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换晶体:五、风雅田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51:22

五、风雅田园

朋友们大家好!田园是一个说出来就让人觉得很安静的词。田园诗也是中国是个流派里面一个很大的派别。说起中国人和田园诗的关系,我还想引用林语堂先生的一段话:林语堂先生这样评价田园诗派,对田园生活的崇尚,渲染了整个中国文化。今天的官员和学着谈及归田,总认为它是上策,是生活的所有可能性中最风雅、最为老练之举,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知道生活的价值,每当深夜,他推窗凝望星斗之时,幼时学过的诗句便涌用上心头,“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走到今天这样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每当夜深人静,谁不向往田园呢?中国诗歌里的田园,其实是我们生命的从喧哗走向诗意宁静的一次回归。从传统思想上来讲,儒家一直主张一个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这种独善其身的思想,和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综合起来,给中国文人奠定了一种文化的基础,就是隐逸的文化。

提起隐逸,大家会想起终南山,真的需要那么高的成本、需要那么辽阔的山林吗?有的时候可能要更浅近更简约,那就是农村的田园。

其实田园在哪里呢?从东晋开始,陶渊明就给我们逐渐地完善了,这种田园文化。说起陶渊明,其实我们跳到脑子里的先会想起他的《归去来兮辞》。

一个人从小到大,是从他一个自然个体,逐渐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公民,我们叫做建功立业、叫做实现自我,但是现实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吗?社会角色那是我们实现的一个成功标准吗?在社会角色实现之外,我们的自我又在哪里?比实现更高的是超越,而超越有时候体现为归来。一个生命有弹性的人,能够懂得把握的人,知道适可而止,知道他的归途还在。陶渊明的归来回到了哪里呢?他回到了人的天性,那就是自我。他回到了他的田园,那就是自然。一个自我,一个自然,内在与外在真正融合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社会角色的穿越,而真正抵达了心灵的自由。所以抱朴含真,这是田园诗派的核心价值。我们其实提起田园诗,总会说它的景色写的多么浅淡,它的词句白描般的优美,它的风光让我们赏心悦目。其实在我看来,这一切都还不是它的核心价值。人怎么样才能够欣赏真正的自然,才能够不矫情,不做作,不雕琢、不违心,那是他心里的一份天之本真。

陶渊明在彭泽令的任上,因为自己不愿意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因为小小的一件事情,说上级要来视察,你应该束带见之,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穿上正装,以一种很隆重的礼仪去迎接上级,陶渊明就感到很不快乐,我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我就为了一点衣食,我就要委屈自己的心情吗?不愿意!于是他开始召唤自己的魂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其实今天我们问世界的话很多,问别人的话也很多,可是我们还追问自己吗:你为什么不归来?有的时候我们会抱怨,这么紧张、这么困顿、这么纠结,但我们问过自己吗:你为什么不归来?田园已经快要荒芜了。接着他跟自己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心、形这是两个层面,心是生命的,形体是生存的。而心灵做了形体的仆人,这件事情你还不失落吗?你还不悲伤吗?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是你自己让一颗心,委委屈屈地去伺候你的形体,因为你的形体有很多欲望,在这个世界上,你要享受华服美食、香车宝马,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你的心受委屈去谋求。好在是“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事情你知道已经做错了,未来的日子还远,那就放开自己的心,勇敢地归来吧!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好在你迷失的不久,还有年华回得来。现在做对了,那就回去吧!在他归乡的这条路上,短短的一段路,其实只有八十多里,可是你看看他的心情: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说:一路上的好风吹着我,我觉得衣袂飘飘,不断的问划船的人,离我们家还有多远,还有多远?这条归来的路,他自己难道不认识吗?他为什么要一遍一遍的追问别人,是因为这种心情实在太迫切。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忍不住下了船,撒腿就跑,远远地看见自己家里的人,都出来迎接了,自己的孩子蹦蹦跳跳的扑上来叫爸爸。走进院子一看: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陶渊明归来的这个时刻,我什么时候念起来,眼前的这个画面都让我特别感动。你想一想,回到久违的家,觉得好就没收拾了,有很多花花草草都已经颓败了,好在那个很皮实的松树、菊花还都活着。带着孩子进了堂屋,暖暖的一壶酒在桌上等着,这就叫做归来。

陶渊明这个人的了不起,就在于他能用最平白浅易的笔触,去写我们都曾经经历,但是在心而不能在口的那么一种感受。

这样的日子回来了,回来久了会觉得平淡吗?好在平淡就是他所喜欢的常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滕之易安。我能斟这点小酒,远远地看着我院子里这些花花草草,我就很高兴了,我们家的小窗户底下,足以寄托我这一身傲骨,虽然我家地方不大,容膝之地,但是我可以安顿。

我们现在都喜欢住大点的房子,房子大跟安顿还真不一定成正比。房子大,多大是个边呢?大房子里可以装很高档的家具,可以有很全的设备,可是这一切真的让我们安心了吗?好的家,是人可以安顿的地方,所以陶渊明就在他的那个家里面,甚至他不愿意出门,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小院里面溜达溜达,觉得日子挺好,有个大门也经常关着,我用不着出去;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拐杖走一走,经常眺望远方,他在望什么,很多人都在眺望。有人在眺望功名,有人在眺望故乡,有人在眺望爱人,有人在眺望梦想。对陶渊明来讲,他已经足够奢侈了,因为别人眺望的那一切,他都已经拥有了,他不再需要。他的亲人在他的身边,他的安顿就在他的家园。他也眺望,他看的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托孤松而盘桓。他的眺望看的是云,看的是鸟。看的是云在天心那份自在,看的是鸟倦还巢那份温馨;他看的是孤松之下一个人流连忘返那样一种闲情雅趣。所以他就一次一次对自己说:归去来兮,请溪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我回来,也不是为了有了闲工夫,总是在应酬、交际,我可以息交绝游。这个世道既然大家都汲汲于功名,跟我做人的观念不符,那我就在自己家好了。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但是他不是一个冷漠的人,他不是一个愤世而嫉俗的人。他回来,有他一份浅淡温暖的乐趣。亲戚之情话,他爱孩子,爱家人,有朋友能和他聊天。即使没这些人的时候,乐琴书以消忧。

古人说:君子当左琴右书。说一个文人所居,有什么就好呢?有琴有书,那么再加上有酒。琴、书、酒,这是文人生命中的三友。如果你能够小酌两杯,闲来翻一翻书,去想一想古往今来的那些人思想的荟萃对你自己心灵的触动,再有那样一点典雅,去抚一抚琴,这就叫做琴书消忧,而陶渊明更了不起的,他愿意干活,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该干活,该种地我就去。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在闲下来的时候,我还可以去整个山川水流旁边,看一看那些自然的风物。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那个时候你看到欣欣向荣的草木,看到涓涓流淌的清泉,天地万物,长久没有衰息,都在自己的秩序当中,就算自我的生命衰老了,流淌了,走远了,又有什么关系。陶渊明没有那么多的惶惑,他从来不觉得日月过于匆忙,催老了,带走了他的生命,他觉得自己“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就在每一天的日子当中,他会像自己内心希望的生活那样,去安顿了自己的旦暮晨昏。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也是啊,人的身体在这个天地宇宙之内能待多久,就这么短的时间我还用得着违心吗?我还用得着勉强吗?我还用得着让我的生命性情有那么多的为难坎坷吗?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终日惶惶的人,你说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有时候是想:人真是观念的动物。我们之所以行为方式有这么大的差别,说到底,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差别更大。是因为每个人跟每个人之间,志向不同、愿望不同。所以一个人,他的价值观,他的心愿,就会驱动他去过那种他想要的日子。

而对陶渊明来讲,他可以明确的说出来:“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那个时候的人无非再求两件事:第一求富贵,第二求长生。这两个心愿我们今天也有。我们此刻能够过得更富足一点,这叫好;我们富足的日子过得更长久,那就更好。但是陶渊明说:“富贵非吾愿”。我们总看见富贵的时候,钱财来了,但是它一定会拿走你生命里另外一些东西,比如说你要很艰辛,甚至你要屈就,你要对一些人去赔笑,你要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你才能换来这点富贵。为了不失去,陶渊明宁可不得到。失去的是你生命的本真,得到的是真个世界的给予。我们都想得到,但我们很少看见失去。陶渊明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不是我不想富贵,而是我不想失去那么多的自我,去换那过于奢华的富贵。而人人想长生,想成仙。陶渊明说:我早看明白了,帝乡不可期。你以为真有仙境,我们今生可以羽化成仙吗? 我认为那个事达不到,所以我就不期待。那么这两个愿望都没有了,剩下的是什么呢?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而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他说,这是我的日子。我就找一个好时光,良辰孤往;我或植杖耘耔,我宁可愿意把时光用来耕田,我就在这个世界上潇洒一把流光。我知道聊乘化以归尽,这叫做乐夫天命,生命本该如此。我留下来那些山间长啸,或者清流边写诗的日子,这难道不是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吗?

《归去来兮辞》。我想一想,大概十来岁的时候我就曾经背过,对一个小孩子来讲,只是觉得它流畅,完全不了接其中的意味。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尚未出发,又怎么懂得归来?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也还是不懂得,那个时候我们正在路上;三十多岁的时候人很疲惫了,但是你还没用归来的资本。也许人到中年,再读归去来兮,你要走的足够远,你要感觉足够累,你要有足够的沧桑,才足以懂得归来的意义。

陶渊明真正归来之后,写了很多,就叫《归园田居》——我终于回来了。

他在第一首《归园田居》里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从小我的本性就是爱自然山水的,但是人都在社会化的路上,误落尘网中,有时候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会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那个时候就会觉得我失去了什么。陶渊明认为这是他不小心掉进了这道深深的尘世的大网之中。而他说一去三十年,你要说陶渊明当了三十年的官,那这件事情就他太抬举自己了。他说的三十年,是说他那种世俗的日子。那样的日子也许他没做官,没有那么多的交游,但是他认为那过得也不是他自己想象的那种生活。他要回来,这是他的本性。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你去看看所有的生物本性是什么?被关着的小鸟,它就一定想念当年自由的山林;在池塘里面养着的游鱼,一定就会梦想着回到深深的山间的水渊。这就是本性。人都会在有局限的、有规矩的、有束缚的、狭小的环境中,去怀念那份天之本真的自由与尊严。

陶渊明也回来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我回来就在家南边找一片荒野,开开荒,种点地,然后他说了这五个字。怎么样归了田园呢?守拙。这个拙字向来是和巧字对应的,我们都希望一个人能心能灵手能巧,我们都希望一个小孩子是聪明的,是灵巧的,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守拙呢?有的时候,笨拙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宣言,而陶渊明宣言的更透彻、更勇敢,他说的是守拙。当别人都在追逐工巧的时候,他不仅是拙的,而且他能守得住。

我常常想起陈寅恪先生谈学术时说过一句话:学术欲有自由,必先独立。独立其实是自由的前提。我们今天总在说人生不自由,其实我们要问自己有没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足够独立吗?独立有时候不是一种争取,甚至他有时候表现为一种舍弃,如果你不舍弃一些诱惑,你就会让诱惑把自己紧紧绑住;当你可以舍去与放下的时候,有舍而必有所得。那一刻人的朴拙,就换回了守得住的一方田园。

看看陶渊明的这一片园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地方并不大,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奢华的大庄园主,小小的地方,但是有趣味。因为榆树、柳树遮在自己家屋檐后面,桃花、梨花浓艳芬芳,盛开在自己堂前。这点小风景,有的时候让今天的都市人真是足以心动。我们现在花钱买房子,买的是什么呢?是室内的使用空间。我们买的了房子,但买不了院子。别墅是有院子的,可是我看见过买别墅的人,一个特别奇怪的做法,就是买了一个两三百米的别墅,前后赠送的小院,进来第一件事把别墅先推了,然后重新拿设计图,盖成五六百平米。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这地方都是我买的,我要不是把它盖成房子的话,我就亏了。你看我这么一盖的话,都在我的房子里面,我就赚了。打的士亏了还是赚了?我们获得了更多铺着地板或者瓷砖的地方,我们是去了泥土,失去了植物;我们有了自己可以吃饭、喝茶、或居或躺的地方,但是我们失去了闲庭信步,能够去看“与无心出岫,鸟倦飞知还”的地方。我们今天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呢?

陶渊明的田园有这一切。他还可以放眼看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你看看他远远近近看见的这几样东西。暧暧,暧昧暧昧,是形容模糊不清楚,模模糊糊,似乎看见远远的那些村落,但是是远人村,那些村落也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依依墟里烟,真正到了要生火做饭的时候,炊烟袅袅,这是一份有人气的日子。他不是荒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就是有这样的鸡犬相闻,你才会觉得这是人间。所以为什么我说真正的桃花源他不在室外。我们不用老想着远离人间,去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鲁迅先生说得好:就算是你跟你的爱人到月亮上去,你们总还得带个做大饼的吧,要不然的话你不是饿死吗?我们现在总想着,脱离这个恼人的尘世,但是你能走得多远呢?

我之所以特别喜欢田园这个意象,因为田园就在人间,就是我们的生活。所以陶渊明的周围,有这一切。而回到他自己的小家,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咱们想一想中国的古诗里,会有很多很多,有对无,我特别喜欢的无和有,就是陶渊明的这一句。户庭无尘杂,我虽然房子小,虽然很简陋,不奢华,但是我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我桌子上没有尘土,我的心上也没用尘埃。我无尘无杂,可我有什么呢,我有的是闲心闲趣,这叫“虚室有余闲”。虚室,这两个字说的也好。我们今天要是买个房子,先想的就是装修,装修好了,想的就是进家具,总是希望把空屋子装满。但其实房子不是仓库,我们买个房子,房价这么贵,我们是为了装东西吗?那是为了安自己这个人,和自己这颗心的。所以好房子,虚室是给好词。就是留点白,有空间,别让人伺候了东西。而让人在自己的家,能够有一份舒舒服服的安闲,这叫“虚室有余闲”。何况你对比一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个人在笼子里面待时间长了,忽然回到了自由自在,这份感动能体会吗?我们也许下班回家也有这种感受,但是我们有时回了家,也还有烦恼,还是不能把心放下,那是我们还没有真的归来。

陶渊明的归来,是他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很痛苦、很疲惫的求索,因为他也知道自己要去养家小,他也知道以他的家世传下来,也曾经有过:,猛志固常在,想建功立业的这种志向,但是自我又在哪儿呢?长期的纠结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与生俱来存在心里的的那个情节点,他还是要回得来。当他触摸到一个真自我的时候,他就看见了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这一切本来就在的,是他的内心所归。

你看陶渊明的诗里,永远都有那些醇厚清雅那样的一种人生况味,有他自己的一颗心,有他自己的愿望。陶渊明和别的文人很大的一点不同,就是你看别的文人是在那里把别人的劳作也当做风景,而陶渊明是一个真正扛着锄头劳作的主人公。这是他的一个天之道理。他自己就认为: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他说这不是天下最朴素的道理吗?人最根本的,它是衣食,你再怎么去追求天地大道,你能不吃不穿吗?如果要是这都不安顿了的话,你还追求什么?而且他写的这首诗的题目,就是写那一年的九月,在他们家的西田,他割了早稻回来,他收完庄稼,他觉得这是天地大道,人怎么能不干活呢?所以他说: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人好好的种田,苍天的道理不欺负你。你就好好的耕田,它必有收获的。有的时候世界上最朴素的道理,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我们今天不要说没有课耕的田,我们其实也没有可耕田的心,谁愿意那么去劳作?陶渊明的归来是真归来,所以为什么苏东坡那么推崇他,因为他说当时的魏晋风骨,人人都标榜清高,人人都说那些名啊利啊,我不要。说陶渊明这个人要养家的时候,就出去说,谁给我找个官做,我得出去干点什么,我的养活我们家的老小。说他真正去求官的时候不掩饰,但是他真正归来的时候,他也不矜夸。所以朱熹说了他一句话:说陶渊明的不要是真个不要。

看看陶渊明写他那点耕作的生活,尽管他说:力耕不吾欺,好好干活,老天爷总应该给我收获吧。大但是他也真不会干活,你看他自己写的《归园田居》干什么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种个田吧,给种了个草比豆苗还多;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还弄得夙兴夜寐,大清早的就去拾掇田里的这点杂草,披星戴月了,扛着锄头才回来。陶渊明成功吗:我想他还真不是一个好农民,苦哈哈的搭上自己所有的日子,种田结果就种了个“草盛豆苗稀”。但是你说他失败吗?它是一个经营人生,真是罕见的大成功者。因为他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说我不光干活干得这么累,我回来走在路上还很辛苦,两边杂草丛生,都粘在我的身上,可是我就算是累了、苦了、我衣服脏了,都不足让我惋惜,只有一点,但使愿无悔。一个人不违背自己的心愿,那就活出一片自我真天地。

陶渊明还不成功吗?我们今天去看很多人青史留名,最早的介绍一定都是这个人的官衔,但是陶渊明是谁呢?他不过就是五先生。陶渊明的传记留下来的,就是他写了个《五先生传》。自己姓字名谁都无所谓,宅边有五柳树,就随便这么叫我吧。我写文章,但我写文章以自娱,我是颇示己志,抒的是自己的心。我们家,家徒四壁,我可能是衣不蔽体,叫做: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我们家可能没有太多的吃喝,没有太多的东西,但是我就在这样的日子里面,我可以有我自己的一份自由和自在。这就是五先生为什么能名垂千古的理由。

往深处去,归来时什么呢?是回到自己的心,回到自己的观念里。所以陶渊明在他的饮酒诗里面,他说:!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他说你看寒暑代谢,岁岁年华都会追逐着流水走远,每个人不都如此吗?古往今来不都是这样吗?只有通达的人能够看透这件事。有多少人不舍追问,有多少人叹息扼腕,很多人都说好年光没有留下,我已经老了;好年光还没有实现,梦想已经远了。都说陶渊明说:逝将不复疑。你过好今天,过好此刻,一切连起来就是你把握住的今生。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我就眼前有这一壶酒,日夕欢相持,这五个字说的很有意思。其实我们前面也讲到了,中国人心中一个难耐的时分,那就是残阳西斜的时候,人每到这样一个时候,觉得这一天日子又走远了,太阳将沉沉地坠入黑暗,此前光影迷离的那一刻,照彻生命的感伤。谁能说:日夕欢相持。落日时分生命温暖,有酒盈樽,欢畅在心。这一刻我稳稳度过,走进黑暗,迎接明早的光明。这就是陶渊明。

所以陶渊明在《神释》这个诗里面,说了他的观念,叫做: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什么意思呢?一个多思多虑,过分地追究计较,那是要伤害你的心,伤害你的命的。他说我追究那么多干吗,我就是个顺应。当然很多人说,你想顺应,世道不让你顺应,你还会遇到很多意外的。比如说困顿、疾病、坎坷、遭嫉,有很多很多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当这一切来临的时候,你能顺的了吗?陶渊明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十个字被后来很多文人奉为自己的座右铭。

很多人放下了他们的追问,他们的不舍,知道了生命在世界大化之中,要有不喜与不惧,这样一种平衡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做到庄子所言: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全世界的人都在夸赞你的时候,你也不加劝勉再往前多走一点了;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当全世界都责难你的时候,你内心毫无沮丧,一派坦然。如果能够做到: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也就是如此了吧。而陶渊明就做到了这样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以物喜,他不会放下彭泽令而归来;如果以己悲,当他看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讲很失败,自己的家,妻儿老小没个交代,一个人在整个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名分。但是他不悲伤,这种不喜不惧。他说为什么呢?“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他说我们生命中的一切,该走的就让它走远。一个人从小到大,你童年那点天真蒙昧的自由,会走远的。人长大以后,那种青春勃发,或者你中年的那种满足,或者是你生命中那种新鲜的状态,都会随着衰老走远点。也许我们的儿女会走远,也许我们身边的朋友会走远,组后连自己的生命都会走远,这一切都是每个人生应尽之事。应尽就让它走远吧!不要在那苦思苦虑追究不休,这就是“无复独多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人能够抓住的此刻,让它丰满,让它光鲜,安顿其中,这就最好。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仲夏时节草木丰美茂盛,围着自己的这个房屋,远远近近看见错落的树木,这个阶级一般人会觉得心浮气躁,大夏天的多烦,那样一种闷闷的潮湿的暑天,你在想什么,而陶渊明在想什么?陶渊明抬头一看: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人知足不知足,要看跟谁比。陶渊明比的好,他跟那些飞鸟比。他说小鸟要是累了,就都回树上的窝里,它们要有个依托;我累了就回我这个破房子,这也是我的家。我凭什么不爱我的家呢?人这样比,当然心安。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耕读渔樵,其实这是这个人一个理想的状态。出门干活有土地,回家休闲可读书。这种既耕既读的日子,就是中国文人那种归属。他说我该耕的田耕完了,该种的地种下了,不误农时,回来了有闲心闲情我还能念书。为什么他能有闲呢?我们今天老觉得我上完班回来,还得应酬,你看看陶渊明,他就没有应酬。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我住的就是个穷街陋巷,这小地方不足以让那些富贵人到这儿来,什么叫“穷巷隔深辙,”我们想:小车车辙印就浅,深辙一定都是大车。现在我们要出去开车试试,奥迪的额车轮子印肯定比奥拓要深吧。陶渊明的那个时候他说,我既然不想结交权贵,那些个大车深辙,对不起,你也进不了我家的穷街陋巷,那就算了。他的闲情就由此而来。

所以他有这份时光,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我就自己把酒倒上,把自留地里那些新鲜的蔬菜都摘下来,对着酒,看着天地,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有着一点点雨丝风片,吹进我只有一个仲夏季节,我难道不清爽吗?所以他的日子: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看书这件事,我们今天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有用的阅读,一种我无用的阅读。有用的阅读,读的是知识,比如说我们要考计算机、考奥数,考一个会记或者律师的资格证,那肯定要去读有用的东西。还有一种:广见闻、乐身心,生命成长,开卷有益,信手拈来,那就是无用的阅读。陶渊明的阅读大多有趣,因为他读的都是没用的东西。你看他是泛览周王传,他是流观山海图。这就是在《五先生传》里他自己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现在家长经常批评孩子:你看看,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对孩子来讲,他学知识要钻研;对成年人来讲,所有的书都要钻牛角尖,斤斤计较的话,有时候会把自己读的越来越狭窄的。不求甚解,求的是会意,人家还说会意时欣然忘食,读书高兴得连饭都忘了吃了。这份喜悦难道不是我们阅读的目的吗?如果一个人念书可以念到:俯仰观宇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那,不乐复何如?人不高兴还干嘛去啊。

我经常想起来,在我刚刚读硕士的时候,启功先生那时年事已高,每天都乐乐呵呵地跟所有人打招呼,来来往往地走在师大的院子里。 我看见他每天那么乐呵,有一天我就问了他一个特别傻的问题,我是启先生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乐?启先生说:不乐那多冤。我当时21岁,完全不懂得老师话里的意思:不乐那多冤。这个话也要走过很多年,经历了很多真不快乐的事,才知道人生就这么点时光,当一件事情可以想开,可以想窄的时候,我们老师想窄,都是不乐,穿过今生,倏忽之间,说这句话的老师已经作古了。但是他带走了你们一个快乐的生命,我们今天不乐不是也很冤吗?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所有的智者都讲着一种朴素的言语,这是归来的目的。

附:文中涉及古诗词(第五集 风雅田园)

登山【唐】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读山海经【东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东晋】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移居其二【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务农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先生传【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饮酒其一【东晋】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神释【东晋】陶渊明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读山海经其一【东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仰观宇宙之大,仰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