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海关公务员什么条件:戴建业:常理与奇迹——方韩寒之争随感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1:59:58
  戴建业:常理与奇迹——方韩寒之争随感之四作者:戴建业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2-2-8  

  健康的社会尊重“常识常理”,病态的社会才求助于“天才奇迹”,就像民主社会依靠“公平的法制”,而集权社会便盼望“人民的救星”一样。前者比较靠谱,后者易于忽悠。求神医的最后送命,盼救星的最后挨整,信天才的最后被骗——从古至今这点几乎是屡试不爽,但从古至今又总有人乐意上当!

  这番感慨是因围观方韩之争引起,所以文章还得从方韩之争道来。

  韩寒早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偶像,他一步一步地走上了神坛。他前天在博文《二月零三日》一文中说:“我一直不在任何神坛。”他这种谦虚和否认恰恰说明他正在神坛上。一个普通老师、公务员、白领、老总、演员,即使他是个弱智也不会说出这种谦辞,如果普通人谦虚地表白“我一直不在任何神坛”,人家肯定要笑掉大牙,肯定要骂这个傻逼脑壳进水。一个在初中因擅长长跑而进入高中、高中一年级又因七门功课不及格而退学的普通青年,一夜之间成了天才作家,成了意见领袖,成了青年偶像,成了社会明星。在一个有十三亿人的大国里,在一个有八千多万代表世界上最先进文化党员的国度,那么多人洗耳恭听一个高中肄业生讲革命,谈自由,说民主,这就是中国的文化语境,这也是中国的当代神话!韩寒的话差不多到了“一句顶一万句”的程度,朋友们不妨到他博客上去逛逛看,他随便写一篇什么烂博客文章,点击量总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更搞笑的是他有的“博文”有时只是一个标点符号,点击量也照样有百万之多。有人断言中国全部当代知识分子加起来的影响力也顶不上一个韩寒。那么多研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文学、这个学那个学的博士、教授、专家、博导、院士,统统都应该找一堵破墙撞死。

  韩寒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觉得韩寒和他家庭可能要负一小部分责任,而主要责任是各个媒体,是利益链条,是社会环境,是民族文化,是广大读者。正是后面这些因素共同筑好了神坛,在一个渴望天才,渴望救星,渴望奇迹,渴望偶像的时代,即便韩寒不走上神坛,也会有李寒、戴寒、张寒、欧阳寒走上神坛。

  韩寒在神坛上他自己肯定也活得很累,他应该自己主动卸下“神妆”而穿上“人服”,脱掉“黄袍”而套上“短裤”,让大家看到本真的韩寒是副什么模样。

  我们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无疑是问题多多,甚至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但不能由此得出反智的结论:在校学习七科不及格的人最具有天才的潜质。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文学创作,坚实的基础和正规的训练十分重要,除了那些无用的政治科目外,中小学文理科平衡学习不可或缺。可是韩寒颠覆了通常的教育规律,他高中除了体育课成绩好一点外,几乎没有一门考试成绩能够见人。

  一方面他因成绩太差退学,一方面他又暴得大名,一夜之间成了天才作家,成了畅销书明星,成了优秀赛车手,成了世界大公司的代言人,成了娱乐圈的座上宾。赛车是他的职业,文学创作只是他的副业,边赛车,边交际,边代言,边创作,近几年一年一本部长篇小说或一本杂文,他的创作产量超过大多数专业作家,他个人的影响力和作品的销售量要让99%的专业作家羞愧而死。难怪新浪网上一个名叫“将来并不遥远”的博友,在我的博文《韩寒现象与偶像崇拜》后跟帖说:“我觉得他的可贵就在于他对应试教育的叛逆,并成功了。”(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0128650100xgph.html)

  他的成才之路,不仅是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叛逆,更是对世界教育规律的挑战,是对人类常识常理的嘲弄。

  荀子反复强调说:“行歧路者不至,怀二心者无成。”韩寒的人生道路则告诉我们:走歧路可达,怀三心能成。韩寒颠覆了古人“专心致志”的人生格言:初中以体育特长生进高中,高中以七门课全不及格,有时连语文也仅考了40分,突然像神灵附体似的写出《杯中窥人》“妙文”和《三重门》长篇,不必日积月累,不必一心一意,不必全神贯注,长跑之后就可以成为文学神童,赛车之余同样创作高产。除了在校不会学习,他几乎无所不能。

  这个世界上可能有天才,但所有天才都玩命似地学习,并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执著到痴迷的程度,有的作家对锤炼字句几近疯狂的病态,“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有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像韩寒这样潇洒轻松而能成功的牛逼天才,肯定就不是地下的凡人,而是九重天上的上帝——“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杰出成果:即使孔子也要下“韦编三绝”的苦逼工夫,才能说出《论语》中那些千古名言;即使是李白也要有铁杵磨成针的傻逼干劲,才能写出他那些让人惊叹的诗篇;即使伟大诗人杜甫也是通过“读书破万卷”的艰苦努力,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创作境界;即使天才如钱钟书也每天手不离书卷,绝不是随便翻一下字典就能写出《管锥编》和《围城》。一个人要想在创作和学术上取得成就,一定要走专心致志的正路,干任何一件事情同样都要全力以赴。人们对钱钟书有些误解,钱先生在中学和大学读书像玩命,除了数学外,其他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他一生除了读书就是写书,肯定没有像韩寒那样写作一挥而就一次成形,更没有像韩寒那样以“我是金子”来自许自炫。

  一个叫@尉光正的网友回复另一网友@我爱浦东图书说:“怎么不会有?你不知道鲁迅的转世灵通韩寒教主的神迹?除了你,全天下人都知道了。”朋友,你如果要相信韩寒是“鲁迅转世灵通的神迹”,那我的确就无话可说。我觉得韩寒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给了青年极其荒谬的示范:有不学而能的伟大天才,有三心二意的成功奇迹。

  《三重门》模仿钱钟书《围城》《写在从生边上》等小说散文的语言很见功力。十六七岁就写出了《三重门》的韩寒,不知什么时候接触到钱钟书的作品,不知他模仿钱钟书多长时间。我们知道一个人练毛笔字,要将另一个书法家的字临摩到神似的程度,需要很长间的临帖过程。要想将另一个人的语言模仿得酷似,那更要长期下苦功夫揣摩学习。韩寒在接受陈丹青先生采访时承认,他本人并没有幽默感,这一点其实不须他不承认,所有视频前的观众都能看到电视上的韩寒索然无味,与机智幽默更沾不上边。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人要把小说和文章语言模仿得机智幽默,你想想该要花费多大精力多少时间?《三重门》中有不少“钱钟书式的比喻”——一种近乎炫耀的博学式的比喻。比喻是一个作家才华的标志,它是作家在不同事物之间的联想,钱钟书式的比喻更需要学问做底子,不是随便卖弄一下学问,不是随便抄几本格言警句,就可能写出这样的比喻来。《三重门》中的博学不是随便炫得出来的,这要求对各种知识烂熟于心,才能在比喻中信手拈来。

  当然,我这是说正常智力青年学生的一般情况,有超常智力的青年可能一看就会,不学而能,但是,韩寒即使有天才,可能也不属于那种超常的天才,如果他是一看就会的超常天才,高一也不至于七门功课不及格。不是超常天才,要达到钱钟书似的博学和幽默,那就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弄成的,否则满天下都是钱钟书了。

  北大曹文轩教授当年给《三重门》作序时也坦言:对韩寒的的“早熟早慧”,“感到不可思议”,“韩寒的成熟,可能会使人觉得他有点不合自然规律”,“使人生疑”。一个十六七岁成绩很不好的中学生创作出《三重门》这样的作品,读者们有点疑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不过谈一点个人的读后感,无意参与方韩任何一方的论战,更不想当韩黑或方黑的拳师。

  也许韩寒就是一个超常天才,谁知道呢?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环境里,人们遵从常识常理刻苦学习和辛勤工作,如果自己的方法得当,如果没有天灾人祸,就能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就能取得让人羡慕的成就,就能实现自己美好的梦想,在这样社会里生活的人们,不需要渴望神灵,不需要跪拜天才,不需仰望救星,不需要盼望奇迹。只有在一个正常上升通道完全堵死,通过自己努力不过体面的生活,即使富有才华也没有用武之地的拼爹社会里,我们才羡慕一夜暴富的好运,才乞求全知全能的神灵,才相信天上会掉下大馅饼的奇迹!

  然而,当今之世,妙手神医可能就是害人庸医,盖世天才可能就是绝世蠢材,人民救星可能就是百姓灾星,灵丹妙药可能就是害人毒药!

  你可要把眼睛睁大一点!

  回归常识常理吧!

  我们都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