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ny董子初黑历史:管鲍之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55:58
 

一直以来,人们常常抱怨在这个社会上要处一个好朋友难的很,甚至发出着“千古知音最难觅”的感叹。我也深知,现实不说唯利是图的人遍地都是,可也算是随处可见。上学时,我读过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那就是“管鲍之交”,这是我最崇拜的一对知己。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管仲长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举凡他“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立”的价值观念;“承君命,奉社稷,持宗庙”、生死为齐国的人生追求;富国强兵、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功业,在此姑且不说,仅就他与鲍叔牙友爱一世而论,就是人生一大学问了。每念及此,不觉油然而生羡意。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却说齐襄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纠,母亲是鲁国人;小儿子叫小白,母亲是莒国人。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死后,继承王位的不是纠就是小白,我们俩现在分别去给纠和小白做老师,到时不管他俩谁做国君,咱们俩都相互推荐。”鲍叔牙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管仲就做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齐襄公是个昏君,被大臣杀了。

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国家没有了君主。王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王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为了说服桓公,鲍叔牙从五个方面进行比较,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他对桓公说:“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在此,鲍叔牙对管仲治国平天下的才能的推崇是毋庸置疑的,但桓公还有解不开的疙瘩,那就是一箭之仇。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王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在鲍叔牙看来,各为其主,正是忠之表现。管仲既然能忠于为傅,也必将忠于为臣。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齐桓公选了个日子,亲自把管仲接到宫里,管仲就向齐桓公谈起了自己的治国政策。管仲讲得头头是道,齐桓公听得津津有味,两人连续谈了三天三夜,齐桓公十分高兴,就把所有国家大小事情交给管仲去处理,称他为“仲父”。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

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鲍叔牙让相后,退而不隐,依然全力支持管仲的事业。

据《管子 ·大匡》载:桓公三年,桓公因不听管仲规谏而举兵伐宋,结果败北而归,于是要管仲在国内加强军备。管仲说:“不行,这样齐国就危险了!”鲍叔牙亦谏曰:“公必用夷吾之言!”在关键时刻,鲍叔牙支持了管仲。桓公五年,宋伐杞,桓公欲举兵救杞伐宋,管仲不同意这样做,说:“依我之见,不如派人以重礼去宋国交涉。交涉不成,您就收留杞君加以封赐。”当桓公征求鲍叔牙意见时,他毫不含糊地说:“君行夷吾之言!”鲍叔牙再次支持了管仲。管鲍总是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在人生的旅途上,携手而行。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多次召集诸候会盟,匡救天下,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诸侯王室相比,有三归,有反坫,齐国人并不因此而认为他奢侈。

管仲死了以后,齐国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强霸于诸侯之中。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后来,子贡问大臣,孔子曰:“齐有鲍叔牙,郑有子皮”。子贡复问孔子曰:“然则荐贤,贤于贤?”孔子曰:“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孔子之推许鲍叔牙也如此!司马迁赞叹道:“鲍叔牙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多者,赞美也。管仲不过帮助齐桓公完成霸业而已,但未能走入王道,这样的器局就嫌小了。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王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把管仲与鲍叔牙的交情,来比拟知己之交,但要真正达到那个程度太难了。中国五伦之道,朋友一伦是很重要的,也很难的。像管仲与鲍叔牙这种知己的朋友,在历史上只这么一个例子。任何人一辈子都难得有这样知己,管仲最穷的时候,生活一切都依赖鲍叔牙。共同做生意赚了钱,管仲自己就多分了红利,鲍叔牙也不在乎。这还不算太难。齐桓公成功了,鲍叔牙推荐管仲当宰相,这也还不算难。管仲晚年就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人生得一知己太难。知己到什么程度呢?管仲临终以前,齐桓公问他,鲍叔牙可不可以接替他的职位。管仲说不可以让鲍叔牙当宰相。鲍叔牙一生都照应管仲,照普通一般情理讲,管仲临死了,应该将这个职位交给鲍叔,以为报答。现在由齐桓公提出这个意见来,他还说不可以,好像管仲不够朋友。其实他有他的道理。管仲对齐桓公说,你不要害鲍叔牙了,他这个人的人其实在了不起,气度也非常大,可是嫉恶如仇。一个当首相、当主管的,要能藏垢纳污,肮脏的东西也要包涵一点,完全要求清高是做不到的。鲍叔牙的第一个毛病就是太好、太清了,不能包容坏的一面。如把政权交给他,害了你齐桓公,也害了鲍叔牙。这样鲍叔牙也很高兴,认为只有管仲懂得他。朋友能够交到这样,谈何容易!普通人只看现实,拼命看重利害得失。

读管仲,方使我始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人生体验!然而人海茫茫,人心难测,得一知己又谈何容易!就个人而言,我是殷切地希望结交几个朋友的。这一渴求不是发轫于“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古诗,更不是开启于“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的新词。因为早在我尚未读到这些古诗新词的孩提时代,就常听故乡老人们频频地说着“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的俗语。尽管当时的我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奥义,然而人生在世,需要朋友的说法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了。

暑往寒来,我慢慢地长大了。蓦然回首,于不知不觉中竟然度过了数十个春秋。其间虽然结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然而大浪淘沙,到头来能够成为真正朋友的并不多。有些人,初交时山盟海誓,说什么“为朋友可以两胁插刀”啦,“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啦,真是侠肝义胆,日月作证!可是一旦到了危难关头,需要朋友扶持一把,哪怕是一句热心话,足以温暖三冬的时候,这些所谓的朋友却不知躲到何处去了!更有甚者,冷嘲热讽者有之,卖友求荣者有之,落井下石者亦有之……  其实交错朋友的事情,自古不鲜。君不见孙膑交庞涓而刖足,韩非交李斯而囚秦吗?!

同是交友,管仲是幸运的,因为朋友成就了他的功业;孙膑是侥幸的,因为他终报庞涓刖足之仇;韩非是不幸的,因为他遭李斯谗言,客死他乡!仅就交友而言,管仲当歌,孙膑当叹,韩非当哭,吾辈当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平生修得随缘性,粗茶淡饭也知足。这就需要平素具有极深的道德修养。我们要知道交友之难,待友之难,以及得一知己之难。交友之道,贵在宽容,宽容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化害为利,化敌为友。宽容往往能够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毕竟人心不是靠力量可以征服的,宽容大度可以感化一切心灵的坚冰。

“管鲍”二人相得益彰的人生写照其实正是我们立身处世、做人起行‘外用’和‘内养’的学问功夫,二者缺一不可!‘外用’换句话说就是个人修养和学问的实际发挥应用。‘内养’则需要个人具有‘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高深质素。做人要晶莹剔透---诚信光明;做事要水滴石穿---用心坚持;对人要润物无声---乐施奉献;对己要自我超越---勤学多做。管仲固然是出色的治世能臣,但鲍叔却更加的了不起。君子有成人之美,所以最终成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