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chos4更新超级慢:【哲理故事一千篇】<200>第806--810篇:永远都不太晚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11:02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目录:
806、永远都不太晚
807、 “卸磨杀驴”——与时具进
808、最重要的时光和最重要的人
809、用你的缺点做策划
810、太想赢,就会输


永远都不太晚
有一个人,一生中经历了1009次失败。但他却说:“一次成功就够了。”
5岁时,他的父亲突然病逝,没有留下任何财产。母亲外出做工。年幼的他在家照顾弟妹,并学会自己做饭。
12岁时,母亲改嫁,继父对他十分严厉,常在母亲外出时痛打他。
14岁时,他辍学离校,开始了流浪生活。
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加了远征军。因航行途中晕船厉害,被提前遣送回乡。
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但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娘家。
20岁时,他当电工、开轮渡,后来又当铁路工人,没有一样工作顺利。
30岁时,他在保险公司从事推销工作,后因奖金问题与老板闹翻而辞职。
31岁时,他自学法律,并在朋友的鼓动下干起了律师行当。一次审案时,竟在法庭上与当事人大打出手。
32岁时,他失业了,生活非常艰难。
35岁时,不幸又一次降临到他的头上。当他开车路过一座大桥时,大桥钢绳断裂。他连人带车跌到河中,身受重伤,无法再干轮胎推销员工作。
40岁时,他在一个镇上开了一家加油站,因挂广告牌把竞争对手打伤,引来一场纠纷。
47岁时,他与第二任妻子离婚,三个孩子深受打击。
61岁时,他竞选参议员,但最后落败。
65岁时,政府修路拆了他刚刚红火的快餐馆,他不得不低价出售了所有设备。
66岁时,为了维持生活,他到各地的小餐馆推销自己掌握的炸鸡技术。
75岁时,他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转让了自己创立的品牌和专利。新主人提议给他1万股,作为购买价的一部分,他拒绝了。后来公司股票大涨,他因此失去了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
83岁时,他又开了一家快餐店,却因商标专利与人打起了官司。
88岁时,他终于大获成功,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他说:“人们经常抱怨天气不好,实际上并不是天气不好。只要自己有乐观自信的心情,天天都是好天气。”
“卸磨杀驴”——与时具进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山还是那坐山      梁还是那道梁。。。
老百姓就是这样一年、一年的过,至于外面发生了什么他们是不关心的。。。
我的家乡在黔桂大山里。那里的人们对外面的事情就知道的更少了。
据说“黔”以前是没有驴这种牲口的,后来有的。书上说:黔无驴,有好事者载以入。我也是“好事者”把我们家乡的驴拉出来“骝骝”。
话说在以前,村子里在河边有个水磨坊,水多时水车带着石磨磨面、舀米。水少时套上驴磨面、车水。大自然给了人们很大的光顾,人们就一天一天的这样相安无事的生活。很安逸,也很美。看磨坊的是个“老革命”战争中打坏了“装备”一辈子无儿无女。因为不识字所以也当不了“书记”。
老人一天天老了,村里给他派了个识文断字的小伙子(您就当是我吧)。培养“接班人”嘛!老人人品很好,细心的“传、帮、带”爷俩混的还不错。。。  水车也很老了,“支支”的到处都响。老驴、老磨、老头都显的很古朴。
一天小伙子对老人说:水车太旧了,该换换新的了。老人说:换!!,你该换换脑筋。你爹,你爷爷都是吃这里的米面活着,你也是这里的粮食养大的。。。 年轻人说:您的思想是不是也变变,外面都用上电了。我们还在这过原始的生活。再说,你看这磨都磨成什么样了,只见“驴跑”不见驴出活。。。
老人急了“你!你!你是不是想卸磨杀驴呀!!你你真。。。”老人气的说不出话来了。
看来舀米磨面这行出“圣人”。据说当年“惠能和尚”就是舀米的,要不这个世界就没有“活佛”了。。。。
再后来,村里修起了“小水电”水多时发电,往外送。水少时也够村里人点灯、磨面的用。水车和驴估计不是废了,就是“杀”了。“与时具进”嘛!!
那些“念死经的大德们”!!你们是不是也该“与时具进”呢??,还是等有一天让人们强迫着,给你们“卸磨”。再把你们送到“山东”杀了熬“阿胶”??  那样也好“教训”和“药”都能“治病救人”。
趁还能动赶紧跑吧?回归大自然也许给中国人保留点物种。几万年以后说不定比大熊猫值钱呢。。。
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
最重要的时光和最重要的人
从前有个年轻英俊的国王,他既有权势,又很富有,但却为两个问题所困扰:
1,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是什么呢?
2,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
他对全世界的哲学家宣布,凡是能圆满回答出这两个问题的人,将分享他的财富。哲学家们从世界各个角落赶来了,但他们的答案却没有一个能让国王满意。
这时有人告诉国王说,在很远的山里住着一位非常智慧的老人。国王马上出发了。
国王到达那个智慧老人居住的山脚下,装扮成一个农民。
他来到智慧老人住的简陋的小屋前,发现老人盘腿坐在地上,正在挖着什么。“听说你是位智慧老人,能回答所有问题。”他说,“你能告诉我谁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何时是我最重要的时刻吗?”
“帮我挖点土豆,”老人说,“把它们拿到河边洗干净。我烧些水,你可以和我一起喝点汤。”
国王以为这是对他的考验,就照他说的做了。他和老人一起呆了几天,希望他的问题能得到解答,但老人却没有回答。
最后,国王对自己和这个人一起浪费了好几天时间感到非常气愤。他拿出自己的国王印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宣布老人是个骗子。
老人说;“我们第一天相遇时,我就回答了你的问题,但你没有明白我的答案。”
“你的意思是什么呢?”国王问。
“你来的时候我向你表示欢迎,让你住在我家里。”老人接着说,“要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来临,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是现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呆在一起的人,因为正是他和你分享并体验着生活啊。”
用你的缺点做策划
我一直喜欢一句话:把缺点当特点,把特点当卖点。
有的时候,你不要掩盖你的缺点,也不要因为缺点而自卑。
缺点是可以转化的。
这里我想到一个营销大师。
广告界的朋友对于伯恩巴克一定不会陌生。他是国际广告界公认的一流广告大师。
他曾经让甲壳虫在美国从滞销迅速登上进口车第一的宝座。关键之一就是把缺点当特点,把特点当卖点。
当时,甲壳虫刚刚进入美国市场,与美国一贯流行既大又长流线型的豪华轿车显然不符。
尽管甲壳虫在欧洲畅销,但是它确实短小,看上去像个怪胎,与美国人的观念和消费潮流格格不入。
可以说,小是甲壳虫致命的弱点。
但缺点之中仍然可以挖掘出独特的优点:价格便宜,马力小,油耗低,简单实用,性能可靠。
于是,伯恩巴克索性直接用缺点面对公众。
他打出广告:“想想小的好处:停车容易,保险费用低,维修成本低……”
结果,这则广告激发很多美国公众的共鸣,甲壳虫也因此长盛不衰。
后来,伯恩巴克在为艾维斯公司做策划的时候,也采用这种思路。
当时,在出租车行业,赫兹一直位居榜首,艾维斯为了争夺老大不时与赫兹激烈厮杀。无奈实力相差太大,艾维斯屡战屡败,连年亏损。
针对这种情况,伯恩巴克说服艾维斯公司放弃第一的角逐。起初,公司还不同意,毕竟,第一相对于第二名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最明显的是具有相当高的号召力,凭借第一的定位无需花费太大努力就能够争取到不少顾客。
后来,艾维斯还是被伯恩巴克说服,他们采用了“把缺点当特点,把特点当卖点”的策略———直接告诉公众我们是第二。他们的广告标题是:
艾维斯在出租车行业只是第二位,那为何要与我们同行?
广告正文:我们更努力。我们不会提供油箱不满、雨刷不好或没有清洗过的车子,我们力求最好。我们会为您提供一部新车和一个愉快的微笑———与我们同行,我们不会让您久等。
当时,在营销广告传播领域,这算是非常另类的广告。
因为不争第一也要争口气,没有人会公开承认自己不如人。伯恩巴克大胆的举措不仅是一个创意,更是对人性的充分把握和理解。
最简单的消费者逻辑:去艾维斯不用排长队,服务态度好,因为人家更努力。
果然,广告播出之后,立即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同情,产生了相当明显的效果。
艾维斯奇迹般地扭亏为盈。
所以,“把你的缺点当特点,用特点做卖点”,其中一个关键是你要告诉消费者你产品的好处,让他们认可你的卖点,转变成他们的买点。这就要求首先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洞察人性。
毕竟,人性是关键中的关键。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伯恩巴克的名言中深刻体会:“有件事是肯定不变的,创作人员若会洞察人类的本性,以艺术的手法感动人,他便能够成功,没有这些,他一定失败。”
太想赢,就会输
和朋友相约去爬山。山不过三百米高,从山脚到山顶有一条山道,平时慢悠悠地上去,倒不觉得它陡峭。那一日,朋友向我挑战:咱俩换一种登山方法,不再慢走上去,而是沿着山道跑到山顶,谁要是输了就买午餐的账单。我欣然同意。
仗着身材比朋友高大,加上平时爬山我也不输在他后,所以一迈脚我就信心十足。我的步伐明显比朋友要快不少,差不多是他速度的两倍,很快,我就将他远远抛在了身后。在山脚的转弯处,我会扭过头看一下朋友,眼见落后于我,他仍显得十分淡定,还是那样慢悠悠地跑着,一副不疾不徐的样子。
由于一开始用力过猛,我很快出现了呼吸急促的现象,大口大口地吐吸着气,心跳骤然加快,双脚仿佛不是踏在地面上,而像是踩在一堆棉花上。我机械地向前迈着脚步,但实际上,我的步伐较之开始,已慢下不少了。最后,我终于支撑不住身体,只好停顿下来,坐在山道边的石凳上休息一下。
朋友很快来到我的身边,关切地问我有没有事,我向他摆摆手。他继续向前跑着,仍然保持着一贯的步伐,每一脚都有力地踏在路面上,或昂首挺胸,或侧目山旁的花草,一切看似惬意而悠闲。
见朋友已超过了我,我也不敢懈怠,从石凳上站起,再次出发。我决定学习朋友的跑步方法,不再抢跑,努力保持一种慢跑的状态。但这时我发现了两个问题:由于之前透支体力过度,我这时想要匀速前行竟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同时,朋友跑在我前面,若是我仍然慢跑,就等于是投子认输了。
这次失败的登山经历也让我想起另外两个朋友,他俩都是撰稿人,可以说,两人在文学素养和教育经历上难分伯仲,但后来,二人的成就有了天壤之别。过程是这样的,其中一位特别好胜,一段时间写作产量很大,在为数不少的报刊上维持着较高的曝光率。另一位则不同,他每天坚持只写两千字,其余时间用来读书和思考。然而,十年后的今天,第二位朋友已是省内知名的青年作家,第一位仍然在写着他的千字文。
还记得那天在山顶上,朋友笑着拍着我的肩,“揭穿”我说:“其实没啥,你只是太想赢了!太想赢的人,最后多半会输。”
20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