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亩仪软件下载:建国六十年教师形象“变形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9:52:11
教育频道
灯塔:50年代的教师
夜壶:6-70年代教师
蜡烛:80年代的教师
弄潮儿:90年代的教师
妖魔:21世纪教师

分享到微博与个人空间
按照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的见解,人们往往使用三类语言讨论教育问题,即定义性陈述、口号性陈述与隐喻性陈述。对于学校教育活动积极参与者的教师,人们同样以隐喻的方式给与了他们极大的关注。“教师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是其中较为著名和典型的陈述。但最近,教师也变成了“叫兽”、变成了“老板”,变成“砖家”。这些隐喻性陈述背后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含义,专题将对此作一番剖析。【网友留言】

五十年代的老师有如灯塔 给一方水土带来了亮光
建国初期的中国经济状况还是极其匮乏的,很多老师每个月只赚几块钱的薪水,福建师大附中退休教师李昭猷说,当初攒了一整年的钱,只够春节回家探亲一次的花费。即使艰辛,他们的内心依然丰富,仅仅一个印着“育人光荣”的破铁通,便是全部的精神寄托。就是这些穷困潦倒却满腹学问的建国初期的第一批教师,培养出来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详细】


对于学术的钻研精神十分普遍

尽管条件简陋 但授课依然不间断
物质匮乏期 内心却极其充实
那时各方面条件都不好,学校没房子住,梁婉娜老师就和另一位老师挤进图书馆空置的小房间。每月28元工资,伙食费就要8块钱。从工作到退休,梁老师一直平平淡淡地做着本职工作,经历过地位卑微的时期,经历过文革读书无用论的年代,又遇到第一个教师节,老师的地位终于得到认可,也赢得了尊重。【详细】
省吃俭用一年只够探亲 却鼓励学生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李昭猷老师当年的月工资是54元。“省吃俭用一整年,只够回家探亲一趟,钱都给铁路部门缴路费了。”1977年恢复高考,不少资质聪颖的学生找李老师帮忙辅导功课,韩秀云(现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就是其中一位。李老师说,即使在最艰苦的岁月里,他也不断鼓励学生多读书,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详细】
与毛泽东主席共进晚餐是莫大的荣誉
上世纪50年代初,溧阳出了位全国闻名的模范教师,她叫史瑞芬。史老师依靠群众坚持灾区教育和积极办好冬学的事迹令人敬佩,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的称号。1951年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上,史老师与毛主席同桌共进晚餐。席间,毛主席亲切地对史瑞芬说:“我是从报纸上知道你的,你辛苦了!”【详细】
新中国教师节简介
中国教师节:每年9月10日
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详细】
世界教师节:每年10月5日
为纪念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颁《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将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节。【详细】
参与调查
1.您认为优秀教师的必要素质是?
专业过硬,博学多才
教学能力强,治学严谨
关心学生,爱生如子
爱岗敬业,认真负责
为人正直,善于沟通
2.您最不能接受教师哪些行为?
厚此薄彼,有失公平
索贿收礼,推销资料
语言粗俗,动手体罚
照本宣科,味同嚼蜡
不务正业,课外家教
衣冠禽兽,内心低俗


六七十年代的老师臭得像夜壶 恨不得每人啐它一口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文革”之风狂起,臭老九其名远扬。全国各地造反派大做文章,一大批知识分子日夜遭殃,有的甚至命丧黄泉……“在那个时代,好事从来轮不到你,坏事却首当其冲地撞向你,从来总是低人一等、抬不起头做人,连找个对象都是那么的困难。”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徐泽强老先生用这句话总结了60年代做教师的那段生活。【详细】


很多知识分子被“批斗”

老师们遭到了非人的对待
季羡林:六十年代我背着沉重的“原罪”十字架
季老说:“我被抄家,被批斗,被打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躺在地上站不起来。那段时间见了人,我是口欲张而嗫嚅,足欲行而趑趄。我几乎成了行尸走肉,那段历史将我‘异化’为‘非人’。我做了40多年的梦,我怀拥‘原罪感’40多年。然而我也“顿悟”:一个人忍受挨打折磨的能力,是没有极限的。”【详细】
六十年代:“臭老九”老婆都找不着
提起六十年代的从教生涯,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徐泽强老先生那双仍旧闪烁着光芒的黑眸顿时显露出淡淡的哀伤。徐老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教师们的社会地位很低下。徐老有位同事,在追求一位卖土特产的营业员时就遭到这样的辱骂:“我宁可嫁鸡嫁狗,也不会嫁给一个满口粉笔灰的臭老九……”【详细】
七十年代:我常被贴大字报 大会小会上被点名批评
广西医科大学教授蒙子卿回忆七十年代的教师生涯:“由于过于钻研究,不太热衷政治,我成了当时医学院走“白专”道路的典型之一,常被贴大字报,大会小会上被点名批评。当时我才28岁,压力很大,也很不服气。不过,批完评完,我还是照样上课和科研。多年来,桃李满天下,科研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详细】
六、七十年代的教育大环境

六七十年代的教育乌托邦
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
在“智育至上”的氛围中,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而分数是由考试产生的,考试于是成为“万恶之源”。毛泽东作过许多著名的批示,对考试和分数深恶痛绝。1958年的“教育革命”放宽了对工农子弟进入大学的限制。【详细】
分数线:工农兵的封锁线
“过去,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下,高校在招生中,大搞‘分数挂帅’,鼓吹‘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是对劳动人民实行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工农兵一针见血地说:‘分数线,分数线,工农兵的封锁线’。”【详细】
70年代初高等教育奄奄一息
20世纪70年代初,当高等教育奄奄一息之时,中小学教育却得到了大发展。从统计数字看,1976年,全国小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了29.1%;中学更是加速度发展,1976年全国中学生数是1965年的6.25倍。【详细】

八十年代的教师完成了从“臭老九”到蜡烛 乃至民族英雄的蜕变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从那时起,很多老教师突然感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人”了,而且是一个“高尚的人了”。春蚕、蜡烛再度被人们记起,奉献、付出重新成为主流。那个时代把一批人从社会底层救起,让他们完成由“臭老九”到英雄的蜕变,那时的老师也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详细】


教师职业在人们心中是神圣的

老师被比喻为园丁 承载着希望
第一个教师节之后:教师地位“步步高”
“从过教师节以来,哪一年我都没有落下过,但是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个教师节。”有三十多年教龄的郑州教师孙凤梅说。1985年9月10日,孙凤梅第一次荣获“金水区优秀教师”称号,在河南省人民会堂领奖。“虽然当时只有一本证书,但是那种自豪感,现在都难忘。”孙凤梅说自己至今保存着那份荣誉证书。【详细】
八十年代初:当人民教师是件自己自豪别人羡慕的事
社会上尊师重教的风气渐渐形成,当上一名人民教师是件自己自豪别人羡慕的事。许多有志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纷纷投身到教师行列。1985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成立。教育界欢呼雀跃,社会对教师更是刮目相看,教师不但政治地位上升了,经济上也令人艳羡了。不是因为收入高,而是因为收入稳定。【详细】
八十年代:教师条件比70年代之前的教师有所好转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邱雷凭着自己的体操功底进入了师范大专班,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名体育老师,在南宁一所中学任教。在她的印象里,八十年代的教师条件比七十年代之前的教师有所好转了,刚参加工作那会儿,领的是40多元钱的工资,算是中等的档次,跟其他行业比起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详细】
八十年代教师的生存状况

银幕上的年轻女教师形象
师范吃香 教师成热门“铁饭碗”
以前,学生毕业了都会去一线工作,无论从自身利益考虑还是社会的认知度方面,都没人愿意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现在的毕业生都愿意留校工作,在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压力下,青年人更多地把天平倾向这个“铁饭碗”。【详细】
乡村教师是一根两头点的蜡烛
当时很多农村的学校就是一间破房子,里面三四个学生,老师一般都是背着自己的孩子在教其他的学生。所有代课老师毕生的愿望就是能转成公办老师。乡村老师们的工资长期被拖欠,积劳成疾无法看病,更无暇照顾家人。【详细】
以歌颂教师的影视作品大量出现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一生令我们尊敬和感动,银屏上的教师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因为真实表现了教师的生活和胸怀,同样也令人难以忘怀。【详细】

九十年代的老师们耐不住寂寞 纷纷辞职“下海”
九十年代的老师一方面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一方面又面对经济大浪潮的种种诱惑,在经济浪潮与教育观念的夹缝中发展。自从恢复高考以后,老师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因此许多人都认为当老师不仅受人尊敬,而且工作稳定、收入正常。但同时,许多下海经商的人,在离开学校之后功成名就,收入远高于老师,使一些老师耐不住寂寞,纷纷辞职“下海”。【详细】


知识精英冯仑下海经商

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
知识精英冯仑的下海之路:从“被决定”到主动选择
冯仑说:“原本我的人生和职业规划很简单,‘学者幕僚化、幕僚官僚化’,我以为就朝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然而1989年以后,所有的事情都变了,我的人生也‘被变革’。一辆车正往前开,突然一个急刹车,有人说车上人太多,都给踹下去,我就这样被赶下车了。我其实是在被决定的过程中做了选择。”【详细】
对话王志纲:九十年代下海潮让传统知识分子面目全非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可以说九十年代让传统知识分子面目全非。九十年代,传统价值体系彻底受到冲击,不管是怀抱治国理想,还是为生计所迫,甚至是受到诱惑,人人都走向市场这个风云莫测的海洋中。原有的传统式的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形象等全被打破,所有人都要靠真实的生命能量去搏斗。”【详细】
俞敏洪:一个“下海”教师的17年
俞敏洪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是名木匠,母亲则是当地生产队的妇女队长。1980年,俞敏洪在经历三次高考后终于被北京大学录取,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他辞职后与友人创办新东方。经过多年发展,新东方已成为大陆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育集团,也是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详细】
九十年代教师的生存状况

文人下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标志着教师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此后,相继颁布《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地位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详细】
90年代初: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994年,教师节进入了他的第十个年头。那一年的教师节永远让我忘不了的一件事情是: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演唱了那首著名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那时的老师很幸福,工资虽然很低,但是能买到快乐。【详细】
知识分子引发第二次下海经商潮
每一代人自有其命运和遭遇,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其主旋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大批官员和知识分子投身私营工商界,发生了继1980年代后的第二次下海经商潮。【详细】

新世纪逐渐妖魔化的教师 走下神坛幻化出各种形态
老师打人,老师罚跪,老师针刺学生……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字眼让老师成了十恶不赦的“大魔头”。当“教师”一词不再被光环所围绕,当网友在网上建“老师都去死”组,“教师”这个词儿全然被“妖魔化”了。老师不是圣人,但也不应该被妖魔化。教师节到了,他们需要一份“理解”。【详细】
教授变成了“叫兽”

丽江古城,北大教授秦某和当地高中生小丽邂逅,当晚就开房成为情人,两人年龄相差26岁。因秦某承诺帮她找学校上北大,小丽义无反顾地跟他好了两年,终究却未能圆大学梦。【详细】
导师变成“老板”

工作时间远超8小时,每月只有400元“工资”;难以和导师平等对话,长期无所收获;除了退学,没有“跳槽”机会……学生们说,给导师打工远不如给公司打工。【详细】
老师变身“武师”

“考英语时,一名学习好的同学给我扔了纸团,出于害怕就没捡。第二天何老师问我为啥不捡,我照实回答后,何老师揪住我的头发,从教室前面拖到后面,我头上两撮头发被揪掉了。”【详细】
老师变成“魔术师”

2008年初,西安交通大学杨绍侃等6名退休老教授对长江学者李连生学术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进行实名举报。在众多事实面前,李连生被解除教师聘用合同。【详细】
他们是老师,更是“爹娘”

十年前,她师范毕业后决定到乡下办学校免费教留守儿童。如今,她的希望小学已经有523名学生。她既是校长,也是老师,但她更多的是扮演着留守儿童的妈妈角色。【详细】
是师友,亦是恋人

虽然相差了整整54岁,可在翁帆的眼中,杨振宁教授精神矍铄,说话、行动、思维都很快,除了年纪大一点之外,他具备了男人所有的魅力。丘比特的箭射得她无路可逃,惟有甜蜜地投降。【详细】
相关专题
回顾2010年教师节

2010年教师节这天,不能言尽我们对老师的恩情,只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提醒所有人,没有老师的付出,我们依然生活在“黑暗”中。向全天下的老师致敬,给他们道声辛苦!【详细】
学生威胁老师

某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教师收到手机短信:“我要你把六十分到七十五分这档的学生的分数提到九十,实习成绩优秀。否则我绝对会报复你或你儿子的。”学生威胁老师谁之殇?【详细】
教师绩效工资

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职员工实施绩效工资。但绩效工资的筹资任务,主要由基层财政来完成。这给教师最大的影响就是,在绩效工资时代,可能遭遇工资“不升反降”的困境。【详细】

上述五个时代的隐喻不仅生动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教师形象,而且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条教师形象变迁的清晰轨迹。如果单单停留在语词层面上,也许我们的分析有牵强附会的地方,但如果深入到话语和语用的层面上,们就会看到这些隐喻实际上已经影响了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和教师自身的工作实践,迫使我们对 “师的形象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教师的作用究竟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联想、反思与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