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场效应管好坏判断:毛泽东的反腐铁律及其逻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8:28:00
 毛泽东的反腐铁律及其逻辑

                                                 作者:许嘉利

 

          浏览网页,看到许多人写文章、发帖子继续谈论当年毛泽东严惩贪官刘青山、张子善的事,叫人十分感慨: 1952年2月10日刘青山、张子善被押送刑场执行枪决以来,至今已过去60年了,可人们为什么还对此案念念不忘?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通过此案,看到了当年毛泽东严惩贪官的铁律和逻辑,而这种铁律和罗辑,正是人民群众所拍手称快的。

毛泽东的铁律是什么?请看:当年党中央在收到华北局的报告后,专门开会研究对刘青山、张子善的处理。周恩来问:“主席的意见呢?”看了报告后沉默不语的毛泽东果决地说出了两个字:“死刑。”周恩来又问:“万一有人出面讲情呢?”毛泽东又说了两个字:“不准。”该判死刑绝不姑息,严格执行不许讲情,这就是毛泽东惩治贪官的铁律。

这种铁律,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威力,不会被冲垮?因为在它的背后,有严密的、不可违背的逻辑做支撑。据薄一波回忆,当时,刘青山、张子善的一位老领导求薄一波到毛泽东处求情,他的逻辑是:虽然刘、张错误严重,但考虑到他们在战争年代有过功劳,在干部中影响较大,所以不要枪毙。而毛泽东的逻辑是“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显而易见,以上两种逻辑有本质的不同。那位老领导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刘、张个人利益考虑,而毛泽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考虑。

以上两种逻辑,优劣自见。从毛泽东身上可以悟出,在这个问题上要做得对、做得好,往往并没有多么复杂,只要诚心敬意抱定一颗为人民利益着想的心就够了。我们今天有时在一些地方出现一些不该有的问题,并不是因为需要我们挟太山以超北海而力不胜任,而往往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抓住为长者折枝的机会。这些地方出现的问题确实使人产生这样的印象。我这样说并不是有意否定反腐败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而是说,坚持毛泽东所坚持和倡导的严惩贪官的铁律和逻辑,实为今日所必需。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反腐败斗争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