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自助存包:“爷”字是何时开始称作父亲的呢 来源/《广州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57:37
 

  关于杜甫诗歌《兵车行》的油画,诗中有“耶娘妻子走相送”之句,其中的“耶”指的就是父亲。

  国学争鸣

  文/安徽 刘绍义

  现在我国还有很多地方称父亲为“爷”的,如山东的费县、安徽的无为、江苏的如皋、湖北的江陵、江西的瑞昌、广东梅州的客家地区以及上海的吴中语等等,虽然面积不大,但相当普遍,南北方都有,那“爷”字是什么时候开始称作父亲的呢?

  甲骨文、金文中没有“爷”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没有收录这个字,说明“爷”字不是我国古代的传统称谓,是一个后起之字。最早收录这个字的是南朝的萧齐,他在《玉篇》中解释说:“古俗称父为‘■’。”由此看来,“爷”是南北朝时期的产物。不过,“爷”字一开始也不是专门称作父亲的,它是从“耶”字演变过来的。“耶”字在古书中常用作语气助词,这很常见,用作指代父亲,不是很多。东晋王羲之《告姜帖》:“汝母子佳不?力不一一。耶告。”北魏时期的《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阿耶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基于此,人们根据“耶”字又造出个形声字“■”,用以区别于“耶”,专指对父亲的称谓。不过,虽然有了“■”,古时候的诗文中依然有代表父亲的“耶”字出现,如杜甫《北征》诗:“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还有他的《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等等。从宋朝开始,“■”字逐渐取代了“耶”,并且字义也发生了变化,由称父亲变为称祖父了。明代范榜《宛署杂记·民风二》:“祖曰爷。”由此可见,最迟在明代,“■”字就用来称呼祖父了。

  仍有地方称父为“爷”

  那“耶”又为什么被当作父亲呢?这又得从“耶”字的来历说起。我们知道,现代汉字中,凡是右边是耳刀旁的字,都与城邑有关,“耶”字当然也不例外,它是“具有监听外界风声功能的城邑”。在古代,一个城市就代表一个国家,就有自己的君主,君主就把自己看作是老百姓的父亲,老百姓也把自己当作是君主的子民。这就是“耶”称父亲的来历。《汉语大字典》认为,“耶”和“■”是一对异体字,“■”是后起之秀。清人梁章钜《称谓录》:“古人称父为耶,只用耶字,不用■字。”可见当时“耶”字使用之普遍。

  虽然明代就已经开始把父亲称爹,把祖父称爷了,但在很多文学作品中,还是有把爹称作祖父,把爷称作父亲这种情况的。如生活在1501年~1582年间的吴承恩不知是因为老家在苏北淮安府的缘故,还是因为生长在范榜之前的缘故,他在《西游记》第42回中这样写道:“孙悟空对红孩儿说:‘贤郎,你却没理。哪有儿子好打爷的?’”这里的“爷”显然是指父亲。茅盾在《春蚕》中写道:“阿爹!妈等你吃中饭呢!”这里的“爹”又当“爷”字讲。所以现在很多地方把“爷”称父亲,把爹称祖父并不认为是错,他们认为“爹”是多父,应该是祖父。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有意无意中就把“爷”当作爹了,如我们现在说的“爷俩”完全可以指是父子俩。还有现在上海吴中语说的“爷老头子”“阿拉爷”等等,这里的“爷”都是父亲的意思