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拳皇k台词:人民大会堂布局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57:44

人民大会堂布局之谜

    恢弘、庄重的人民大会堂在破土动工之前设计者遇到了一个很大难题——螺蛳壳里做道场?为了在人民大会堂里体现,人民与党的鱼水之情设计方案几经修改。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周总理却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语惊醒梦中人……当年那个要建造万人开会的大会堂的夙愿即将现实时,毛主席究竟在想些什么?

    事隔五十年,在沈勃回忆中,当年最大的困难出现在万人大会堂的规模大小上,因为按最初的规定,建筑的总面积不能超过七万平方米。七万平方米是什么概念呢?这样的礼堂除了要有座位之外,还需要走廊,过厅,主席台,以当年的首都剧场为例,平均每个座位分摊面积是十三平方米。假如是只按照这个标准建一个有一万张座位的大礼堂的话,起码需要十三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远超过了七万平方米的标准,这还没有包括宴会厅和常委会办公楼。关于建筑面积的硬性规定钳住了建筑师们的手脚,有人戏称:这简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今天的人们很难设想七万平方米的建筑在当年意味着什么。1958年之前,中国人做过的最大最复杂的建筑,就是现在的北京展览馆,当初叫做苏联展览馆,建筑面积只有5.04万平方米,因此,七万平方米已经是当时人们能想象到的最大的建筑了。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发现离中央提出的“一万人开会,五千人吃饭、常委会办公”的目标还差得远呢。

    十月六日,第六稿完成;十月九日,第七稿完成,但是这些方案都无法打破七万平方米的僵局,设计组只好制成照片,向全国三十多个大城市的建筑专家征求意见。这时,有人提出来,既然七万平方米不够用,万人大会堂又没有先例,技术上也有难题,是不是放弃,改建一个小一点的礼堂?对此,彭真代表中央作了回答:试想一下,我们将来开会讨论问题,如果一次能倾听一万人的意见,一次能把党的方针政策对一万人讲清楚,能产生多么大的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啊!正在所有人都觉得再也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亲自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有人记得他当时在广场上一步一步来来回回地走着,没有说话,似乎在默默计算着什么。随后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广场。

    实际步测使刘仁了解了设计师们的困境:七万平方米的面积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刘仁找到时任规划局技术室主任的赵冬日等人向他们面授机宜:“悄悄作一个全新的方案,七万平方米可以突破!”万人大礼堂除了完成召开大会的任务之外,还有很多官方和民间的演出在这里举行。这样的一个万人大礼堂既要能开会又要能演出,同时还要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形象,这对于当年的设计师们来说是闻所未闻,甚至是难以想象的。它的内部究竟该怎么设计才能满足这些要求呢?常沙娜回忆说:当时周总理讲了,这是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万人大礼堂,代表着群众和党的关系。这个舞台,这个台和台下不能分离,要融合要相通!”

    随着设计的逐步深入,众多方案逐渐向现在的思路靠拢:即主席台设计得很大,能尽量容纳更多的代表。台口也很大,台上台下融合成一个椭圆形的整体。这些方案印证了彭真当年对大礼堂的构想:“社会主义祖国首都的大礼堂设计思想要体现以人民为主的思想,要使工人、农民一走进大礼堂,不仅感觉到庄严雄伟,同时也感觉到自己是这座建筑的主人。”这样的政治理念也体现在了大礼堂的顶棚、顶灯的设计上。常沙娜回忆说:顶灯代表什么,中间是五角星,五角星花瓣,外面放射性的是向日葵,向日葵是向阳花,群众向着我们党拥护我们新中国。 

    施工指挥部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特意在午门前做了一个1:10的大礼堂模型,以便征求意见。2月初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匆匆走进了三米多高的万人大礼堂模型。沈勃回忆说:进到模型里头,周总理就问,说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我就讲,我说不少的建筑师认为内部太高了,人进去会感觉到自己渺小。这样的感觉与人民当家作主的设计理念大不相符,但是如果把顶棚的高度压低,两层挑台上又会感觉到压抑。周总理了解到情况后在模型的中心上下左右仔细观望,思索了一会儿后提出,可以借鉴滕王阁序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在天花板和墙壁之间不用折角,做成圆角过渡,并采用淡青色,模拟出“水天一色”的效果。当这座万人大礼堂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犹如水天一色,浑然天成。人们在感慨工程伟大的同时,不禁会赞叹周总理和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今天,万人大礼堂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礼堂,它以庄严、和谐、实用,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                            
    1958年10月14日,一路风尘仆仆刚回到北京的周恩来总理连夜召集会议,审查大礼堂最新设计方案,其中就有刘仁悄悄布置的方案。周总理反复比较三个方案,看平面图和透视图,对具体问题询问的很仔细。高玉瑛回忆说:总理就问他们,你们北京市什么意见?万里同志就汇报说,就是北京市委推荐规划局这个方案,为什么?说它怎么合理、实用。经过反复比较和在场的意见,最后拍板决定用规划局的方案。划局的方案完美地突破了此前万人大会堂过于局促的瓶颈,然而支撑着这恢宏大厦的,是高达十七万平方米,比原来超标两倍多的建筑面积。原来和博物馆“配套”的用地规模也被大大突破了,从140米×270米扩大到210米×340米,几乎扩大了一倍。这个超标的方案能通过中央的审查么?当时谁心里都没有把握。

    1958年11月的一天,周恩来总理亲自向中央政治局介绍规划局的设计方案,毛泽东来到了摆放着大会堂模型的沙盘前。们无法知道,站在大会堂图纸和沙盘前的毛泽东此时此刻的心情。此时,他是否想到了江西瑞金叶坪村的谢家祠堂,那个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诞生的地方;是否想到了他曾于十多年前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讲过的话。如今,当年那个要建造一座一万人开会的大会堂的夙愿就要成为现实的时候,毛泽东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沈勃回忆说:据说通过了以后,周总理很高兴,说通过了通过了…

    万人大会堂就要从一个美丽的设想,化作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宏伟建筑,为了这一天,专家们日夜奋战,共提出平面方案八十四份、立面方案一百八十九份,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生花妙笔,为新中国的政治殿堂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1958年10月28日,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的负责人来到工地,象征性的举起了手中的铁锹,向坚硬的地面铲去。顿时,挖土机、推土机轰鸣起来,现场四千一百多名职工一起动手,万人大会堂工程正式开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