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坚守岗位的诗:五苓散的组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3:02:53
五苓散的组成-五苓散的功效-小便不利怎么办日期:2010年12月13日 来源:互联网 浏览: 1075

五苓散一温阳化气利水湿

组成:猪苓、泽泻、白米、茯苓、桂枝。
功效:温阳化气。利湿行,和胃止呕。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腹泻。渴不思饮。
用法:一次6~9g。一日2次。
说明:阴虚津液不足者。不宜服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水与气化
  说到五苓散,就要说一说水与气化的问题。中医学认为,肾为水脏,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膀胱应为水腑。水有清与浊之分,清者有营养作用;浊者为糟粕,要排出体外,主要从小便与汗孔排除。而要分别清浊,各归其路,主要靠气化。水在人体是怎样进行气化的呢?《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这里所说的津液就是水。膀胱为藏蓄小便之所,小便为气化过程中的代谢物,与汗同为津液所化。清代唐容川在《医经精义》中说:“。肾中之阳,蒸动膀胱之水,于是水中之气,上升为津液,气著于物,乃化为水,气出皮肤为汗,气出口鼻为涕为唾,游溢脏腑之外,则统名津液,实由肾阳蒸于下,膀胱之水化而上行,故日肾合膀胱,而膀胱为肾生津液之府也。”这里是说,膀胱中的水液,要靠肾阳的蒸腾,使真阳转化,轻清的上升,重浊的下行,这种转化作用就是气化。    ’
    可见这种气化作用功在肾中之阳气。要促使这种气化功能正常发挥,就要靠肾阳的温煦之力。五苓散就是促使’肾阳气化的一张名方。陈修园形容此方的功效为“积水留垢藉此行。”(《伤寒类方歌括》)积水经过气化而流行,则“蓄水”之症自然解除。

何为方中主药
  自五苓散问世之后,何为方中主药,争论多端。有谓桂枝为主药的。有谓茯苓为主药的,有谓白术为主药的,还有谓茯苓、猪苓并为主药的。究竟何为主药?这要看原文的定义是什么。《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篇有关五苓散的证治文字有7条。其主要症状为消渴,小便不利,脉浮微热,或水入即吐等。细分证候乃系水饮停于下焦,不能气化,清者不能上布,则见口渴;浊者不能下排,则见小便不利,原因是表证未解(脉浮微热),体表之卫气为膀胱所司,表邪不去则可影响到所属之腑——膀胱的气化。五苓散中何药有助气化作用呢?当然是桂枝,桂枝既可助阳气化,又可解肌祛风,所以桂枝当为主药。唐容川说:“五苓散重用桂枝以发汗.发汗即能利水也。”
    综合分析五苓散的功效,为温阳化气,健脾利水。用于因风邪引起的急性水肿最为适宜,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证见身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人即吐,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脉浮等。还可用于产后尿潴留,脑积水,胃肠炎等。
 
医家经验
  赵锡武对于五苓散“收”与“放”的两面功效,作了精辟解释,他说:五苓散是健运中焦,促进脾之吸收,肺之布散,化有形之水为无形之水,补充体液中因吐泻而消失之水,排除经过吐泻后所残留之废水,既非专于利水,亦非专于止泻,但其功用既能利水亦能止泻。
    彭静山教授用五苓散治疗脱发(头发多处头皮光亮,毛根毛囊全部破坏者,不宜用本方治疗),屡试屡验。外用桑叶50g,布包煎汤,每日洗1 次。如头发痒,可加白矾20g,与桑叶共煎洗之。
    谢海洲教授用五苓散加升麻、柴胡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认为小儿神经性尿频,主要责之于三焦气化升降不利,膀胱气化失司所致。五苓散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用之助膀胱气化;升麻、柴胡升提气机,疏调三焦。五苓散与升麻、柴胡同用,升提气机,通利水道,膀胱开阖有度,诸症自然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