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s弯吊顶画法:蝉冠菩萨像 比美《传世菩萨铜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2 11:01:56
       8月13日

蝉冠菩萨像

国宝档案:蝉冠菩萨像

首播

CCTV-4 08月13日 18:50

重播

CCTV-4 08月14日 11:1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821c80100gim2.html

2000年,《纽约时报》上的一则报导引起了当时在美国的一些中国学者的怀疑。该报导称,日本滋贺县MIHO博物馆收藏了一尊北魏佛造像。学者们猜测这尊佛造像有可能是中国山东省博兴县的被盗文物。

一个祖籍山东的石佛造像,为何在出土22年后,出现在日本的土地上?她又如何回到祖国的怀抱?本期,让我们同山东省博物馆馆员姜惠梅一起,回顾这位“蝉冠女神”的回家经历。

“女神”现世

故事的主人公,一个曾经被人称为“东方维纳斯”的北魏石佛造像,她的现身地是龙华寺遗址。

1978年,山东省博兴县陈户镇张官村的村民张立山,认为挨着香火比较旺盛的寺庙遗址,会有神灵的庇佑,能保佑一家人的平安,于是在龙华寺遗址附近盖新房子和修渠。当时,他完全没有想过会有什么意外收获,因为在这个村子里,挖到佛头、底座都不是第一回了。所以当张立山挖出这尊石佛造像时,颇不以为然,就把它当作废石扔到了村后。

当时的博兴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少南听说,这些年张官村有好多人都在村后面捡石头用,而且好多石头都是带着花纹的。这位老文物工作者立刻警觉起来,于是在1980年到1982年期间,他下乡收集这些被当地村民废弃或是用来压咸菜缸的石头,石佛造像就是这时被收集回来的。

收集的过程相当顺利。据李少南回忆,这尊北魏菩萨造像,是从张官村一带征集到的几百块造像残件中,认定的三部分粘合复原的。上身最为精美的部分,是 1980 年5 月5 日在赵楼村村民赵神之家中发现的。赵神之当时对李少南说:“幸亏你今天来了,我正打算把上面的脑袋和半截身子砸了去,修整成一个圆桌面。你再晚来两天就糟了!”

精工完善后,这尊石佛造像被藏于当时的山东省博兴县文物管理所。

因蝉得名

这尊北魏菩萨造像,头部有着硕大的莲花背光,身着飘逸舒展的衣纹和流畅乱真的缨络。由于她有着睿智和微微带笑的面容与她那顶罕见的蝉冠,于是她有了新的名字——“蝉冠女神”。

这尊蝉冠女神通高133厘米,除去莲花座后残高97厘米,头像高18厘米,圆形背光直径54厘米,宝冠的正前方,雕饰着一只形态极为写实的“蝉”。

这种蝉冠原是南北朝时贵族的冠饰,在以往的许多考古发现中出现过这种装饰。我国从汉代开始,不少名物、珍品常冠以“蝉”字,如“蝉冠”、“蝉珥”、“蝉冕”等等。因为汉代侍从官员之冠,常以貂尾、蝉纹为饰,后以“蝉冠”代称显贵。

唐代钱起《钱考功集》中有诗曾说:“一从解蕙带,三人偶蝉冠。”蔡邕在《独断》中也说:“太尉以下冠惠文,待中加貂蝉。”古代铜铸饮器口外沿也常雕有蝉纹,颇似蝉形,故《金石素》注有“居高饮清之义”。还有古代汉语有“蝉花”、“蝉翼”、“蝉鬓”、“蝉衫鳞带”等都冠以“蝉”字的美好名词。而古人每逢夏、秋季节,吟咏《鸣蝉诗》者不可胜数,足见“蝉”形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

 这尊佛造像明显地具有北魏中期和晚期造像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佛造像明显的中国化。蝉冠女神面庞瘦削清秀,表情自然活泼,那“秀骨清相”中透露出的,是中国魏晋以来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衣服已由早期的袈裟式偏衫发展为方领下垂、宽衣博带式的外衣,成了衣袂飘扬的“冕服式”中国长袍。此时佛教造像开始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而适应社会的审美要求和伦理观念,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造像艺术。并且已经突破了印度佛教“洁身无性”的造像原则,创造出各式端庄秀丽的女身菩萨像,还披上了汉族妇女流行的披帛。

由此可以推断,这尊“蝉冠女神”也是一尊级别相当高的造像。

现身日本

这尊级别颇高的佛造像在山东展出的机会似乎很少,在 1994年7月初的一个雨夜,由于山东省博兴县文物管理所的疏忽,她被人从故乡盗走。

1995年6月,在伦敦埃斯凯纳齐东方艺术组(一个以经营中国文物为主的商业机构)编印的《东方艺术展览目录》中,介绍了一尊中国北魏时期的石刻菩萨情况。当年10月,这尊佛像的身影出现在英国古代艺术品市场上。2000年,《纽约时报》报导了这尊石佛造像的有关信息,被认为有可能是山东省博兴县被盗的蝉冠女神。

一语惊起千层浪,中、日两国的专家和文物工作者,瞬时把目光聚集到了这位“女神”的身上。国家文物局专门与山东省进行了联系,了解当时佛像被盗的情况。同时,《纽约时报》的记者也专门联系了分管这项事务的领导,希望了解中国政府的态度。

虽然当时的具体情况还不明晰,但有一条是清楚的,那就是凡是有确凿证据证明被盗的中国文物,根据中国政府《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中:被盗文物的拥有者应当归还该被盗物;凡非法发掘或者合法发掘但非法持有的文物,当视为被盗并归还的规定。

要回文物是我国最基本的要求。

此类事情在国际上亦有先例。曾经有一家美国的博物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购了一件印度的被盗佛像,印度博物馆向美方提出归还的要求,后经协商达成一致,佛像主权归印度,美国借展十年。这也是我国最终解决蝉冠女神回归问题的一个主要参照案例。

顺利回家

“女神”的回家之旅还算顺利。

2000年,国家文物局方面的代表,在第一次谈判中就阐明了中方的立场:MIHO博物馆(购买我国被盗佛造像的日本博物馆,由一个叫神慈秀明会的宗教团体建造,始建于1997年)不是这件文物的偷盗者,也不是盗运走私者,更不是非法销售者,只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购了这件文物,是善意的持有者。虽然大家都是被害者,但对于一个新兴的博物馆,收藏被偷盗的文物是不光彩的,也是国际博物馆的职业道德所不能接受的,这对一个需要信誉度的博物馆的名誉,是极不利的。而中方也承认在这件事上的不妥之处:一是在文物的保管上存在漏洞,使文物盗窃者有机可乘;二是在文物失窃后,没有及时向联合国有关组织申报,这对我国是个惨痛的教训。

解决办法就是,MIHO博物馆把这尊佛像的主权归还中国,作为对MIHO博物馆的补偿,我国可以将蝉冠女神,借展若干年。这样,中方丢失的文物失而复得,MIHO博物馆也可以在国际博物馆界,给同仁们留下一个遵守职业道德的好名声。

其实,当时我国官员心里是没有底的,毕竟MIHO博物馆是花了近百万美元收藏的佛像,而且是在正式的古董店里买的。不管怎样,他们是合法收购。而日本政府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的签署国,日本方面不接受中方的建议也无可厚非。

惊喜来自2000年8月20日,日方请他们委托的代表崛内纪良(也就是代表MIHO博物馆买回“蝉冠女神”的人),专程来京与国家文物局官员就佛像回归事,进行了第二次谈判。崛内先生转达了神慈秀明会会长小山弘子女士的意见:第一,MIHO博物馆愿意将佛像主权还给中国;第二,主权还给中国后,MIHO博物馆再借展七到八年;第三,双方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明MIHO博物馆是善意持有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的被盗文物,在知道是被盗文物后愿意归还给中国。

这是第一次听到我们的“蝉冠女神”可以回家的声音。

2001年2月15日,双方最后商定,4月16日在MIHO博物馆正式签订协议,MIHO博物馆将石佛像主权正式地、无偿地归还给中国。同时,为补偿MIHO博物馆的损失,中国国家文物局同意,将北魏佛造像借给MIHO博物馆展至2007年。

中日双方顺利解决被盗文物归还所有权问题后,全世界各大媒体纷纷作了报导,美国《纽约时报》2001年4月18日,用半版的篇幅作了报导,文章的题目是《日本同意归还中国——一尊被盗佛教造像》。文中写道:“这份协议书,友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令MIHO博物馆尴尬不己的问题。”“但像这样皆大欢喜的结果是极为少见的。考古学家估计每年有价值百万美元的被盗艺术品,被不知情的收藏家和博物馆所购买。”“在协议中,中方允诺将采取措施,提高文物的管理和安全保卫水平,并及时将被盗文物的信息,通报有关国际机构。”此外,“协议还强调中方将对所有己知的被盗文物进行追索。MIHO博物馆则表明今后购买中国文物前,将与中国文物部门沟通。”

2008年1月9日,海外流失长达14年的北魏菩萨造像,回归家乡山东省,入藏山东省博物馆。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蝉冠女神”身上的黄色绸布被揭开的那一刻,人们被期盼已久的美丽所倾倒,为“女神”回家做的所有努力的价值,在那一刻体现。

引用一位中国文物官员的话:“佛啊佛,我们终于完成了向你的承诺,你己经回归祖国所有,现在你是中国文化的使者。”                                                                                                                        东西文化共塑的史前人类艺术品《思想觉悟者》   
    《传世菩萨铜像》 是史前社会的艺术和希望的缩影。是草原帝国文明、古希腊艺术文明、古印度人文思想的艺术结晶体。是以草原帝国文明为根、为本、为源、为泉;以希腊雕塑艺术为表、为形、为状、为体;以觉悟的佛陀思想为纲、为魂、为中心、为表达目的;艺术造出苦、缘、禅、佛;为反种姓、戒杀生、众生平等做出了世纪呐喊。 《传世菩萨铜像》是史前人类艺术的《思想觉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