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打开地理位置服务:中国瓷器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0:06:02
明代天启青花
  天启官窑是明代官窑的尾声,天启一朝,仅存 7年,明末的农民大起义即爆发于天启末年,官窑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至崇帧时官窑停产,故天启官窑传世品极少。官窑青花传世精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大明天启年制”款青花花鸟薄胎玲珑小杯,署"天启元年孟夏月造"款的青花花卉纹觚等。
  根据传世不多的官窑青花瓷分析,其时代特点是大件产品渐少,小件产品增多大件产品规整度略差,小件产品则很精细,颇有万历遗风。共青花颜色可分4种:一、继承万历传统,呈色稳定,为鲜艳的浅蓝色,但己有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类似清初青花颜色。如日本根津美术馆所藏天启官窑款青花花篮折沿盘,即属此类。二、青花色泽清谈,青中泛浅灰色,呈色稳定。如十八罗汉纹龙纽钟及米石隐款的花觚等。三、青花呈色不稳定,有晕散现象,纹饰的线条与釉面呈熔融现象,类似永宣青花,但没有永宣那种入木三分、深入胎骨的刚健之风。此类青花多为佛前供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两件署天启元年款的青花双龙耳瓶,属于此类。四、青花色调浓重,泛蓝黑或灰黑色的,多见于胎体厚重的青花器上。以上 4种呈色,前两种属标准官窑青花,后两种多见于民窑青花。
  天启官窑青花画风豪放简练,简笔写意,十分清爽,一改万历时繁满的凌乱布局,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为后代青花开启一代良风。其造型和纹饰也显露出受日本风格的影响,尤其民窑作品中更为明显,如四方、六方、八方、花口斜方、扇面形、菱花式等各种造型及扇面纹、皮球花纹等,均与外销日本相关。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五老观画散足洗 明天启 高10厘米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三国故事图笔筒 明天启 高21厘米
笔筒口部无釉,上下口沿浅刻海水波涛图案,外壁绘三国曹操赠锦袍故亭。关羽横刀立马桥头,文官库爵相进,武将捧锦袍而送,曹操稳坐四后,绘画细腻,情景生动,青花发色浓艳,为明末青花器之佳作。并有题款为:"丙寅孟春月写于芝兰堂",丙寅年为天启六庄(1626)。此件笔筒绘制精细且带有天启年款,极为罕见。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荷莲纹执壶 明天启 高21·5厘米
执壶撇口长颈,端肩鼓腹,缩腔圈足,肩部出流至口沿,以短梁和颈连接,相对处置柄,最高端有一小系略残。明代崇祯青花
  
  崇祯朝传世品中没见过官窑瓷器,只有民间烧的佛前用器、一般民用瓷器及外销瓷。有一部分供器胎子相当细润,甚至达到清代瓷器胎子细密的程度,施釉稍薄、较白、光润,青花色深蓝,很稳定。还有一种胎子较粗的,胎体厚重,施釉厚,釉子光润泛青。釉中有极细小的黑点,青花颜色暗蓝闪灰并晕散。崇祯青花瓷常见的纹饰有人物故事、达摩、罗汉、高官、仕女、婴戏、龙、凤、狮子、麒麟、牛、马、牡丹、梅鹊、山水、树石、花鸟鱼虫、蕉叶等,粗犷随意。还有一类瓷器,胎子细密坚致,釉面光洁,青花颜色青翠,色阶层次少,一直被认为是清代康雍时期的,因在崇帧二年(1629)沉船中打捞上很多类似的瓷器,使人们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和传世品中署"大明崇祯年制"款的类似瓷器互为印证,明确了这类瓷是专为外销生产的外销瓷。
崇祯朝的日常民用瓷,青花颜色有灰蓝、深蓝,有晕散的也有稳定的。纹饰一般画得比较潦草,常见纹饰有螭虎、凤鸟、游鱼、山水、树石、花鸟、玉兔、婴戏、达摩、和尚、高土、八仙、荷塘、花卉、松鼠葡萄、松树、垂柳、月影、博古等。
崇帧时期主要器型有盘、碗、罐、花抓、香炉、净水碗、筒瓶等。多酱口,除部分盘、碗外,一般底足较高,足外墙下边无釉,底足内亦无釉。盘、碗有跳刀痕,有的足底留有没旋削净的小台、窑渣、鸡心凸起及火石红斑块。筒瓶、花抓、罐等立器一般为细砂地,有的能看出旋削后留下的弦纹。
崇祯青花瓷器带年款的较少,佛前供器多有长篇铭文,字体比较古拙。崇祯时的斋堂款很多,往往写在碗心上,如"翔凤堂"、"于斯堂"、"博古斋"、"雨香斋"、"松石居"等,碗底常见"富贵佳器"、"雅"、"白玉"、“宜窑”、"片玉"以及银锭、方胜、兔子等图记款。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婴戏笔筒 明宗祯 高20·3厘米
此笔筒直口平沿,直腹中部微内收,下部对称两兽头,平底,为明晚期流行的笔筒式样。胎体厚重,胎质坚硬,器身纹样为婴儿嬉戏图,用深色青花渲染,形象逼真,造型生动。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人物故事纹筒瓶 明崇祯 高47片厘米
崇祯时期瓷器多绘人物故事及说经讲道图,所绘云彩都是缭绕于川峰的"括号"云,树丛矮小细密,粗看也像"括号"。此瓶是崇祯时期典型的外销瓷纹饰,代表了崇祯及明末瓷器的最高水平。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人物纹莲子罐 明崇祯 高16·3厘米
因器形极似莲子而得名。罐体青花绘两位高士在谈经布道,悠闲自得。场面简洁,纹饰生动,意境深远。清代青花瓷
  清王朝统一后,采取了一些开明措施,如减免一些赋税,对部分手工工匠废弃"匠籍"制等,使制瓷业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除了原有的品种外,清代还创烧了许多新品种。但入清后,秀丽淡雅的青花瓷器仍是瓷器生产中最主要的产品。
   
顺治青花
   
  顺冶时的瓷器胎子坚硬细密,釉面青白厚亮,有的有尘雾状黑点。立器胎体厚重,底足多细砂平底,有的有细密的旋削痕,器足向内斜削;圆器胎体轻薄、滑润,底足修成滚圆的泥鳅背,比较高深,儿乎没有塌底现象;有的大盘是双圈足或宽圈足。一般器物都有酱口,无论圆器立器,底足都露较高的无釉边。
  顺冶时纹饰一般很粗犷,满绘器物。有几种纹饰是顺冶时所独有的,如常见于炉、罐上的非常粗犷的云龙,龙粗大威武,只露出头、身、尾等几截,其余部分被斑片状云遮挡,好似凶猛的恶龙从浓黑滚滚的云中腾跃而出,其身忽隐忽现。这时也会有崇祯朝式的勾勒轮廓,涂青花留白形成的"括号"云,常见于花觚、罐之上的芭蕉瑞兽,独角兽等;绘于盘、碗之上的人物故事,人物多居干庭院或室内,有一定的情节。这几种纹饰一般都画得很满,很粗犷,青花没有层次。除这些本朝特有纹饰以外,常见纹饰还有玉兰怪石、缠枝牡丹、雉鸡牡丹、四季花、山茶花、童子骑麒麟、八仙、布袋和尚、云鹤、博古等。
  顺冶朝时带官窑款的瓷器很少,有双圈六字两行"大清顺治年制"款及四字两行"顺冶年制"款,字体工整。民窑供器多署干支款,一般生活用器多无款,有的署"玉堂佳器"款。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罗汉图卷筒 清顺治 直径21·6厘米
□微侈,圆筒形,□沿外一周折线卷草装饰带,足底外一周折线花瓣装饰带,腹部绘一周罗汉图清顺治时罗汉、僧人常见于瓷器上,所绘人物神态飘逸,很注重用场景来烘托人物。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花卉纹花盆 清顺治 28.5x37·5匣米
敞口,斜直腹,圆足。口沿上施酱色釉,口内饰青花几何形纹,腹部绘湖石花卉,有些花卉采用了勾廓露白的手法,山石略现层次,轮廓线起伏呈棱角状。青花颜色深沉,略有晕散。惟白釉肥厚泛青,给人以朦胧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云龙洗口兽耳瓶 清顺治 高46厘米
直口呈墩式瓶状,颈部饰双兽耳,丰肩收腹,足部外撇。通体绘如意头、云鹤、云龙三组纹饰,画意粗犷豪放。此物应为佛前供器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花鸟纹筒子瓶 清顺治 lox28·5厘禾
瓶口外撇,身如直筒状,平底。清初,顺治、康熙两朝此式多见。长短相间的变形蕉叶纹为常州边饰。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牡丹罐 清顺治 18x49厘米
釉面青白厚亮,胎体厚重,青花色泽浓艳;纹饰以缠枝牡丹纹为主,绘满器物,为典型顺治时期的粗犷作风。清代康熙青花
   
  康熙青花瓷在清代是最名贵,最精美的,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誉。康熙皇帝当政61年,是历代皇帝中当政最长的一个,康熙十九年(1680)和四十四年(1705),先后派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贴式车尔德,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官窑生产。"臧窑"为康熙早期代表,"郎窑"则代表康熙晚期水平。康熙青花瓷与明代最大的区别是以民窑青花为主流,这是因"官搭民烧"成为定制,刺激了民窑的发展。
  康熙早期青花主要指康熙二十年(1681)以前的产品,造型及画风尚有明末遗风,器口施酱黄釉的也常见,青花呈色深沉、灰暗。康熙二十年(1681)以后青花色泽开始出现浓淡深浅的变化,且呈色稳定,逐步向高峰期那种标准的翠蓝色过渡。早期青花书帝号年款的较少,尤其是前十年,常见者多为干支款或书前朝 "大明年制"款,也有署斋堂款的。釉面多为青白色。
  康熙中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681一1706)之间的产品,其特点是青花呈色青翠,十分雅洁,且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最多层次变化可达数十层。绘画技法则借鉴中国纸绢水墨画"分水"皴染和西洋画的透视技法,使画面富有立体感,粗犷的纹饰,已达历代青花之冠,并成为后代的楷模。底款书本朝款识在中期成为定制,凡署"大清康熙年制"者,多数均为中期以后产品。但青花呈色青翠明亮的,很少书本朝款,多书成化、嘉靖款识或各种图记及斋堂款。釉面多为粉白色和浆白色。
  康熙晚期青花则指康熙四十年(1701)以后的产品。其青花呈色由中期的青翠色向浅淡灰暗过渡,有的似呈色不稳,出现晕散现象,类似雍正初年产品。表面釉色与雍正时完全一样,均为青白釉。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山水人物笔筒 清康熙 14x20·5厘米
口外撇,腰部渐收,底心内凹,呈玉璧状。器身绘局渡图,并题诗一首。釉色洁白,青花绘画运用渲染的手法,层次分明。近足处绘一道齿状纹饰,为康熙朝典型器物。
此主题相关图片

背花开光山水人物琵琶尊 清康熙 14x20.5厘米
梨形腹,束颈,盘口呈喇叭状,底微撇。盘口外墙饰斜线纹,颈上画博古图:有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瓶插珊瑚、翎毛与花卉、香炉水盂、屏风如意、镇纸秋叶、方鼎羽扇等;尊腹回纹与莲瓣纹之间的两片开光内绘山水人物纹,前为"渔家乐",后有"访友图",足边饰连珠纹:底上双圈秋叶款。青花发色明艳,富有层次;画工精致活泼,立体感强。此尊为康熙青花典型佳作。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山水纹花觚 清康熙 高47厘米
大口外撇,长颈,弧腹,足外撇,两层台式圈足,足底平削,旋纹明显,足内釉底,写青花双圈灵芝款,底与器内散布棕眼;胎体坚致,釉色硬亮;青花浓翠,蓝分五色,表现远山近水,阴阳向背,其中人物或携琴访友,或寒江独钓,或亭中观瀑,或泛舟湖上,为康熙青花的精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 清康熙 高19更米
直筒形笔筒,形制端庄周正。外壁以精美的馆阁体小楷书《圣主得贤臣颂》全文,文尾落“晤梅堂制”篆书印章款。青花色泽典雅,字体工整清秀,脐状底处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康熙时期的瓷制笔筒,像这样同时落年号款和堂号款的十分罕见。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梅雀纹凤尾尊 清康熙 高62厘米
大口外撇,颈略收,圆肩,长腹,下收敛,圈足外撇,底书青花 "大明成化年制"双圈三行六字楷书款,颈部与器腹均绘梅雀图。胎体厚薄适度,青花层次清晰,笔触工细,釉质近粉白。体制硕大,器形规整,修胎精细,为康熙中期大器中的精品。清代雍正青花
  
  雍正朝的官窑青花,早期接近康熙时的瓷器,部分瓷器色调艳丽明快。中期具有本朝特点,青花色调灰暗,一部分仿宣德青花类瓷器有晕散,纹饰上有人工点出的小黑色斑点(永乐、宣德两朝青花上的黑色斑点是自然形成的),没有金属光泽,也不沉入胎体;一部分仿嘉靖、万历的青花瓷深蓝色艳,呈色稳定;还有一部分仿成化时的青花瓷,颜色淡雅闪灰。
  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胎子坚致洁白,非常细润,胎体轻薄,修胎非常规整,造型俊秀,在清代瓷器中是很突出的。其釉子光润,仿永乐、成化时的瓷器釉面洁白,仿宣德时的瓷器呈橘皮釉面闪青(但这时的棕眼气泡此宜德时的要小),仿嘉靖、万历瓷的釉面则是亮青釉。此时青花纹饰的总风格是清秀雅致,常用的皮球花、过枝花(从器外壁起画,经过口沿,延续到器内壁,也叫过墙花)、过墙龙、八桃、蝠桃(取福寿意)等纹饰是这一时期开始或流行的。这时的山石用"披麻皴"技法,形成一层层的苔点,所绘人物从康熙时的大人小景变成小人大景,人物只居于景中一角。文字中用梵文装饰,有时用排列整齐的瘦体梵文满饰器面,亦是此时独有。总体看,雍正青花构图疏朗,简洁明快,人物面目洁秀,花卉则细腻纤巧。
  雍正青花瓷器造型很多,除仿永乐、宣德等前朝的器型,还有一些具有本朝风格的器型,这时盘、碗的口面、底足都比较大(在清代一朝中,只有雍正、道光时的盘和碗有这一特点)。雍正青花瓷无论什么器型,线条都非常柔美、秀丽,比例协调,恰如其分,是清代造型设计最完美的瓷器。雍正青花官窑瓷器的款,字体基本一样,应是一人所写,楷款、篆款全有,字体洁秀规矩,六字二行、三行款都有。双圈画得很规矩,几乎看不出起落笔。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淡描缠枝莲托梵文小杯 (一对) 清雍正 直径6·1厘米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胎薄体坚,白釉莹润。内壁素白,外壁以青花绘缠枝莲托梵文图案,笔法纤细,青花发色淡雅,为雍正官窑的精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龙凤纹天字罐 清雍正 直径10厘米
敛口,圆肩,鼓腹下收,平底。天字罐是仿成化时期的器型,因次种罐底常有一"天"字,故名。此罐上、下各绘一周变形莲瓣纹,腹部绘龙凤纹。寓意"龙凤呈祥",多用于祝贺新婚。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宝相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 清雍正 直径37厘米
口沿小修。扁圆瓶身,前后绘宝相轮花,花新为阴阳八卦纹,边际环以花瓣形纹;两侧则绘缠枝灵芝;束颈起棱;圆球形口,上饰一周缠枝花纹;绶带耳上绘折枝花:底承方足。葫芦瓶造型源自中东的金属制品,清雍正青花宝相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的形制则直接仿自明初永乐、宣德朝作品。和永乐、宣德时的区别在于:永、宣的上半腹斜直较瘦小,康、雍开始加宽下垂;永、宣时的绶带且略小,小圈足,椭圆形,而清代康、雍时的绶带且则大而飘,圈足略大,圆角方形;从工艺上看,永、宣的上下对接,而康、雍的则,前后相合。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山水纹笔筒 清雍正 13。5x18厘米
直腹,拱壁底,器外壁绘《溪山归隐》图,画面上峰峦起伏,几间茅舍掩映在茂密的川林中,桥上一老人携杖前行。青花发色沉稳而显晕散,给人以萧疏自然的美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灵芝纹八棱罐 清雍正 高10·8厘米
唇口,八棱卵形,每面绘两到三朵灵芝,生长在叶片茂盛的枝干上。束颈,线内绘一周小花;底书"大清雍正庄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花鸟纹玉壶吞瓶 清雍正 直径30厘米
撇口,细颈,鼓腹,圈足。白釉纯净滋润,胎质细腻坚硬。自颈部至底分饰青花蕉叶纹回形纹,卷草纹、花乌门石纹等。布局疏朗,色调明快,为雍正朝民窑精品。清代乾隆青花
  
  乾隆青花呈色稳定,早期与雍正时无甚区别,常有晕散出廓的现象,中期则形成正蓝呈色明快的风格,晚期则呈色略显青灰。民窑中落斋堂款的,无论工艺或青花呈色,均可与官窑比美。乾隆青花瓷质早期与雍正基本一样,胎质洁白细润,晚期略显逊色,官窑与民窑无多大区别。釉面仍以青白色为主,匀净光润,也有呈粉白色的釉面,民窑中多见。微度的波浪釉偶有出现。浆胎青花康、雍、乾三朝均有。
  浆胎是指明、清两代用瓷土淘洗后的细泥浆制成的胎体轻薄、色如米浆的一种瓷胎。康、雍、乾浆胎青花自成一体。康熙时胎体微泛土黄色,釉面多为粉白或浆白色,有细碎纹片,纹饰较一般青花细腻,底款多?quot;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或秋叶等图记款识。雍正、乾隆时浆胎青花胎釉与康熙无大差别,少数有釉面不太平整的,青花纹饰则渐趋规矩图案化。清晚期多仿康熙浆胎青花,但胎质粗松,呈灰白色,釉面多有杂质斑点,似感硬度不如真物而欠莹润。
  
此主题相关图片

清花缠枝莲纹如意耳蒜头口瓶 清乾隆 高23.2厘米
圆球形腹,仰覆莲瓣之间绘缠枝番莲;束颈,束颈口天突起一棱,上绘花朵纹,与圈纹相间,凸棱上下为缠枝纹与叶瓣纹;蒜头口上画缠枝莲,下承花瓣纹;圈足上回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体印章款。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折枝花果梅瓶 清乾隆 高32·5厘米
乾隆时悔瓶肩宽体胖,口颈相对厚高,主题纹饰折枝花果疏朗规矩,肩、腔绘莲瓣纹和蕉叶纹,略显程式化。此类作品在以后各朝延续不断,成为传统,但均不及此时的优秀。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花卉锦纹壮罐 (一对) 清乾隆 高28·5厘米
口底相若,腹部略大,呈高圆筒状。明宣德时始见,清乾隆时多有仿制。此对壮罐胎质细腻,通体绘花开锦纹,纹饰繁缠,意为繁花似锦。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 清乾隆 高66.5厘术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六方形瓶体,造型周正,釉质肥厚润泽,青花色泽青翠。纹饰以肩为界,上部绘折枝花卉纹,下部绘折枝佛手、石榴、寿桃及花开纹,寓以"福禄寿"三多之意。绘画工艺精湛,图案雍容华贵。是乾降时期官窑青花的典型器物,瓶底有纹。清代嘉庆青花
   
  嘉庆朝的青花颜色,大多深蓝,也有浅谈闪灰或稍微鲜亮点的,比较稳定,不晕散,但细看青花纹饰不像前朝的青花有下沉感,而是飘在釉面上。有的纹饰相当精细,基本和乾隆朝差不多,不看款识,不易区分。
  嘉庆时流行的纹饰有夔凤、婴戏等,其他常见纹饰还有云龙、龙凤、团凤、松鹿、锦鸡牡丹、山水、八仙、仕女、人物、花卉、花鸟、三友、缨络、鱼藻、博古、暗八仙、福禄寿等。嘉庆青花胎子白细、坚致,后期略粗,釉面光润闪青,渐稀薄,大器、粗器有"荞麦地"及"波浪釉"现象。
嘉庆官窑瓷器出现帽筒,流行成套餐具、盘、碗、汤盆、温锅、盖碗、茶具、罐、炉、五供、马蹄形杯、格盘、水仙盆、赏瓶等。民窑青花瓷胎釉略粗,釉面青白稀薄;器型稍粗笨,多大瓶、大罐、盘、碗、小罐、笔筒、小瓶、格盘、四节盒、水仙盒等。纹饰多绘缠枝牡丹或缠枝莲,中写"喜"宇或"寿"字,还有山水、人物、花卉、博古、蟠螭等。款识多篆书,有的略规整,有的极草,有半边宇或识不出来的款识。
  清代的制瓷业,无论从质量、数量还是花色品种自嘉庆朝开始慢慢下滑,嘉庆早中期,乾隆皇帝退位,当上了太上皇,旧制却不改,一切如故。此时瓷器制造不敢逾越半步,没有创新,基本是乾隆时的老样子,但品种远不如乾隆时的丰富。乾隆帝去世后,嘉庆帝利用国荡的机会,力图振作,希望一扫乾隆晚年官场享乐腐败的风气,于是一方面惩冶贪官污吏,一方面减缩政府预算,官窑造器,便当然成为削减的项目之一。嘉庆四年(1799),将每年烧造官窑款项,由上万两银减为5000两;到了嘉庆十一年(1806),又从5000两诚为2500两;其后到了嘉庆十五(1810)十二月,更下令终止了嘉庆朝御窑厂的工作。因此现在市场上能看到的嘉庆官窑器很少。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花蝶纹象耳方胜瓶 清嘉庆 高33.5厘米
瓶似方胜而得名,颈部绘蕉叶纹,瓶体绘花蝶纹,肩部塑有对称的两个象耳,是“太平有象”之意。方胜是百代八宝之一,比作连续不断;两方胜相连,两角相叠,取其吉祥和永结同心之意。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八古祥纹盎 清嘉庆
盍的造型取自古代青铜器,器有斜直流柄,下承四柱形足,鼓腹上绘莲托八吉祥纹,流、柄、四足、颈部、器盖上画有缠枝灵芝,圆弧形器盖上有瓜蒂形纽。底书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体印章款清代道光青花
  道光朝的青花比嘉庆青花瓷又差了一截,早期和嘉庆朝的差不太多,有一部分稍精细一点。道光瓷的总特点是器型粗笨,青花颜色部分淡雅,部分深蓝,呈色较稳定,浮在釉面上。淡描勾莲纹饰比较常见,线条纤细浅淡。瓶、罐等大器上多加"喜"字,而盘、碗,水仙盆等一般无"喜"字。常见纹饰还有缠枝莲、鸳鸯荷莲、菊花、石榴、佛手、三果、石兰、山水风景、婴戏、仕女、八仙、云龙、夔凤、花鸟、鱼藻、博古、八宝、瓜蝶等。
  道光青花瓷胎子细密坚致,大件器物胎子厚重,小件盘、碗有的比较薄细,釉子较肥呈粉白色,而大件器物白中泛青,釉面呈微波起伏状,有的是“荞麦地”。道光间还出现 "冬瓜罐",形状像冬瓜,有的带盖。另外还有花口盘、羔碗、温锅、笔筒、墩式碗、将军罐,赏瓶、盆、洗、灯笼尊、玉壶春瓶、梅瓶、锥把瓶、烛台、鱼缸、花觚等。道光时的盘、碗和雍正时的一样,口面比较大。绣墩从道光开始较前代矮、拌,墩面平,有的下凹;墩面中心部位和捉手部镂空钱纹或联钱纹;鼓钉小而密,直到清末都是如此。一般器物的造型都比较笨拙。
  道光青花官窑款一般为六字三行篆书,笔道细而有力,写得很规矩。这时很盛行"堂名款",最著名的是 "慎德堂制"、"退思堂制"款。"慎德堂"是道光皇帝本人的堂名号,款字用侧锋写出,很规矩。"退思堂"款写法和"慎德堂"一样,也应是官窑瓷。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开光花卉纹茶壶 清道光 高17厘米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盖顶及肩部绘如意纹边饰,腔部绘莲瓣纹,通体绘宝相花,两侧海棠形开光,内绘牡丹花卉图。画工细腻,色彩淡雅,是道光官窑青花瓷的典型器。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莲三元尊 (一对) 清道光 高26星米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仿古代青铜器造型,广口外撇,缩颈长圆腹内收,圈足,肩腹部两边饰兽面耳。胎质略厚,釉面光润洁白。缠枝花卉为主题纹饰,以弦纹分为两层,颈、足绘蕉叶莲瓣纹,口、胫画海水波涛,纹饰柔细,青花色泽深蓝,造型规整,是道光官窑中的精细之作。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莲赏瓶 清道光 36.5x24厘米
估价:rmib5o000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撇口,长颈,球形腹,圈足。口沿下饰海涛纹及知意云纹,颈下部饰蕉叶纹,颈肩部饰回纹,肩腹部如意纹下饰3道青花,圈浅,胫部饰仰莲纹,肩部及外足墙饰缠枝花开。青花发色纯正,白釉较薄。咸丰,同治青花
  
  咸丰朝青花瓷器颜色深沉稳定,有的略艳,有的黑灰,没有层次,细看像浮在釉面上。常见纹饰有缠枝莲、松竹梅三友、八宝、云龙、夔凤、八卦、寿星、仕女、婴戏(这时的人物鼻子都高直有钩)、鸳鸯莲花、石榴、兰草、博古、"喜"字勾莲等。咸丰朝瓷器小件的胎子轻薄,稍粗松,大件瓷胎厚重、粗松;釉面粉白或泛青,基本都是稀薄的波浪釉。咸丰瓷主要器型有玉壶春瓶、赏瓶、大或小双耳瓶、方瓶、葫芦瓶、炉、渣斗、觚、盖碗、杯、盘、碗、罐、缸等;民窑常见的有瓶、罐、茶壶、譬具、花盆、四节盒、香炉、各式瓶、印盒、皂盒等。修胎不精细,口沿较厚,其余地方薄厚不匀。咸丰青花瓷官窑款以楷书为主,字体柔秀精细,一般没有圈或框。民窑瓷楷书及篆书款都有,篆书多图章式印款,有的很草率,甚至笔画不全。
  同治的青花瓷有的色泽清丽,有的色深发黑,都比较稳定,青花亦都飘浮在釉面上,没有往下沉的感觉。这时常见的纹饰除传统的龙凤、云鹤、夔凤、缠枝花卉、荷池鸳鸯、八仙、婴戏、仕女、山水、博古外,还有很多吉祥寓意的内容,如五谷丰登、状元及第、寿山福海、麒麟送子、万寿无疆、年年有余等。同治青花瓷胎子粗松,釉面不平整,署 "体和殿" 款的瓷器做工较精致,胎子坚密,釉面均匀,代表了同治时的最高制作水平,应属官窑范畴。同治瓷常见器型有盘、高足盘、碗、缸、玉壶春瓶、罐、赏瓶、花盆等。民窑还有皂盒、油盒、四节盒、壁瓶、大瓶、文房用具等。同治青花官窑瓷器的款识多楷书,六宇两行款,写得工整请秀,但不规矩。四宇两行款写得大而腮,字迹都比较拙。?quot;体和殿"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用瓷,款识写得方正严谨。民窑瓷器篆书图章款较多,宇迹很草。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莲纹盘 (一对) 清咸丰 15.5x3厘米
"大清咸丰年制"青花楷书款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 清咸丰 直径29厘禾
"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咸丰本朝。喇叭口,细颈鼓腹,外撇圈足。胎体轻薄,胎质细腻。器身自颈至底饰蕉叶纹、如意云纹、缠枝莲纹、莲瓣纹。主题纹饰为芭蕉竹石图,图中山石画法已不同于康熙朝的"披麻皴"或"斧劈皴"手法,层次感不强。青花发色纯正,色泽鲜艳,画工流畅,制作精细,为咸丰官窑罕见的精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 清同治 高30厘米
"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同治本朝。撇口束颈,垂腹圈足。全器自上而下分绘蕉叶纹、缠枝卷草纹、如意云头纹、竹石芭蕉纹、莲瓣纹与莲花边饰等6层纹样,层次清晰,绘画精致。光绪,宣统青花
   
  光绪朝青花瓷颜色既有黑褐色也有淡蓝闪灰色的,仿康熙青花颜色浓艳,但纹饰没有层次。光绪民窑青花瓷中开始出现"洋蓝"色,蓝中闪紫红,非常扎眼,青花飘在釉面之上。常见纹饰有龙凤、云鹤、花卉、花鸟、花果、狮球、八仙、八宝、博古、山水、人物、百鹿等。光绪青花瓷胎子厚重笨拙,比同治时的坚致,有的比较细密。釉面粗松稀薄,白中泛青,有的很白。常见有赏瓶、龙缸、玉壶春瓶、绣墩、灯笼尊、茶壶、蒜头瓶、天球瓶、贯耳瓶、餐具、盖罐等,造型比较规整。民窑瓷器较粗糙,大器很多,如大瓶、大罐等。
  光绪青花官窑瓷器的款识多用楷书,也有篆书的,宇体修长清秀。"大洁光绪年制"六字两行或三行,以及"光绪年制"四字款均有。民窑多不署款,有署 "丁未玉梅堂制"、"兴邑复古窑造"、"清华珍品"、"乐道堂主人制"、"燕赵悲歌之士、孔子后四十一癸卯制"、"嘉泰松轩"、"俭存斋"等款的。光绪仿康熙青花瓷较多,冰梅罐上的冰只平涂,并不画出冰碴;所仿的花觚、棒槌瓶、大罐等胎体均不够坚致,釉面稀薄不匀没坚硬感,胎釉结合也不紧密。纹饰虽艳,但没有层次,浮而不沉。光绪仿康熙浆胎青花瓷,手感轻飘,胎和釉均没有坚致细密感。
  宣统时的青花瓷色调浓艳明快,不晕散,所绘纹饰比较精细。常见纹饰有龙凤、团龙、镶凤、流云、牡丹、缠枝莲、八卦、云鹤、海水怪兽、松竹梅三友、荷莲、宝相花、八宝、八仙、博古、五谷丰登等。宣统青花瓷胎子极细极白,瓷化程度很高,胎轻体薄,非常匀称;釉面匀薄,颜色很白很亮,高度玻璃化。因是现代化生产,胎体很规整。主要器型有赏瓶、棒褪瓶、玉壶春瓶、盖罐、碗、盘、杯等。青花官窑的款都是楷书,一般六字两行,宇体清秀工整,笔画圆润有力。民窑器有年款的多为印章式红彩款,大部分无款的和光绪青花近似,不易区分。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花卉纹盖碗 (一对) 清光绪 直径10.5厘米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敞口,深腹,圈足。内绘青花缠枝莲纹,外壁饰青花花开纹及莲瓣纹,青花发色浓墨,绘画严谨细致。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尊 清光绪 高48·7厘米
撇口缩颈,肩外撇,圆腹,圈足,颈两侧饰贯耳,因此有人称之为贯耳尊:因其形似盖碗,亦有称之为盖碗尊的。主题纹饰缠枝莲托八宝,亦称八吉祥。边饰为海水莲瓣,两耳青花地白竹。纹饰纤细繁密,青花深蓝稳定,是光绪时期的代表作。
此主题相关图片

青花缠枝花卉赏瓶 清宣统 高39.2厘米
长颈,球腹,白釉底,书"大清宣统年制"楷书款。此类瓶最早被称为"玉堂春瓶",始烧于清代雍正朝。因是帝王用于赏赐的制器,故又名"赏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