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急诊科建设: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及其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0:32:18

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及其意义

杨燕华

 

对辛亥革命的正确评价,涉及到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待中国历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问题,关系到正确全面评价20世纪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问题,因而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非常重视科学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他们十分重视革命史的研究,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建立了真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了民族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发动了一场具有20世纪历史性巨变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主共和国。它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问题,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但它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此,中国共产党对其作了高度的评价。 

(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这个东方泱泱大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入侵、肆意宰割。封建统治者腐败不堪,中国国势日衰,中国人民持续不断地进行了斗争,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特别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虽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而终;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在总体上保持现存的社会制度的前提下,依靠一个手中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对中国社会进行局部改良,试图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仅持续百日的维新便夭折了。只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建立团体到创立资产阶级政党,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政治纲领,在广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同时,在各地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260多年的清王朝。毛泽东指出:“一百年来,中国的斗争,从鸦片战争反对英国侵略起,后来有太平天国的战争,有甲午战争,有戊戌维新,有义和团运动,有辛亥革命,有五四运动,有北伐战争,有红军战争,这些虽然情形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反抗外敌,或改革现状的。但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才有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1991年版第563~564页。)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纲领,作为其政党奋斗的目标和要求。1924年1月改组后的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具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1954年9月,毛泽东再次提出“孙中山及其一派人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一次。”(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1999年版,第345页。)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国民主革命派的旗帜”和“伟大领袖”(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1977年版,第311页。)。江泽民也指出:孙中山“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同资产阶级改良派、保皇派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注:《人民日报》1996年11月12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把辛亥革命当作我党研究历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42年,在共产党讨论如何研究党史时,毛泽东就指出革命的准备不是从1921年开始的,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可见,毛泽东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看作是辛亥革命开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 

同时,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其实并不能说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注:《毛泽东文集》第2卷,1993年版,第402页。)“民主共和国观念从此深入人心”(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546页。)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1999年版,第345~346页。)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革命已经“费去了整整一百年工夫,从某一点上来说,都是实行这第一步”,“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1991年版第666~667页。)1991年,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和国家主要领导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等5000多人参加。会上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作了讲话,“虽然辛亥革命没有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但是,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以后的一系列历史发展开辟了道路。”(注:《新华月报》1991年第10期第19页。)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注:《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2册,解放军出版社,第430页。) 

(二)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 

孙中山公开声言在推翻清王朝后建立的将是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的准备工作实际上由孙中山主持进行的。12月25日孙中山到上海,26日在上海宝昌路公寓召开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研究建国问题。27日就提出改用阳历记元,这是革命成功后的第一件大事。29日由17个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以16票当选。这是中国第一次用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的最高领导人和建立的新政府。1956年时值孙中山诞辰90周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文中明确肯定它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是一项“丰功伟绩”。(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1977年版,第311页。)1961年10月9日举行的纪念大会上董必武讲话,指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伟大的,“把皇帝从他的宝座上面踢下来,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对于身受专制制度统治的人民,曾经是多么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注:《新华月报》1961年第11期第4页。)1981年10月9日,首都一万多人隆重集会,胡耀邦在纪念会上肯定了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曾考虑过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华民国”以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辛亥革命成立的中华民国的继续,虽然这个考虑未能实现,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成立的中华民国的尊重。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了。 

(三)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指出:“国家的基础,是建筑在人民思想之上。……只有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旧思想,另外换成一种新思想,这便是国家的基础革新。”主张开展思想文化上的解放运动,并提倡在解放思想中要“集合中外精华,防止一切流弊。”(注:《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98、763页。)事实上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是有一定功绩的。 

1961年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纪念辛亥革命活动,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各方面领导人都出席了会议。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是因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皇帝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辛亥革命把皇帝这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一下子打倒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胜利。这场变革,为中国人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扫除了一个巨大的障碍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也指出:“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注:《人民日报》1981年10月10日。)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出席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肯定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称赞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 

(四)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变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江泽民回顾了中国人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在报告中把辛亥革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看作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并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称为“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说:“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共产党80年所建立的伟大业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孙中山先生历史功绩的继承、发展和光大。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这一讲话给予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以更高的评价。 

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长期历史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虽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但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封建殖民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十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革命的政党,没有革命的暴力手段,就没有革命运动的真理,使得中国人民有可能进一步找到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 

(五)科学地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 

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客观方面,“是敌人力量太强”。这主要是帝国主义列强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互相勾结,干涉和破坏辛亥革命;主观原因“是自己的力量太弱”,“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表现的弱点”(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1991年版第564页。)。军事方面:同盟会组织和领导的几次武装起义,或因“没有有组织工农群众”的配合;或因起义计划不周,组织不善;或因起义力量分散和自发性,均不同程度遭到失败。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对新军做过一些联络和争取工作,但没有能掌握住新军。新军“除少数从正规军扩编的军队有作战能力外”,大部分新入伍的士兵,军事训练少、组织纪律差。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新军,“拥兵自卫”。黄兴名为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许多军队指挥不动”(注:《辛亥革命回忆录》(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01页。)。在政治上的根本弱点,是没有同人民大众联合。1919年8月,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民众是赞成、拥护辛亥革命的,“但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注:《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89~390页。)。这段话从本质上指明了起义新军的致命弱点,也从政治上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作了深层次的剖析。他说:“辛亥革命失败是主要的原因,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动群众还没有动员起来”(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1991年版第563页。)。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产业工人人数虽还不多,然而他是“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农民占近代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国民革命的主力。他强调:“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1991年版,第8、16、3页。) 

毛泽东还通过解剖同盟会自身、尤其是它的领导层的弱点,诸如对民主革命一些基本问题认识模糊,对纲领看法不一,以及组织涣散等,揭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不可避免性。他说:辛亥革命应该“反对国际帝国主义”,但“当时多数党员还没有看清此点”,甚至对它寄幻想,因而放过了帝国主义。它的“一班右倾的领袖们,只知道国内清朝贵族阶级是敌人,革命的口号变成简单的‘排满’”(注:《毛泽东文集》第1卷,1993年版第25页。)这样又放过了封建主义。一些革命领导人,对封建旧官僚在同盟会内部进行破坏没有警惕,被袁世凯“赞成共和”的假象所迷惑。武昌起义一个月后,黄兴致信袁世凯称:“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希望袁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注:毛注青:《黄兴年谱》,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20页。)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对掌握政权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内外各种强大势力的压迫下,他一再向袁表示:“如果清帝退位,宣布共和……文即可正式宣布辞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注:黄季陆:《总理全集》第2册第26、135页。) 

毛泽东说: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因为他的“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1999年版,第346页。)“辛亥革命只是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注:《毛泽东文集》第2卷,1993年版,第403页。) 

总之,没有认清敌人,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毛泽东认为:认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是革命成败的关键。“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1991年版,第8、16、3页。)所谓“过去一切革命”,也包括辛亥革命在内。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这是重大的胜利,但很不彻底。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对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认识不清。孙中山“曾无数次地向资本主义国家呼吁过援助,结果一切落空,反而遭到了无情的打击”(注:《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95页。)。他幻想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赞成民主共和,结果被袁所欺骗。相当一部分革命党人把辛亥革命看成简单的“排满”,以为赶跑了皇帝,革命就大功告成了。其实,皇帝不过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六)辛亥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力量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的讲话中提出,“先生的伟大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他的三民主义的纲领,统一战线的政策,艰苦奋斗的精神。”“先生的在民主义纲领与统一战线政策,实为处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大革命家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注:《毛泽东文集》第2卷,1993年版,第111页。)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一定要注意三项:“第一,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第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扩大而奋斗;第三,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我以为这三项是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注:《毛泽东文集》第2卷,1993年版,第112~113页。)20世纪40年代,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纪念双十节的决定,号召“全国各地应当举行热烈的庆祝和纪念”,延安等地还召开过万人庆祝大会。建国前夕,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一文中把领导了辛亥革命的孙中山称为“伟大的革命家、杰出者。” 

建国以后,纪念孙中山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之一。每到纪念日总要举行纪念仪式,特别是在逢十的纪念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时,特定在广场的南端悬挂孙中山先生的遗像,而且每年国庆节时都要悬挂,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的尊敬,同时又可看出我党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反映中共领导人对历史的尊重。1956年时值孙中山诞辰90周年,刚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北京的纪念大会。1961年我国举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10月9日,北京各界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大会。1981年,时值辛亥革命70周年,中国共产党恢复了被停止多年的、党领导下的、全国范围的第二次大规模纪念活动。10月9日,首都各界及国内外宾朋一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等出席集会。 

邓小平亲自为广州中山图书馆题馆名,为北京中山公园孙中山铜像题字: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1985年,81岁高龄的邓小平还亲自登上南京中山陵,缅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2001年10月9日,中国共产党隆重集会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使我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纪念辛亥革命,要在全国人民中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是有非常深刻的意义的。 

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一些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论形成的“思想材料”。 

恩格斯说,任何新的学说的产生,“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件中”(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72年版,第56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来源当然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但是仅仅这样认识是不全面的,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他们上继古代政治思想,下接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前近代中国思想的主流。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以及其在辛亥革命中的伟大实践,就是这条思想脉络的伟大终点,是它的综合与主流。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三民主义学说,主要实践活动是辛亥革命,也就是旧民主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它们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准备,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孙中山思想和辛亥革命中的许多精华被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评价和继承下来。正如毛泽东所讲的:“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注:转引自《孙中山与现代文明》,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38页。)。值得予以评价、总结、吸收。如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辛亥革命中的阶级关系和失败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在理论上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如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中暴露了帝国主义与中国军阀“勾结为恶”,挑动内战,破坏中国和平与统一,破坏中国革命。它们是最落后最反动的势力。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的发展。经过科学分析,他认定:“帝国主义”和“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是革命的对象。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对象的分析和界定,是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超越和升华。再如毛泽东说:“战争解决一切,这个基本点,孙中山是我们的先生。”(注:转引自《孙中山与现代文明》,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40页。)这一思想成为毛泽东武装斗争思想的重要来源。又如孙中山为上海求是中学成立五周年的题词:“实事求是”。这对毛泽东产生很大的影响,他曾说:“孙中山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注:转引自《孙中山与现代文明》,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40页。)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革命传统教育,提倡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注意研究,重视历史传统的教育。毛泽东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1991年版第533-534页。)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这种重历史、重传统的生动体现。它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加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历史是一面镜子,懂得历史可以明是非,知兴衰,资政育人,继往开来。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年代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三代共产党人是一脉相承的。这些评价,一方面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者尊重事实、尊重历史的唯物史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内涵。中国共产党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并将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曲折复杂的革命终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经过七年的努力,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创了新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发扬了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中国迈向先辈们盼望的繁荣昌盛、共同富裕之理想社会。中国共产党把辛亥革命的功绩视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宝贵财富,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作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鼓舞中国人为实现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资料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