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取消隐藏文件:邳州市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 设 规 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6:55:56
目录
一、规划区基本情况­­­­­­­­­­­­­---------------------------------1
二、规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1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15
四、区域布局与建设重点----------------------------19
五、建设标准与主要内容----------------------------23
六、投资估算与筹措方案----------------------------31
七、效益分析--------------------------------------34
八、保障措施--------------------------------------36
附件
邳州市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
建 设 规 划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益减少,而人们对农产品特别是优质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使我国农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此外,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多数地区靠天吃饭的情况依然严重,农业收益低而不稳且生产环境艰苦,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务农。因此,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事关全国稳定和发展大局,已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我省超前提出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建设一批产业优化、基础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节能节水、科技先进、组织有效、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从而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
一、规划区基本情况
(一)全市概况
邳州市现有24个镇451个村,总人口169.69万人,农业人口126.44万人,土地面积2085.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6万亩(统计年鉴166万亩)。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小麦76.5万亩、大蒜63万亩、水稻57.63万亩、玉米19.2万亩、棉花12.32万亩、大豆12.3万亩、杂粮1.5万亩,蔬菜122.18万亩、银杏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复种面积为167.13万亩。
2009年全市粮食产量80万吨,农业总产值88.24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40.32%,农民人均纯收6526元。
(二) 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我市已经治理过的高标准农田达50万亩,分布在碾庄、宿羊山、戴圩、官湖、运河、炮车、铁富、港上、新河等12个镇。
(三)规划范围
项目区涉及我市碾庄、港上、铁富、八集、邢楼、岔河、四户、邹庄、戴庄、邳城、议堂、土山、赵墩、陈楼、炮车、八路、新河计17个镇,土地面积1481平方公里,规划区现有耕地116.32万亩。
2010年规划区为碾庄、港上、铁富等3个镇3.3万亩,2011年规划区为碾庄、八集、邢楼、岔河等4个镇5.5万亩,2012年规划区为铁富、邢楼、岔河、四户等4个镇6万亩,2013—2020年规划区为碾庄、八集、邢楼、岔河、四户、邹庄、戴庄、邳城、议堂、土山、赵墩、陈楼、炮车、八路、新河等15个镇30.2万亩。
(四)规划区自然概况
1、气候
规划区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界于黄淮之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以冷干风为主,干旱少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雨多霜冻。年平均气温13.9度;年无霜期平均211天,年平均日照2350小时,≥10℃活动积温4529.0℃,最大冻土层深度28厘米左右。气候环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2、水文
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900mm左右,雨季集中在6、7、8、9、10五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5%,为偏旱地区。年蒸发量1210mm。
3、地形、地貌及土壤
该区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区,地势低洼,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为平原坡地。且位于郯庐断裂带,断块差异升降区西端,次生断裂在该区附近不连续分布,构造活动继承性强,运动梯度大,垂直影响较深,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差。区内土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和全新统沉积,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层:
①砂壤土:分布高程为17.6~18.2m,层厚约3m左右;
②粉砂土:该层呈松散饱和状态,层厚在5.4~15.6m,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废黄河附近,层底高程为13.0~18.0m;
③粘土:为黄夹灰色粘土,局部夹粉砂层,粘土层分布稳定,层厚4.0~4.6m,层底高程为11.6~14.8m,呈可塑~硬塑状态。
④含砂礓壤土:黄夹灰色壤土,分上下两层,上层厚1.0~2.4m,层底高程为6.0~7.0m;下层厚3.0m,层底高程5.0m。壤土层呈可塑~硬塑状态。
⑤含砾砂层:含粗、中、细粉砂,中、细粉砂为黄褐色,以粉砂为主;局部为中、细砂及粗砂,含砂石层厚2.0~4.0m,该层起伏大,分布在第④层壤土中,呈紧密~极密状态。
4、作物布局、种植结构
规划区现有作物布局:运西区以水稻和大蒜轮作为主,部分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邳北区主要以小麦和玉米轮作为主,部分区种植大豆、山芋和少量水稻,近年发展部分高效经济作物,主要以设施蔬菜为主;沿运区主要作物是水稻和小麦,部分种植大蒜和蔬菜,有少量杂粮如大豆;邳南区以小麦和水稻为主,部分种植大豆和蔬菜。运东区以种植蔬菜为主,部分种植经济果树和杂粮。
5、水资源
本区属中运河水系,水资源较丰富。水资源主要由南水北调水、境外地表径流、境内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四部分组成。据水文资料统计,全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约5亿立米,其中降雨可用量0.8亿立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2亿立米。正常年份水资源基本平衡,且水质良好,无污染,适宜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
规划区地表水较为丰富,年降雨量900mm左右,但时空分布不均雨季集中在6、7、8、9、10五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5%,平均年地表水资源量332万立米。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
地下水比较丰富,开采模数20万立方米/km2,打井深度50米,单井出水量60m3/h~100m3/h。目前地下水开采量较少,可有计划开采,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规划区灌溉方式采取河灌为主,少部分旱地设施大棚区为井灌。改造抽水泵站,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应用科学灌溉模式,节约用水,实现规划区水资源平衡有余。
6、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规划区耕地面积116.32万亩。目前农作物生产以粮食和蔬菜为主。但是农业基础设施标准低,特别是灌排设施、粮食和蔬菜生产设施不配套,直接影响了耕地的产出效率,开发潜力巨大。
7、自然灾害
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是本地区气候特点之一。本区属半湿润农业气候区,常年降雨量偏小,特别是由于时间分布不均,冬、春易受干旱威胁,但旱中有涝,2005-2007年连续三年降雨偏高,给农业生产带来涝害。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霜冻、冰雹等,旱灾约三年二遇,冰冻雹灾平均每年一遇。
(五)规划区社会经济状况
1、总人口
规划区内的17个镇,农户29.19万户,总人111.88万人,农业劳动力54.99万人。
2、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作物面积和产量
规划区土地总面积233.5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6.32万亩,林地8.2万亩,居民点用地32.67万亩,河道、坑塘、交通用地2.8万亩。在耕地中,种植粮食157万亩,复种指数178%。其中小麦62.43万亩,总产24289万公斤,水稻42.66万亩,总产23046万公斤,玉米29.2万亩,总产9344万公斤。
3、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008年规划区地方生产总值133.55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80.79亿元,财政总收入19.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14元。
4、农业科技及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状况
规划区各镇农业科技推广力量及社会化服务基础较好,如邳州市富民科技公司等技术力量雄厚,与项目区长期合作。项目区的农技、农机、农电、水务、林业等服务站所配套齐全,项目所涉及的水利设施规划、配套工程设计、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栽培管理、产品加工销售等,人才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满足社会化服务需求。规划区现有专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360人,农业科技大户5100多户,种植、营销、运输等专业协会198个,从事大蒜、粮食经营的经纪人4000多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社会化组织程度初具规模。富民科技公司、绿之野食品公司年贮藏、加工销售粮食等农产品十多万吨,带动能力较强,为项目区农民解决了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六)规划区内农田基础设施现状
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规划区目前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已得到较大改善。规划区所在区域基础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开阔,各镇连片面积至少1万多亩。70年代以来,规划区进行了大规模农田治理,沟渠路框架基本形成,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基本良好,基本达到了防洪、排涝标准。去冬今春,规划区已经进行了骨干河道疏浚。作物种植布局大面积统一,特别适宜高效农业规模化开发。但长时间以来,由于投入资金不足,水利工程设施毁损失修情况严重,灌排沟渠系统淤积不畅,有效灌排面积不断减少。
2、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内三沟尚不配套,田间配套建筑物包括斗渠以下输配水建筑物、便于耕作的下田便桥等配套均不足,配套率不足45%,林网断带较多。
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现有大中型农业机械900多台,配套农机具5000多台套,农机总动力12万KW。农机维修、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共有农机维修部20个,农机技术人员230人,农机操作手6000余人,基本能够满足生产需求。目前,项目区部分缺乏粮食播种、浇水机械。
4、交通与电力
规划区乡村主干道已经硬化,交通便利,镇村之间水泥路基本覆盖。耕作道路标准低,基本为土路,雨天难行,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物流运输。
规划区电力设施配套基本至自然村,但是至项目区的低压电路还严重不足。
(七)规划区农业生产障碍因素分析
当前农业生产障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经济、地理、气候、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以往和现行政策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互为影响,这些障碍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我市大部分地区机械化程度较低,由于一家一户的种植规模小,不适应大型农机使用,机械化程度低,加上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农民种田成本较高。
2、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结构单一。规划区农田水利骨干工程虽已基本配套,但标准不高;田间工程配套率低,只有45%,存在有水灌不上现象;农田道路标准低,土路为主,雨后泥泞难行,影响生产,加重生产劳动强度;由于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不少农民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生产技术知识,生产结构调整缓慢,种植单一,生产水平不高,产量偏低,效益不高。
3、区域性洪涝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市地处沂沭泗中下游,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既要排泄流域洪水,也要解决区域性洪涝问题。我市的区域性防洪排涝均是以流域骨干河道为干河,区域整治滞后于流域整治,大多数河道排涝能力只有3年一遇左右,因此长期以来洪涝矛盾非常突出。
4、工程设施老化、失修,道路不畅,林网不全,工程管理手段落后。
多数已有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农田工程能力衰减,管理设施简陋,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灌溉多采用大水漫灌,输水渠道是土渠,水利用系数仅30-40%左右;部分田块不平整,灌溉保证率低,旱涝灾害较为突出;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充足,但不同年份变化大,调蓄能力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时有发生,发展节水农业潜力巨大;农田土壤肥力不足,加强土壤培肥与改良的任务仍较重;田间道路不畅,土路为主,影响生产;农田林网断带缺网,抗御风灾能力较弱;农业工程管护不善,设备失盗、损坏严重,管护经费不足,严重影响工程使用寿命和效能。
5、农村耕地质量下降。一是农民种田长期使用化肥,有机肥使用不足,逐渐导致土地生物活性下降;二是灌溉水源污染和土壤长期大量使用农药,致使不少耕地质量遭到破坏;三是部分农户进城打工,放弃对耕地的打理,出现不同程度的抛荒现象。
6、农民发展生产资金不足,信息不灵。目前许多农民生产和创业热情高,特别是发展特色农业,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对于缺乏积累的多数农户来说是困难的。由于县乡财政困难,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有限。由于当前农业普遍的小规模经营,农民对市场信息的关注不足,而且应变分析能力弱,加之缺乏有效引导,多数农民不知道该做什么,在生产经营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趋同性。
(八)规划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
邳州市地处骆马湖上游区,南水北调东线中运河、京杭大运河、徐洪河从区域内通过,除邳北高亢地区和山岭区外,现有引、提水工程一般年份基本可以满足灌溉要求。邳州市地下水资源较丰富,除个别乡镇地下水质较差外,基本能满足该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灌溉水源工程、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开源”的原则,各灌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首先满足生活用水,其次工业用水,然后为农业灌溉和其它供水;地表水利用方面:区域内的主要蓄水工程为水库、塘坝和大、中沟,根据社会经济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划和水质变化预测,考虑近年来对河道、水库、大沟、塘坝等进行整治、疏浚和清淤等措施会增加部分蓄水量,规划水平年建设闸坝拦蓄工程,地表水可供水量会有所增加,水利工程项目将更加完善,水质得到改善,可供水量将会增加。平原渠灌区首先利用闸坝截蓄工程拦蓄当地径流、过境客水和灌溉回归水,其次充分利用现有引水、提水工程供水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适当新建引水、提水工程满足用水需求;邳北井渠灌区首先建设闸坝截蓄工程拦蓄当地径流、过境客水和灌溉回归水,其次充分利用现有灌溉机电井供水,无灌溉设施地块新打机电井发展灌溉;山岭灌区首先利用现有水库塘坝拦蓄雨水资源发展灌溉,其次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建设大口井、集雨塘坝、滚水坝,利用移动喷灌机具灌溉高效节水农作物。
根据可供水量和需水量预测的结果,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得知,各灌区在2012年、2015年、2020年50%、75%保证率下的供水能力均能满足用水需求,各灌区供水保证率可以达到80%以上;除邳北井灌区、山岭灌区外缺水量逐步减少,各灌区用水保证率逐步提高。
各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表            单位:万m3
水平年
保证率
水量
刘集
灌区
运西
灌区
岔河
灌区
邳城
灌区
邳州市
2012年
50%
需水量
28636
18661
8215
30080
85592
供水量
28700
18723
8283
31565
87271
余缺水量
64
62
68
1485
1679
75%
需水量
35269
24346
10664
35536
105815
供水量
35336
24406
10742
35562
106046
余缺水量
67
60
78
26
231
p=95%
需水量
39538
28479
12377
39259
119652
供水量
36124
27269
12226
35856
111475
余缺水量
-3414
-1210
-151
-3403
-8177
2015年
50%
需水量
29374
19885
10821
31150
91230
供水量
30100
19970
11007
33218
94295
余缺水量
726
85
186
2068
3065
75%
需水量
36329
25761
15486
36694
114270
供水量
37137
25802
15601
38935
117475
余缺水量
808
41
115
2241
3205
p=95%
需水量
40792
29728
18606
40510
129637
供水量
37971
29922
18048
40690
126631
余缺水量
-2821
194
-558
180
-3006
2020年
50%
需水量
28233
19238
10658
32201
90330
供水量
28891
19300
10750
34166
93107
余缺水量
658
62
92
1965
2777
75%
需水量
34608
24625
14934
37713
111880
供水量
35376
24757
15086
39862
115081
余缺水量
768
132
152
2149
3201
p=95%
需水量
38700
28262
17794
41524
126280
供水量
37762
28429
17907
40598
124696
余缺水量
-938
167
113
-926
-1584
二、规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规划的必要性
规划区基础设施老化,工程不配套,严重制约着农业的高产高效;可是规划区的种植结构和布局还有巨大开发潜力,作物品种结构需要调整,技术推广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等。以上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规划区农业向高层次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因此急需投入资金,有效整合现有资源,进行农业综合开发。
1、项目规模开发有广阔空间,潜力巨大。邳州市耕地面积176万亩,人口170万人,是江苏省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规划区位于邳州市东、南、西、北、中五片,地势基本平坦,土地开阔,有大量连片数万亩的土地基本没有开发过,而且这片土地是优质粮食、蔬菜、大蒜轮作高效种植的区域,还有近年发展的高效农业基地近数万亩。有开发成功的例子,有渴望开发的迫切需求。邳州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邳州西部20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因此,形成连片的大规模开发区有着特殊优势,其潜力巨大。
2、项目示范作用明显。规划区所在镇近年来都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欲打造邳州市新的农业亮点。就大蒜与水稻轮作来看,这是一种把粮食生产与高效种植紧密结合的、具有重要推广意义的典型高效农业种植模式,在苏北地区有典型示范作用。
3、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体现公共财政和支持经济发展滞后地区的人文关怀,解决群众渴盼多年的宿愿。
4、是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的需要。邳州是江苏农业大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把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和富民工程,精心组织,强势推进,取得了较大成效,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次规划建设对发展还相对落后的邳州来说意义是重大的,是发挥农业开发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最佳区域。
5、是提高项目区科技水平的需要。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农产品进入买方市场,并将出现暂时性、结构性滞销,面对新形势,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产品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产品效益势在必行,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规划的可行性
规划区各镇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渴望开发投资,项目区一旦落户,必将激发他们更高的热情。群众说:你们不给一分钱,我们也要干,你们给钱,我们更要干,而且要干得更好!群众的热情是最好的承诺。
1、邳州市规模开发有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用十年时间打造一百万亩高效粮田。比如,在碾庄镇,优质粮食和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同步发展,该镇十二万亩耕地,有八万亩为稻蒜轮作区,其余三万余亩为麦粮区。是邳州优质粮食基地。该镇中部经三期和07年开发,已形成二万多亩连片规模,并取得了成效。
2、水土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邳州市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气候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为优质稻麦生产和设施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项目区水土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建设所需物资来源广泛,用电方便,技术力量雄厚。全县共有耕地176万亩,其中尚待开发的中低产田超过1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大,规划建设的项目区相对集中连片度高,灌溉用水全部取自洪泽湖,灌溉水源有保障,开发潜力巨大。
3、可以有效解决田间工程配套。早期在七十年代对农田进行过大规模的内外三沟整治,特别是外三沟建设标准较高,近年地方政府组织对大型河道进行治理,所以大型骨干工程基本良好,村镇道路基本混凝土化;但是农田工程配套因财力受限而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内三沟渠系淤塞。就目前的开发投资水平,欠缺配套问题可以完全得到解决,生产潜力可以得到释放。
4、当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高。邳州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强调确保项目地方财政配套和支农资金整合。多年来,当地农民希望增加水利配套设施的愿望迫切,当地农民群众要求实施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高,项目区的农户愿意承担项目建设所需要的筹资投劳任务。
5、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基本具备。邳州市拥有一支相对成型的农技推广队伍和服务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有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较好地带动了周边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邳州市水陆交通便利,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粮食产业的外部条件良好。
6、整合资金力度大。市委、市政府决定2010年始整合各项支农资金用于各镇农业设施建设,以解决镇村公路损毁维修、动力电网不足和公路桥建设等问题。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建设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奠定物质基础;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努力提高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以发展优质粮食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高效型农业为总体目标,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规划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通过引进当前最好的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市场机制,把规划区建设成为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农产品深加工等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基地。
(二)基本原则
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地方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扶持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高效农业建设为目标,选择农业基础设施有一定基础,沟路渠布局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农业增产潜力大,有较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高效农业产区为核心,扩大规模,提高标准。
二是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为契机,按照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农田连片平整、耕层土壤肥沃、生产方式先进、高产高效低耗的要求,综合治理田水路林山,全面配套桥涵闸站渠,全力打造一批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坚持以“一业为主、多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四是坚持效益优先、择优立项的原则。在项目选择时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衡量的重要指标,坚持效益第一,择优立项。对镇村重视、农民群众积极性高、优势农产品产业有基础、自筹资金落实的优先立项。
五是坚持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突出优势主导产业。本年度农业开发围绕优质稻米和高效蔬菜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六是以坚持科技创新为原则。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措施,全面提高规划区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把农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七是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加强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管理技术、自动化水平,实现生产、技术、经济、生态和社会的有机结合,环境的不断优化和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是以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为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边实施、边示范、边辐射,依托产业链,利用“市场+基地+农户”形式,辐射带动全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三)规划年限与目标任务
1、规划年限
从2010年始至2020年,共计11年。
2、目标任务
2010~2020年期间,邳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适应现代农业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以农田平整工程为基础,以灌排设施配套和改造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节水灌溉发展,使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灌溉水利用率有效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至2020年基本形成节流优先、开源节流并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体系。
本工程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至2020年,改造建设45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以上;日降雨150-200毫米雨后1天排出积水;排灌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0%以上;农田道路硬化率40%以上,主干道以硬质道路为主;林网建设达到乔灌草结合,林网格田化90%以上;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不低于8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种植粮食田块年亩产1000公斤以上,种植其他作物田块每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
四、区域布局与建设重点
(一)区域布局
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我市在今后十年将分五个区域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即运西区6万亩,邳北区18.8万亩,沿运区10万亩,运南区6.7万亩,运东区3.5万亩。
1、土地利用规划
排水体系以目前沟河为骨架,清除埂坝、疏浚沟河、沟通水系,桥、涵、闸、跌水等建筑物配套齐全,确保排水畅通;灌溉体系,根据区域作物灌溉要求,地运西、运南和沿运区,作物布局以水稻、小麦、大蒜等为主,规划重点发展以河沟为主要灌溉水源,采用以砼防渗渠为主的节水灌溉模式,邳北、运东区,作物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灌溉则以机井灌溉为主,积极发展管道节水灌溉;交通工程,拟结合沟河疏浚整修道路,沿中沟、小沟布置生产路,主要生产道路硬化,铺设砂石路,解决农产品的生产和运销交通问题;按照种植类型,实行统一管理,大力宣传和推广农业生产合作经营;林网工程,沿沟河路渠栽植,采用乔、灌、草相结合,建设复合生态林网。
2、农业规划
按照五个区片的土壤、水文和产业发展特点,运西区仍坚持以小麦、水稻和大蒜为主,逐步扩大高效设施农业,压缩杂粮低产作物;邳北则根据水源情况,扩大水稻面积,发展节水灌溉,逐步扩大设施蔬菜面积;沿运运南区,稳定水稻面积,扩大优质稻麦种植,提高单产,稳定蔬菜种植,适当扩大设施种植;运东区以高效设施种植为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充分发挥区域种植优势,达到统一种植、统一品种、统一管理,实现高效农业规模化园区建设目标。
3、高标准农田规划布局
(1)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为先导:以高标准农田和规模化、优质化、高效化为目标,建成规模连片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分年度实施,逐步建成45万亩高标准农田。
(2)坚持项目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优质粮食和蔬菜产业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优化种植结构:对项目区稻米、大蒜和高效蔬果产业统筹考虑,优化品种、优化布局,保证其生产的稳步健康发展。
(4)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应用优质多抗的优质稻米和蔬果新品种和先进实用的生产新技术,低成本高效能的新设施设备,高效便捷的管理方法,以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业效益。
(5)完善配套服务机制:通过完善现有的农业合作社建设,使项目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更加完善,从而推动项目区农业生产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生产效益服务。
(二)建设重点
根据不同区域农田的特点,结合原有灌排系统、道路、农田格局,因地制宜对现有灌排系统及其配套建筑、道路、林网进行综合整治。建设重点如下:
1. 疏浚河沟,保证排水畅通。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排水标准,对河沟清淤疏浚。依靠群众,建设土方工程。
2. 加强渠系建筑物配套。通过桥、涵、闸、站等建筑物配套,完善输配水渠系,改善灌溉条件,防止漏水、跑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3. 发展节水灌溉。对稻区,主要强化渠道衬砌工程。渠道衬砌缩小渠道断面,减少入渠水量,缩短输水时间,减少渠道渗漏量,防止渠坡冲刷、坍塌变形,提高用水效率。对大棚果蔬区,采用滴灌管道灌溉技术,提高用水保证率,改善产品品质,增强农田抗御灾害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4. 加强田间道路和林网建设。对零散的条田、格田规整,并植树造林,形成田成方、林成网的农田小环境;硬化田间道路,田间路布局合理,顺直通畅,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段,干道硬化,与镇村公路连接,保证晴雨天畅通,满足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支路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5. 加强农业综合管理,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建立农业生产信息收集发布组织,指导农业生产;建立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农机集中作业管理体系、良种统一供给体系、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农产品营销管理体系等,通过这些体系的建设,使农业生产更加有效、效益更加明显。
6. 加强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项目区现有的市镇村三级技术推广体系,培育和壮大示范区内的专业种植专业户,建立示范区内定期组织农民观摩学习制度。与农业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为载体,培育壮大经济人队伍,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与科学的施肥、用药技术,注重土壤改良与培育,要通过农民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用科学技术打破农业发展的瓶颈。
五、建设标准与主要内容
(一)建设标准
本项目规划设计标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及《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要求:
1、灌排设施配套。本项目区属淮北平原区,取灌溉设计保证率90%。排涝降渍能力采用日降雨200毫米雨后1天排出积水。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埋深在田间0.8米。田间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0%以上。排涝设计标准不低于3-5年一遇,主要建筑物的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10-20年一遇,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末级固定排水沟的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和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排水工程设计:蔬菜一般采用1-3天设计暴雨,3-5天排至耐淹水深。
2、农田平整肥沃。本地区属于淮北平原区,条田面积100-300亩。耕作层厚度大于20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0g/kg以上。格田面积长80m左右,宽25-30m,田面高差不超过±5cm。实行秸秆还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要求。项目完成后,土地平整,格田成方,灌排分开,灌水均匀,防止盐碱土次生盐渍化;确保旱能灌,涝能排,百日无雨保灌溉,日降雨200mm不受涝;通过土壤改良、铺设生产路、进行科技推广、农技培训及服务体系建设等,使项目区农田成方,沟路相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通过施用农家肥、秸杆带田等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3、田间道路畅通。机耕路与乡村公路相连接,路面净宽不少于3米,高出田面0.3-0.5米,主要路段硬质化;生产道净宽不少于2.0米,高出田面0.2-0.4米。田间路布局合理,顺直通畅,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段,干道硬化,与镇村公路连接,保证晴雨天畅通,满足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支路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4、农田林网健全。沟渠路设置防护林带,干支渠和机耕道两侧配置2行林带,农渠配置1行林带,达到一级农田林网(每格200亩)建设标准。
5、生产方式先进。本地区属于平原区,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不低于8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6、产出效益高。种植粮食田块年亩产稳定在1000公斤以上,种植其他作物田块每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
7、农业高效产业支撑体系健全。
(1)农业生产和经营品牌建设:每个规划区引进推广示范3-5个农业生产新品种,推广容器育苗技术、嫁接育苗技术、高架栽培技术等。对农业示范区的周围环境进行整治,使示范区的生产环境达到或超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提高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使项目区的农业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并在示范区建设中创建相关产品的品牌2-3个,做大作强品牌效应,发挥品牌优势,形成品牌共享、各方受益的新格局。
(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有规模、有实力的农业企业为龙头,实行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的组织方式,把蔬菜生产建立在加工有龙头、营销有协会、生产有基地的安全网络之中。按照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四有”建设标准,完善现有的生产合作社建设,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农业合作社达到100个,农民合作化程度达100%。
8、科技措施先进。
(1)良种推广:紧盯农作物良种前沿,大力引进推广适应性优质、高产、高效品种,使优良品种覆盖率100%。
(2)技术推广与农民培训: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使每个农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加大农民培训力度,重点培育一批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和科技示范农户,使其达到每村不少于50户,每村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每年不少于3次;对项目区镇村干部、技术员、营销人员进行项目建设政策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二)规划建设内容
规划区主要建设内容围绕各区生产中突出的引水和排水河沟疏浚、农田排灌和田间工程配套、道路硬化、林网改造、节水工程、电路建设和土壤改良、良种引进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建设。
※A、2010年,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
1、水利措施
疏浚沟渠365千米,开挖疏浚土方157万方,新打机井108眼,新建和改建排灌站7座,修建渠系建筑物1612座,防渗渠7.4千米,微滴灌1100亩,架设电路33千米,配套移动喷灌机44台套。
2、农业措施
规划修建骨干硬质道路12.5公里,砂石路38公里。砂石路路基5-6 m,路面宽3.5-4 m,灰土基础厚度15 cm,面层泥结石厚度为10 cm。
完成改良土壤一万亩。
完善农民合作组织5个。
3、林业措施
规划区林业措施主要是提高林网覆盖标准和苗木品质,规划区的农田林网树种老化且品种繁杂,缺株断带现象严重。规划结合沟渠路疏浚整理,进行树种更新,主要采用2025、69等优质杨树、银杏、刺槐和女贞等树种,灌木则选用黄杨、桧柏等,草被品种以三叶草为主。
4、科技措施
(1)科技推广内容
①良种引进。以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所为依托,在规划区内建设新品种引进和示范园区,通过新品种的引进,逐步改良老品种,使示范区的良种覆盖面积达到全良化。引进推广徐稻8号、泗阳2号、邳州2号和碧玉2号、中农106号、津优10 号等优质良种6个以上,优良品种覆盖率100%。草莓种植区以美国甜查理为主,引进少量优质品系。
②科技培训。推广水稻无土育秧和机插秧、配方施肥技术、大蒜精细栽培技术和蔬菜嫁接育苗栽培技术、精品瓜菜立体吊蔓栽培技术,以及节水灌溉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同时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划区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依托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部门的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培养真正掌握农业高新技术的科技人才队伍,在规划区核心示范区建立农业高新技术示范窗口,作为技术培训基地,培养农业中、高级技术人员,从而为项目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2)技术推广方案。
①对农田环境进行跟踪综合评价、测定土壤、灌溉水及大气质量状况。保证产地环境符合《江苏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食品)产地环境要求(DB32/343.1-1999)。
②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技术:重点引进优质水稻和大蒜、蔬菜新品种,推广栽种。
③新技术推广。按照国家和江苏省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要求,结合示范区的生产实际情况,推广无公害水稻、大蒜和设施菜等生产技术措施。推广能源高效利用型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等。
④土壤改良技术。通过对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检测,采取有效措施,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土壤改良技术。
⑤节水灌溉技术。疏浚清淤内部水系环境,改善水渠蓄水性能,防止流失浪费和污染,推广实行节水喷灌技术。
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和健全示范区主要作物病虫预测体系,根据不同的病虫发生规律,在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及生物农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污染程度。
※B、2011-2012年,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
1、水利措施
疏浚沟渠2810千米,开挖疏浚土方575万方,新打机井480眼,新建和改建排灌站15座,修建渠系建筑物3190座,防渗渠16千米,微滴灌3800亩,架设电路65千米,配套移动喷灌机350台套。
2、农业措施
规划修建骨干硬质道路78公里,砂石路278公里。
完成改良土壤5万亩。
完善农民合作组织8个。
3、林业措施
结合沟渠路疏浚整理,进行树种更新,主要采用2025、69等优质杨树、银杏、刺槐和女贞等树种,灌木则选用黄杨、桧柏等,草被品种以三叶草为主。
4、科技措施
引进良种:以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所为依托,在规划区内建设新品种引进和示范园区,通过新品种的引进,逐步改良老品种,使示范区的良种覆盖面积达到全良化。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划区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依托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部门的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培养真正掌握农业高新技术的科技人才队伍,在规划区核心示范区建立农业高新技术示范窗口,作为技术培训基地,培养农业中、高级技术人员,从而为项目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推广多种生产技术:推广水稻无土育秧和机插秧、配方施肥技术、大蒜精细栽培技术和蔬菜嫁接育苗栽培技术、精品瓜菜立体吊蔓栽培技术,以及节水灌溉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
※C、2013-2020年的建设内容:
1、水利措施
疏浚沟渠8075千米,开挖疏浚土方1665万方,新打机井242眼,新建和改建排灌站96座,修建渠系建筑物7958座,防渗渠356.6千米,微滴灌100亩,架设电路262千米,配套移动喷灌机21台套。
2、农业措施
规划修建骨干硬质道路219.5公里,砂石路809公里。完成改良土壤12万亩。完善农民合作组织68个。
3、林业措施
完善和更新林网,建立速生林与生态观赏林结合的林相结构,提高林网覆盖率。
4、科技措施
逐步完善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引进,培育专业大户和科技大户。
六、投资估算与筹措方案
(一)投资估算
1、估算方法
按苏水农(2007)26号文《江苏省大中型灌区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进行编制。
(1)水利工程:采用单价法进行计算,工程定额直接套用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概算定额,相关费用的取费标准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执行。
(2)农业工程:基地房屋、机耕路工程套用水利工程定额;其他设施以发生的直接费用列入。
(3)林业工程:为购置林苗原价,只列直接费用。
(4)其他工程:主要是科技推广项目中购买良种补贴、项目区农民培训、项目建设及管理培训、专家咨询服务费及新技术成果引进费等,只列直接费用。
2、估算依据
依据<<江苏省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提纲>>,参考近期编制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邳州市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项目建议书》,结合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投资估算方法进行。工程选用图纸参考徐州开发局设计室编撰的农业开发工程设计图集。参考 苏水农(2007)26号文《关于试行<江苏省大中型灌区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及概算定额的通知》。定额依据:苏水农(2007)26号文《关于试行<江苏省大中型灌区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及概算定额的通知》和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概算定额编制软件。
3、估算投资
项目计划任务为11年45万亩,以每亩1320元标准计算,总投资5.94亿元。
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  号
措    施
单 位
任务量
投  资
合计
万亩
59400.00
一、
水利措施
35636.00
1.
排灌站

120.00
1680.00
2.
机电井

830.00
1826.00
3.
输变电线路配套
公里
360.00
2160.00
4.
灌排渠系工程或坡面水系
29220.00
开挖疏浚渠道
公里
11250.00
5400.00
衬砌渠道
公里
380.00
4560.00
埋设管道
公里
20000.00
120.00
渠系建筑物

12760.00
19140.00
5.
喷灌

0.00
6.
微灌

5000.00
750.00
7.
小型蓄排水工程

0.00
新建

0.00
扩建加固

0.00
8.
其他水利措施
0.00
二、
农业措施
17463.00
1.
改良土壤
万亩
20.00
100.00
2.
购置设备
台、套
415.00
166.00
3.
机耕路
公里
1435.00
16697.00
硬质道路
公里
310.00
6572.00
砂石路
公里
1125.00
10125.00
4.
农业机械
台、套
0.00
购置农用动力机械

0.00
配套农机具

0.00
购置植保机械
台、套
0.00
5.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00.00
500.00
6.
其他农业措施
0.00
三、
林业措施
3000.00
1.
营造防护林
万亩
12.00
3000.00
2.
购病虫害防治设备
台、套
0.00
3.
其他林业措施
0.00
四、
科技推广措施
2175.00
1.
技术培训
人次
135000.00
540.00
2.
仪器设备
台、件
450.00
135.00
3.
示范推广
万亩
5.00
1500.00
五、
其他工作及措施
1126.00
1.
管理费用
586.00
2.
工程管护费
540.00
(二)资金筹措方案
总投资5.9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5.4亿元,包括中央财政资金2.7亿元,省财政资金2.57亿元,市财政资金0.13亿元;群众自筹资金0.54亿元,主要为以劳折资。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及评价
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灌溉面积2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0万亩,农田抗旱和降渍排涝标准大大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明显提高。估计增产粮食5400万公斤,蔬菜瓜果增产5500万公斤。增加农业产值21800万元。农民人均年增加收入238元。
(二)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显著的综合效益必将有力促进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对周边地区产业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农田基础设施的高标准化,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开发了农业经济稳定增长的潜力,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得到调优,发展规模高效蔬菜、稻米生产基地22万亩,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地方财力,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二是可带动一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在项目区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基地的基础上,可带动发展一批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项目,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解决社会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每个项目镇可为500左右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三是可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决农民一家一户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承包经营机制。每个项目镇通过土地流转,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
四是通过培训农民技术员,以及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可提高农民素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的步伐。通过良种引进与推广,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科技在项目中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三)生态效益及评价
1、通过植树造林,完善农田林网,项目区农田防护林防护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大大增加,可以增加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盐碱化,改变农田小气候。
2、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行稻米和大蒜轮作,和蔬菜无公害生产方案,能有效控制禁用农药的使用,推广物理、生态和生物防治措施,强化对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有机肥和配方肥技术的运用,可有效地改良土壤,减少无机肥大量施用的面源污染,减轻乃至避免灌溉水和地下水矿化度的上升。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市将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分管副市市长任组长,市农委主任任副组长,市农业开发局、财政局及相关业务局局长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开发局,统一规划,科学建设。各规划区将在市农业开发局、财政局指导下,成立项目实施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公室,由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水利、农机、农技、林业、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任成员。项目办主要职责是贯彻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精神,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具体实施、检查验收和管理工作,把握项目资金流向,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农业开发效益。
(二)管理保障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市政府办公室牵头,联合开发、财政、水利、农业、林业、交通、镇政府等有关单位和部门,集中资金向项目区投入,其中农业开发投资金,水利部门开挖清淤外三沟、毛沟,农业部门负责农技推广、培训、种苗源供应,各镇政府组织村民投劳出工折资。
在项目管理上,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建立档案,对项目实行招标制,工程实行监理制,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建成可分以下步骤完成:
1、农业基本建设土方,由镇政府、村委会组织项目区农民群众利用投工投劳解决,并规定建设月份之前完成。
2、项目建设工程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好的施工单位,由徐州市农发监理有限公司、市开发局、财政局、镇政府、镇水利站组成监理小组对施工建设进度、质量、完成时间进行监督,确保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3、项目建设中所需的良种,原则上到一些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供应单位调购,并签订售后质量合同,确保籽种质量纯度。
4、项目建设在资金、财物管理上,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认真做好报账制,将工程进度和资金拨付进度相结合,按计划安排资金,确保工程按进度完成。
5、项目中科技措施由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等单位负责。主要内容为新品种引进与推广、新技术推广和科技入户培训。
6、配套设备及农田林网。为保证项目实施质量,项目配套设备及农田林网计划由市统一进行招投标实施。
(三)其他保障
通过建立管护组织,明确管护主体,明晰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等措施,加强项目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具体做法是: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开发、财政部门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办理移交手续。市、镇、村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跨村受益的工程,由镇水利站负责管护;一个村受益的工程,由受益村负责管护,并层层签订管护责任制。镇水利站和受益村组通过竞争上岗的办法,择优落实管护责任人,签订管护协议。管护责任人在履行了规定的义务后,由管护单位支付相应的管护费用。同时,市级开发、财政部门定期对工程运行和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和提供技术援助。
由于农田林网分布较分散,因此,计划通过在项目区全面推广林权制度改革,落实农田林网的管护责任。在农田林网建成后,采取承包方式将林网的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农户,与承包农户签订管护责任书,并通过对成材树木的收益进行比例分成的方式,加强农户的责任心。镇开发办定期检查林网的管护情况,对林木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及时补栽。
附:
1、       邳州市高标准农田现状情况表
2、       邳州市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区镇基本情况表
3、       邳州市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区作物表
4、       邳州市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区域现状表
5、       邳州市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初步方案表
6、       邳州市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年规划表
7、       邳州市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表
8、       邳州市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年投资任务表
9、       邳州市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效益估算表
10、  邳州市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经营统计表
11、  邳州市2010-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