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 九分:实用且实际的常见鸡病诊断(临床+实验室)与防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0:24:48

一:ND以及非典型ND

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

。常呈急性败血症状

。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便稀、神经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死亡率高,对养鸡业危害严重。

(一)症状

1:典型新城疫:

当非免疫鸡群或严重免疫失败鸡群受到速发嗜内脏型和肺脑型毒株攻击时,可引起典型新城疫暴发。鸡群突然发病,常未表现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

随后出现甩头,张口呼吸,气管内水泡音,结膜炎,精神萎顿,嗜睡,嗉囔内积有液体和气体,口腔内有粘液,倒提病鸡可见

从口中流出酸臭液体。病鸡拉稀,粪便呈黄绿色。

体温升高,食欲废绝,鸡冠和肉髯发紫。后期可见震颤、转圈、眼和翅膀麻痹,头颈扭转,仰头呈观星状以及跛行等神经症状。面部肿胀也是本型的一个特征。

2:非典型ND

鸡群在具备一定免疫水平时遭受强毒攻击而发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多发生于有一定抗体水平的免疫鸡群;病情比较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病鸡张口呼吸,有“呼噜”声,咳嗽,口流粘液,排黄绿色稀粪,继而出现歪头,扭脖或呈仰面观星状等神经症状。

(二)剖解变化

剖检可见以各处粘膜和浆膜出血。

1:腺胃:正常的腺胃乳头呈结节状。当发生轻度病变时,腺胃乳头肿胀,乳头尖有轻微的出血和溃疡,重度病变整个乳头肿大,出血溃疡,继而溃疡相互融合,乳头不清晰,模糊,形成大面积出血和溃疡。

2:肠道:从肠管的浆膜可以看到暗红色的膨大部位中央,有点状白色混浊肿胀(即枣核状溃疡)。切开肠管的病变部位,有明显的溃疡,表面呈白、灰、褐色样的结节样病变,肠粘膜表面一般不出血。这种病变的发生一般在:梅尼厄氏憩室(卵黄蒂)附近处;回肠中部(两盲肠夹合部);小肠游离部前半部第一段下1/3处;小肠游离部前半部第二段上1/3处;小肠游离部后半部第一段中间部分。但急性病例也有见肠道出血。

3:脾脏:有白色的细小的点状病灶,一般占该病例的45%-60%,仅次于消化道出血、溃疡,这是亚洲型鸡瘟特征性的病理剖检变化。

4:气管:有呼吸道症状时,气管内渗出物增多,粘膜增厚、出血、充血。喉头有针尖大的出血点。

5:脂肪出血:为一般急性传染病所共有,象ILT(传喉)、IB(传法),表现在心冠脂肪,点状出血,蛋鸡产软皮蛋。

(三)诊断

   

当鸡群突然采食量下降,出现呼吸道症状和拉绿色稀粪,应首先考虑到新城疫的可能性。通过对鸡群的仔细观察,发现呼吸道、消化道及神经症状,结合尽可能多的临床病理学剖检,如见到以消化道粘膜出血、坏死和溃疡为特征的示病性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新城疫。

确诊要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也可通过血清学诊断来判定。因为NDV血凝素可凝集鸡红细胞,血凝抑制试验(HI)为一种基层常用快速准确的传统实验室手段。

(四)防治

新城疫的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免疫及监测五个环节缺一不可。不能单纯依赖疫苗来控制疾病。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注意饲料营养,减少应激,提高鸡群的整体健康水平。严格防疫消毒制度,杜绝强毒污染和入侵。建立科学的适合于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充分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种类及毒力,最佳剂量和接种途径,鸡种和年龄。坚持定期的免疫监测,随时调整免疫计划,使鸡群始终保持有效的抗体水平。

一旦发生非典型ND,应立即隔离和淘汰早期病鸡,全群紧急接种3-5倍剂量的LaSota(Ⅳ系)活毒疫苗,必要时也可考虑注射Ⅰ系活毒疫苗。如果把3倍量Ⅳ系活苗与ND油乳剂灭活苗同时应用,效果更好。对发病鸡群投服多维和适当抗生素,可增加抵抗力,另加部分抗生素控制细菌继发感染。

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每年4~10月份多发IBD,特别是夏、秋季,温度较高,湿度大,球虫病多发,鸡群往往在未进行IBD免疫之前就已经发生球虫病,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影响IBD活疫苗的免疫效果。IBDV可以造成法氏囊组织破坏,导致免疫抑制。从而降低了机体对其他疾病的抵御能力,发病鸡群极容易继发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等,所造成的损失往往超过IBD发病本身造成的损失。

 

(一)症状

1、发病突然,精神不振,采食下降,翅膀下垂,羽毛蓬乱,怕冷,在热源处扎堆。

2、发病期排泄米汤样、水样白色粪便,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恢复期常排绿色粪便。病初可见有病鸡啄自己的泄殖腔。发病后期易继发鸡新城疫或者大肠杆菌病,使死亡率增高。

3、脱水严重,趾爪干瘪,眼窝凹陷,衰竭死亡。

4、本病潜伏期很短,感染后2-3天即可出现临床症状。急性发病的雏鸡,病程为一过性,发病后3-4天达到死亡高峰,呈峰式死亡。死亡率10%左右,有继发或并发感染时,死亡率更高。

(二)剖解变化

  1、出血性病变:胸、腿肌条纹状或刷状出血,眼虹膜出血,腺胃与肌胃结合部出血,肠粘膜出血,粘液增多。

  2、肾肿大、尿酸盐沉积。

  3、法氏囊前四天肿胀,浆膜面覆盖黄色冻胶物,粘膜瓣混浊,有出血块或干酪样物。第五天恢复常规体积,第六天开始萎缩,第八天萎缩至原来的1/2,胸腺萎缩。一些严重病例可见法氏囊严重出血,呈紫黑色如紫葡萄状。

  4、肝轻度肿大,如黄染则伴发包涵体肝炎;盲肠扁桃体多肿大、出血。

(三)诊断

IBD 的自然感染病例,发病突然,有拉稀、高热等病状,病变有心冠脂肪点状出血。腺胃出血几乎占100%,这就容易与ND混淆,但根据流行情况,死亡率低,呈一过性,以及几乎100%的胸部、腿部肌肉条状或斑块状出血,是法氏囊的特殊病变,有助于与ND相区别。

本病根据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做实验室诊断。

IBD的实验室诊断,取决于病毒的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或组织中病毒的血清学检查,通常不把病原分离和鉴定作为常规诊断的目的。

1:琼脂凝胶沉淀试验

本法是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或法氏囊组织中病毒抗原的最常用诊断方法。

2:间接ELISA检测IBDV抗体。

(四)防治

严格卫生管理,加强消毒净化措施。搞好免疫接种。发现发病时立即对病鸡群用法氏囊卵黄抗体注射,先注射假定健康鸡,再注射病鸡。用恩诺沙星等进行细菌继发感染的防治。同时对鸡舍用消毒药全场消毒。可在饮水中加入复方口服补液盐以及VC、VK、VB以保持鸡体水、电解质、营养平衡,促进康复。

三:鸡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性原虫病,主要由艾美属的多种球虫引起。此病是通过球虫卵囊传播,鸡吞食孢子化卵囊而感染,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幼鸡,特别是15--45日龄的鸡最易发生,暴发时常造成大批死亡。因而,做好鸡球虫病的防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鸡球虫病主要分为小肠球虫和盲肠球虫。

(一)症状

多见急性型症状。病鸡精神不振,闭目呆立,羽毛蓬松,双翅下垂,食欲不振,喜多喝水,先便秘后下痢,肛门周围羽毛粘在一起。以后双翅轻瘫,走路失调,嗉囊充满液体,拒食,粪便由水样带血到血粪,粘膜和冠呈苍白,消瘦。大多数病雏在发病6至10天内死亡。4个月以上鸡多为慢性型,病势较轻,发展缓慢,逐渐消瘦,足和翅发生轻瘫,间歇性下痢,死亡很少。部分鸡因出血严重致使肌肉,鸡冠苍白,鸡爪干瘪。

(二)剖检变化

1.小肠球虫的剖检症状:

1.1 小肠段肠腔扩大松软,无弹性,外观苍白,易断裂,剖开肠腔见未消化的饲料,肠粘膜脱落,肠壁变薄,有梯状出血横纹,多发生于10-20日龄。

1.2.小肠段肠腔变细,并有粗细不均的螺纹,剖开肠壁增厚外翻,内容物呈桔红色,并混有浆性粘液,多发于20-30日龄。

1.3.十二指肠及空肠变粗,外观肠壁有米粒大小出血斑及出血点,剖开肠管内容物恶臭,肠内壁有大量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点,多发于30-40日龄。

1.4.十二指肠异常粗大,肠外壁布满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点,剖开肠壁增厚至原来的3-5倍,内壁有大量出血点、血块,有时可见新鲜血液、血丝,肠内容物呈红褐色胶冻样,此种情况多见于小公鸡或蛋鸡,多发于60-80日龄。

2.盲肠球虫症状:

两侧盲肠肿大至原来的2-3倍,外观呈黑褐色,外壁布满白色坏死点,剖开后肠腔内有紫黑色或鲜红色血液,肠壁布满大量出血点,多发于20-40日龄。

(三)诊断

对发病鸡,如有上述临床表现及病理剖解变化和检验结果(一般不需实验室诊断),即可确诊为鸡球虫病。

实验室检查:取发病鸡少量粪便放于载玻片上,加甘油和水等量液1--2滴混合均匀,加盖玻片镜检,可见球虫卵囊。刮取病变肠段粘膜、肠内容物放在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充分调和均匀,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可见到大量的圆形的球虫裂殖体和月芽形的裂殖子及球虫卵囊。

  

(四)防治

    1.搞好鸡舍卫生,保持鸡舍干燥。因为球虫主要是以粪便为媒介传播,所以能及时清除积粪。  

  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2.药物防制。治疗球虫病的药物较多(磺胺类药物、安普罗林、喹诺酮类等),球虫对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应轮换或配合用药。其中磺胺氯吡嗪钠饮水或拌料最佳,并配合K3粉饮水或拌料效果更好,同时应注意应用通肾药物辅助。

四:鸡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疾病,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一般与其它疾病并发或者继发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在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在肉鸡养殖过程中更是常见多发病之一。

(一)症状

鸡大肠杆菌病没有特征的症状,但与鸡只发病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部位、有无继发或混合感染有很大关系。

多数鸡呼吸困难,精神委顿,缩脖闭目,羽毛松乱,排稀粪,呈灰白色、黄绿色,有的病鸡眼睑肿胀。部分病鸡有摇头、弯颈等神经症状。

  (1)初生雏鸡脐炎,俗称"大肚脐"。其中多数与大肠杆菌有关。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此种病雏多在一周内死亡或淘汰。另一种表现为下痢,除精神、食欲差,可见推出泥土样粪便,病雏1-2天内死亡。死亡不见明显高峰。

  (2)大肠杆菌病,原发感染比较少见,多是由于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所致。尤其是当雏鸡阶段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过程中,或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常有本病发生。

(二)剖检变化

多数剖检鸡只可见气囊增厚、混浊,呈黄白色。心包膜增厚,心包表面及心包液中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肿大,表面有淡黄色纤维蛋白膜附着;腹腔内有许多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系膜黏连。(俗称包心包肝,气囊增厚)有的鸡只腹腔内有大量积水,内有纤维蛋白凝块,肾肿大,有不同程度尿酸盐沉积。

(三)诊断

根据鸡的发病日龄,结合临床症状和剖解变化可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

基层一般不需实验室进行细菌学的确诊。

实验室检查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鸡胸腔和腹腔内渗出物及肝脏接种到普通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18~24h后,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画线分离培养,获红色菌落,并进一步纯培养。

染色镜检 取纯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生化试验 将纯培养物接种于生化培养管中,结果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甲基红试验阳性。

药敏试验 取纯培养物进行药敏试验,对链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氟哌酸、红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氧氟沙星不敏感;强力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噻呋、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壮观霉素。  

(四)防治

  鉴于该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本病首先是在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逐步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近年来在防治本病过程中发现,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几乎没有治疗作用。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这些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已经出现且有增多趋势。因此防治本病时,或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条件允许可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可收到满意效果。

五:传染性支气管炎

本病传播迅速,一旦感染几乎全群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气候寒冷的季节较为严重。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雏鸡发病最严重。 临床上分为呼吸道型和肾病理变化型两种类型。

(一)症状

1:雏鸡突然出现呼吸症状并很快波及全群,病鸡表现为气喘、咳嗽、打喷嚏、气管鸣音和流鼻涕,精神沉郁、畏寒、食欲减少、羽毛松乱、打堆,个别鸡鼻窦肿胀、流泪。6周龄以上的鸡症状不明显,主要是气管鸣音、喘气和轻微咳嗽等。

2: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目前发生多、流行范围较广的疾病,20~30日龄是其高发阶段。病初,病鸡表现怕冷、喷嚏和咳嗽,有的张口喘气及气管鸣音,2~3天后出明显的全身症状,表现为厌食、拱背、饮水量增大,拉白色水样粪便,粪便中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失水,肌肉干燥,冠髯及皮肤发绀。出现上述症状2~3天后开始死亡,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成年鸡很少发病。

本病发病率高,雏鸡的死亡率为25%,6周龄以上的鸡死亡率低,感染肾型毒株一般死亡严重。病程一般为1~2周。

(二)剖检变化

病鸡的支气管、鼻腔和窦中有浆液性、粘液性和干酪样渗出物,气囊可能混浊含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在大的支气管周围可见小面积的肺炎。

肾型的呼吸道无明显病理变化,主要病理变化是引起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被尿酸盐结晶充盈并扩张,肾脏外观呈花斑状。

(三)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的确诊需作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在临床上应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及传染性鼻炎等相区别,新城疫一般要比传染性支气管炎更为严重,在雏鸡中有时可见神经症状;传染性喉气管炎在鸡群中的扩散与本病相比很少发生于雏鸡,而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传染性鼻炎的病鸡常见面部肿胀,而在本病则很少见。此外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与能引起肾病理变化的某些传染性法氏囊病相比,法氏囊病理变化不明显。

(四)防治

(1)预防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通常采取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鸡舍环境卫生,保持通风良好,有利于本病的防制。

(2)治疗发病后可适当投喂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或用中草药方剂拌料或饮水投喂,或干扰素等抗病毒类生物制剂。对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使用能够减轻肾脏负担,提高肾功能的药物,减少死亡,起到辅助治疗的使用。

六: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白冠病)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血孢子虫病。对雏鸡危害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在蚊虫较多的夏秋季节。

(一)症状

病雏伏地不动,食欲消失,鸡冠苍白。拉稀,粪便青绿色。脚软或轻瘫。大鸡生长发育受阻,成年鸡时间可拖至一个多月。

(二)剖检变化

病死鸡剖检的显著特征是:口流鲜血,冠白,全身性出血,肌肉及某些内脏器官有白色小结节,骨髓变黄。

全身性出血包括:皮下出血,胸肌和腿肌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各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特别多见于肺和肾,严重的可见两侧肺充满血液,肾包膜下有大片血。心、脾、胰及胸腺等也见有点状出血,腭裂常被血样粘液充塞。有时气管、胸腔、嗉囊、腺胃、肌胃及肠道也见有出血斑点。胸肌、腿肌和心肌等浅部及深部肌肉,常见到白色小结节,肝脾也可见。结节有针尖大的,也有像粟粒一样大的,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

(三)诊断

依据发生季节、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切诊断需作实验室检查。

①用病鸡的血液和脏器(肝脏等)制成涂片,经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显微镜检查可见到一些血细胞内含有住白细胞原虫的配子体,这些细胞往往显著增大,形态改变。

(四)防治

(1)防治媒介昆虫在本病流行季节,可用6%~7.7%的马拉硫磷溶液喷酒在鸡舍的纱窗以防止库蠓等蚊虫进入鸡舍。用此方法处理的纱窗,能连续3周以上有效。

(2)药物防治:

①磺胺-6-甲氧密啶:0.1%连喂4~5天。

②磺胺二甲氧密啶:预防量:混饲、混饮浓度为25毫克/升,治疗量:0.05%的水溶液饮用2天,然后改用0.03%的浓度再饮用2天。

③痢特灵:预防量混饲浓度为100毫克/千克;治疗量混饲浓度为150毫克/千克,连用4~5天。

(七)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本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禽流感的扩散主要是通过粪便中大量的病毒粒子污染空气而传播。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一)临床症状

高致病力毒株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高度致病性禽流感往往突然爆发,无任何临床症状而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精神萎顿、不食、衰弱、羽毛松乱,头、翅下垂,鸡冠和肉髯呈暗紫色,头部水肿,结膜肿胀发炎,鼻腔内有粘性分泌物,病鸡常摇头,呼吸困难。有些病例出现下痢和神经症状,抽搐,运动失调,瘫痪和半瘫痪,失明。病程一般1~2天,死亡率可达50%~100%。

呼吸型禽流感,一般症状为精神食欲较差,产蛋减少,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咳嗽、鸣音、喷嚏和鼻窦肿胀,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二)剖检变化

病理变化因感染病毒株和禽的种类不同而异。死于禽流感的鸡表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渗出、坏死等变化,口腔、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层和十二指肠出血,肝、脾、肾和肺常见灰黄色坏死灶,气囊、腹膜和输卵管表面有灰黄色渗出物,并常见有纤维素性心包炎。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高死亡率和剖解变化可初步诊断。但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差异很大,确诊必须依靠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四)防治

本病目前尚无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金刚烷胺对鸡和火鸡的A型流感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效果,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减轻支原体和细菌性并发感染。

对本病的控制主要是加强预防措施,应尽量减少和避免野禽与家禽、饲料和水源的接触,防止野禽进入禽场、禽舍和饲料贮存间内,注意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以适当的疫苗免疫接种。

发生本病时要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焚烧发病鸡群和尸体等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