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的体验迅雷在线: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之一)-免费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23:51:35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的。本组教学开始,就以谚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然后,连续五篇课文,都是有关科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每篇文章都引人入胜,都能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本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规律,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又要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一)《识字8》

1、教材简介:

月初月亮弯弯,月中月亮圆圆(农历);太阳东升西落,北斗能辨南北;蜻蜓低飞有雨,大雁北飞天暖;秋雨过后天寒,天冷人们穿棉。身边处处有科学,这是本课给学生的启迪。本课由五句谚语组成,不仅形象地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天文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还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

本课虽为谚语,但韵文味道很浓,各句虽然意思独立,但从韵脚来看全文一气贯通,体现了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2、设计理念:

(1)、变“教本”为“文本”。教科书仅仅是众多文本之一,社会知识、生活经验、师生交流、教师和学生本人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从父母那里学、到同学那里学、到课外书中学,到大自然中学。

(2)、变“教学”为“学教”。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的调整,“以学定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两者都表明了学生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根本地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先去理解课文,当学生的“学”遇到阻碍时,教师再适时点拨、适时引导。

3、教学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好,有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发现的意识和愿望

4、教学重难点:识字和积累谚语

5、教学建议

(1)、 激趣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课题的引入很重要,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的话,那课堂上的效率也会提高。

(2)、朗读感悟

教学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如:①哪位小朋友知道早上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②谁能说说大雁排着队往南飞,说明天气要怎么样了?③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写太阳升起和大雁南飞的句子。接下来,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采用读读、想想、说说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感悟,理解课文。①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后给同桌说说自己读懂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③请学生提出不懂之处,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相机指导。

词语的理解。一些简单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行理解,较难的词语可作适当讲解。如,娥眉月:娥眉,细而弯的眉毛。本课是指弯弯的月亮。朝:早上。北斗:即北斗星。畔:边。

句子的理解,一些简单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简单了解其中的科学常识。如,月初的月儿弯弯,月中的月儿圆圆;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边,落下的地方是西边;北斗星在北边,相反的是南边。

指导朗读时,不仅要指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读出韵文的韵味,体会其韵律美。比如,朗读时可以让学生从每句韵文的最后一个字中找到韵母相同的字(圆、南、畔、前、暖、寒、棉),然后再让学生读读课文,体会韵文的特点是押韵,就是这些韵母相同的字在起作用。

(二)《棉花姑娘》 

1、课文分析: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故事。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益虫,什么是害虫,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这些益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等一些科学常识,文章将科学常识寓于生动形象的童话世界。语言以对话为主,生动有趣,相信学生一定喜欢,教学时应该充分把握童话的幻想本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想方设法设计教学环节与学生一起进入童话情境,主动体验童话世界,对作品进行丰富与补充,创造性地“重建”艺术形象。在识字上,本课识字量不大,而且“姑、娘、蚜”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学生字,写字时,引导学生特别要注意“雨”字头的变化,千万防止写成“雨”。在知识理解上,学生对蚜虫等昆虫缺少观察和了解,因此,教师也应设计教学环节加以启发引导。

2、教学内容:

(1)、在课文导入方面

①揭题导入:

(出示棉花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师板书课题)。对,它就是我们课文中的主人公!   

棉花是一种植物,它有什么用处同学们知道吗?(生答:棉衣、纺纱、织布……)对,棉花对我们的用处可大啦,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亲切的叫她“棉花姑娘”。(指板书)从课题看,课文是讲谁的什么事?(生答) 我们的好朋友棉花姑娘病了,这可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看课文。

(在课文导入中教师注意到让学生理解棉花的作用,知道她是人类的朋友,一开始就使学生产生对棉花的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朗读感悟

①转换角色,细读课文。

A、“你最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教师在评价时,不应局限于课文中的答案,只要学生的现象合理,符合逻辑,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在朗读中还要注意礼貌用语的朗读。

B、找到喜欢的角色,划出他们的对话,转换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让学生转换角色,融入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当学生在朗读这些对话时,教师要利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你真是一只有礼貌的燕子;好漂亮的七星瓢虫呀;啄木鸟,现在我知道你会捉树干里的害虫,谢谢你;青蛙,你会捉田里的害虫,真了不起……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做一做头饰,在课堂上戴起来读课文。

C、讨论什么是益鸟、什么是益虫,以及它们是什么样的,是怎么捉虫的。讨论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点滴知识积累应给予高度评价,并适时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到书中、大自然中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并可以在班中设立益虫、益鸟角,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将认识事物同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②共同表演,走进童话世界。

A、你想表演谁,怎样表演,交流交流,演一演。

B、选拔小组在全班面前表演,并适度地评一评。

(3)、复述或创编故事。

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能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也只能捉田地里的害虫,他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故事情节简单,语言表达以对话为主,很适合学生复述,如果知道了更多的益鸟和益虫,有能力的学生完全可以创编故事。

3、认字、写字

(1)、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较少,教师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通过自学学会。首先,教师不布置认字要求,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遇到困难可以请教拼音、同桌、好朋友、老师,甚至自己猜一猜等。在保证适当的自学时间后,学生对照生字,在课文中圈一圈。一边圈,一边读,一边组词,然后同桌找好朋友打乱生字顺序,互相教一教,互相考一考,最后,生字全部认识的学生来到识字大王角(可以是黑板前,也可以是某一角落),再互相考一考,考对了,挂上教师牌(在卡片上写上教师两字,别在胸前,也可以写上识字大王或其他),走到需要帮助的同学那儿当小老师。

(2)、全班交流识字经验,并赛一赛。首先让学生谈一谈对这课生字的印象,如音难、形难的,交流巧妙的认字方法,然后全班赛读。

(3)、本课要求写的字有6个,其中4个上下结构,2个左右结构。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组字,找一找特点:“星、只”上小下大,“需、常”上大下小,“请”左窄右宽,“就”左右大致相等。其次,需要注意“雪”中“雨”字头的书写变化。

识字和写字虽然较为枯燥,学生容易马虎了事,但是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要想方设法,比如,相信学生,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学习,不管他的方法有多幼稚,只要达到目的,就要鼓励、赞赏。又比如,抓住学生好胜心,竞争心、进取心,采用各种赛读、争当小老师的方式,提高识字效率。       

(三)、《地球爷爷的手》

1、教材简介 

本课以童话的形式,通过桃子落地的小事情,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知道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 

3、教学建议 

本课和前一课体裁一致,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 

(1)、识字写字 

“摘”是翘舌音;“ 俩 ( liǎ ) ”应读liǎ,不能读liǎng;“且”字读第三声,里边是两横。这些都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 

本课要写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球、玩、跳、桃、树”应该写得左窄右宽,“刚”字应写得左宽右窄。“球、玩”二字,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王”与王字旁的异同,“跳、桃”二字结构一样,字形相近,可以结合起来指导书写,“足”的捺变提,“木”字的捺变点,“兆”字的笔顺及笔画“竖撇”,都要仔细指导。“兆”的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2)、朗读感悟 

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和事物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感受,并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在关于阅读教学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时可用以下步骤:

1、(课件出示)我会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同学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2、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评价、指导,重点指导请求语气的句子。

(1)练习读好小猴子的话。(①欢快——第二自然段;②请求而且有礼貌——第四自然段;③奇怪——第八自然段) 

(2)练习读好小兔的话。(①有礼貌——第六自然段;②奇怪——第九自然段) 

(3)练习读好猴爸爸的话。(慈祥、和蔼——第七自然段) 

(4)表演性朗读地球爷爷的话。(声音缓慢、粗壮有力) 

3、.表演性朗读比赛。分角色朗读等。

(四)、《兰兰过桥》

1、教材简说

几乎人人都见过桥,也走过桥。我们平时见到的桥都是架在江河湖海之上的,但是兰兰跟爷爷一起却看到了两座不一样的桥-----潜水桥和塑料桥。整篇课文篇幅较长,共有十个自然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介绍的是兰兰和爷爷过潜水桥,第五至第九自然段介绍的是兰兰和爷爷过塑料桥,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这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这篇科幻故事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好好学习,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造福于人类。

2、教学建议

(1)、识字写字

①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字的愿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识字教学环节中应发挥学生学习生字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重、难点。在学习生字中,由于学生识字量不同,重难点也不一样,所以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忆。

教师在学生学习生字时应提醒学生注意,“程、砖”是翘舌音,“梁、砖、架、划、巧”是三拼音,“薄”是个多音字,在本课中读“báo”。

在认识字型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课本生字建立联系,做到既学习生字,又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如,“转—砖”、“彩—采”、“等—特”、“被—波”。“特”还可以说成是一头小牛躲在寺庙的边上,“砖”是用石头做的所以有个石字旁等等。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因为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有很多时候他想到的记忆生字的方法是我不一定能想到的,而且学生年纪相仿,记忆生字的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学生自己讲的学习方法往往容易被其他学生所接受。

②生字要不断地反复在不同的地方出现,让学生多多接触生字,才能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学生能在词语中认识生字了,可是在句子中是否认识呢?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自己读课文时有困难的句子,由于每个学生识字情况不同,难读的句子也不同,让学生读自己通过努力读好的句子,既可以有重点地读好句子,同时生字也得到再次巩固,还能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学习的积极性得到鼓励。

同时,我还将每一课的生字贴在黑板的一个角上,上一课就贴一课,那么学生就会在巩固自己忘记的汉字时,看一眼黑板,或者在平时看黑板时不自觉地看到我贴在黑板上的字,对学生起到一个加深印象的作用。

③通过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快乐天堂,每个儿童的骨子里都有快乐的因子。学生在游戏中是最纯真的,学生也喜欢游戏。如,带生字宝宝回家,学生读完“特别”后就将生字“特”送回家,或者是跟它做了好朋友,把这个生字卡带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可是生字有限,不可能所以的同学都能带生字宝宝回家,怎么办?这时再采用另一种游戏方法“将生字宝宝喊回来”,老师说:“薄薄薄,在哪里?”有这张生字卡的同学马上跑上来,边跑边说:“薄薄薄,在这里,大家一起跟我念,薄薄薄。”通过游戏学生兴趣高了,同时也巩固了生字的认识。

④本课要写的6个生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教师在写字教学时可结合前面学国的油瓜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要求进行指导。“坐”字不易写好,指导时要注意三点:A、两个“人”要写小,注意变捺为点;B、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C、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在指导“坐”字的基础上,再指导“座”字的书写,强调把“坐”字写地再小一点、偏右一点。

(2)、朗读感悟

整篇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中应进行相应的取舍,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围绕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几个部分。

①从课题入手质疑,将问题集中在:兰兰跟着爷爷过了几种桥?初读课文提炼信息:潜水桥、塑料桥。

学生在读书回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可能说不准确,如,说“潜水桥”时,可能会有同学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或者说是“玻璃桥”,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该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两种桥的句子读一读,找出正确答案。例如,学生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

A、你是从课文中的哪里找到这个答案的?(第二段中的最后一句)

B、你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这座桥建在哪里。但是,你却只讲出了这座桥的位置,可你还没告诉我们这座桥的名字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样告诉兰兰的,好吗?

②相比较之下,你更喜欢哪座桥?为什么?

课本在介绍这两种桥的特点时已经十分明显,潜水桥的特点是架在水底(潜水)、结实、透明;塑料桥的特点是轻巧、携带方便。课文中的插图也很好地展现了潜水桥和塑料桥的这些特点,学生通过读句子、看插图,能很好地掌握潜水桥和塑料桥的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你更喜欢哪座桥?”学生会积极地告诉大家他喜欢的是什么桥,这时老师及时问一句“为什么呀?我看另一座桥也很好嘛!”这时,学生就会告诉大家他更喜欢那座桥的原因,同时也讲出了桥的特点。如,学生说:“我更喜欢塑料桥。因为它轻巧、带起来很方便。”或者有学生说:“我更喜欢潜水桥。因为它是在水底的,它是透明的,可以让我看到水里的世界,我也不会害怕掉进水里(结实)。”

③未来的“桥”可能是怎么样的?

学了课文中兰兰过的桥,我们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会说“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爷爷真的会变魔术吗?通过学生讨论,让学生知道那是因为科技的力量,科技使桥可以架在水底,可以让我们将桥随身携带,由此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这时,教师可以乘热打铁创设一个情境,如果你也是一位桥梁专家,你会怎么样去设计未来的桥?启发学

生发挥想象,并将设计的桥画下来,在全班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