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是什么意思啊: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与期盼浅谈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9:23:19

在现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而确立了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素质教育计划也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落实。国家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为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提拱了可靠的资金支持;国家教育改革举措的出台,为调和教育事业中的供求矛盾和教学冲突起了关键性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深入人心,人才战略的提出在全社会更是掀起了一股重视教育的热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渐强盛,就业机会成倍增加。这一切的进步都为全面教育举措的实施喊出了促进的号角。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素质教育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就是从我们这些基层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对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遇到的困惑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总结和探讨。下面,我结合我们团风县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向各位谈一谈我对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期盼。我的发言可能不十分具有代表性,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正。

一、对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

1、素质教育定位尚不明确

“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意志等。现在“素质”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形成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基本品质。而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目前,很多人是根据《纲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提法,来定义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或“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这个定义只表达了良好的主观愿望,因而是一种主观定义。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搞的教育不是在“提高全民族素质”或“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所以这样主观定义本身无法取得必要的规范性。既然素质可以做多样或任意理解,那么从理论上讲,就没什么教育行为或教育现象不可以归入素质教育的各下。因此,当素质教育主张内涵模糊的时候,也必然导致所指混乱。“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个性教育”之类,统统归于素质教育,就是所指混乱的表现。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要任务。

2、素质教育认识尚未形成

现在社会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尚未普遍形成,那么怎样才是实施素质教育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尽管近年来,各地素质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但从目前来看,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误区:认为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教育、就只是要学生会做人的强调教育、是没有负担的教育、是无需教师的教育、是取消考试的教育、是提倡自由发展无须管教的教育、是不注重尖子生培养的教育、是课外活动的教育、是不看升学率的教育、是权宜之计式临时任务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等于知识传授教育和能力培养教育,但知识结构优化、能力结构完备,却是成为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换言之,正确处理好知识学、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融为一体,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所在。

3、素质教育推进尚有差别

目前,素质教育推进的差别巨大,一些制约素质教育推进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一是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和现实差别不断扩大。城区学校在师资配备、教育教学设施方面都占有优势,教育的投入大部分用于一些城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