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西与曼城录像:专家认为:双墩刻符或是汉字源头之一-蚌埠,双墩刻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04:46
专家认为:双墩刻符或是汉字源头之一
《蚌埠双墩遗址发掘报告》学术座谈会昨举行
【字号大中小】  2008年04月16日09时35分   来源: 安徽商报
经过两年多的整理和编写,学术界期待已久的《蚌埠双墩遗址发掘报告》终于出版发行。昨天,省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专著学术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距今约7300年的双墩文化,不仅将我省历史提前了2000多年,而且这个目前我省及淮河中游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上出土的600多件刻画符号,很可能是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

目前我国出土最形象的新石器时代陶塑人面像
几百平方米的凹沟内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双墩遗址发掘领队,《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主编阚绪杭教授介绍,位于蚌埠市淮上区双墩村境内的双墩遗址,是1985年蚌埠市博物馆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遗址坐落在双墩村北侧的一个台地上,中心面积约12000平方米。1986年秋蚌埠市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1年春和1992年秋为配合国家重点科研课题“苏鲁豫皖先秦考古”进行了两次发掘,三次共发掘总面积约375平方米。
阚教授告诉记者,双墩遗址的三次发掘均位于遗址东南边的一条凹沟里,沟内的文化遗物为移动性废弃堆积,是当时的人们向沟内倾倒废弃物而形成的。不到400平方米的面积内,不光出土了大量的陶片、残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和大量的红烧土块,而且出土了丰富的螺蚌壳和动物骨骼等文化遗物,其中一些陶片上还刻画着大量刻画符号。
双墩文化距今约7300年
“双墩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的年代特征与碳14年代测定数据基本吻合,距今约7300年左右,这不仅是目前我省和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而且它的确立将安徽历史提前了2000多年。”阚教授告诉记者,以前的安徽历史是以早前的考古发现中的龙山文化作为实物依据的,龙山文化距今只有4000多年。而我省的新石器遗址发掘直到上世纪70~80年代才有突破性进展,此后我们发现的薛家岗文化、凌家滩遗址及侯家寨遗址都在4000年~6000年之间,而蚌埠双墩遗址更是上升到7300年前。尤其是“双墩文化”的确立,将安徽历史上溯到7300年前。
“一个文化现象的确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器物群。其次是平面上必须要有一定的范围。再次,纵向上这里的文化必须有发生、发展和融合的一个过程。但这些条件,双墩遗址不仅一一具备,而且特征明显。”阚教授说。
双墩文化时期可能流行纹面习俗
阚教授告诉记者,在出土的大量遗物中主要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的螺蚌壳等,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又有大批的刻画符号和泥塑艺术品等。
在出土的大量陶器中,以红褐色夹蚌末陶为主,次为外红衣内黑色夹碳陶,少量夹碳黑陶和夹云母末的灰陶等。其中陶器中的炊器最具代表性。阚教授说,这里炊具以陶釜为主,釜有罐形和钵形,既不同于南方的腰沿釜,又不同于北方的尖底釜。而且支架极其独特,其中一仿男性生殖器制作的支架,十分罕见。这种支架在距离双墩遗址仅60公里的侯家寨也有发现。阚教授说:“虽然之前其他文化遗存中,已经发现过专门用于信仰崇拜的男性生殖器形崇拜物,但像双墩这种用于生活用具支架的还是首次发现,这应该也是双墩人对生殖崇拜的体现。”
另外,在双墩遗址发掘出土的艺术品中,主要有泥塑人面像和陶猪等。其中一件纹面泥塑人头像,采用捏制、堆贴加刻画的方法,将一个渗透着稚嫩气息的纹面孩童的形象完美地展现出来。这个孩童不仅双目炯炯有神,而且两颊各戳印着5个排列整齐的小圆窝,额头上刻画重圆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阚教授说:“这件艺术品的出现,说明在双墩文化时期,这里有可能流行着纹面的习俗。”

600多个刻画符号应是汉字重要源头之一
另外在双墩遗址中最让考古学家吃惊的还有双墩遗址发现630多件刻画符号。阚教授说,如此数量多、内涵丰富、结构复杂的刻画符号,不仅是目前国内外文化遗存中十分罕见的,而且这些符号大都刻画在器底部位,内容相当广泛。除了日月、山川、动植物、房屋等写实类,也有狩猎、捕鱼、网鸟、种植、养蚕、编织、饲养家畜等生产与生活类,反映内容涉及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广泛的内涵。
这些符号结构上,可分为单体、复体和组合体,特别是不少符号反复出现,使用频率较高,具有明显的记事性质和一定的表意功能及可解释性。阚教授说:“双墩的刻画符号与西安半坡、秭归柳林溪、青海柳湾以及大汶口、良渚等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刻画符号相比,具有明显自身特征。这类刻画符号在定远侯家寨遗址也有发现,表明它是一定地域范围氏族群落之间表达特定含义的记录符号。”
昨天,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这些刻画符号被学术届专家认为是中国汉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它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字的起源都有重要意义。”
双墩人造锯比鲁班早了四五千年
锯子传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发明的。但此次考古人员在双墩遗址中却发现,早在7000年前双墩人就已经开始使用蚌锯锯割东西了。
阚教授告诉记者,他们发现的这个锯子,长约几公分,不仅有一排磨制齐整的锯齿,而且还有锯柄。整个锯子由宽大的蚌壳制作而成,不光造型别致,做工也非常考究。也就是说早在7000多年前的双墩人已经开始使用锯子了。阚教授说:“这样看来,蚌埠双墩人创造的锯子比传说中鲁班造锯至少早了四五千年。”(钱颖、王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