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c.3m.com cn:共和国十大元帅单兵能力对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04:55


共和国十大元帅单兵能力对比


引用petoo 的 共和国十大元帅单兵能力对比



  1、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

  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朱德莫属。朱德元帅作为中共军队的创始人之一,在军队中拥有崇高的威望。其从军于清末,也算参与了辛亥革命,又跟随蔡锷护国,其军事资历是中共内无人可及的。其后作为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失败后收拾残军上井冈山更难能可贵,自1931年起成为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他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主要协助毛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一般认为朱德在后来主要是中共军队的精神领袖,是毛泽东的发言人,是用来压服其他军事将领的(毕竟军队中是很讲资历的)。但朱德作为军队决策人毛、周、朱中唯一的专业人员,在战略决策上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

  “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这是毛泽东对他的评价。

  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毛主席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

  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此外他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

  彭德怀元帅是中共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从红军时期就展露头角,打了不少胜仗,这一时期其战术特征是“猛”,因之也打了不少败仗。彭在八路军时期组织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但其真正表现出战争艺术是从解放战争开始,在西北以弱敌强,于历次战役中逐次歼灭胡宗南大军及马家军,其常用战术是诱敌至一预设阵地,进行伏击战。彭最辉煌的时期是抗美援朝,表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在诱敌伏击的同时,其侧翼穿插迂回也得心应手,在朝鲜打出了军威。感觉彭帅类似二战名将巴顿将军。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是老毛为他所作的诗。老彭性格刚烈、疾恶如仇,而且有些特立独行,比较难驾驭,这从几十年和老毛磕磕拌拌的合作历程中就可看出,但打天下绝对需要这样的勇夫和猛将,就象刘备少不了张飞、李世民必须依仗尉迟敬德一样。所以在战争年代老毛会如此不吝溢美之词,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比如,朝鲜战争没人愿挂帅,只能惟我彭大将军。但59年庐山会议后毛说老彭的合作与不合作是三七开时,我们可爱而又梗直、以前在正式常合常常上台端起老毛的茶缸就喝的彭总非顶着说:“不对,应是七三开!”

3、林彪(1906-1971)湖北黄岗县人

  林彪,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林彪是中共名将,被不少人看作中共军事第一人,其在红军时期可谓少年得志,从排长一路升为军团长,打了不少胜仗,其特点是“巧”。抗战一开始就在平型关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可惜后来重伤离开了前线。林彪最辉煌的时期是解放战争,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歼敌百万,席卷了半个中国,可谓战功显赫。其战术特征是长于运动战,侧翼迂回,惯于在野战中歼敌。但应该看到的是其在东北之所以能够由弱变强,与高岗等人出色的动员、组织、后勤工作是有关的。林彪以不弱的兵力两次败于四平,以优势兵力对长春久攻不克,这些都表现了其在防御和攻坚方面的不足;而辽沈、平津两役都是在拥有压倒性优势下取得的。推病未去朝鲜战场,是他军事生涯的又一污点。

  “他一个娃娃懂什么?”这话是在林彪质疑红军四渡赤水的战法时老毛说的。在长期的战争年代,林多次对毛发难,一句“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议论引来了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宏文,长征途中,林甚至建议由彭德怀出来接替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受到毛的严厉斥责。但爱之深才会责之切,毛始终对其钟爱有加,识才善用,使林始终是同级别军事首长中最年轻者。这种时时提携指点,是日后林彪成为纵横中国的杰出军事指挥员的重要条件。

  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的林副统帅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  

  由于林彪在文革中所犯的罪过,应该说许多人对他的某些看法与实际有一些偏差,在此仅想举三例给予更正:

  (1)长征元郧、原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在东北战声场上林彪认为屡屡抗命,所以被林彪搞得一拐不转,有人认为陈光之所以后来会撤职并软禁,最终离奇死去,与林彪的陷害有很大关系,也说明林彪的心胸相当狭隘。然而,同样是抗命,钟伟却在三下江南之后被林彪由五师师长破格提拔为十二纵队司令员。

  (2) 许多人曾认为林彪的人缘比较差。事实上,在党内的多次选举中,林彪都得票都很高。比如说,1945年延安七大上,林彪就接近于全票当选中央委员,得票数高居第5(周恩来是第22,彭总第33)。

  (3)庐山会议上,林彪秉承老毛旨意狠批彭德怀,但当老毛提起当初他在长征路公开质疑老毛的挥挥能力并提议由老彭替代老毛系彭指使时,林彪曾坦诚承认那都是他自作主张,与老彭无关,为此还受到老毛的严斥。

  独狼愚见:其实林彪同高岗、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等一样,都是老毛巩固统治的棋子——善于玩弄权术者,最喜欢让下属斗,他们一斗就没人能真正对自己构成威胁了!

  4、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三是老毛不会将对他的看法公开化。

  刘伯承元帅历来被称为“常胜将军”,传统观点一直认为他是中共第一军事家。刘帅在资历上仅次于朱德,早年参加了护法、护国战争,青年时期就成为川中名将,曾以弱敌强、大胜朱德率领的滇军。在红军时期是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主要策划人,长征中又指挥了遵义、乌江、金沙江等胜仗。八路军时期任129师师长也是军功卓著。解放战争一开始就打了上党、邯郸两个大胜仗,在各解放区大多失利的情况下极大的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后来挺进中原更是在极艰苦的条件下,掀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又指挥了淮海战役及解放大西南。刘帅在军事上著作甚丰,特别注重将外军的先进军事理论与实战相结合,任红军大学校长期间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其在遵义会议上首先提出西进北渡金沙江的战略,而挺进中原则是战略上重大胜利,这些都表现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其在战术上善于围点打援、善于伏击战、善于钳形攻势(此用语即刘帅译自苏联);其在战场指挥上灵活机动,如在围歼黄维兵团时,敌极顽强,每天出击逆袭,刘即展开战役进攻中的战斗防御,广挖战壕,在防御战斗中大量歼灭敌机动力量,待敌快耗尽时再一举歼敌。在刘帅一生中,仅泸顺起义因敌我过于悬殊而失败,其指挥的历次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确实勘称“常胜将军”。

  刘帅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白崇禧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

  “四川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在后有数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险,许多人怕部队过不了江的情况下,毛泽东风趣地引用了朱德的话。但后来却对他别有看法。

  5、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县人

  贺龙元帅是中共军队的元老,其在北伐中就成为军长,南昌起义时是总指挥,之后又是红二方面军总指挥,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但其在解放战争一开始就在绥远战役中遭到失败,使中央对其失去信心,再没有机会指挥大的战役。后来率军进川参与了成都战役。贺龙之为元帅还是主要凭其早期的革命资历。

  贺龙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创建红二军团时有很强的封建宗族色彩,在十年间洪湖苏区仅能自保,谈不上发展,后人往往将此归罪于夏曦洪湖肃反,其实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比洪湖苏区更为严重。

  抗战时120师是八路军的三个师中力量最弱、战绩最小的,长期担任预备队的角色,在其亲自指挥的河间齐会战斗中毒气后离开了120师。

  贺龙解放战争时仅任晋绥军区司令这一兵团级的职务,建国后任体委主任。

  但如仅就表象认为贺龙一无是处也不客观,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彭德怀和林彪,庐山会议后他更担任了军委第二副主席,成为老毛牵制林彪的首要人物,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出了一个军”,老毛在“三湾改编”中曾举此例鼓励起义军。到陕北后又称他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总得来说毛对贺还是器重的,特别是建国前后。贺龙含冤而死后,毛泽东曾说过:“我看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

  6、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县人

  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历史渊源,使得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陈毅,而不可能是粟裕。

  陈毅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是中共著名的“儒将”,有人认为他军事造诣有限,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

  且不说陈帅在与粟裕共事前也打了不少胜仗,事实上正是陈帅一手壮大了华东解放军,其在党政军各方面堪称全才。陈帅在军队中威信极高(中央曾试图调走陈,被以粟为首的华东将领上书劝阻,这在中共党内是极罕见的,可见陈之得人心),他总是能采纳部下的好建议,使部下人尽其才,其在解放战争中的功绩是辉煌的。这些正是现代军事统帅的特点,感觉陈帅颇似二战名将艾森豪威尔。

  文革中,一次红卫兵批斗陈毅,陈先发制人,掏出红宝书说:请翻到毛主席语录第***页,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陈毅是个好同志”。陈毅是个好同志。周总理做证说,确有此话。于是陈毅过关。陈在文革中的境遇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特别是死后,毛亲自参加追悼会,这在毛的晚年是绝无仅有。

  毛陈在战争时代共患难的时间并不长,但毛同陈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元帅中很好的,可能是毛对陈有一种歉疚心理,长征时没能带走他(当然这不是毛的原因)。经过陈毅的惨淡经营(其难度绝不绝不亚于爬雪山过草地),江南根据地逐步发展,队伍逐步壮大,成为日后推翻蒋家王朝的关键力量,从这个意义上看陈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在元帅中是数一数二的,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忽视了这一点,但毛心中有数,虽然每逢大的战役来临之前就将陈调开,但其后却对其很照顾。
  7、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县人

  罗荣桓,众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帅,从秋收起义一直就搞政工,后来创建了解放军总政治部,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1938年3月115师师长林彪受伤后,据说曾让他担他师长,但他力挺陈光,后来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是他战争年代唯一担任过的除政工外的职务),1954年6月才进入军委,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罗帅的功绩在于协助林彪取得了成功,林不善于与部下交流,其部下对其敬而不爱。罗帅正弥补了林的这一弱点,在军队政工、组织、动员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份身后哀荣,既是老毛对中最早辞世的罗帅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广大政工干部的肯定。毛泽东评价人,往往都是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的,唯独对罗荣桓,曾严严肃肃、清清楚楚地说了一个大长句:“罗荣桓的品格,用十句话概括: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同我相处这么多年,就是一个罗荣桓,还有一个邓小平。”

  林彪晚节不保后,很多人想当然地把罗帅树为反林彪的先驱,其实林罗的关系非常铁,二人推心置腹的程度恐怕不逊于“刘邓”。罗荣桓去世后,林彪非常悲痛,题词写道:“良师益友”,后来别人说林总您现在地位这么高,这个写法不合适,他才换了。林彪是连毛都敢顶撞的人,只有罗荣桓的批评他才听得进去。  

  8、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县人

  徐向前的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解放战争时他在华北任副司令员兼任1兵团司令和政委,由于红四方面军这一派系人数众多,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曾为总指挥的他就是最佳人选了。

  徐帅是中共军队的创建者之一,红四方面军的实力被公认为是红军是最强的,川陕反六路围攻他智中以勇胜,歼敌近10万人。抗战时期是129师副师长。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一个兵团,打得阎锡山落花流水,特别在歼灭阎“闪击兵团”时表现了高超的指挥能力,但在解放太原时围攻半年也无进展,最后是靠彭德怀收拾残局。

  徐帅也许是最被低估的元帅,中共十大经典战役他一人就打了4个。

  传言他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但却是国共两军的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当上方面军军事主官的,胡宗南、陈庚当时都是师长。

  西路军全军覆没,徐帅肯定负有责任,但这应该是多方面的原因。

  两次生病,让他失去了主政东北和华东的机会。但他解放后还是被任命为总参谋长,而华北主帅只是副参谋长。50年,徐帅还是志愿军司令彭帅的替补!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西路军失败后,老毛接见徐向前时说了这样的话,老毛肯定记得在张国焘搞分裂的关键刻说的“那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才如此宽慰藉他。

  徐帅共有四个子女,在他的严格要求,从不以为自己是帅门出身而特殊,他们的成就全都是靠自己奋斗。1990年8月5日,重病中的徐帅对围座在病床前的儿女们郑重地说:“我说不了多少话,我要说的是,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这就是我留给你们的遗言!”“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贯彻党的路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现在党风不正,有些人光说不做……”三天后,走出徐帅病房的江泽民说说:“徐帅是老布尔什维克,他不愧是共产党人的楷模!”

  9月21日凌晨4时21分,徐帅与世长辞。根据其遗愿,丧事一切从简,骨灰撒向了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

  9、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县人

  聂荣臻,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但实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三年,没有出色的战绩。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军团政委;抗战开始时他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平津战役又是东野与华野联合作战,以至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一位创作员曾经说过:“要想写好《聂传》,先得搞好《林传》。”

  聂帅是华北解放军的领导人。聂帅从红军时期开始就长期从事政工工作,对中共军队建设作出了贡献。他是最早参与军委工作的元帅是聂荣臻,1927年5月担任中央军事部参谋长,1930年与刘伯承、叶剑英一起入选中央军委。

  解放战争一开始,聂帅就在绥远战役和张家口战役中接连失败,但其败而不馁,后来在石家庄战役和平津战役中都有上佳表现。只是作为解放军一个方面的负责人,其对华北解放军远逊于其他解放军的战绩是有一定责任的。

  “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聂创建晋察根据地,逐渐把晋察冀根据地建设成为模范根据地。因五台山在根据地内,毛泽东曾有此说。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毛都在聂的地盘。聂胆大心细,而且追随毛长征时就任红一军团的政委,毛对聂绝对放心,而且长期如此,即便是后来江青欲借城南庄的旧事整聂,毛也力保聂过关。聂帅是十大元帅中辞世最晚的,享年93岁仅次于刘帅。

  主持国防科工委,负责中国的两弹一星,是聂帅的又一功郧。

  10、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

  没有派系背景,没有实际战绩,在十人中名列最后,叶剑英的入选很容易诱发人们揣测。实际上,因上各种因素的制约,除他之外找不出别人能平衡这个位置了(除非叶挺在世)。确定叶剑英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直充当着“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从1930年3月成立的中央军委直到授衔前的1954年9月再度成立的中央军委,他入选了历届军委,十元帅十大将中仅他一人。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而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的职务,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林彪还没进黄埔的大门;长征中他一度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解放战争三年,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但许多工作多由周恩来做,后来更是由周任代总参谋长)。至于他本人军事造诣与指挥能力如何,历史没给他机会证明,其辉煌之时大抵是中央派其负责解放广州的工作,但战斗都是陈庚指挥的。

  “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乃北宋重臣,老毛曾用宋太宗对他的评价来评价叶帅。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叶数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昌起义;三五年过草地时当张国焘意欲解决中央红军时他及时报信,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叶帅睿智和才干往往体现在党、军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后来在粉碎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又发挥了关键作用,就如同汉刘邦的老臣周勃平定吕后余党叛乱一样,拿下欲做当代吕后的江青,协助收拾了毛去世后的政治残局,毛的这句话真是恰如其分,看似未卜先知,实际是对部下的深刻认识。

 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