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皇98吸血鬼一命通关:现代文阅读复习方略(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37:27

六、无论是文章还是语段,都有一个总的意思,要整体感知内容,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由前到后,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进而获得大概印象。在此基础上,再由粗到精,由繁到简,领会要义,形成答案。

1.要遵循整体感知的顺序。

感知就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这里就是指对所读材料内容的印象,包括部分材料的局部印象,全局材料的总体印象。整体感知内容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①由前到后的顺序。就是针对所供材料,采用传统读法,由先到后,依次推进。段落性材料,理清句序,弄懂句意。假定一个段落有十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意思,合到一起又是什么意思,由分到合,互相关照,不使疏漏。如果是几个段落,最好以段为单位,每个段落表现什么意思,几个段落联系起来又构成怎样的总体意思;如果是一篇文章,也应采用这样的步骤。这样阅读,比较容易把握材料的脉络,整体感知内容也比较准确。例如朱自清的《背影》的最末一段,共有10句话,其句意分别是:家境、做大事、颓唐、伤怀、发怒、待我、惦念儿孙、写信告病、读信流泪、盼望相见,它们加在一起有两个意思,一是对父亲的惦念,二是父亲对儿孙的关怀,这就是这段文字的总体内容。

②由浅入深的顺序。就是针对材料的表面意思,进行深入思考,挖掘潜在内容。浅显的字面意义是一种感性认知,它是外在的零乱的甚至是肤浅的,经过大脑加工,深思熟虑,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分析归纳,就可以得出深层的实质内容,尤其是那些比较含蓄、隐晦、曲折性的作品,如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就需要通过对象征意义的挖掘,来把握作品的真意。当然,要使深层意义理解得准确对路,还要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个人经历以及当时背景,作一番研究。例如《白杨礼赞》就运用了这种手法,其象征意义理解到位了,才能够把握整体文意;再如《故乡》中冷漠、荒凉、萧条、压抑的景象,正是当时中国农村境况的缩影;还如《驿路梨花》中的“梨花”,一语双关,而它的“处处开”,正是雷锋精神在全国发扬光大的形象说明。这些内容,在命题时是常见的。

2.掌握整体感知规律。

①整体感知的内容。这里所说的“内容”,不仅是指材料所载承的意思,还包括其他方面,它是全方位的,包括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等,这些都是侧重于思想内容方面的,还包括结构特征,思路线索,感情基调等,它们都含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又与什品思想内容有密切联系。这些内容,都是指所读材料整体方面的,从什么角度测试,就要从什么角度来阅读思考和研究,例如读朱自清的散文《春》,自然要了解文章乐双向上、积极进取的感情基调;对《荔枝蜜》的阅读,也要把握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这一总体思路。可见,整体感知的这些内容,在测试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2)整体感知的技巧。应答整体感知类阅读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尤其足中心主旨、段落大意、题目含义、感情发展、写作目的,启示意义等方面,要讲究归纳总结的方法。这种方法,概而言之,可有两点:一是答案来源,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是采摘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第二条是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合并浓缩;第三条是归并,就是将材料中的几个段落或几个小层的意思合并到一起来,兼收并蓄,全面而不会漏失。二是答案形成,要遵循由繁到简、先概括后压缩的路子,就是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文字可以多一点繁一点,然后删去多余的不必要的次要文字,留下达意能力强的重点词句,化繁为简,尤其是字数限制的答案,更要这样做。

七、在特定情境下,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可以从揣摩文章的情感倾向、提炼文章的思想观点、寻找文章的主题源头、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理解文章的关键语句等方面入手。抓住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就是抓住了解答文章设置的各个小题的纲,就有了一条统摄全盘的思路。

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考场上读懂一篇文章的关键。只有把握住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才能正确地解答文章设置的各种试题。

1.揣摩文章的情感倾向。

文章的情感倾向从一个方面折射文章的思想内容,是评说文章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以哪一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都无不包含着作者鲜明的情感倾向:或是赞成,或是反对;或是肯定,或是否定;或是歌颂,或是批判;或是热爱,或是憎恶;或是褒扬,或是贬抑。尽管这些在文章中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隐蔽状态,但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在文章中打上鲜明烙印。一般来讲,以叙事、抒情、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文章的情感倾向最为鲜明,而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文章的情感倾向则较为隐蔽。只要我们抓住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就可以此为突破口,进而把握文章的思路内容,让文章思想内容的光辉照亮我们解答文章设置的各种试题的道路,从而谋取答题的最佳效果。

2.提炼文章的思想观点。

文章的思想观点是文章思想内容的结晶,是我们评说文章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说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一片“海”的话,那么文章的思想观点就是一滴可以观“海”的“水”。只要我们在文章中捕捉到了思想观点这一滴“水”,就可以由此而审视文章的思想内容这片“海”。文章的思想观点是什么?它是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看法或主张,是高度浓缩的文章的思想内容。跟文章的情感倾向一样,文章的思想观点也不一定明明白白地摆放在那里,在通常情况下需要我们就具体的文章细心地去体会。就一般情况而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文章的思想观点往往易于辨认,或明或暗,或前或后的论点往往就是文章的思想观点,不管这个论点以什么方式出现,在哪个位置出现都不例外。而以记叙、抒情、说明等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则思想观点难于把握一些,它需对文章内部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磨合,经过一番波翻浪涌的激荡,然后使文章的思想观点水落石出,为评说文章的思想内容提供观照。

3.寻找文章的主题源头。

文章的主题就是平常所说的文章的中心意思。主题的源头,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产生的依据,也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缘何而来。有的文章,是直接把中心意思告诉读者;有的文章,是用标题来表现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是用点题句、关键句来传达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是用作者所主张的思想观点来揭示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是把中心意思分解在层次大意中,需要读者对层次大意进行迭合;有的文章,是把中心意思渗透在行文过程中,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分析概括。综上所说,都是文章主题的源头,是文章中心意思产生的基本依据。只要我们抓住一个方面下手,即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正确的评说。

4.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

文章的重点段落往往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栖息之所,也是平时阅读一篇文章时花功夫、下力气最多的地方。评说文章的思想内容,重点段落不能不是读者特别关注的地方。一般来说,在以记叙

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中,文章的重点段落往往就是文章所记叙的中心事件,也是集中暗示人物精神风貌的地方。在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中,文章的重点段落往往就是对说明对象的解说最为具体、运用说明方法最为集中、最为灵活的地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文章的重点段落往往是论据最为集中、论证最为充分的地方。就一篇具体的文章来说,文章的重点段落往往就是一篇文章的制高点。抢占了这个制高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可以说是一览无余丁。

5.理解文章的关键语句。

理解文章的关键语句也是评说文章思想内容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文章的关键语句大多有寓意深邃、意在言外的特点,它常常在文章的关键处出现,给读者打开一个评说文章思想内容的窗口,使他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理解关键语句,有时候要着眼于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时候要结合文章的社会背景,有时候要咀嚼句中的关键字词,有时候要顾及关键语句的周边环境。一句话,就是要通过对关键语句的理解,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八、 结构是一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无论是哪一种结构样式,都离不开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段落和层次。因此,在文章阅读中,认真地研读开头和结尾,仔细地推敲过渡和照应,正确地划分段落和层次,对于理解文章的结构艺术来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文章的结构是考场上考生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弄清的问题。从阅读经验看,文章的结构,实际上就是作者的行文思路。弄清了文章的结构,也就等于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特色。因此,评说文章的结构艺术,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研读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都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头是文章的起始,它往往揭示文章的中心意思、确定文章的基调、显示文章的风格。文章的开头如何,直接影响到全篇内容表达的效果。结尾则是文章的收束,它往往揭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或者引导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文章开头的方式很多,主要有这样几种:①开门见山式。文章一开头就直接点题,说明写作的缘由。②抒情渲染式。文章一开头就直接抒情,定下全文的基调,渲染出一种浓烈的气势。③引用启迪式。文章一开头就引用名人的名言或是格言,以揭示文章的中心,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④环境烘托式。文章一开头就描绘一种特定的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心理。⑤倒叙式。文章先把事情的结局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和发展的经过,或是先把后面发生的事情提前到前面来写,并由此写出更多的事情。

文章结尾的方式主要有:①揭题式。在文章最后一段以概括性语言揭示全文的主题。②启迪式。在文章最后一段用富于哲理的语句收束全文,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③抒情式,在文章最后一段,以发自肺腑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打动和感染读者。④鼓动式。在文章最后一段用鼓动性、感染力很强的语言结束全文,在读者心中激起共鸣。

2.推敲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脉络顺畅、线索贯通的一个重要手段。过渡主要是指文章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与转换,一般安排在文章各部分需要连接、各层意思需要转换的地方,用过渡性段落、过渡性句子和过渡性词语来表示。弄清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找出这些表示过渡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而照应则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观照与呼应。表示过渡和照应的文字,可以是一两句话,也可以是一个段落,还可以是一个词语。

过渡段主要方式有三种:①在段落的前面用一两句话过渡到下文;②在文章内部的层次之间用一个段连接上下文;③在内容转换、文意转折、表达方式变换的地方,用一个句子进行过渡。

照应的主要方式也有三种:①首尾照应。首尾照应不是同一层次上的简单重复,而是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②前后呼应。前文将有关内容一一交代,后文则与前文的内容相呼应。③行文与文题照应。行文中多处扣住题目,照应题目,突出主题。

3.划分段落和层次

段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然段”,它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其明显的标志就是换行,表示思路的停顿和节奏,一个段落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层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结构段”或“意义段”,它是文章内容的次序,体现的是作者思路展开的步骤。一个层次可以是一个段落,也可能是几个段落的集合,在一个段落里也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如果说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那么层次则侧重于思想内容的划分。

给文章划分层次,首先要研究文章的各个自然段,弄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整体上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其次,把联系紧密、意思接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第三,注意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它们一般都出现在层次与层次之间;第四,注意不同的文体在结构上的不同的特点,以及同一文体在结构上的变化。

一般地讲,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其层次划分可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①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来划分层次;②以空间变换为标志来划分层次;③以材料性质为分类来划分层次;④以作者认识发展为进程来划分层次;⑤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依据来划分层次。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其层次划分也可从这样几方面人手:①按时间顺序的先后次序划分层次;②按空间顺序的位置变换划分层次;③按逻辑顺序的推理过程划分层次。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格式去分析文章的结构,可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从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人手,有“并列”式、“总一分一总”式、“总一分”式、“分一总”式等;二是从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人手,有“递进”式等。

九、 评说一篇文章的表达技巧,应从选材剪裁、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风格、写作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但就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而言,其表达技巧又因文体而异;具体到某一篇文章,其表达技巧又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在具体的文章阅读中去思考、理解和体会。

文章的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或说明事物、阐述道理时,灵活运用一般的写作规则和写作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由于文章的表达方式有独创性、多样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加之作者因生活阅历不同、写作经验不同和艺术造诣不同,其表达技巧也就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1.记叙文的表达技巧。

记叙文所包括的文体有:记叙文、散文、随笔、小说、通讯、童话、新闻等。记叙文的表达技巧,在选材剪裁上,主要表现为选材典型、选材精当、剪裁得体、剪裁适度等;在立意构思上,主要表现为立意高远、立意深刻、立意新颖、构思奇特、构思新妙等;在谋篇布局上,主要表现为线索清晰、思路通畅、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等;在语言风格上,主要表现为语言精练、语言含蓄、语言生动形象、语言富有表现力等;在写作特点上,主要表现为详略得当、首尾呼应、以简驭繁、疏密相间、正侧结合、明暗相随、虚实相生、欲扬先抑、托物寓意、借景抒情、象征衬托、巧设悬念等。

理解和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技巧,一耍注意记叙文内部具体文章的文体特点,要从具体的文体特点出发去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二要按具体文体的本质特征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千万不能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是同一种读法。三是任何一篇文章的表达技巧,都只能从具体的文章中分离出来,切忌用描述表达技巧的一些术语去套所有的文章。四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千万不能无视文章的整体,只从局部人手。

2.说明文的表达技巧。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以传播知识为主要功能的文体,与现实生活有着广泛而直接的联系。从说明方式上看,说明文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从说明对象上看,说明文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类。作为三大文体之一,说明文在表达技巧上也有它自身的一些规律。在材料选择上,主要表现为材料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举例恰当等;在文章构思上,主要表现为说明方式的选用,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在谋篇布局上,主要表现为说明顺序的安排,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在语言特色上,主要表现为平实准确、概括具体、生动活泼、简洁精练、幽默风趣等。

理解和分析说明文的表达技巧,在整理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一看给你的文章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二看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三看说明顺序的安排,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四看说明方法的运用,是单项运用还是综合运用;五看说明语言的特色。

3.议论文的表达技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论点的文章。从论证方式上看,议论文有立论、驳论和立论与驳论相结合三种。从文体上看,议论文有立论文、驳论文、杂文、思想评论等。议论文的表达技巧,从选材上看,主要表现为选材典型、材料具体等;从立意构思上看,主要表现为观点鲜明、构思新颖等;从谋篇布局上看,主要表现为结构严谨、层次清楚,从语言风格上看,主要表现为准确、鲜明、概括力强等。

理解和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技巧,首先要辨明议论文具体的文体,是立论、驳论还是立论与驳论相结合;其次要看论点现身的方式及其所在的位置,有无分论点;第三要看论据的类型,是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第四要看论证方法,是直接论证还是间接论证,是直接反驳还是间接反驳;第五要看论证结构,是并列式还是递进式;第六要看语言特色。只有从上述六个方面综合地看,才能准确地领会议论文的表达技巧。

十、每一种表达方式的文章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语言特色是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是准确、简洁,富有传播力;议论文的语言特色是准确、鲜明,富有概括力。评说文章的语言特色,不仅要注意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还要注意相同文体中不同的语言特色。

语言是构成文章的物质形式,所有的文章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来反映生活、传播知识、阐述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学习语言,理解、揣摩、品味语言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

1.记叙文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语言特色,无论是记叙文还是小说,无论是散文还是随笔,无论是通讯还是童话,总的来讲是要求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从记叙文的语言构成来说,大约有五个合作伙伴,即:叙述性语言,对话性语言,抒情性语言,描写性语言和议论性语言。叙述性语言要客观化,对话性语言要个性化,抒情性语言要情感化,描写性语言要细节化,议论性语言要深刻化。当然,这五个合作伙伴不一定都能够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它只是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提供支持。

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可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不孤立地仅从局部去抓文章的语言特色;②按文章所属的文体的特点去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在共性中体现出文章的个性;③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总特色”下,体会记叙文语言的客观化、个性化、情感化、细节化、深刻化是如何在一篇文章中构成和谐的完美的整体的;④在关注作为个人因素,如气质、素养、阅历、经历、性格等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写作个性会有不同的语言特色;⑤仔细推敲文章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尤其是含义深刻的语句。

2.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总的要求是准确、简洁、富有表现力。无论是事物说明还是事理说明,抑或是科学小品,都不能例外。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最本质的特征。从说明文的主要功能来看,说明文主要是传播知识的。要使说明文传播的知识准确无误,就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冷静客观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要使传播知识的说明文让读者一读就明白,说明文的语言就必须简洁。在此前提下,一篇具体的说明文,由于说明对象、读者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语言特色可以平实见长,也可以生动活泼见长。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都可根据具体的文章而定。

揣摩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①要有综合观念。揣摩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不能置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于不顾,要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看。②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本质特征,去理解文章中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③弄清什么是平实说明,什么是生动说明。④认真分析文章所用到的各种说明方法,各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科学运用,正是说明文语言特色的正确体现。⑤注意说明文中动词、数量词、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准确运用。

3.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准确、鲜明、富有概括力上。议论文是说理的文章,要讲清道理,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必须准确,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常常体现在句子中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上。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要把道理说得让人心服口服,文章的论点一定要鲜明,作者的褒贬态度也一定要鲜明,作者在文中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一定要通过鲜明的观点、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议论文善于将事物加以抽象,从而反映事物的特点。因此议论文的语言概括力特别强,常常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揣摩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②在把握论点、琢磨论据、分析论证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③注意理解句子中定语、状语等修饰限制成分;④反复琢磨关键语句中的关键性词语;⑤反复推敲文章中概括力很强的词语;⑥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