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球社磁力链接:青岛特产仙胎鱼复活 将重回餐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59:54
发布时间:2010-11-26 9:13:42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谢雪琴    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
“仙胎鱼出白沙河,从九水来,山回涧折,其流长而清湛不染泥尘,鱼之游泳于清泉白石中者也,大可五、六寸,鲜美异常。”这是清同治版《即墨县志》的一段记载,记录了崂山人的骄傲——仙胎鱼。
爆料有奖:欢迎各位网友来稿爆料,本网一经采用即可获得奖励,详询:400-6820-180
《对虾直通车》、《罗非鱼宝典》,最专业的水产手机杂志,助您快人一步增收致富!
订阅电话:0779-2029779  点击进入订阅




“仙胎鱼出白沙河,从九水来,山回涧折,其流长而清湛不染泥尘,鱼之游泳于清泉白石中者也,大可五、六寸,鲜美异常。”这是清同治版《即墨县志》的一段记载,记录了崂山人的骄傲——仙胎鱼。
仙胎鱼作为青岛本地特有的名贵品种,曾经成群畅游在崂山白沙河及其涧溪中,也是当地居民最爱吃的一种常见鱼类。然而,后来因为修建水库、过度捕捞等原因,导致仙胎鱼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绝迹。为挽救仙胎鱼,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及大批专家学者都做了大量工作。近日,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现场验收了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开展的仙胎鱼苗种繁育项目,珍稀鱼种在这里刚刚繁育成功。
在即墨鳌山卫许多居民眼中,他们身边的绿树环绕的 “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遗传育种中心”是个透着点神秘的地方:多数时候铁门紧闭,院子中间修着几个特大号的水池子,四周建起一长列高大的车间和敞开式平台,许多穿着白大褂和蓝工作服的人急急忙忙地走来走去。昨天下午,记者赶往即墨鳌山卫,走进了这个“神秘院子”,了解到仙胎鱼首次人工育种成功的全过程。
恒温房用韩国加热器
“夕钓仙胎鱼,蓑笠依修竹。 ”清代文人王大来在《咏北九水》一诗中如此描绘崂山美景,美不胜收的意境让人神往。仙胎鱼也因珍稀性而被称为“崂山中华鲟”。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原本生活在河流、山涧的仙胎鱼“搬家”住进了育种车间后,享受到绝对的“好待遇”。
在苗种繁育车间里,仙胎鱼苗一天“进食”三次,数根细管伸入水池中,源源不断地供给氧气。技术人员介绍说,“水池里的水是从附近打井的自然井水。 ”
而对于仙胎鱼幼苗来说,配备的“居住条件”标准更高。在培育区,记者看到已经建立的4个品系苗种分别居住在4个水池里。据介绍,仙胎鱼繁育期间需要保温在18℃以上,靠韩国进口的加热器和中心的锅炉保持温度,并由进口的控温仪随时监控;而由于仙胎鱼不适合见强光,需要用暗光培育,工作人员特意用黑网罩在池子上方,为珍贵的仙胎鱼营造最佳居住环境。
美国饲料400元一公斤
除了“住”的好,仙胎鱼吃的更是讲究。在饵料培育区,记者看到两个透明的圆桶设备正在运转,圆桶里的水呈橘红色,不断翻滚着。 “这是从日本进口的卤虫孵化缸,用来孵化喂仙胎鱼吃的食物,就是卤虫无节幼体。 ”育种中心的技术员史振翔用水瓢从一个大桶里舀了一瓢,里面的水同样呈橘红色,“这里面都是卤虫,供给仙胎鱼做食物。 ”
据介绍,在繁育车间里,仙胎鱼“出生”后的“开口饵料”是个头更小的“轮虫”,因为此时的仙胎鱼身体只有不到1厘米长,只能吃这种食物;在长到15到20天之后,随着身体逐渐长到2厘米左右,小仙胎鱼的食物换成来自美国大洋湖的卤虫,在它长出鳞片后才逐步转换成普通鱼也吃的人工配合饲料。 “进口食物”自然身价不菲,进口卤虫一千克约400元,一个小池子的小仙胎鱼每天能吃一公斤。“小鱼每天吃三次,一天一条鱼能吃200个卤虫,这样2个半月到3个月后,就能长鳞了。”张庆文对记者说。
昨日下午4时,正赶上小仙胎鱼“两餐”之间的时段,工作人员给仙胎鱼加了一餐。 50多岁的王立良师傅娴熟地把一瓢瓢卤虫撒进养着仙胎鱼幼苗的池子里。在专家的提示下,记者在一旁慢慢等着,约10分后,池子里的小仙胎鱼从透明变成了橘红色。
“小鱼还能变色? ”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时鱼呈现出的是刚吃进去的卤虫的颜色。原来,小仙胎鱼的肠道是透明的,把食物吃到肚里去之后,很快进入肠道,原本透明的幼苗鱼身就改变了颜色。 “这样鱼吃得好不好,通过颜色就能看出来。 ”
动作极快抓它非常难
走进专业育种车间,记者看到大群黑青色的成年仙胎鱼(亲鱼)在一个40米长的大池子里欢快地游来游去,从背上看,外形像鲢鱼,但比鲢鱼修长,游动速度也快。虽说鱼群密集,池子也只有30多厘米深,但工作人员想捞起一尾让记者仔细观看时,费了半天力气也没捞着。“这鱼可精了,想抓着它可不容易! ”饲养员张大姐笑着说。 新闻背景 仙胎鱼背后的美丽传说
关于仙胎鱼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当年过海的八仙一行从蓬莱仙岛来崂山游玩时,何仙姑发现身后的白沙河虽清澈但缺少了游鱼,于是便顺手从身边的一棵千年崂山人参的枝杈上,撸了一把种子撒到溪水中。只见那人参种子一落进水里,立时变成了一条条奇特的小鱼。因它出自何仙姑之手,山里人便给它取了个带神话色彩的名字“仙胎鱼”。
还有一种说法,有一位县太爷到崂山视察灾情,见山民没有吃的,难度饥荒。于是,县太爷当众撸了一把柳叶,撒入溪流中。只见柳叶变成了许多小鱼,山民就是靠着吃这些小鱼度过了饥荒。因此,后来人们称这种小鱼为“县太鱼”。时间久了,人们又叫成了现在的“仙胎鱼”。
仙胎鱼“复活记”
从60年前的河中嬉戏,到如今的“养在深闺”,到未来的河中放游,仙胎鱼在青岛经历了几个“生死轮回”。
濒危从满河都是 到难见踪影
“60多年前我们常去河里捉,那个时候仙胎鱼还很多,满河都是,不动的时候就像河里漂满了柳树叶。 ”老家在北宅的76岁市民刘先生讲述了小时候的经历。家住即墨鳌山卫的蓝师傅也介绍,小时候,整个崂山一带河里都有仙胎鱼,八水河、白沙河都有。但由于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过度捕捞等问题,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仙胎鱼像是真有了“仙风道骨”一般,从整个崂山流域逐渐消失,一下子成了濒危物种。
转机和浙江远亲 产百万良种
2003年,黄海所组织有关专家在即墨鳌山卫建立了水产遗传育种中心。2009年,由几名专家成立专门小组负责研究仙胎鱼的良种繁育工作。仙胎鱼是年生鱼,寿命仅一年,亲鱼秋季产籽,幼鱼孵出后到海中越冬,来年春季上溯至出生地的淡水中生长,秋季继续开始繁育,由于这种特殊属性,加上如今自然环境下野生的仙胎鱼的数量非常少,因此仙胎鱼的良种繁育是一项十分复杂、难度极高的工作。
“今年5月,分别从崂山和浙江引进不同种质的仙胎鱼鱼苗300尾和500尾,经5个月的养殖管理培育成亲鱼。”张庆文介绍,他们从10月开始进行苗种繁育,共培育苗种108万尾,平均体长2.09厘米,活泼健康。
在仙胎鱼的良种繁育车间,工作人员指着四个不断冒着气泡的水池告诉记者,这是一百多万尾刚刚孵化出24小时的仙胎鱼。记者看到,每个水池边上都插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仙胎鱼自交品系”或“仙胎鱼杂交品系”,牌子上还写明了水池内养的仙胎鱼的种鱼是哪些,何时孵化出来的,每个池内都放养着最少25万尾以上的仙胎鱼。“这些小鱼都是我们崂山的仙胎鱼和浙江引进的香鱼自交或杂交繁育出来的,今后我们还要到辽宁等地引种,培养出更加优良的品种。 ”张庆文对记者说。
展望将重回餐桌 是难得美味
“仙胎鱼是优良品种,因有香味而成珍品,吃起来有黄瓜的清香。肉质比较细嫩,非常好吃。 ”一位曾品尝过仙胎鱼的专家“回味无穷”地告诉记者。据介绍,仙胎鱼在明代曾作为贡品,一般老百姓可是吃不起的。解放后,仙胎鱼主要出口到日本,现在因为资源量很少,已经不再出口。这种鱼的做法很多,在日本主要是烤着吃。
专家表示,仙胎鱼个头不大,在养殖的环境里,长到80克已经是商品鱼,体长20厘米左右。“现在苗种在车间里繁育生长,之后进行工厂化养殖,然后就能进入老百姓的餐桌。 ”由于仙胎鱼很珍贵,其市价预测不菲,可能以个吃的形式出现。
记者了解到,2005年11月,青岛流清河仙胎鱼养殖基地曾经将部分养成的仙胎鱼投向市场,因为当时成鱼的数量仅有数万尾,饲养成本又非常高,因此当时的仙胎鱼市场售价为每百克50元左右。
据介绍,明年,黄海所育种中心将尝试向市场投放部分长成的仙胎鱼。下一步还将采用人工繁育的方式,探索工厂化养殖的模式,还可以在崂山放流,让仙胎鱼重归山涧。如今,育种中心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一项大胆的实验计划,实验的目的是看仙胎鱼能不能在海水中正常生长。
(编辑:谢雪琴)
[共访问人次: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