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很委屈关山月不眠:人民日报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着力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3:37:39

 

杨 刚

《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08日   07 版)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作出了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发展优势各异。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低,应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苦练内功,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注重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如重庆、成都、西安之间的战略合作,形成联动和带动效应,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黑土地、湿地、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列,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加快经济振兴。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处于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应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重点推进城市群、城市带、经济区发展。东部地区具有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先行优势,应注重发挥技术创新对于培育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作用,将优势产业向高端延伸、将龙头企业推向全球市场。应合理高效运用自然资源,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区域优势互补,提高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离不开健全的市场机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在完善市场机制上下功夫,目前应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纠正要素价格扭曲现象,用价格杠杆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总财富增加。二是正确应对生产要素供需的结构性变化。内陆地区随着经济规模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人文习俗、生活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对劳动力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会带来区域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一系列变化。各地应遵循市场规律,利用不同地区对要素需求的差异,拓展地区间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空间,引导和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统筹区域功能定位,促进协调互动发展。统筹区域功能定位,有利于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避免区域间盲目竞争,促进协调互动发展。根据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从2005年起,国家陆续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对其进行了功能定位。如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侧重探索体制机制改革;重庆和成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侧重公共事务改革和城乡统筹,着力探索“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城乡均衡发展模式;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侧重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在经济改革上延续原有经济特区的优势,还把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置于重要位置;沈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侧重新型工业化,着力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应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通过促进要素流动、产业转移等手段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使区域分工更合理、竞争更有序、合作更有益,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