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格兰迪酒店带沙吗:佛陀对在家居士的要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12:53

在家居士,如果要想得到现世安乐,要做到四点: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居士不是出家人,必要创造生产社会资源、努力赚取生活资本。所以基本的工巧技能,一定要掌握。或者学文、或者学工、或者学理。掌握了职业技能,将来才能养活自己、护持三宝。联系到当今社会,很多父母自己信佛,孩子受到影响,不好好学习,整日想着出家、修行。这就很糟糕,如果孩子将来没有出家的缘分,又无一技之长,那是很辛苦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赚钱要合法,当然更好是也符合道德操守。然后对于财产,要懂得积蓄,不能做月光族。要尊重自己的劳动所得,不要乱花钱。如果要引申,可以理解为惜福。

     所谓善友为依,如果自身就足够上劲,那么周围一定也能认识许多上进的朋友。通过这些好朋友的帮助和促进,激励自己更好得生活,并且不会堕落到颓废的状态。这也是四正勤的助缘。

     会赚钱,还要会花钱。佛陀在这里,只是开示如何把生活过好,所以并没有说大家要把钱都拿出来做布施。也没有鼓励大家贴金、造庙、塑像、带排位、放生、共修。因为布施功德,主要还是体现在后世安乐的需要——福报培养。就现世安乐而言,还是要把自己的钱财安排好,量入付出,这本身就鼓励理性消费。佛陀曾开示,如何花钱,如《善生经》中广说。如果一味贪享五欲,毫无厌足。那就是完全忽略将来的生活,这可不是有智慧的表现。

     说完世间安乐,佛陀继续开始出世间安乐。同样也是四点。一是信具足,二是戒具足,三是施具足,四是慧具足。

     首先当有正信。要具足正见,然后一心皈依。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妄自菲薄。在见道之前,信都不是具足。当然,站在佛教的立场,我们一般还是说,要皈信佛、法、僧三宝。

     关于戒律,同样也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犯戒禁取。居士,守足五戒,那就足够了。若多,也是一天一夜八戒。在多就不是普通居士身份所适合的了。受什么戒,持什么戒,一定不要自己想当然。做得多错得多。所以做到五戒就可以说是戒具足。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有了一定的物力、财力,那就要有规划得适当去做布施。作为福报的培养。当然,为了避免被习气俘虏,我们要平等施,亲手施。要产生对施舍的喜悦,那是很重要的。

     最后要有智慧,不然什么都是白搭。要知道什么是佛法?佛法为什么好?真的适合我吗?这很重要,因为正见决定了正道。没有正确的方向,一切努力都是打水漂。

     所以居士学佛,一定不要舍弃物质生活。现今很多在家人,过分执着不符合身份的行为,导致与常人殊异,工作懈怠,生意放弃,家庭不睦,夫妻冷漠,儿女不顾。这可不是佛陀所赞许的。每个佛弟子,对外都是佛教的名片,自己的偏极,会让大家误会佛教。这是很有害处的。

     大乘佛教讲究五明,对于出家人而言,认真办道是正务。对于在家人而言,把生活过好才是正务。一定要学一点技术,不要说红尘苦短,没时间学习和赚钱。那是痴愚。吃着娑婆的饭,却投资到极乐去。所以不管做什么,钱一定要赚,因为生活安定,才能安心办道,才能滋养色身,才能布施和供养。当然赚钱,最好是通过正当途径,或者打工、或者买卖。如果投机,那就风险太大了。而且投机多是博弈行为,会导致心的波折,与安乐相违。可以适当做些投资,但是不要整天牵肠挂肚的就好。

     真正的佛教,就是要了解真相——一切受是苦,一切法无我,一切心无常,一切身不净。可是很多人并不那么想,企图得到常乐我净的保票。于是就要逃,去那寿命无量,没有恶道,处处和谐,吃用不愁的地方。必须承认,这些条件很优厚,作为常人肯定会动心。不过佛陀会让大家去红尘五欲,烦恼火宅里待着么?这里省略数十字,然后回答:和谐和谐。

     佛陀对居士的态度,就是好好生活、尽力布施。在将来有了缘分,那就出家学道。我们在佛陀的经典里发现,佛陀极少对在家人说出世间法。那就说明了不同身份做不同事情的重要性。首先接触佛法,如果真的上道了,那就不要在家继续闷着了,直接出家就好。如果听闻佛法过后,还是觉得红尘“堪能忍受”,那就好好当个在家人。不要越位去做非分之想。
 本文来自: 普陀山觉海莲舟佛教网[www.ptsfjw.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tsfjw.com/hcy/show.asp?id=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