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皇命运在线观看免费:批零相距十公里 菜价疯狂涨三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27:43
 

(新华调查)批零相距十公里 菜价疯狂涨三倍

——武汉市场菜价“暴利链”追踪

    新华网武汉2月10日电(记者徐海波)自春节以来,湖北武汉市蔬菜零售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青菜价格涨幅更是连续翻番。在同一个城市,同样的菜,从批发市场到仅相隔十公里的零售超市,价格竟然翻了三倍多。虽然市民怨声载道,而物价部门却对此“无能为力”。

    批零倒手价格直翻三番

    新华社记者在武汉调查发现,从批发地到零售点,两地相距仅仅10余公里,开车也只需10多分钟,但是,几乎所有品种的蔬菜价格都翻了三四倍:2元批来卖7元,5元批来卖17元……

    2月3日,记者在武汉市汉阳区王家湾一家大型超市内看到,最贵的小尖椒售价为每斤22.99元,市场上常见的芜湖椒售价是每斤6.99元,番茄、上海青2.48元,整个菜场几乎没有2元以下的蔬菜。

    正在选购青椒的武汉市民肖建红非常纳闷,往年过完春节菜价就开始下降,但今年却维持高位,没有明显降价。“菜价最近太高了,青椒都赶上猪肉的价格了。”

    这家超市生鲜部销售经理蔡非说,他们有专门的供货商,同时,供货商也是白沙洲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批发商。“这里的蔬菜基本上都是从白沙洲运过来的。”

    随后,记者来到与这家超市一江之隔、相距十公里左右的武汉白沙洲批发市场。这里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基地,也是武汉市场蔬菜的主要供应基地。

    走进市场,看到的景象并没有想象中的一派红火,反而有几分冷清。记者发现,大部分蔬菜价格并不是很高,且在逐步回落。新鲜的海南青椒只要2元一斤,上海青只要1.2元,茄子2.3元,就连超市里的“奢侈蔬菜”在这里也不是很贵。海南红椒5元一斤,青豆3.5元,番茄2.5元。

    相比而言,批发价只有零售价的1/3,甚至更低。超市里每斤售价16.99元的海南红辣椒,在这里每斤只需5元;超市里6.99元的海南青椒,在这里仅是2元。洋葱、小白菜等常见蔬菜,批发价也只有零售价的1/3左右。
 

    蔬菜供货商、零售商“黑心提价”导致菜价虚高

    那么,菜价从批发到零售的三倍差价的暴利,到底到谁兜里去了呢?

    记者的进一步调查发现,蔬菜批发环节属于正常盈利,大部分暴利其实是被一级级、一个个的蔬菜供货商、零售商装进了腰包。

    蔬菜批发商、乡土食品公司经理李白元说,进价1元的上海青,最高时卖到1.6元,但从正月初六开始,批发商便纷纷下调菜价,现在也就是1.2元。“零售环节的价格比这个高两三倍,他们赚了更多利润。”李白元说,由于批发市场上的菜商较多,相互竞争杀价厉害,菜价上不去,平均每斤只能赚两三毛钱。

    对此,蔡非觉得自己很“冤”。他说,虽然他们超市的菜价高一点,但是供货商给的价格就比批发市场高不少。“我们超市根本没指望蔬菜这一部分能够创造多少利润。”

    既然拿到的批发价比批发市场的价格高出许多,超市为何不直接到毗邻的批发市场进货?对此,蔡非表示,为确保蔬菜质量,生鲜供货商是固定的,按月结算采购费用。“我们拿着现金去批发市场采购,从公司财务程序来说不现实。”

    白沙洲批发市场负责人刘天军告诉记者,每天市场70%的蔬菜被一些二级供应商买走,再转手到周边地区,其他30%直接被武汉各大型超市以及农贸市场采购了。

    刘天军说,直接从批发市场进货的零售商,就只增加一次成本。即使从中间商进菜,也只增加了二次成本,怎么算都不可能提高三倍菜价。“高出近3倍的成本是不可能的。”

    武汉市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调研员叶开林表示,零售价高出批发价3倍,显然是零售环节推高了菜价。他说,蔬菜从批发市场到终端零售,要经过运输、包装等环节,再加上人工费和摊位费,每种品种蔬菜零售价可能会比批发价高出60%左右,但最高不会超过80%。

    记者调查发现,确实存在零售商在菜价上涨时尝到了高额利润的甜头,之后即使成本下降,也不愿意降价了。

    正在批发蔬菜的水果湖集贸市场卖菜小贩小王告诉记者,春节以来,虽然蔬菜批发价在下降,但自己卖的菜价格确实降幅较少。“虽然,市民对高菜价颇有微词,但是到处都是这个价,也就没人为几块钱的事去计较了。”

    小王说,他们每天下午到批发市场进货,第二天一早就去附近的超市看菜价,再自己定价稍微低一点点。“超市没降我们也不会降,我们之间基本不存在竞争,顾客群体都是固定的。再说,整个菜场,我也不可能带头降价,免得其他摊主对我有意见。”
  “菜价暴利”源自监管空白 平稳菜价还需多方发力

    对于零售环节的价格虚高,物价部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束手无策”。叶开林表示,超市和集贸市场拥有自主定价权,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只要没有发生价格欺诈或恶意哄抬物价,他们也无权干涉。“没有哪一条法律赋予我们打击菜价的执法权。”

    武汉市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张水清说,对于商品价格标准,《价格法》仅做出了“要按照商品成本进行定价,遵守诚实守信原则”的概念性要求,没有具体的量化要求和执法规定。特别是蔬菜,因受季节、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其具体成本,物价部门也难以及时掌握。“对于菜价,没有法律法规明确限制其价格上限,除非接到群众举报,或者是特大自然灾害时期,价格主管部门一般无权干涉。”

    对此,武汉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冯果教授认为,虽然价格法没有明确零售与批发价格的差额限制,但规定了要大力打击“恶意哄抬物价以牟取暴利”的行为,何况蔬菜是涉及民生的特定商品。他建议,首先从法律上,细化暴利的界定标准,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在确保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前提下,制定出可操作性的方案。

    冯果说,抑制菜价过快上涨,单靠物价部门一家是做不到的。地方政府应处理好与消费者及零售商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尽量减少税费,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以及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对零售商的房租等成本进行限制,防止菜价因成本上升而大幅上涨。

    叶开林认为,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是,通过价格调节基金对零售商的补贴,以保证商家利润的方式进行稳定菜价。然而,价格调节基金又受到地方财力等因素的影响,数额有限,对蔬菜市场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他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向价格基金的倾斜力度,确保基金数额随着物价水平而逐年上涨。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分析,接下来几个月,可能菜价还会出现几次明显的上涨过程。他说,去年许多地方遭遇卖菜难之后,菜农纷纷放弃种菜,导致在园蔬菜面积下降;同时,今冬多地遭遇严寒天气,蔬菜生长缓慢、采摘困难。他说,目前要想抑制菜价上涨,还得等到开春后,本地蔬菜的大量上市,以充足的数量倒逼批发和零售等环节的降价。
叫苦不"跌"的菜价--新华社记者追踪山东蔬菜进京路   

(走基层·热点面对面)叫苦不“跌”的菜价——新华社记者追踪山东蔬菜进京路

    资料图片:2月20日,北京菜市口一家菜市场内,一位女士在买菜付钱。 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新华网北京9月22日电(记者寇瑞卿、赵琬微、朱立毅)从山东寿光到北京,提到菜价,记者听到了一路的“苦水”:辛苦几个月,菜农的一斤蔬菜只赚了六七毛钱;批发商千里运菜到北京,一斤赚不到一毛钱;菜场小贩、超市感叹卖菜利薄,弄不好亏本,他们忍不住抱怨,甚至还嫌菜不够贵。

    大家都在叫苦,但菜价始终不“跌”。从寿光到北京,一斤圆椒的价格从1块多点涨到2.5元,涨价的农资、燃油,居高不下的摊位费、人工费,都成为菜价高企的理由。

    菜农:一棚菜成本得占到三四成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9月18日夜里一点半左右,记者在这里遇上了60多岁的沈大娘和老伴。寿光这些天一直阴雨连绵,老人穿着厚厚的衣服,在凌晨的寒风中等候开市。沈大娘家里种着两棚圆椒,每天凌晨就从附近的村里赶来卖菜。物流园的菜价比在村里或镇上的市场上要高些,起早贪黑忙活,赚的也就是个辛苦钱。

    “现在钱太毛,什么东西都涨价,建个好点的大棚至少得十多万,再加上化肥、农药等涨价,一个大棚辛苦一年毛挣才六七万块钱,这至少还得去掉三分之一的本钱。”沈大娘不停地感叹,今年圆椒的价格还不如往年,现在也就一块多钱一斤。

    虽然村里或镇上的蔬菜市场上价格便宜,但一些离农产品物流园较远的菜农就只能选择在那儿卖菜。9月18日夜里三点,记者在寿光市纪台镇益坤蔬菜市场见到了菜农李兴成。

    “卖给村里的收菜人,价格压得太低,可要是跑到物流园去,又得走三十多里地,多挣的五六十块还不够油钱,”李兴成说,所以他就和媳妇赶到镇里来卖菜。

    李兴成家种了两个大棚,主要是长茄子,今天他就拉来了1000来斤。他告诉记者,今年长茄子的价格还不错,前些天卖到一块三四,现在又降了点。

    原来,进入9月以来,阴雨天较多,低温、寡照,茄子长得很慢,以前两三天能摘一次,现在得一个星期摘一次,还有一些菜农的大棚坍塌进水,泡烂了茄子,影响了收成。

    另外,种植成本上升也助推了茄子价格的升高。李兴成告诉记者,现在物价上涨得厉害,农药、化肥、薄膜都涨价了。阴雨天为了不烂茄子还得多打药,打一遍至少得百十块钱。

    “不算人工费,这一棚茄子的成本估计得占到四成。”李兴成摇着头说。
 

    资料图片:在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一位商贩在整理刚刚运抵的冬瓜(1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公磊 摄

    批发商:一斤菜千里转运赚不到一毛钱

    记者追踪的这批蔬菜,货主是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内联光蔬菜公司的经理陈中,每天夜里两点钟左右,他就开始收货。除了自己干活,他还雇人雇车到周边农村去收菜。

    9月18日夜里两点半左右,记者随陈中雇的解大明和司机宋光两人一起前往寿光市纪台镇的益坤蔬菜市场。在市场里等了几十分钟,他们发现货不多,两人便拿着手电筒,跑到市场后面的车道上招呼菜农,一边验货,一边对看中的货许以高价。

    忙了一上午,当货车载着收购的3500斤长茄子返回联光蔬菜公司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一点了。中午十二点半左右,记者又随着运菜车启程前往北京。这车货20吨左右,共有十几个品种。记者记录了其中两种的收购价格:长茄子1.25元一斤,圆椒1.1元一斤。

    “作为这批菜的一级批发商,自己其实赚不了多少。”陈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现在的包装费用特别贵,小箱子、大箱子、泡沫箱等,一斤菜中包装费用差不多能占去一毛钱;油价猛涨,淡季雇车去趟北京也得3000多元;雇人收货、装卸都是钱,去各个市场还要交管理费,这些成本加在一起,一斤菜至少得占二毛五分钱。收长茄子1.25元一斤,要是卖1.5元,就是白忙活一场,根本不赚钱。

    “说个大致的数,我每天夜里两点多起来收货,辛苦一天,一车货也就赚个一两千元,但是有时候卖价上不去就得赔钱,一赔就四五千。”陈中说。

    18日20时,记者随运菜车来到北京朝阳区的大洋路批发市场。记者从记账人员的口中得知,这批长茄子的批发价格为1.58元,圆椒的批发价格为1.4元,也就是说,去除运输、包装、人工等成本后,陈中这批千里运来的蔬菜,长茄子每斤赚8分钱,圆椒赚5分钱,一车近7000斤的长茄子和圆椒,陈中只赚了430块钱。

    记者发现,寿光部分蔬菜转运批发到北京后,仍要经过多道“炒菜”环节。19日清晨,记者一路追踪,赶到位于北京顺义区的朝来万通批发市场,从大洋路批发市场进来的菜价已经涨了不少,短短20公里的路上,长茄子涨到2块钱左右,而圆椒也涨到1.9元。

    “市场每个月的摊位费是1000块钱,运菜还得花两三百块钱雇个车,我们就算把价格调再高点也没多少赚的。”从大洋路批发市场进货的张老板无奈地说。

 
 
    资料图片:北京市民在西城区一家大型超市内选购蔬菜(1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存福 摄
    超市卖家:卖菜都快赔本了    在朝来万通批发市场,记者发现附近不少小菜市场都在此进货。记者随着一名小贩来到了4公里外的望京街道便民市场。在这里,长茄子和圆椒的价格同时涨到了2.5元。    菜价为什么这么贵?这名小贩抱怨说,一个小摊位每月要交1000元,卖菜品种多,但数量少,所以进价偏高。另外,有的菜卖不出去过几天就坏了,这些成本只能摊在菜价里。    他指着身边一小堆变软的长茄子说,“这堆茄子能给个几毛钱就卖,可还是没人买。”    记者在大洋路批发市场采访时发现,来自寿光的蔬菜批发到北京后,除了进入下一级批发市场外,还有一部分“直达”京城各大超市的生鲜区,虽然环节很少,但价格也并不便宜。
    19日早晨,记者来到其中一家超市,发现散装长茄子标价2.8元,比经过多个环节的社区菜市场还贵。超市蔬菜“买手”小杨说,别看标价高,其实自己并没挣到多少。“我从超市里租柜台,交8个点的租金,超市不负责销售,如果卖不出去,损失都得我兜着。”
    “除了租金,还有运输、包装、损耗、人工等日常开支,还得不时地配合超市做促销,再给超市的人送点小礼,这些都是成本。”小杨说,“我都快赔本了,我还嫌菜不够贵呢。”
    一位超市采购负责人表示,北京的大部分超市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而是雇“买手”从批发市场采购,虽然减少了流通环节,但是并没有减少成本,加上昂贵的商铺租金、员工工资和水电等运营费用,成本难降,蔬菜价格比社区菜市场还要高。
    “一般超市生鲜区都不大,因为赔不起,同样的面积,卖点什么都比卖菜赚得多。超市卖蔬菜利润太低,主要是为了赚点人气。”这位采购负责人无奈地说。
政府部门“干预”菜价 “一元菜”重回福州

11月14日,市民在福州市一家超市选购蔬菜。魏培全摄(新华社发)

    既不是政府定价,也不是行政限价

  11月14日,在福州市的超市里,消失了几个月的“一元菜”又回来了:大白菜一斤0.78元,上海青一斤1.2元,豆芽一斤0.78元,空心菜一斤0.98元……而就在几天前,这些蔬菜的售价要远远高于现在。菜价回落,源于政府部门的“干预”。

  政府补贴国有蔬菜批发商,本土超市推出“限价菜”

  统计显示,11月初,福建全省19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17升2降,平均价较10月底上涨8.6%。

  福州物价部门介绍,尽管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目前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前段时期当地菜价上涨仍很“扎眼”,其中部分原因是本地蔬菜生长减少,供应比重下降。

  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在福州走访多家超市,实地考察了市场供求和商品价格情况,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市场供应量多、质优、价稳。

  11月9日,福州市政府启动蔬菜批发市场“干预”。

  “既不是政府定价,也不是行政限价。”福州市贸发局副调研员郭永平说,福州采取了一种“更市场化”的“干预”形式。

  干预对象是福州永辉、蓝天、新华都等本土超市里销售的空心菜、上海青、大白菜、豆芽菜等四种蔬菜。

  “选择这四种菜,是因为这是福州市民最喜欢、交易量比较大的当家蔬菜。”郭永平说。

  具体干预是怎么进行的呢?郭永平介绍说,福州市区蔬菜供应有近70%是由国有企业福州民天集团属下的蔬菜批发市场提供。民天集团此次根据政府要求,临时承担了“最大批发商”职能,组织货源,以低于市场时价的“协商批发价”批发给超市,但要求超市必须以不高于“协商零售价”的价格对市民销售。
这样的做法并没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但由于“协商批发价”和“协商零售价”的差额保障了超市的合理利润空间,且“协商批发价”比时价低不少,超市自然会选择从民天集团进货。为了保证充足供应,政府要求批发市场供应给福州市区的大白菜每天不少于400吨,上海青不少于30吨,豆芽菜不少于20吨。

  这一过程中,政府只对国有企业民天集团直接发指令,也只有民天集团组织货源的采购价与“协商批发价”之间的差额得到政府补贴。郭永平说,最近4天的差额有多大,还没有统计数据可以提供。

  干预立即生效,“一元菜”又回来了

  措施立即生效。10日,福州本土78家超市大幅度下调了菜价。永辉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集团旗下福州50多家超市当天全部下调菜价,整体平均下降两三成,高的则下调达50%,其中部分蔬菜是零利润甚至负利润销售。外资超市随后也纷纷跟进降价,当地一些菜市场的菜价也随之下调。

  11月14日中午,在福州市鼓屏路永辉超市屏山店,正在买菜的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消失了几个月的“一元菜”又回来了:大白菜一斤0.78元,上海青一斤1.2元,豆芽一斤0.78元,空心菜一斤0.98元……

  这样的好处是,当未来蔬菜批发价下降到低于“协商批发价”时,超市就会到其他商家进货,“协商批发价”和“协商零售价”这一“杠杆”就自然失效。

  福建省和福州市两级物价部门还召开农产品购销行为与价格政策提醒会,引导农产品经营单位合法经营,同时再次发布价格违法警示通告。

  为从根本上解决菜价问题,福州市政府决定,在未来3年内将再扩充该市蔬菜基地面积,并对蔬菜种植户予以补贴、扶持。目前,福州蔬菜市场呈现价跌量增态势。当地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本地、闽南蔬菜大量上市,整体菜价还会回落。(记者 赵鹏 余荣华)
菜价波动陷怪圈 物流格局须重塑  物价走势牵动人心,5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5%,涨幅创34个月以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占CPI推涨因素比重高达63.6%,猪肉、蔬菜等食品成为CPI上涨的直接推手。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菜价反复经历一波波“上涨—下跌—上涨”行情,价格波动周期明显变短,不仅对CPI造成直接影响,而且也对菜农和消费者生活带来影响。

  菜价短周期波动现象加剧

  根据记者对辽宁菜价的跟踪,2010年11月份,全省CPI创下30个月新高,同比上涨6.0%,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蔬菜价格也达到高位。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对18种重点蔬菜价格变动的监测结果显示,平均批发价为4.31元/公斤,比上月上涨6.16%。
  鉴于菜价快速上涨对困难群体和居民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包括减免市场摊位费、启动蔬菜运输绿色通道等一系列调控政策。
  调控很快见效,进入11月下旬,辽宁蔬菜价格上涨势头不再,开始扭头下跌,11月30日与11月18日(国务院40号文件下发前)相比,18种蔬菜中有14种价格下降,平均批发价为4.17元/公斤,下降4.36%。
  然而进入今年5月以后,部分地区菜价重新走出新一轮上涨行情。辽宁最新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显示,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5%;CPI同比上涨5.7%,增幅较上个月扩大0.7个百分点,菜价上涨的同时,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和蛋类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

  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头叫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蔬菜短周期频繁波动的一个原因是菜农信息不对称、蔬菜供应结构性失衡。 
  据了解,今年4月底5月初,河南、河北一些地方生产的叶类蔬菜集中上市,价格迅速下跌,出现蔬菜烂在地里没人收的现象;山东、湖北一些地区,也遭遇白菜、白萝卜等品种滞销,一些菜农损失惨重。
  尽管一些蔬菜产地频繁上演卖菜难,菜价忽高忽低,但零售市场并未让消费者感受到实惠,甚至在产地菜价明显下降时,零售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出现生产者消费者两头叫苦的特殊现象,引起广泛社会关注。
  辽宁省朝阳市设施农业管理中心主任王瑞珅分析认为,从全国范围看,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着季节性过剩,区域性过剩,单一品种过剩三个问题,“不确定的蔬菜品种、数量和质量,无法与销区建立相对固定的供货渠道,不能占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很难与大市场、大流通对接。”

  重塑物流格局势在必行

  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增强蔬菜生产能力,是稳定城市居民的餐桌副食品供应的根本性措施。但随着产能的扩张,物流服务体系显得滞后。
  记者在辽宁调查发现,今年1月份,丹东市蔬菜市场上西红柿和芹菜的价格达每公斤5元和3元,加价率超过100%。在沈阳一家大型蔬菜市场,一些菜贩告诉记者,本地一些蔬菜品种生产很少,主要靠外市调入甚至外省长途调运,由于人工费、油费不断在涨,物流成本太高,运菜也挣不到大钱。
  辽宁省盘锦市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探索。邮政部门发挥物流投递力强的优势,创建“农桌对接”的便捷流通体系,将优质农产品从田头直接配送到百姓餐桌,使原来三四个流通环节减少至一个,取得了稳菜价和方便居民生活的双重效果。记者 石庆伟 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