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转换的意思:收藏艺术陶瓷要储备陶瓷收藏知识 不必迷信大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49:30

时至今日,书画收藏界仍有“有听画不看画”的症结,就是一听书画作者是某名家或某美协领导,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放心大胆地掏银子购买。无独有偶,这种现象在刚刚起步的艺术陶瓷市场中也出现了。其实,在这个大师满天飞的时代里,由于种种原因,徒有虚名的工艺美术大师不乏其人,名不副实的大师作品自然也绝非少数。这里,笔者支出的以下三招或可让您免吃“后悔药”。

首先,刚刚接触艺术陶瓷的藏家,要多看,少动手。有陶瓷展览您就看,看时用心比较不同大师(或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多看书,了解古瓷的历史和当代艺术陶瓷的物理、化学性质。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眼力,还熟悉了陶瓷史,提高了鉴赏水平,那么哪种作品是否值得收藏就心中有数了。

其次,储备了一定陶瓷收藏知识后,应留心一下那些还未崭露头角或不擅长炒作的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一旦选中自己中意的艺术家或其某种艺术风格的作品后,要不断跟踪,看他(她)的艺术水准是不是每年都在提高。如果几年后其作品还是一成不变或制作技艺停滞不前,那你就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了,因为这人对自己的艺术并不负责,要马上收手、出货。

再次,买艺术陶瓷作品前,问问作者(不管“大师”还是“小师”)能不能保证自己的作品只升价不降价,敢不敢回收自己的作品。我在“博雅”版上探讨书画收藏时,广州三彩画廊负责人就曾理直气壮地说乐意回收自己卖出去的作品。不管是画廊还是艺术家,能底气十足地说出“回收自己卖出去的作品”这样的话,是因这些艺术品都过了他们这一关。如此走下去,机构或个人不仅能不断地进步,而且还产生了品牌效应——口碑越来越好,收藏群自然会雪球般地越滚越大。

孔老夫子的相人术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今天,咱借来用于选藏艺术陶瓷——可以用这句话去相那些出没在艺术品市场中的真假“大师”,分开鱼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