各省市在浦东圈地盖楼)。然后国际资源开始有序加入集聚,引领上海经济的组织程度和外向度提档升级。经过90年代的发展,上海基本上摆脱了对优惠政策的依赖,迅速把政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初步形成了内部和外部市场资源集聚的良性循环,市场主导经济发展力量在不断增强。

第三,政府管理卓有成效。上海模式其主体是以规划管理型的政府操作模式主导经济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为开端,上海开始了一次自上而下的经济革新之路。强势政府提供市场替代的行为,强大的招商引资政策与措施的推出,卓有成效,上海很快踏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在短短十年时间内就令一个具有沉重历史包袱的特大城市焕然一新。

2、苏南模式的优势

第一,江苏善于抢抓机遇,把握开放型经济发展先机。纵观江苏国际化发展之路,抢抓机遇、不断探索与创新,是江苏能够率先发展的核心经验。江苏80年代抓住了率先发展乡镇企业,获得了改革的先发优势;90年代初抓住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幅射,大量引进外资;21世纪初又抓住国际产业资本向外转移的契机,率先在长三角建立国际制造业基地。

第二,江苏在“引进来”方面富有优势与特色。“引进来”的模式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提升本地区的产业结构。江苏经济经过国际化的洗礼,尤其是与外资的嫁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规模大、产业结构新、技术含量高、对国际市场适应力强、发展潜力大。

第三,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聚之路是江苏经济国际化的成功之举。跨国公司在江苏的投资主要向开发区集聚,形成“开发区产业集聚”模式,奠定了长江三角洲的基本发展模式,也奠定了长三角21世纪初期以来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江苏把开放园区建设作为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和利用外资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些重点开发区发挥了龙头、窗口、辐射作用,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驰名的品牌开发区,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江苏开放型经济的一大亮点,逐步形成了产业集聚、集约开发、特色鲜明、创新服务等优势与特色。

3、浙江模式的优势

第一,走出去富有成效。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行者。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人率先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发展了个体私营经济,赢得了自己的先发优势。到20世纪90年代,当江苏、上海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政府主要工作时,浙江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其企业处于扩张阶段,最关心的是市场问题,采用“走出去”打开市场是其必然选择。

第二,体制优势明显。浙江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在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博弈中获得了先行优势和体制落差,在“走出去”中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浙江模式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通过企业家的运作,将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粘合到一起,打造出浙江品牌,成为浙江优势。

第三,民营经济国际化率先、领先。浙江“走出去”模式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国际化,建立在家庭工业为基础的社会化生产,几乎遍及全球分销网络,能够及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状况及时调整产品生产,保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了本国居民的收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三种模式的不足

1、上海模式的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全国开放不断深入的趋势下,上海模式存在着体制创新不够,强势政府主导、本土企业家不够活跃等问题。上海的利用外资不及苏州,走出去不及浙江。因此,必须进一步体制创新,由政府替代向市场主导发展,这样才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客观规律

2、苏南模式的不足

(1)江苏 GDP增长很快,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未同步增长。过分强调、依赖外资,影响可持续发展。

(2)江苏政府在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也产生了政府替代行为。政府招商意识强,外资引进多,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也出现了地区之间相互攀比,相互竞争,给经济发展带来一些负效应。同时,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招商引资方式,容易引起产权不分、导致政府寻租行为。

(3)企业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在国际经济被动时期,受影响较大。

2、浙江模式的问题

(1)企业制度亟待升级。企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家族式管理非常普遍。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2)产品结构处于低端。由于整个浙江地区均以制造业为主,浙江的产品基本上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3)浙江模式的经济增长已经出现极限迹象。浙江产品受两头挤压大。一方面,在其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是对水、电、煤、油等基础性资源的掠夺式利用。 自2003年以来,浙江在短时期陷入大规模的短缺危机。因为缺水、缺电,浙江企业成本飙升,出口订单无法完成,外商考虑撤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被迫外迁。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低端产品量大、利薄,贸易摩擦增加,如西班牙烧毁温州鞋事件、出口欧盟市场玩具遭标准限制、浙江纺织品出口遭遇反倾销等等,国际市场开拓难度增加。

浙江模式的危机对中国的“世界工厂”经济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发展模式的转型已经是当务之急,相信精明的浙江人一定能够从市场中找到撬动浙江模式转型的杠杆。

(三)三大模式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打造长三角的优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两省一市作为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结构互补的较为完整的经济区域,三种模式相互兼容,各有特色,才能共同进一步发展。

江苏、上海开放型经济模式,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如,都是以政府推动为主导;都是以“引进来”为主的单向开放。但是上海在制度转轨与创新方面走得比江苏远,管理规范而且到位,也值得江苏汲取。“苏南模式突围”之后,在利用外资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外资不仅给苏南带来了资本,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兴产业,新的与国际接轨的企业制度,这一点是浙江所缺乏的,也走在了上海的前头。而浙江灵活的机制、良好的环境,造就了大批富于进取、创新的企业家,是江苏、上海要特别认真总结与学习的。

三大模式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随着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也在不断更新、变化。三大模式既有融合互补,殊途同归的一面,也有继续存在并分化的一面。一方面,趋同的地方有很多,互补的空间也很大,如引进外资型工业化在长三角各地区普遍展开,私人型工业化、国际化也不局限于浙江,民营企业在苏南也已渐成气候;另一方面,“模式”也许会消失,但区域开放型经济特征还将会继续存在,甚至有被强化的可能。也正因如此,才能形成各具特色与优势的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闰浩. 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度比较与评价,《上海经济研究》2002.5.

2、上海社会科学院”三特”课题组.上海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6

3、朱根宝、陆国钧.”苏南模式”在实践中发展,《江南论坛》2003.11

江阴经济发展模式与昆山的不同点 关于 “韩国经济发展模式” 方面的资料! 经济发展 温州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有何借鉴 我最近有些闲钱,开放型基金比较合适我。但不知何时购买最佳?请指教!1 开放型经济的特点?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模式异同? 什么是开放型经济?论述福建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 什么是开放型经济?论述福建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 开放型经济是指什么? 太原市的哪几个区经济发展比较好啊 中国四大银行2005年经济发展状况比较 20C60-90世纪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成不同模式许多国家发展进入新时期.问 模式比较自由的游戏 福建应如何实施开放型经济 为什么企业的结构应该是开放型的? 成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路线在模仿哪个年代的哪个城市?以后的发展路线? [游戏] 全屏模式和窗口模式,那个比较不卡? 谁能告诉我内蒙古您认为经济发展比较不错的城市? 比较浙江与北京的经济发展(从科技方面入手) 有没有觉得越是经济发展好的地区,人情都比较淡漠! 比较明清的政治、经济发展与同时期欧洲的异同 说说苏锡常的经济特点,(它们哪个领域经济发展比较发达) 比较以下五个企业的商业模式:AOL(美国在线)模式,Yahoo模式,Amazon模式,ebay模式,阿里巴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