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幸运原声带:15、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9:02:48

15、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原文】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箸12者也。今之所谓处士者,无能而云能者也,无知而云知者也,利心无足而佯无欲者也,行伪险秽而强高言谨悫者也,以不俗为俗,离纵而跂34者也。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

【译文】古代所说的读了书而不做官的人,是懂得人生规律的人,是安于恬静的人,是能修养端正自己的人,是知道命运的人,是善于著述国家事务的人。如今所谓的读了书而不做官的人,是没有才能又自称有才能的人,是没有智慧又自称有智慧的人,是贪得无厌而又假装没有私欲的人,是行为阴险肮脏而又自称谨慎老实的人,是以不合习俗作为社会习俗,以远离纵心所欲而又向往放纵的人。这是读书人、君子所不能作为的。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亦是分析两种读了书但都没有出仕的人,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读书做官,这是上节说的,读书不做官,不出仕,那为了什么呢?所以荀子称赞前一种人,而后一种人,读了一点书,就自以为不得了,了不得,没有才能又自称有才能,没有智慧又自称有智慧,贪得无厌而又假装没有私欲,行为阴险肮脏而又自称谨慎老实,以不合习俗作为社会习俗,以远离纵心所欲而又向往放纵,这种人实际上是很虚伪的人,他们假装隐逸不问世事,散播自己所谓的“清高”名声以图博得君王的重用,这也是孔子批判的“隐士”之类的人。这种人的危害性也很大,因为孔子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说,国家有作为一个国家的数不清的千头万绪的事情,虽说统治、治理这个国家的人也许不是很有才智的人,但是只有他在这个职位上才能真正了解这个职位的责任的重大。隐士们也许有这样那样的才能,但不一定就会有统治、治理一个国家的才智。总而言之,一个人担任了某个职位,都必须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胜任,而不担任这个职位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所以,不在其位,就不要去谋其政。这也就是一种最佳行为方式。再说了,读书并不是只为了炫耀,而是要把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并以此换取一定的报酬,以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他必须首先遵重社会习俗,选择并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被这个社会认同,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如果非要保持自己的特立独行,非要标新立异,那么他就会这个社会所淘汰。

——————————————————

【注释】1.箸:古通“著”。《荀子·强国》:“霸者之善箸焉,可以时托也。”《史记》:“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后汉书》:“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这里用为撰写,写作之意。

2.是:《易·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诗·小雅·六月》:“玁狁孔炽,我是用急。”《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诗·商颂·长发》:“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管子·问》:“则听其名,视其色,是其事。”《荀子·王制》:“若是,则听大事烦,是又伤之也。”范晔《后汉书》:“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这里用为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之意。

3.跂:(qi气)《诗·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诗·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史记·高祖纪》:“日夜跂而望归。”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跂,假借为企。”《集韵·纸韵》:“企,举踵也,假借为跂。”这里用为盼望,向往,企求之意。

4.訾:(zi资)《荀子·荣辱》:“察察而残者,忮也;博而穷者,訾也。”《淮南子》:“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这里用为放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