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皇97带sp:维生素K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56:55
维生素K3属于促凝血药,可以用于治疗维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新生儿出血、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及低凝血酶原血症等。维生素K3多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吸湿后结块。
  【中文名称】维生素K3 【英文名】Vitamin K3   【类别】促凝血药   【别名】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 ,二甲基嘧啶醇亚硫酸甲萘醌(亚硫酸二甲嘧啶甲萘醌MPB)、亚硫酸烟酰胺甲萘醌(MNB)、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复合物(MSBC)抗出血维生素   【外文名】Vitamine K3, Hemodal, Itykinone, Kthrombin, Menadione Sodione Bisulfite   【有效成份】 甲萘醌   【理化特性】甲萘醌分子式:C11H8O2,分子量:172.2.易溶于水和热乙醇,难溶于冰乙醇,不溶于苯和乙醚,水溶液PH4.7-7.常温下稳定,遇光易分解。高温分解为甲萘醌后对皮肤有强刺激,对酸性物质敏感,易吸湿。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吸湿后结块

功能疗效

  维生素营养补充剂。维生素K为肝脏合成原酶(因子B)的必需物质,并参与凝血因子VII,IX,和X的合成,维持动物的血液凝固生理过程。缺乏维生素K可致上述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影响凝血过程而引起出血。维生素K也为动物机体内(主要指存在于肝脏、骨骼、睾丸、皮肤和肾脏等组织器官)的维生素K依赖羧化作用体系所必需,是骨骼素(BGP)合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此外,在高能化合物代谢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以及与其他脂溶性维生素代谢的方面均起重要作用,并具有利尿、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参与膜的结构、降低血压的功能。

用量用法

1.止血:肌注每次4mg,1日2或3次。防止新生儿出血,可在产前1周给孕妇肌注,每日2~4mg。 2.胆绞痛:肌注每次8~16mg。 3.口服:每次4mg,每日3次。 4.作为饲料添加剂每吨饲料添加2克左右。

注意事项

  1.可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2.较大剂量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在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病人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   3.可致肝损害。严重肝病者慎用。

其他信息

  【国内主要生产厂家】碧隆集团,浙江兄弟科技集团,山东华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陆良和平科技有限公司等   CAS No.: 58-27-5

维生素K3注射液

基本信息

  【拼音名】: YALIUSUANQINGNA JIANAIKUN ZHUSHEYE 【性状】: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注射液为无色的澄明液,遇光易分解。   【贮藏】: 遮光,于干燥低温处密闭保存。

注意事项

  1、维生素K有过敏反应的危险。   2、当患者因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而发生严重出血时,短期应用常不足以即刻生效,可先静脉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血浆或新鲜血。   3、用于纠正口服抗凝剂引起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时,应先试用最小有效剂量,通过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再予以调整;过量的维生素K可给以后持续的抗凝治疗带来困难。   4、肝硬化或晚期肝病患者出血,以及肝素所至出血使用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注射液无效。

用法与用量

  1、止血:肌内注射 一次2~4mg,一日4~8mg;防止新生儿出血可在产前1周给孕妇肌内注射,一日2~4mg。   2、解痉止痛:肌内注射,每次8~16mg。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较大剂量维生素K3可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引起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核黄疸症,但维生素K1则较少见。

不良反应

  1、局部可见红肿和疼痛。   2、较大剂量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在红细胞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   3、大剂量使用可致肝损害。肝功不全患者可改用维生素K1。

药物相互作用

  1、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代谢,两药同用,作用相互抵消。   2、较大剂量水杨酸类、磺胺药、奎宁、奎尼丁等也可影响维生素K效应。

药理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注射液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须的物质。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药物代谢动力学

  肌注吸收后,随β脂蛋白转运,约8-24小时作用才开始明显,并在肝内被利用,需数日才能使凝血酶原恢复至正常水平。以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物形式经肾及胆道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