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神笔马良拓展技巧:咖啡品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7:16
咖啡的颜色,香气、味道,是通过烘焙发生的一些复杂的化学变化所造成的,所以生豆必须经过适当的化学程序,让它的必要成分达到最均衡的状态,才能算得上是最好的咖啡豆,咖啡香味会随热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烘焙时间宜尽量缩短,而且热度控制在可让咖啡豆产生有效化学构成的最低限湿度,亦即得以最短过程的时间和热度,让咖啡豆产生最适合的成分比。

    (1)香味

    香味是咖啡品质的生命,也最能表现咖啡生产和烘焙技术,生产地的气候、标高、品种、精制处理、收成、储藏、消费国的烘焙技术是否适当等,都是左右咖啡豆香味的条件。咖啡的香味经色谱法气体分析结果证明是由酸、醇、乙醛、酮、醋、硫黄化合物、苯酚、氮化合物等,近数百种挥发成分复合而成。大致上说起来,脂肪、蛋白质、糖类是香气的生要来源,而脂质成分则会和咖啡的酸苦调和,形成滑润的味道,因此香味的消失正意味着品质变差,香气和品质的关系极为密切。

    (2)苦味

    咖啡基本的味道,就是苦味的强弱和苦味的质地,生豆只含极微量的苦味成份,其后由烘焙造成的糖分,一部分的淀粉、纤维质的焦糖化及炭化,才产生咖啡最具象征性的苦味。而苦味成分之一“咖啡因”同时也是表现咖啡药里特征的重要物质,含有量得视其种类、精制、烘焙度强弱不同而异,烘焙湿度高的话,其含有量会减少,所以烘焙越浅,咖啡因的药理作用越强,烘焙越深则越弱。

  一般来说酸味较强的咖啡,苦味会较弱,而以苦味为主体的咖啡,酸味较易显得不足,所以酸味,苦味两者的比重给了咖啡在口味上的发展空间。苦味主要是视烘焙时间以及火力为强弱,火力是否适当而宜。

    (3)酸味

    酸味一定会受生豆的品质和品种而影响,就品种的标高而言,高地栽种的咖啡会比低地栽种来得酸,刚采收的豆子比采收后放了一阵子的豆子来得酸。酸的种类不同,其培养变化情形也各异,一般烘焙较浅的豆子,酸味较丰富,烘焙程度较深者,酸味较缺乏。刚采收的豆子,质地优良,含水率高,如遇适当的热作用产生适度的酸味,将可使咖啡的味道更佳,让人觉得更有深度。

    其实所有的咖啡都有酸味,因为生豆都含有大量氯酸,而在烘焙的过程中,这些氯酸会转变成各种芳香的或是刺激的酸;不过这些酸在高湿时又会焦掉,使得越深焙的豆子越不酸。

    要分辨好的酸与坏的酸其实不难,就像你能分辨水果酸和盐酸之间的差异一样。如果冲煮的温度过低,或是过度萃取,咖啡里的单宁酸等,是会进入你的口中刺激舌头两侧的底下,伴有冲鼻的气味,让你感到不适,而柔和的酸除了舌头两侧以外,接近舌根的中间,部分也都会有均匀的感受,产生接近咸味(如番茄和梅子的酸),或是汽水的感觉,由于特别的酸味常常会盖过质感,成为味觉的主体,有人便用“干净”,“如铃声最清晰”(Bell-like)来形容酸味突出的咖啡。

    酸的香味带给酸味更丰富的内涵。有此略为刺激的香味,可以提神醒脑,让人一下子就注意到,给人“明亮”的感觉;反之,有的香味则给人阴暗的感觉。举例来说,生姜、汽水、柠檬、苹果、橘子、番茄、熟香蕉,它们的明亮度依序是越来越低的。

    (4)浓醇和甜味

    一般我们都用浓醇来表现咖啡圆熟、芳醇、浓厚的味道。而高级咖啡特有的甜味,是和苦味呈表里一体关系,所以清爽的上等口味定带有甜味。在烘焙过程中,蔗糖及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之一部分会产生焦碳化,剩下的部分会形成甜味,这种甜味适度是热作用之产物,在烘焙及滤泡的过程中,如果热处理过度,甜味较易丧失掉。

     (5)其他应考虑的因素

    干净--咖啡没有土味、不狂野,也没有缺陷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特色。

    平衡--有着够复杂而令人感兴趣的特色,但没有某一种特色特别突出。

    质感、口感--质感是指咖啡在口中浓稠黏滑的触感,约和咖啡中的胶质悬浮量成正比。由于整个口腔都会感受到质感,我们用“丰厚”来形容感浓稠的咖啡,反之则用“单薄”。质感单薄的咖啡喝起来的口感像酒或是柠檬汽水,而质感丰厚的咖啡口感则像全脂鲜奶或是糖浆。

    复杂度--相同一杯咖啡中所并存的不同层次的特色,复杂度高,表示可以感受到的感官刺激种类较多,要注意的是这些感受包括了余韵,不一定限制于喝时的当下感受。

    深度--这是一个较为主观的形容词,指超越感官刺激的共鸣与感染力,可能是一些细致的感觉,或是不同感觉间的复杂交互作用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