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依存度可以大于1吗:邓小平做对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24:07
改革三十年回眸 邓小平做对了什么
导读:
1978年十月后的北京,是中国伟大变革的漩涡中心。我们为重新获得读书机会而奋发学习。不过在那时的北京城,似乎也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站在那个中国开放时代的端口,是一位老人改变了中国的未来。他就是邓小平。
功绩一:引入包产到户 中国特色的产权界定
包产到户并不是“新生事物”。调查表明,早在1956年下半年,浙江永嘉县就出现了包产到户。问题来了:既然包产到户不是邓小平主政中国以后才出现的现象,更不是邓小平自上而下“发明”或推行的一种土地制度,为什么要把农村包产到户改革看成邓小平伟大戏剧的第一慕?
邓小平的贡献,是把国家政策的方向,转向了对促进生产力的自发合约提供合法承认与保护。这并不是这位伟大政治家一时心血来潮的杰作。据杜润生回忆,早在1962年邓小平就谈到,“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在邓小平路线下,农民家庭承包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家庭承包制由落后边远地区扩展到发达地区农村、进而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农村生产队。2002年,中国的人大通过了《农地承包法》,确立了农户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法律地位。按照这部法律,随着承包户拥有续订合约的优先权,“长期不变就是永远不变”。 【详细】
功绩二:把企业家请回了中国
同样是私人办公司,从被看作“资本主义”的洪水猛兽,到被戴上“民营企业家创业”的挂冠,满打满算也只不过30年——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一面是“短缺经济”下商品和服务的长期匮乏,一面是单一公有制经济容纳不了日益增长的就业要求,特别是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两方面压力的汇集,逼迫中国以更灵活的方式组织经济。
于是,在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的身边,出现了野草般顽强成长的“个体户”。一些个体户取得了成功,挑战来了:社会主义中国怎么可以容许“资本主义剥削”的复辟?邓小平抓住了一颗瓜子破解难题。小平斩钉截铁指示,就是“不要动他”四个大字!小平的意思就是多看看、多试试,再也不准用专政手段对待像年广久这样的民营企业家。
邓小平把企业家请回了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得出了正确答案。随着企业家的存在被广泛认为是“对的”,创业当企业家就再次成为中国人的一项权利。据一项权威发布,到2007年底,中国的民营经济约占国民生产总值50%,非农就业的70%,税收的30-40%。这是改革前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的。 【详细】
功绩三:价格闯关 重新认识看不见的手
从1985年5月开始,邓小平连续几年推动“价格闯关”。这意味着,原来由国家规定和控制的物价,要放开由市场决定。此前,中国已形成了一种“价格双轨制”,这个过渡性的体制,在显著刺激增产的同时,也造成分配方面的混乱。邓和他的同事们决心推进价格改革,他甚至说,乘我们老同志还在,勇敢闯过这一关。
1988年7月,国务院宣布开放名烟名酒价格。这其实是一次试探性的前哨战。8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方案》。不料,会议公报发表的当天,全国各地就出现居民抢购食品和生活用品、又拥到银行挤提存款的风潮。第一波“价格闯关”搁浅。到1993年春,“价格闯关”才最终成行,“用市场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从此成为中国经济制度的一个基础。
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出发点就是降低超级国家公司的巨额组织成本。为此,他提倡分权改革战略,通过对重新界定权利的合法认定,激发了个人、家庭、基层组织和地方的积极性,还同时把企业家协调和价格机制协调一并请回到中国经济的舞台。 【详细】
遗憾:腐败难治 贫富差距之殇
邓小平关于中国的许多预言都已经实现了。不过,有一点至今还是例外。大意是中国不能出现百万富翁,不能走两级分化的道路。学者们用“吉尼系数”描述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发现改革后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拉大的趋向。其实,真正威胁改革存亡的严重问题是,即使根据反贪部门公开发布的腐败案例,人们也看到利用公权力腐败——显然不合正义的收入——的趋势在中国有增无减。
转型经济怎样应对制度化腐败,是一项严重的挑战。邓小平的答案是多手并举:道德教育、党的纪律和法治。问题是,在上述分权改革、重新界定权利、承认并鼓励民营企业家、大规模利用价格机制的每一个过程中,腐败不但形影相随,且有更快蔓延之势——腐败跑得似乎比改革还要快!   邓小平多次讲过“改革也是革命”。不过他面临另一项约束。作为“权力过于集中”的派生物,中国的党政骨干系统发达,但其他社会软组织发育不足,行政系统实际上负担着社会经济体系的运转。这本身就增加了消化政治体制改革副产品——重新安排官员——的难度。另一个连带的后果,就是国家权力体系一旦失稳,整个社会就容易动荡。所以,推进“也是革命”的政治体制改革,又不得不以“稳定”为边界。 【详细】
结束语
邓小平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也开启了中国经济增长之路。不过,他并没有完成中国的改革开放。无论在产权的重新界定,企业家职能的发挥,市场经济框架的完善、还是国家权力的约束与规范方面,中国都有面临大量未完成的议题。作为渐进改革策略的一个结果,很多困难而艰巨的改革任务留在了后面,并面临改变着的社会思想条件。就在科斯先生主办的本次研讨会举行期间,全球金融动荡和油价高企,正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前所为没有的新考验。受汇率、利率、资源价格和行政垄断部门等重大改革滞后的拖累,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应对这场新挑战,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还是未定之数。
本文为周其仁在芝加哥大学的讲话
·当前职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生平简历:早年在黑龙江下乡,其中在完达山狩猎七年半。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1989年至1995年在英美访问求学。先后在科罗拉多大学、芝加哥大学和洛杉矶加州大学学习,获得博士资格。1996年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2001年起,每年春季在浙大任教,秋季在北大任教。 ·发言地点:芝加哥大学,2008年,"中国改革30年讨论会"。
名词解释
·包产到户:又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农民订立合同,规定农民将相当数量的农产品上缴给国家后,其它的余粮则由农民自由处理,可在自由市场出售。这项1980年代初期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重要转折【详细】 ·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商品在国家的计划经济指标内有一种价格,在计划经济指标外另有一种由市场供需机制调节的价格。1980年代的双轨制引发了大量腐败现象。【详细】 ·价格闯关:价格闯关是指中国1988年试图进行的物价改革。这次改革试图通过政府短期内提高大部分商品的价格,从而解决价格双轨制下的一系列复杂的经济问题。但改革还未及实施便在已有的通货膨胀基础上又引发了严重通货膨胀,改革被迫搁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