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同义词:学校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2:48:24

学校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无为而治”。作为校长,“无为而治”绝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以人为本,尊重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具有强大的激励力量。因此,教师如果处在被尊重、被肯定的环境中,其自身价值受到尊重与承认,就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将他人管理内化为自我管理,使管理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因此,要实现学校管理的“无为而治”,校长必须从学校的客观实际出发,严格按学校管理规律办事。我校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着眼于理顺“四大关系”,为实现学校“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沉”与“浮”
  
  学校管理中的“沉”是指管理者必须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了解全面情况。“浮”是指校长对了解和掌握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结果,进而有的放矢地引领学校工作。多年来,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全”管理模式,即全程管理、全员管理和全息管理。这不仅是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更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
  “全程管理”模式:全程管理主要是指管理者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目标的制定、具体执行和落实的全过程,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全程管理主张管理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很重要,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关键。具体做法:每学期,我们设计一系列的日常工作套表,如期初的《工作计划表》《月工作安排表》;每月的《月考核情况自评表》;每周的《重点周安排表》;每日的《行政检查反馈表》。从年、月、周直至日使平时的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测,做到 “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体现每一项工作的梯度性、过程性、发展性。
  “全员管理”模式:全员管理是在校长负责制下的民主管理。就是让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成为学校发展的“智囊团”,为实现学校的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奋斗,从而最高程度地体现学校的凝聚力和综合实力。例如:我校成立由在校学生家长代表、社区领导代表、各共建单位代表等组成的“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理事会”,采用集体研讨与深入基层征求意见,填写《学校发展建议表》相结合的方法参与学校监督和管理。又如德育工作中,我们提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口号,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加入到德育队伍中来,和班主任一起,管理学生。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个任课教师为学生写评语的传统,在本学期,我们还推出了行为规范集卡活动,任课教师根据自身学科的特色制定颁卡的标准,从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全息管理”模式:所谓全息管理,就是以系统为管理对象,基于全方位、多视角的信息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控制的组织活动。具体做法:我们尝试“行政驻级蹲班”管理模式,即将学校中层领导尽可能按自己所任教的年级分配到六个年级组,对该年级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活动中、常规检查中反映出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归类、梳理,调整或改进,及时发现工作中值得鼓励和赞赏的闪光点,加以推广。同时也能尽早地看到存在的问题,找到发生的根源,扼杀在萌芽状态,并能适时警示其他年级组的工作,从而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和谐发展。
  处理好“沉”与“浮”的关系,使管理都既能掌握学校具体情况,又能整体把握学校工作全局,高屋建瓴、驾轻就熟地工作,使第一位员工都能自觉自愿、自动自发、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这为“无为而治”的管理提供一些运作的新模式。
  
  二、“粗”与“细”
  
  学校管理中的“粗”就是想大事,从大处着眼,全盘考虑,规划整体发展蓝图,视野宏观。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决策、规划,这是一项战略性的工作,是学校发展中的大事。
  具体做法:2005年,学校几经论证、修改,出台了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2008年9月在实现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圆满达标的基础上,我校第二个《外开内聚 提升品牌 构建现代化和谐校园》的三年规划诞生。它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学校定位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正。如今,《三年发展规划》成了学校所有工作的指导性纲领,不仅引领学校克服发展中的“高原期”,而且为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大步。
  学校管理中的“细”就是做小事。校长要善于从小事中去观察发现学校发展的契机,把做小事看成是办大事的起点和基础,讲求精细管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小事的用心积累,才有大事的辉煌成功。
  事例体现:学校在教师人事任命工作中采用了一系列精细的管理步骤,使原本学校管理中最难最烦的事变得轻松而简单,让意见最大的事变成合乎民意的事。其步骤为:
  第一步,《教师任课意向书》:期末全体教师结合各自情况,认真填写《教师任课意向书》,其中包括愿意任教的学科、班级,是否愿意担任行政岗位、班主任、教研组长等,是否愿意超课时量,还需要说明内容……其目的是将每一位教师的心声袒露出来,掌握了第一手的教师动态,并将此表作为学校新学期安排教师工作岗位的依据,从而将尊重教师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第二步,《教师任职意向书》:在新学期的期初让教师们填写的,《任职意向书》中详细地设立了本学期所需要设立的学校管理岗位,如中层领导,年级组长、办公室主任……应该说《任职意向书》给你自荐和推荐的权利。根据老师的填写进行认真统计,并召开行政会议,确定本学期的管理岗位的任命情况。
  第三步,《岗位逐聘书》:分发给中层以上管理岗位负责教师,让他们根据统一的聘任标准去聘任下面的老师。如教导主任聘教研组长,校长办公室主任聘各办公室主任,大队辅导员聘各班主任……真正实现了权力的下放。
  第四步,《管理网络图》:各个管理岗位和人员确立后,起草《管理网络图》。这是一张几乎涵盖学校所有管理岗位的网络图,每一项工作的负责人, 他所管辖和负责的工作任务,以及他们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等都以图表的形式形象地出现,整张表层次清晰,内容详尽。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能在《管理网络图》中找到它的负责教师。反过来,学校的每一位负责教师也都能在《管理网络图》中查到他所有的管理内容。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校长是一校之魂,既要总揽全局,从宏观上周密策划,又要统筹兼顾,在微观上精心设计。处理好学校管理中 “大”与“小”的关系,很好地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为“无为而治”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而确保学校整个管理系统健康、高效地运转。
  
  三、“软”与“硬”
  
  学校管理中的“硬”是指制定严明而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的管理。学校管理者以科学的管理理论为指导,遵循学校教书育人的特殊规律,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依法管理,按章行事。
  具体做法:我校有《校规》一书,其中分为管理篇、教师篇、学生篇三个方面,依法制订教育教学、财务、奖励、后勤、安全等各项常规管理制度 300多项。如其中的《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实现了对教师工作的定岗、定量、定责。从校长室职责到传达室职责,从校长职责到清洁工职责,各部门都有一个岗位职责,人人都有一个角色定位,都有一份职责制度。每学年,根据管理的需要,对《校规》进行补充和修改,并在教代会上讨论通过,力求使每项工作有章可循, 奖惩分明,使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学生层面的管理也是一样,我校出台了《树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细则》,以自主规范,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为主线,因此我们在“行为指南”中倡导的学生应该是“博爱的、诚信的、文明的”等,这就从原先要求“学生不能做什么”发展为“学生能做到什么”,这种教育思想的转变,使一种禁令变成了一种成功的体验,使被动变成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了学子的美好形象。

学校管理中的“软”,强调“以人为中心”,它采用非强制性方式,以在教师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的管理模式。它不是依靠外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靠权利平等、民主管理,为师生搭建成才平台,提供物质上、精神上的制度保障,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学校不断开拓创新。
  做法:在各类评价上,创新每学期考核评优方案,增设基础发展、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等优秀单项,使60%的教师能够评上优秀,获得肯定,在新出台的《星级教师评比方案》中,我们又对老年教师还适当放宽评比要求。同时,我们还为那些“老黄牛”型的教师设立了“疗休养”的激励制度。在身心健康上,每天早上打太极拳,跳恰恰舞,每周下午的一小时健康体育活动,每个月一个主题工会活动,使老师们在关注健康的同时享受着快乐。在工作量上,为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老教师制定了“周课时照顾2节,原则上不排班主任工作”等优惠政策。在工作环境中,在教师办公室里插上盆花,种上绿色植物,打造温馨办公室。在内心体验上,努力打造各种团队,提倡团队精神,在集体中感受幸福。在业务培训上,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为教师成功成名创造条件,为教师参加教学、教研比赛,外出培训、挂职考察等提供方便。此外,学校还合理安排放学后学生的滞留问题,新建的温馨驿站,建造宾馆式的厕所,开通悄悄话信箱,建立学生博客,让学生为学校建设提建议……让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师生都有一种被理解、被重用、被尊重的心理感受。
  “硬”与“软”,两者互为依托,互相补充。作为校长,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与人本管理的“软”结合起来,既要规范制度,推进科学管理,又要加强人本管理,提升学校管理的层次和品位,为实现管理的“无为而治”提供情感基础。
  
  四、“花”与“刺”
  
  学校管理中的“花”是指管理者在管理中获得赞扬肯定,所听到的褒奖之词,总能让人心情舒畅,充满干劲和动力。
  而“刺”则指管理过程中所听到的意见和建议,有时甚至是尖锐的批评。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单纯鼓励统一、服从、共性的环境,不利于人们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在学校管理创新过程中,校长要大力创建民主和谐的学校管理环境,要以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教师和其他成员的个性张扬,从而激励起教师的创新热情,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
  具体做法:除了每学期的教代会外,学校还推出“月工作建议单”,设立“出谋划策奖”“金点子奖”,开展“我与校长谈谈心”“校园安全我监督”活动,给了老师们更多的说话、倾吐、挑刺的机会,并逐条落实到位。三年来,我们共收到教职工每月为学校提供的建议和意见353条,收到教师的金点子 211个。把群众作为镜子,把群众的意见作为工作重点、努力方向,把涌现出来的首创精神,认真加以总结,及时反馈与提炼,这些已成为学校工作的常规。
  “花”一样的语言是激励,“刺”一样的语言是鞭策。管理中,校长应该广开言路,倾听来自各方的不同意见,敢于面对批评,直视问题,不断修正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校管理的力度,而且可以使学校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为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和空间。
  “沉与浮”“大与小”“软与硬”“花与刺”,这四大关系互为补充、和谐统一,实现了管理上的有张有弛,有松有紧,去繁就简,从而实现促进教师自觉完成工作,主动接受任务,使学校的管理渐入佳境,最终为学校实现“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打开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