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图大师2014网盘下载:美国1970年首次动用否决权 至今共使用近百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9:30:07

美国1970年首次动用否决权 至今共使用近百次

2012年02月07日 12:03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174人参与 5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最近,美国再次动用否决权,不支持联合国驻波黑维和部队延长任期,理由是7月1日正式成立的国际刑事法庭没有给予美国维和士兵豁免权。两个不相干的问题被扯到一起,再度引起了全世界对美国滥用否决权的关注。

安理会否决权的由来

联合国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美、苏、英等国领袖在战争还在进行时,就已经勾画出战后世界的蓝图。他们达成共识:大国必须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担负起主要责任,必须让它们在安理会享有一票否决权,从而促进“大国一致”,防止“大国不一致给世界带来最危险的后果”。《联合国宪章》明文规定,美国、苏联(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继承席位)、英国、法国、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所谓“否决权”,是指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使用反对票阻止安理会通过某项决议。根据宪章,所有安理会理事国,无论大小,均有一个投票权。关于程序性事项的决议,需要9个理事国的赞成票方可通过;关于非程序性事项的决议,需要9个理事国的赞成票,其中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的赞成票。根据约定俗成的规定,常任理事国投的弃权票不被视为否决票,所以投弃权票成为常任理事国为防止事态恶化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战术。尽管提案有程序性与非程序性之分,5大国也只能否决非程序性事项,但实际上,5大国几乎可以对任何一项提案行使否决权。

平均每年动用5次否决权

从联合国1945年成立至今,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一共动用了300余次否决权,对170多个决议进行了否决,平均每年至少动用5次。在5个常任理事国中,以苏联(包括俄罗斯)动用否决权的次数最多,达130余次,约占总数的40%;美国共使用否决权近百次,占总数的30%左右;英国使用否决权近40次,占总数的12%左右;法国共使用否决权24次,约占总数的8%。苏联(包括俄罗斯)否决的决议达80多个;美国共否决决议60余个;英国否决决议20余个;法国否决决议10个以上。中国使用否决权的次数最少,其中真正导致决议草案流产的仅有5个。

苏联第一个使用否决权

综观安理会否决权的使用纪录,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各有一个较多使用否决权的国家,前者是苏联,后者是美国。以往的事实表明,当常任理事国的综合国力越强的时候,它越倾向并敢于对不赞成的决议草案投否决票。而当它的综合国力超强到能控制其他会员国意志的时候,它并不需要通过否决票就可以主导局势的发展。二战结束时美国的实力空前膨胀,此时的联合国基本上由美国操纵,许多决议草案来自于美国的精心策划。所以,美国根本不需要动用否决权,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那时,苏联频频使用否决权,捍卫自身和本集团的利益。1946年2月16日在叙利亚、黎巴嫩控诉英国和法国延误撤军的议案中,苏联投了反对票,成为安理会中第一个使用否决权的国家。

60年代后,摆脱殖民地统治的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加入联合国,联合国成员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的崛起以及在军事领域的超强地位,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力量对比,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下降。美国人越来越感到联合国不再是它得心应手的工具,开始在联合国内大骂“多数人的暴政”。1970年3月17日,美国第一次使用否决权,距联合国诞生已整整25年。

否决权,某些大国的豁免权

否决权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某些常任理事国的一种豁免权。比如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和巴拿马等,均因为当事国是常任理事国,安理会根本无法通过谴责的决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地位相对衰落,美国在世界上已缺乏有效的牵制力量,美国不再满足于否决权这一特权,而是寻求更大的行动自由,因此它对联合国采取一种“有用则用、无用则甩”的态度。科索沃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由于拥有否决权的中、俄两国不赞成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于是美国便绕过联合国,对南联盟进行空袭。战争爆发后,中俄及纳米比亚三国向安理会提交决议草案,但3月26日安理会以3票赞成,12票反对未能通过要求北约立即停止非法军事行动的决议草案。其原因是当时安理会成员,包括美、英、法3个常任理事国,大都是北约成员国。

秘书长选举美国动用否决权

近年来,安理会使用否决权的典型例子莫过于1996年的联合国秘书长选举。加利从1991年当选秘书长以来,其5年任期于1996年底届满。联合国宪章对秘书长的职权、职能和任职条件都没有明确的条文,只规定:秘书长由安理会推荐,联合国大会加以任命。成员国曾就第一任秘书长达成君子协定,即第一任秘书长任期5年,并可连任一次。而对其以后的秘书长连任问题没有作明文规定,经实践和各大国的认同,形成了秘书长两个任期的惯例。各大国又有这样的默契,即秘书长不得来自5个常任理事国,此人必须会说流利的英语和法语,人选轮流来自各大洲等。冷战期间,联合国长期在大国两极体制的阴影之下,来自中小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不得不学会在夹缝中周旋、寻求平衡。

.an{background-image:url(http://y0.ifengimg.com/mappa/2012/02/06/e0c01b424fb570ce579c01db6e0acadf.jpg);}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