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这件事是什么意思:否决权由来:苏联坚持在安理会设立否决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52:40

1944年8―10月,美、苏、中、英四大国代表在美国华盛顿连续举行会议,起草联合国章程。虽然在成立联合国问题上,各国观点一致,但是各自又有不同的目标。特别是美、苏两国,因为意识到战后彼此将成为主要对手,都想方设法在联合国的机构和权力上争取有利于自己的规定,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争论激烈,相持不下。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问题首先是由苏联提出的。苏联主张苏、英、美、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表决时,只要5国中有1国反对,表决即当然无效,只有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决议方能通过。苏联之所以提出否决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5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1个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英国、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在1945年是由国民党还是由共产党执政还是联合组建政府尚无定论)。苏联人认为自己在安理会中是少数,如果有了否决权就可保证在安理会中不吃亏。而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苏联见否决权问题有了阻力,进而提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直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成员,这样苏联就可以有3票的表决权,但美、英两国又不接受此方案。直到1945年2月,在苏联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考虑到要争取苏联同意,全力击败德国并对日宣战,经妥协才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否决权问题。从此否决权(也称大国一致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按此规定,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5个常任理事国1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事实上,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继承席位)。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英国40次,法国24次。中国自1971年恢复席位后动用4次。

中国恢复常任理事国席位后,第一次动用否决权是1972年8月否决了孟加拉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1971年年底,孟加拉国刚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第二年就要加入联合国。中国认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尚未签订有关条约,孟加拉国加入联合国的条件不成熟,投了反对票。同年9月10日,中国否决了中东问题对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的修正案,因为中国的立场一贯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事业,认为修正案有失公允因而投了反对票。后两次是因为涉及到我国的主权问题。1997年,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理由是危地马拉与台湾有所谓的“外交关系”每年在联合国联署台湾参与联合国的提案,因而毫不犹豫地动用了否决权。第4次是1999年2月,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同意联合国驻马其顿预防性部署部队延期的决议案,理由同样是因为马其顿与台湾建立有所谓的“外交关系”。事后马其顿有所领悟,很快与台湾断交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