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模的读音和组词:柴宇球:谋略学家纵横谈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49:42
柴宇球:谋略学家纵横谈      柴宇球深知,“知多则识多,识多则智多,智多则谋多”,要想多谋必须足智,要想足智必须足识,要想足识必须足见。一个人如果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以谋报国的志向便无从谈起。可遗憾的是柴宇球1964年考上初中后不久,学业就被“文化大革命”打断了。只有初中二年级文化,在许多人看来这无疑是人生一大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柴宇球却把它当作丰富自己的起点。

    1983年夏,已任团长的柴宇球到长沙干部文化学校学习,班中除他之外其他学员没有不是高中毕业的。但柴宇球没有为学历上的差距找借口,而是苦读不止。由于他们这批学员是6个人一间宿舍,并按班长集训方式管理。为不影响他人休息,每天晚上熄灯后柴宇球都不顾长沙火炉般的酷热把被子往头上一蒙,躲在被窝里用自制的小台灯学习,10个月时间就用去了160多节1号电池。

    虽然如此,柴宇球却并不欣赏一味的苦学,“善于学习、会学习,这是很重要的,但学习仍有三个层次:读书破万卷,这是下等,靠的是苦学、多学,容易陷入僵化和‘书橱’的境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张良得《太公兵法》而成王者师,读一本书明百条理,一通百通是中等,但仍不是最高明的;最高明的学习方法是能做到学一得万,一通万通,甚至无师自通。在这点上我们可以看看毛主席。在蒋介石阵营里,有多少吃过洋面包的人水平都赶不上毛泽东。差在哪里?就是思维水平的差距和悟性的高低。毛泽东是学一得万,一通万通。”

    当柴宇球决心研究谋略之时,中国大地正沉浸在“红宝书”的热潮当中。虽然在今天看来,当时的“红宝书”热有“左”的教条主义的一面,但柴宇球却通过在军事上把毛泽东与孙武比,在政治上与孔子、老子比,在统帅上与秦皇汉武比,在谋略上与蒋介石比,发现了毛泽东谋略思想的精髓。柴宇球发现“活”字是毛泽东谋略的核心。毛泽东打仗没有老一套,“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仗,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什么敌人打什么仗”,不拘泥于书本,不拘泥于古人。毛泽东主张歼灭战,但也不放弃击溃战、消耗战;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但力量强大时也会城乡并举或先打城市后打农村。同时他还发现,毛泽东的军事谋略讲究整体性和系统性,“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每一战役开始前都要想到第一仗和以后的仗怎么打。毛泽东的“活”也讲继承性,并非完全抛弃前人来阐述谋略,指导战争。

    把一本书读透了,才能把书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柴宇球终于读懂了毛泽东的谋略:灵活、整体、继承、创新。柴宇球还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研究视角:观察问题要有高度,有大视野;研究问题要平视,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方式来透视问题;而解决问题则要眼放低、脚踏实,一步步地做。

    1984年,柴宇球入国防大学基本系指挥班学习,与时任国防大学政治部副主任的陈维仁教授共同主编了中国第一部军事领导科学理论专著《军事领导学》,奠定了我国军事领导科学的理论基础。当该书出版并被许多军队院校作为教材的时候,柴宇球还不满36岁。陈维仁将军在1986年柴宇球毕业时对他说,希望有生之年能与柴宇球再合作两本书——《军事谋略学》、《军事指挥学》。  谋略家人人都想当,但千百年来成功者又极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时代条件的限制。没有春秋战国就没有诸子百家;没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没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没有改革开放的大潮,就没有那些企业明星。社会变革创造了施展才智的历史舞台。

    1998年初,柴宇球被选调到总参《军事工作通讯》任主编、研究员。陈维仁将军得知消息后希望与柴宇球实现合作心愿,柴宇球又何尝没有这个想法。当年底在柴宇球的提议下,军内研究谋略的三大单位及其代表人物:国防大学陈维仁将军、《解放军报》编辑李炳彦、总参谋部研究员柴宇球同聚一室,共议以集体的智慧开启划时代的谋略研究。

    对作为自己上级和长辈的陈维仁,柴宇球始终钦佩有加;遇见敬如兄长的李炳彦,两人能一口气喝一斤白酒。然而虽然三方均有创新谋略研究的雄心,但经过两次会议后大家却发现彼此的思路相差很大,分开来搞的贡献或许大于合作,也益于百家争鸣。不久,李炳彦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出版了《军事谋略学》,陈维仁侧重院校教学需要也出版了一本《军事谋略学》。但迟至1991年,柴宇球《谋略》丛书的第一册才问世。

    这是因为柴宇球想搞大谋略研究。20年的军旅生涯使柴宇球发现,在中国,作为谋略研究主体的军界,研究者总喜欢到《孙子》那里去为每个新发明的战术对号入座找依据,言必称《孙子》。而社会上的谋略研究同样流行拿《孙子》、《三十六计》等到处去套,牵强附会出几百种版本,并把谋略等同于阴谋诡计、“厚黑学”。人们没有追溯谋略的源头,没有注意到行行业业都有谋略的经典。因此,柴宇球决心追本溯源,不拘泥于一行一业、一时一地、一纸一事来研究谋略,而是从历史的源头开始把多种谋略放到一起来研究。柴宇球为此设计了“四个纬度,三根主线”的谋略研究框架。“四个纬度”是指“时、空、职、能”。“时”是以时间为顺序从历史源头开始进行谋略的纵向研究,探索不同历史时期的谋略活动规律,以指导现实和未来;“空”即以空间为顺序,通过对宏、中、微观谋略的分层研究,改变谋略研究层次含混、高低不分、牵强借用的状况,让宏图大略和雕虫小技相得益彰;“职”则以社会分工横向展开,以人们最为关注的职业为突破口,使谋略研究走向行业化、专业化;“能”是对谋略的内部功能作横向展开,通过对谋略心理学、方法学、训练学等的研究,缩短谋略服务大众的距离。而“三根主线”则是深入研究谋略内部的哲学、科学、系统学,保证贯彻宽正面、大纵深的研究思想。

    当然,要将这一思想表现于《谋略》丛书需耗数年之力,集众人之智。丛书中,《谋略库》着眼的是谋略方法学,从各种具体的谋略方法研究入手,追根寻源,逐个考证了四千多个谋略方法的起源,选取最权威、最典型、最生动的事例,并加以简短的启迪思维的评述。一改世人习惯着眼于某些具体谋略方法的研究和依照历史先后顺序收集谋略事例的方法,把散见于历史典籍、流传于民间的奇谋妙计,第一次按不同的领域进行分类整理。

    《谋略论》研究的是谋略规律。作者站在宏观角度,从整体着眼,阐释了包括哲学基础、思维过程、心理规律、一般原则在内的谋略机理;通过历史的纵向分析,从生命开始的地方探讨了谋略的源头;通过对社会各行业和人类各阶层的横向分析,探讨了谋略的结构。

    长期的研究积累还使柴宇球发现,任何谋略的成功都不是靠单独的谋略而是靠一串谋略,每个谋略家成就大业都自有体系,不能局限于一个方面来认识谋略人物。老子是道家更是谋略家,教育家只是孔子身份的一个方面,作为政治谋略家孔子不比孙子差。因此《谋略》丛书中的《谋略家》着眼的是谋略行为学,展现每位谋略家自成一体的独到之处。

    1990年3月27日,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在为《谋略》丛书作序时写到:“前人对于谋略的研究,一是多集中在军事领域。列举谋略事例,言必称战争和军队。当然,战争的对抗性、激烈性、残酷性决定着它是谋略生成的重要的发源地。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竞争领域更加广阔和复杂,在许多领域,只靠对军事谋略的借用和阐发已远不能适应需要。通过借鉴和嫁接,在各行各业,各个层次范围形成各具特色的谋略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大多体现在具体技法上。无论是《三略》、《六韬》,还是《三十六计》、《百战奇法》,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谋略典籍,无不是主要简述一个个具体的谋略方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特别是一个个综合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层次激烈竞争,对谋略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之时,需要我们从科学的高度来研究和创造一门崭新的学科——谋略学。欣闻柴宇球等同志一起潜心研究谋略学,并相继出版《谋略》丛书,这是可喜可贺的。” (完)

  乘势

    1991年,《谋略》丛书第一册出版前后,正值海湾危机演变成战争之时。这一人类第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向世人昭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决策趋向高层,战争与政治、经济、外交结合更加紧密,谋略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与其在军事领域中的作用同等重要。活生生的战争形态转变印证了柴宇球的谋略研究思想:谋略不能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如果不及早扩大谋略研究的范围,则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由于柴宇球的谋略研究思想独到,他的研究方法在谋略学领域被称为“柴式”方法。1998年5月,中国国际战略学会收到一封转给柴宇球的信,信中说,“形成一门跨学科的宽正面、大纵深的综合性(谋略)学科是您和您的同事们,也是我和我的同事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然的话,百年之后待我们见到孙子、老子、苏秦,他们问到我们的作品,而我们只带着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三十六计》注释本,岂不让他们几位笑掉大牙。聪明今人胜古人,我们应该有这个雄心壮志。而您的《谋略》丛书,在这方面开了先河。”写信人是向以“看得准”闻名的美国国防部部长办公室政策研究室顾问白邦瑞博士。

    作为谋略学家,柴宇球经常被邀请说谋论略。无论是在国防大学学术报告厅做谋略专题报告,还是在地方大学、军队机关和一些地方政府做讲座,都场场爆满。这是人们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对谋略重视与渴求的必然表现。

    2002年秋,中央电视台邀请柴宇球做《军事谋略纵横谈》系列讲座,他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说透了应该是个智慧经济,更准确地说它是个谋略经济,研究谋略具有非常急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关注肆虐于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沙尘暴等现象后,柴宇球总结出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短期目标谋略的弱点,其后果是长远的害处抵消甚至超过了短期目标谋略所得的利益。当初为扩大粮食产量而毁林开荒大大改变了环境和气候,造成现在沙尘暴危害内地城乡,不但威胁粮食生产本身,反过来又驱使人们不得不花费更高的代价进行沙漠改造和种植植被。这一现实说明,谋略的发展应该朝向更深远的未来。

    在讲座中柴宇球还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国正处于走向民族复兴的时代,在多个领域都需要研究谋略、运用谋略。如果人们普遍掌握了谋略,我国进行各项建设就会进步更快。中国历来重视宏图大略,鄙视雕虫小技,我们应抱着报效国家的志向而不是怀揣着个人狭小的目的去研究、学习和运用谋略。

    2000年,柴宇球被任命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两年后被授予少将军衔。肩上的担子重了,柴宇球的思索更多了。他发现,谋略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地位正在上升,现代战争已成为智能战,“智”是第一位的,“能”是第二位的,“一谋顶万军”已有可能变成现实。特别是电脑作为人脑的延伸,使人脑为主导、人脑加电脑的智能战更加变幻莫测。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又一次证明了柴宇球的论断。在陆、海、空、天、电之后,信息战、心理战成为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的另一种“战争”样式。战前,为达到“先胜后战”的目的,美军制定了宏大而周密的心理战计划并将其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及政略之中,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全时空、多形式地统一组织实施。广泛运用传统的传单、大众传媒和网络、电子邮件、移动通讯、卫星频道插入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向伊拉克军政要人与普通民众发送信息进行收买、震慑、瓦解;利用信息生成技术制造假新闻、假图像、假消息,以假乱真干扰伊军指挥,真可谓无所不用其“计”,甚至使后来的主要军事行动变成只是“打扫打扫”战场而已。

    关注伊拉克战争,柴宇球认为与现代战争相关的谋略领域在整体上更宽了,情况更复杂了,手段更丰富了,变化更迅速了,需要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更多的谋略领域。(文/周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