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怎么读音是什么:诗词研究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45:18
释道精神与古典诗歌理想
阅读 37 被转藏  12  评论  0公众公开  11-11-10 17:36
释道精神与古典诗歌理想。参照王昌龄“诗有三境”之说,我们知道,“意境”作为一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其精神在于对“真”意的追求。这就说明,古典诗歌之追求意境之美,是与佛学精神深入人们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也就提醒我们,当古典诗歌超越了“自勉以役其德”的精神束缚之后,又高蹈而至于对虚寂无为之精神本体的艺术把握,也就是说...
手指抚琴 音在弦外——禅诗与禅画
阅读 66 被转藏  13  评论  0公众公开  11-11-10 17:35
手指抚琴 音在弦外——禅诗与禅画。此诗在儿童般天真的发问中,阐述了耐人寻思的理趣,表明了禅与诗的密切联系,正如元好问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把禅意引入诗中,以禅入诗或以禅喻诗,从而大大提高了诗的审美价值,这是慧能创立的中国教派——禅宗,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体现。王维是一位诗人,王...
诗歌发展史
阅读 14 被转藏  6  评论  0公众公开  11-11-10 17:34
中国素有诗的国度之称,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更是因为诗人和作品流派林立、数量众多,而且诗歌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一向占有特别和显著的地位。先秦以后,出现了专门从事诗歌创作的文人,中国传统诗歌也由此迈入雅文学的行列。这是中国诗歌的宝藏,也是中国诗歌的丰碑!随着诗歌在唐代达到鼎盛之后,诗歌在文坛中的地位逐渐衰落...
唐诗的审美特征
阅读 8 被转藏  4  评论  0公众公开  11-11-10 17:32
唐诗的审美特征。蒋孔阳先生从精神美、建筑美、音乐美、个性美、意境美五个方面,对唐诗的审美特征作出了高度概括。唐诗不仅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而且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所谓建筑美,不是说唐诗与建筑具有同样的美学特点,而是说唐诗象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
谈谈诗歌的“理趣”
阅读 17 被转藏  12  评论  0公众公开  11-11-10 17:30
包恢在《答曾子华论诗》一文中说:“古人于诗不苟作,不多作。而或一诗之出,必极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敝帚稿略》卷二)包恢认为凡“状理”好的诗,必能做到“理趣浑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其实并非否定“理”,而是强调仅仅有“理”不能算诗,...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绝的“出格”问题
阅读 7 被转藏  3  评论  0公众公开  11-11-10 17:29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绝的“出格”问题。《唐诗三百首》五言律绝的“出格”问题李树喜。五言诗尤其是五律和五绝,是近体诗中的重要部分,在唐代形成高潮。《唐诗三百首》选五律凡80首,五绝共29首。经逐一分析统计,以清人王渔洋等表述的“正格”衡量,《唐诗三百首》五律和五绝,出律和破格的居然占到半数之多。先看五律——。
古代的题壁诗
阅读 24 被转藏  4  评论  0公众公开  11-11-10 17:28
古代的题壁诗。就载体而言,题壁诗虽然都是题在墙壁上,但墙壁又有寺壁、石壁、邮亭壁、殿壁、楼壁之分。寺内一片惊恐,众僧匆忙把王播当年的题壁诗用碧纱笼罩起来,王播来到寺中,一眼就看到当年的题壁诗被碧纱覆盖。题壁诗历史悠久,始于两汉,盛于唐宋。宋代可考的著名的题壁诗及其作者有王禹偁《题僧壁》、苏舜钦《题花山寺壁》、王安石《书...
画意与诗情
阅读 209 被转藏  27  评论  2公众公开  11-11-10 17:27
诗是最高形式的语言艺术。只有这样来理解这句诗,把“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一些概念联系在一起,才会出现奇异的画境,为什么说比“西岭千秋雪”更远呢?这两句诗的妙处正在于诗人运用了取景的仰角镜头,把“宫殿”推到“九天”之上,让“万国衣冠”遥拜于下,才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所以诗与画有着共通的道理:一个被人吟...
玫瑰花与紫罗兰——说诗词之异
阅读 95 被转藏  8  评论  0公众公开  11-11-10 17:26
举其要者,近人王国维先生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删稿》),和今人缪钺先生所谓“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词散论?论词》),可为代表。人们常好以诗词同题材、以诗句入词和隐括诗为词为“以诗为词”的表现,这是对于以上所言诗词之根本差异未能深思的缘故。自来词家、词论家赞声不绝于口。明乎此,不仅可以理解当时人...
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
阅读 87 被转藏  15  评论  0公众公开  11-11-10 17:25
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苏轼关于诗画要传神的见解,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中:“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在这里,苏轼本首“诗画一律”的原则,精辟地阐述了诗画创作中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