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皇2002角色级别:资本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郑有国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44:14

资本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012-02-09 10:17:0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经济改革  市场经济  资本  计划的思维   |字号 订阅

 

吴英还是吴英

资本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

这就是资本的规律!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

改革使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看到了资本的力量.资本催生了社会财富,中国终于从经济崩溃的边缘成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看到市场思维与计划思维的重新博弈.在寻求经济发展时,就运用发挥市场的规律与市场的力量,而在市场拓展与出现资本冲击时,人们又习惯于计划式的行政干预。

三十年来的改革,实际上一直纠结于此――用市场还是用计划手段。我们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定位,似乎仍然不清晰。

根据我学生的统计,经过三十年,实际上,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银行信贷规模为例,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信贷总额为2859.94亿元,而2009年我国银行信贷规模约为10万亿左右,50倍的增长足见其发展的迅猛。但这只是中国资本市场需求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在这正规的金融渠道上的资本之外,民间的资本流动同样是巨大的。民间企业对资本的巨大需求无法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得到满足,个人、企业及各种组织间相互借贷融资的现象实际上非常普遍。由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这部分的资本流动一直处于黑色地下状态。

改革开放之后,非正规渠道的金融资本首先活跃于农村。从1986年开始,农村民间信贷规模已经超过了正规信贷规模,而且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

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294的常规调查表明,1986年农户从非正规金融渠道借款的人均年末余额占所有借款的人均年末余额的比重为52.24%,1996年上升为78.65%;1999年农户通过非正规途径获得的贷款占农户贷款总数的69.41%;2000年农户贷款来源中,有68.4%来自私人借贷;2002年民间借贷占72.3%;2003年农户来自银行、信用社的贷款仅占年末借入款的19.27%,占年内累计借入款的金额的36.09%。1993到1998年间,该比重保持平稳中略有下降,稳定在80%左右;之后基本保持在1998年的高水平。

2006年1-3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在全国27个省份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田野访问,以进一步掌握中国民间金融、地下金融和非法金融的规模、结构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等情况。据估测,2006年,全国非正规信贷规模接近6.8万亿元;2007年年底,中国非正式信贷规模超过9万亿元;2008年6月,全国非正规信贷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由此可见我国非正规金融市场规模之大,发展之迅速。

由此可以看到民间对资本的需求,已经达到了饥渴的地步。但是,金融体制的改革的纹丝不动,垄断金融机构的融资政策倾斜于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体制的融资灰色成本的不可预测性,逼得民间企业挺而走险,寻求便捷快速的民间融资机构。

民间融资机构实际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现在的金融体制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改革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清理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目标,重新认识资本的本质。我们不断要求世界各国承认我们市场经济,但又不愿意坦然承认资本的合法性。我们一方面从市场经济中获得巨大收获,一方面我们又不愿意坦承资本的作用。我们不去用法律规范资本的冲动,而用行政手段枪决一二个人来阻止资本的冲击。

在各地资金链断裂,温洲民企跑路后,民间借贷出逃,金融体制发生的这一系列问题,迫使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改革的市场方向和目标。我们的所有纠结就在于,我们是否承认市场经济,是否真正承认资本的合法性?!

枪决一个吴英能否解决问题?!

对这种民间资本的约束与冲击,实际在民间资本活跃的地区已经处决过了多起的所谓非法集资人。

吴英是社会对资本需求的产物,是资本冲动的必然结果,哪里需要资本,就必然有资本的冲动,吴英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非法集资者”。

面对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我们用行政的传统的计划的思维,杀一敬百的方式,杀一两个吴英或者李英就能阻止资本的冲动吗!?

资本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