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和贝什么字:【恋色西藏】布达拉宫,读不完的历史画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3:08
布达拉宫,读不完的历史画卷 

矗立在拉萨市中心玛布日山(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地球上最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这座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是雪域之都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象征,也是藏文化最灿烂的象征。

没走进布达拉宫前,对布达拉宫的向往只源于传闻中金碧辉煌、珠光宝气的殿堂;源于他的地域、他的高度不是随意可达。

终于站在了布达拉宫的脚下,仰望这座始建于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拔地参天的宫殿有点眩晕了,眩晕的不是他13层高,115.703米的高度,而是每一个殿堂、每一个塑像、每一个雕刻,甚至一砖一土中蕴含着的历史故事。


 

 

“布达拉”是梵语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所以布达拉宫又被称为第二普陀山。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1000间组成。


 

布达拉宫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建筑宫殿,整个建筑依山势和阳光规律设计。



    布达拉宫的女儿墙是用白玛草和阿贡土混合制成,非常的坚固。白玛草本身是一种柽柳枝,秋来晒干,去梢剥皮,再用牛皮绳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在檐下,等于是在墙外又砌了一堵墙。然后层层夯实,用木钉固定,再染上颜色。白玛草制造的工序复杂,利用率又低,老百姓是绝对用不起的,所以,它也不例外地成了旧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之一。雪白的墙身绛红的墙头,如梯级般延伸,如琴键般跳跃的女儿墙无疑就是这庄严宫殿里灵动的风景线。



    走过充满阳光的通道来到东庭院,诧异地发现在布达拉宫里干活的似乎都不是僧人。

这群边唱歌边用棍子敲打着地面,被我们认为是在做show的人竟然是在修整地面。达喀告诉我们,布达拉宫的地面是用一种亦土亦石的石头,靠人工用棍子捣碎、敲实,平整后涂上酥油而成的,名作“阿嘎土”。由於“阿嘎土”的打制特别的费工费时,在旧西藏只有寺庙和贵族的家庭才用得起,无疑这也是旧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之一了。



          东庭院是白宫正门前面一个广场式庭院,面积达1300平方米。西侧是进入白宫主楼的三排梯子的大门。而进入这个门后所有的摄影摄像器材都要收起来了。白宫高7层,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



   白宫在17世纪由第司·索朗绕丹修建,外墙粉刷白色,象征四业中之和平。据说粉刷白宫墙面的白灰中还加进了牛奶、冰糖、蜂蜜、奶粉和面粉,其目的一是颜色透亮、持久,二是增加墙灰的粘度,三是信徒以此供奉表达对布达拉宫的崇拜之情。



   红宫高13层,17世纪由第司为供养五世达赖喇嘛灵塔而建,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安放着五世到十三世(六世除外)达赖遗体的灵塔。塔身均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那个金碧辉煌、珠光宝气直叫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最为壮观的五世达赖灵塔,高12.6米,宽7.65米,塔身耗用黄金119082.37两,塔外镶嵌宝石无数,塔瓶内除安放了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的法体,还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和宗喀巴的牙等稀世珍宝。

红宫外墙粉刷红土,象征四业之中威望或权力。据资料介绍,在将近300多年里,布达拉宫所需的红土都是从现在墨竹工卡县唐加地方靠当地村民一筐筐挖掘运到拉萨的,粉刷的红粉中要加入红糖和一种叫“汪腊”的树皮熬成的汁。



   布达拉宫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里,大都绘有色彩绚烂的壁画,门扇、天花、梁柱上大都有精美的木雕。



   甚至每一扇窗户都能成为风景。



 
  
   或许由于保护的原因吧,现在布达拉宫里很多的地方都不能拍照,金顶也不能上了。趴在女儿墙的墙头,繁华的拉萨在群山的环抱之中,明亮的云朵似乎就从额上掠过,这就是离天最近离神最近的地方!



   虽是不多的金钱,不高价值的饰物,信徒们对神的敬意随处可见,这样的精诚神应该感觉到的,这样的虔诚似乎也只是藏区特有的吧。



 

布达拉宫背面西侧的山道原来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汽车道,沿着山道往下走,布达拉宫在身后渐行渐远。布达拉宫里的典故、故事、文物实在太多了,于是带回了这次西藏行程里最为贵重的手信《雪域圣殿布达拉宫》,一本颇有份量的画册。



    走出西门,拉萨的行程也将要结束了,虽然只是匆匆的一天,却有感触万千。看着信徒们不断起伏叩拜的身影,我在幻想我能像他们一样的心无杂念吗?我能忍受如他们般的简单生活吗?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思想一直是我所向往,但我知道也仅仅是向往而已,骨子里安静不下来的人只会在平静的日子里向往风花雪月,在风花雪月里向往回归平静,在这里的感触或许也只能让我平静的时间相对延长些吧。



 

拉萨我还要再来的,要再到大昭寺看看那些虔诚的面容,看看全世界最大的寺庙哲蚌寺,看看有名的色拉寺辩经,当然的不能再错过玛吉阿米的甜茶和关于仓央嘉措的故事。


   (文章中关于布达拉宫的资料、历史均来自网络及《雪域圣殿 布达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